【摘 要】
:
立足新时代,大学语文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思政滴灌的关键环节,即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核心”,培养民族精神、涵育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以“雄健的精神”“高度的文化自信”投身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新时代,大学语文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抓思政滴灌的关键环节,即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课程“核心”,培养民族精神、涵育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以“雄健的精神”“高度的文化自信”投身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其他文献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勉励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高校党委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践行和倡言革命教育,书写和宣传党的理论,参与和领导党团活动,在短暂的生命中诠释了“教育家”“理论家”“革命家”等多重角色.他的人生,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蜡烛精神”的真实写照.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路径,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形成更高水平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蒋南翔是中国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他提出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探索教育、科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他在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领域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具有优秀理论品质和重要社会功能,为我们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原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显示优越性.
翻译伦理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萌芽,发展至今虽从未间断,但也未成为翻译研究的增长点.究其原因,存在概念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理论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首先选取翻译伦理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展开反思,重点挖掘成果背后的思想渊源、研究机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西方伦理学的研究发展史,尝试界定翻译伦理研究的基本概念,并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问题,描述了“纯翻译伦理研究”和“应用翻译伦理研究”两个领域及其关系,倡导将翻译伦理研究作为翻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加大建设力度.
美国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的表现/能力本位教师教育.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以绩效主义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重新阐释了教师活动的对象、内容、主体和教师教育评价,形成了以中小学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以教育增值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质量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但在联邦政府高度重视绩效的背景下,美国教师教育政策愈来愈趋向绩效化、技术化和标准化,使其教师教育在追求学生成绩和促进学生发展、技术主义和人文主义、标准化和多样化之间出现失衡.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我们应该趋势而上,发奋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实效.目前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马克思主义学院规模数量基本达标,但与新时代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内涵式发展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
百年党史,百年历程,百年教育,同向同行.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北大红楼、南湖红船;从工人夜校,到延安抗大;从“马背摇篮”,到“育英、育才”;从“三好方针”到“三个面向”;从“优先发展”到“五育并举”,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百年发展始终与党的百年前进同向同行.在百年历程中逐步发展,逐步成熟,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