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愿你在此》中的家园意识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文坛的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具有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独特的美学追求以及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思索。《唯愿你在此》是斯威夫特2011年发表的作品,描述了杰克、汤姆、艾莉三大主要人物的回忆和心理活动,通过杰克的家园追寻之旅展现了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苦难历程。本文主要从乡土家园的破碎之殇、文化家园的认同之惑、精神家园的建构之旅三方面阐述主人公杰克的家园意识困境,从而窥探斯威夫特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一、乡土家园的破碎之殇
  荷尔德林在《返乡——致亲人》中曾写道:“‘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有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赐赠予。”这里所说的“大地所赐赠予”的空间即乡土家园,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归属,对于个体的本体性与自我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唯愿你在此》中,杰布农场是主人公杰克感知自我存在的乡土家园,离开杰布农场之后,杰克不断追寻乡土家园,却始终无法真正回归。
  《唯愿你在此》主要围绕杰布农场与瞭望别墅两大空间对人物行为及心理活动展开描述,随着叙述空间的改变,人物心理与环境氛围也不断发生转换。在杰克的认知中,杰布农场是凝聚其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乡土家园:“出生在农场上:名分,便意味深长。世世代代,如同这丘陵一般,无论你怎么看,都连绵不断。”因此,只有杰布农场这一乡土家园能给予杰克存在的“名分”。然而,关于杰布农场的一切仅仅是不复存在的回忆,随着母亲维拉病逝、弟弟汤姆离家参军、父亲迈克尔开枪自杀等众多毁灭性事件的发生,杰克只能远离故土,杰布农场作为乡土家园的信念由此逐渐瓦解崩塌。
  在与艾莉转居瞭望别墅之后,杰克数次表达自己对杰布农场的依恋,并始终强调自己的农民身份,以“失业的农民”这一身份自居。其行为举止仍保留着杰布农场的痕迹,如“靠着露营车挤奶”“每天溜达下去检查营地”等,借此来认证自身存在的确定性。
  由此可见,失去乡土家园之后的杰克陷入对自我认知的焦虑中,不断通过深化杰布农场生活的印记提升自我的安全感与归属感,然而其對乡土家园的追寻与重建注定是无果的。勒克斯顿家族在疾病、战争中早已支离破碎,杰克是唯一的健在者。对于杰克而言,丧失家庭印记的杰布农场已经失去乡土家园的意蕴,因而杰克对于乡土家园的追寻与重建只能是没有结果的心灵救赎之举。
  杰克在疾病、战争等的摧残下逐渐丧失乡土家园,对于自身存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随之迷惘,陷入追寻与重构乡土家园的困境中,但其重建只能是徒劳之举。斯威夫特通过描述杰克乡土家园的破碎,隐喻了当代社会个体生存所面临的家园困境与身份认同困境,体现出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文化家园的认同之惑
  文化对于个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当个体通过乡土家园获得归属感与自我认同之后,必然希望通过文化找寻其社会属性,以文化认同为桥梁构建与社会群体的紧密联系,同时完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价值的确定性。《唯愿你在此》中,杰克在乡土家园杰布农场崩塌后不断探寻实现自我认同感的途径,农民身份与农场文化在杰克身上不断交织碰撞,使其陷入文化认同的困惑中。
  “‘乡土家园’与‘文化家园’有着天然的相通性,个体通过一系列的生命参照点感知、接受、认同‘乡土家园’中所承载的各种文化符号,最终形成以此为原型的‘文化家园’。”因而杰克身上不可避免地具有其乡土家园杰布农场的文化烙印。对于母亲维拉的怀念与依赖始终伴随着杰克的生活,这是受血缘及家庭环境的天然影响,更是由于维拉身上具有杰布农场的文化特质。
  杰布农场承载着勒克斯顿家族的英雄荣誉,并赋予其以农民文化为主的生活秉性,这些文化特质在母亲维拉身上均得以显现。例如,每年11月为象征勒克斯顿家族英雄荣誉的勋章抛光,“一直做到去世为止”;杰布农场的事宜虽为父亲迈克尔操持,而主要管理仍以母亲维拉为中心。可以说,维拉是杰布农场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承的媒介,将杰布农场及勒克斯顿家族的文化属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杰克,因而杰克“总是更亲近他的妈”。维拉死后,杰克感到整个家园都不复存在了,不仅是指勒克斯顿家族与杰布农场不复存在,更是指其文化家园的崩塌。
  伴随着乡土家园的崩塌与母亲维拉的逝世,杰克陷入追寻文化家园与实现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之中。20世纪末期,非理性主义在西方世界盛行,催生了嬉皮士文化、摇滚文化等开放性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不断遭到冲击,人们的文化家园逐渐崩塌。斯威夫特对这一社会现状给予深切关注,以杰克追寻文化家园的困惑隐射现实世界的矛盾与困境,真实展现人类的文化现状,引起社会关注。
  三、精神家园的重建之旅
  精神家园是家园意识中最为深层的表现形式,个体在面对乡土家园的崩塌与文化家园的瓦解时,往往需要稳定的精神家园来规整内心秩序。然而,精神家园的稳定往往依赖于乡土家园与文化家园的确定与完整。因此,随着乡土家园与文化家园的断裂,精神家园的追寻也会随之陷入迷惘,从而导致个体主体性的缺失与对自我身份的怀疑。
  在现实返乡无望之后,杰克踏上了精神返乡的追寻之旅。自从离开杰布农场,杰克始终有着返回杰布农场的强烈愿望,并不断追寻具有杰布农场印记的符号——代表家族荣誉的勋章、带有杰布农场痕迹的猎枪、院子里的老橡树等,甚至在他准备自杀时选择了伴随自己成长的那支枪。
  杰克与艾莉的结合也是其构建精神家园的表现。艾莉与杰克有截然不同的价值立场:艾莉向往软生活的方式且充满探索精神,其一贯的立场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而杰克始终留恋杰布农场的农民生活且墨守成规,认为“全力投入杰布农场才是他的本位”。但杰克仍选择听从艾莉的建议去瞭望别墅开启软生活篇章,主要源于艾莉是陪伴其成长的唯一异性,其身上带有杰布农场的记忆与印记,这正是杰克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但在乡土家园与文化家园破碎的背景下,其精神家园的构建注定是失败的。因而杰克最终卖了那把具有杰布农场文化属性的枪,与艾莉重归于好,放弃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构建,直面现实生活。
  在乡土家园与文化家园崩塌之后,杰克的精神家园也因失去根基而逐步瓦解,杰克的这一状态正是当代社会人类精神现状的映照。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9·11”恐怖袭击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人类陷于焦虑与恐慌的精神危机之中。此外,多元文化的兴起致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遭到颠覆与瓦解,人们的精神家园随之崩塌。斯威夫特通过描述杰克对精神家园的构建之旅,为当代人类实现精神救赎提出有效建议,即不要一味地沉迷于对过去的纠缠,应继承历史慷慨的馈赠,直面当下与未来。
  (牡丹江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年科技创新项目“论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中的死亡书写”(kjcx2020-134mdjnu)。
  作者简介:郭丹(1996-),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其他文献
明代周嘉胄的《香乘》被视为集明代以前香文化之大成之作,其文化内涵丰富,美学意义突出。《香乘》收录了不同阶级、不同身份人用香、品香的故事,展现了劝善、尽孝、尚礼等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意识;典故和诗文复现了文人正心、内省、慎独的香文化实践方式,其收录的篆香图、叙写的个人用香体验都表现了以和谐、含蓄、典雅为内核的中国传统美学思维。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其中包括中国传统香文化。中国传统香文化
期刊
女作家叶广芩1984年出生于北京,受到北京文化的熏陶,其作品透出浓重的京城贵族气息。叶广芩对北京街头巷尾的市井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她以北京为背景创作的家族小说《采桑子》《状元媒》《豆汁记》等,展现了北京文化。饮食文化是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以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饮食文化书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桑子》《状元媒》《豆汁记》等小说的深入分析,研究饮食文化书写的成因及其独特性。  叶广芩的家
期刊
胡金铨的电影往往被认为贯穿着博大精深、深邃優雅的传统文化气息,呈现着典型的中国古典之美和东方哲学意味。电影内人物衣着、色彩、构图与运镜的追求,体现出其电影在意境上与其他武侠电影的与众不同。从《大醉侠》开始,到《龙门客栈》,他首先确定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视听风格。经过《侠女》的基调沉淀,直到《山中传奇》,胡金铨成功地将中国古典之美和东方哲学意味融合,使其电影的作者性愈发明显,且考究的色彩搭配、巧妙的镜头
期刊
夜 歌  自由的闪电  击破了我的序列  那最狂烈且最猛躁的惊雷  震醒了我  我既沉重得太久  我又肃穆得太久  我不是要入睡了吗?  我不是要继续了吗?  我在凝固的图景中作息  我吃喝 我工作  我痛苦 我喜乐  这一切  在肃穆的序列之中  将我禁锢  我在序列之中  面对着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迫切想敲开的  那扇门的背后  隐藏着什么呢?  那震竦的闪电  那猛然爆裂的惊雷  从外部瞬
期刊
先秦时期的中华饮食文化是傳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板块,其承载了规范秩序、移风易俗、划分等级等诸多文化功能,在祭祀属性、文化功能方面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先秦古籍的饮食体现了细致丰富的祭祀礼仪和文化功能,这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写照,更是人们了解古人的重要材料。  到达一个文化的心脏部位的最佳途径之一大概是通过它的胃,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关于人神祭祀、文化象征以及审美志趣等
期刊
在现代文学历史舞台上,中国作家老舍经过多年的艰难创作,成就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这部作品植根于历史现实,深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胡同居民的奋斗和觉醒。小说共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其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老舍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文学思想,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本文结合《四世同堂》的创作背景,围绕其中的人物形象和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供广大文学爱好者借
期刊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写作的疗愈作用由来已久,但真正将它作为辅助医疗手段的治疗方法是从现代精神心理学得到发展开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写作的疗愈功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疗愈的特点不同于外界干预,它是向内的求索。本文重点探究写作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并根据陈染的创作实践以及心路历程,分析写作对个体生存困境以及自我的重构和实现,达到疗愈的目的。  近些年,我国的现代
期刊
20世纪的中国,名家辈出,笔墨艺术在各名家的笔下呈现不同的面貌。其中,民间画师齐白石对于笔墨的深入研究,促使他成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作为写意花鸟画大师,齐白石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意花鸟画风格,其晚年更是展现了挥洒自如的笔墨情趣,颇具大家风范。可以说,齐白石的写意花鸟画超越了同时代的很多人,是当代中国画坛巨匠。  齐白石属于大器晚成的艺术家,虽然他很早就小有名气,但
期刊
梁启超在近代历史学的创立和发展道路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不仅对旧史学给予激烈批评,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在史学界掀起不小的讨论。  中国古代的史学发达、史籍浩瀚,近代的史学思想和流派更是有了新的发展。梁启超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有着奠基作用,其史学思想的形成和转变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主要分为两部分,对旧史学的批判和对新史学的主张,这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梁启超其人  梁启超
期刊
音乐剧作为当代深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火遍全球。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主要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中央歌剧院排演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上海歌剧院也创作出了《风流年华》这样的作品,随后,《金沙》《蝶》《爱上邓丽君》《钢的琴》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出现,更是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剧市场。  音乐剧《花儿与少年》是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2009年度重点创作剧目,由甘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