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管理的作用更加具有时代性的深远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校教育管理质量,推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以期对于现今的教育管理有一个更加明晰的认识,更好的应对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历史较长的学校,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在过去发挥着作用,在今天、明天仍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光环之下,一部分人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存在着“闭门自守”、“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观念陈旧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由于这种经验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小胜即满、小绩即安的情绪,滋生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工作作风虚浮问题就必然出现,如“软、懒、散”现象,备课、上课不认真,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早来晚走等现象屡屡出现。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办学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些问题已构成制约目前学校适应社会要求快速发展的瓶颈。围绕如何解决这些困扰学校发展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学育人”的思想,实施大策略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以人为本”应该作为现代小学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小学教育管理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理念。
激发教师兴趣,强化参与意识。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 中要树立“以教师为本” 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 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这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事实证明,倘若只把教师看做是管理对象,处处以管字当头,就很难真正尊重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许多校长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当自己制定的管理目标被教师们认同, 自己提出的管理主张和措施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了,学校的各项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突出学生主体,为学生服务。
每一个商店都主张顾客至上、用户至上,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样要树立学生至上的意识。学校为学生而办,教师为学生而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对象, 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至上意识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做重大管理决策时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学生,千万不可偏离育人这个主导目标;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要落脚于学生,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广大学生留恋的整洁、优美、幽雅、协调的视听环境;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力求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功能。总之,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把学生作为自己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为育人服务。
(三)、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管理中教学管理是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抓好每天、每周、每月、每期的教学管理:
1、各学科教师要求有完整的课时教案和复习教案,教师至少配备三种参考资料和一至三类练习题集,要求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
2、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导处加强督查,把课堂教学事故拿入考核,查到无准备的课视为旷课,并与其谈话,限期改正。
3、重点科目要有适量作业,分课时、单元下发,作业把握三个关口:一是作业量足,二是作业全批全改,三是作业评讲订正,教务处加强督查(每期至少定时检查四次,平时抽查等形式)。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
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师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发布制度” 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要规定一些“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2、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校内竞争。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手段,对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达到科学性强、可信度高,就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教育部基教司的精神,我们要健全教案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机制、质量分析评价机制以及对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评价机制、学校管理工作自评机制等,在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竞争的局面。总之,评价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总目标的验收,是检查职责是否尽到,操作是否合格,科学地运用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励着全体师生进入全面竞争的氛围。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历史较长的学校,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在过去发挥着作用,在今天、明天仍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在光环之下,一部分人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存在着“闭门自守”、“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观念陈旧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由于这种经验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小胜即满、小绩即安的情绪,滋生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工作作风虚浮问题就必然出现,如“软、懒、散”现象,备课、上课不认真,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早来晚走等现象屡屡出现。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办学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这一些问题已构成制约目前学校适应社会要求快速发展的瓶颈。围绕如何解决这些困扰学校发展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群策群力,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学育人”的思想,实施大策略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以人为本”应该作为现代小学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小学教育管理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理念。
激发教师兴趣,强化参与意识。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 中要树立“以教师为本” 的管理思想。“以教师为本” 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这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事实证明,倘若只把教师看做是管理对象,处处以管字当头,就很难真正尊重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许多校长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当自己制定的管理目标被教师们认同, 自己提出的管理主张和措施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结合了,学校的各项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二)、突出学生主体,为学生服务。
每一个商店都主张顾客至上、用户至上,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样要树立学生至上的意识。学校为学生而办,教师为学生而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对象, 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至上意识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做重大管理决策时首先要想到自己的学生,千万不可偏离育人这个主导目标;各种教育教学改革要落脚于学生,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设广大学生留恋的整洁、优美、幽雅、协调的视听环境;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针对学生实际,力求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教育功能。总之,把学生作为学校管理诸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把学生作为自己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为育人服务。
(三)、优化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管理中教学管理是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抓好每天、每周、每月、每期的教学管理:
1、各学科教师要求有完整的课时教案和复习教案,教师至少配备三种参考资料和一至三类练习题集,要求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
2、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导处加强督查,把课堂教学事故拿入考核,查到无准备的课视为旷课,并与其谈话,限期改正。
3、重点科目要有适量作业,分课时、单元下发,作业把握三个关口:一是作业量足,二是作业全批全改,三是作业评讲订正,教务处加强督查(每期至少定时检查四次,平时抽查等形式)。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制度管理。
计划的落实靠有力的制度作保证,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的“法”,有了这个“法”,就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它能促使教职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能使学校产生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学校要制定一些相关的“教师教研进修制度”“目标教学研究课制度‘论文发布制度” 等,从而使教研活动、教师的培训工作有了时间、内容的保证。为了抓好备课工作,学校要规定一些“整零备课制度‘教案检查评比制度‘开学第一课制度‘听评课制度”等。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辅导、考试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作业批改要求’‘优秀作业评比制度”“帮差培优制度”等。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些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常规化。
2、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校内竞争。
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手段,对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的质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达到科学性强、可信度高,就能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教育部基教司的精神,我们要健全教案评价机制、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元形成性评价机制、质量分析评价机制以及对教研组、年级组的管理评价机制、学校管理工作自评机制等,在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竞争的局面。总之,评价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总目标的验收,是检查职责是否尽到,操作是否合格,科学地运用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激励着全体师生进入全面竞争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