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成员间的彼此合作。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团队协作精神越来越被看重。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引进人才时,把团队协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不能团结、不会协作,不能融入一个崭新的团队,就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意味着当今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们感到很困惑。不少教师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已很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德育教师的职责,与已无关。
对于一个人来说,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之沉淀的结果。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教育与培养,应是全员参与,而非德育教师之责,应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客观原因,招收的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距就更大,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甚至于从没有摸过计算机,而有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超过教师。如果按传统的统一授课的方式,就会使一部分水平低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跟不上,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教师授课内容相对简单,感到课堂学习无聊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每一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有所得、有所悟,并能使学生学会协作呢?在计算机教学中,笔者引入分组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一、科学分组是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水平好坏进行分层,即成绩好的学生分在一组,成绩差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因材施教。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抹杀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高职教育中,如果按此分组进行教学的话,就等于将学生放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还未起跑,有一部分的学生就已经注定要落后了。这种分组教学法对于组内学生而言,与传统班级授课制没有区别,教师讲、学生听,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没有任何作用。
科学的分组方法是将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与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按一定比例混合分组。组长由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科学分组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教师都要了如指掌。前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掌握,后者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评判。
二、教学过程的三步走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
1.由教师集中进行理论授课
计算机课的教学,多是通过讲练结合进行的。理论知识部分由教师统一进行讲授,主要讲授该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知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布置操作练习的任务等。
2.由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讲授后,按组进行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各组组长担当起教师的角色,对组内成员进行辅导;在操作中遇到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在组内进行探讨,组内不能解决时,上报给老师。在“教”与“被教”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得以提升,遇到问题学会了与同学及时沟通与交流。
3.集体研讨
对于共性的问题,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启发与指点,学生集体研讨,最后共同探究出解决方案。在研讨时,学生们分别以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答辩人等不同身份参与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集体的力量,从中感悟到团队协作的能量。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协调,学会了帮助别人与被人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都不断得以提升。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总之,分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中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展与创新、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过程与结论并重在教学中的和谐与统一。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举而两得。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对于一个人来说,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之沉淀的结果。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的教育与培养,应是全员参与,而非德育教师之责,应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客观原因,招收的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距就更大,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甚至于从没有摸过计算机,而有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超过教师。如果按传统的统一授课的方式,就会使一部分水平低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跟不上,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教师授课内容相对简单,感到课堂学习无聊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每一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有所得、有所悟,并能使学生学会协作呢?在计算机教学中,笔者引入分组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一、科学分组是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基础
传统的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水平好坏进行分层,即成绩好的学生分在一组,成绩差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因材施教。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抹杀了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在高职教育中,如果按此分组进行教学的话,就等于将学生放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还未起跑,有一部分的学生就已经注定要落后了。这种分组教学法对于组内学生而言,与传统班级授课制没有区别,教师讲、学生听,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没有任何作用。
科学的分组方法是将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与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按一定比例混合分组。组长由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科学分组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如何、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教师都要了如指掌。前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掌握,后者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来评判。
二、教学过程的三步走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
1.由教师集中进行理论授课
计算机课的教学,多是通过讲练结合进行的。理论知识部分由教师统一进行讲授,主要讲授该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知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布置操作练习的任务等。
2.由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讲授后,按组进行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各组组长担当起教师的角色,对组内成员进行辅导;在操作中遇到组长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先在组内进行探讨,组内不能解决时,上报给老师。在“教”与“被教”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得以提升,遇到问题学会了与同学及时沟通与交流。
3.集体研讨
对于共性的问题,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启发与指点,学生集体研讨,最后共同探究出解决方案。在研讨时,学生们分别以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答辩人等不同身份参与讨论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集体的力量,从中感悟到团队协作的能量。在分组教学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协调,学会了帮助别人与被人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的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都不断得以提升。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分组教学,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总之,分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中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展与创新、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过程与结论并重在教学中的和谐与统一。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举而两得。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