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出发,在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对其计算机理论教学改革的优势以及现阶段本专业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职业院校如何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理论教学实施改革。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素质;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0.前言
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不懈努力的目标,因为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更是其特色教学的根本保障[1]。
1.“雙师型”教师与“双师素质”的涵义
教育部曾对“双师型”教师解释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本身讲师,同时又是工程师或会计师[2]。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学校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双师型”教师慢慢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变。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及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优势
为了获得“双师素质”,各职业院校或教师个人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2.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
(1)教师参加由各部委组织的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
(2)学校招聘或引进与本专业相关的“双师素质”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3)采用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加强校企业合作深度与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
(5)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在校内的培育与发展[3]。
通过上述方式培养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改革时,具有以下优势。
2.2计算机类“双师型”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优势
2.2.1具有较强的理论根基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一般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设置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纯理论、理论+实践、纯实践。但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程,都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而“双师型”教师则具有较强的理论根基,完全能胜任教学改革的需要。
2.2.2能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计算机专业技能是一个操作性极强并且注重实践的学科,但无论实践性多强的技能,它都需要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如同上一点所谈到的,需要理论作为其基础。但如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使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呢?这就需要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同样过硬的教师来承担,而“双师型”教师完全能胜任这点要求。
2.2.3能把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新知,快速地融入到实际教学
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更新极快的学科,这种更新在知识使用的最前沿尤为显著。而在企业、行业等第一线学习、培训的“双师型”教师更能掌握这种变化,进而把这种更新融入到教学中,缩短理论知识的更新时间,加快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
3.现有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就像上面谈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更新极快的学科。但学校的教学内容却远远滞后于这种更新,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规律的客观原因造成,但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这种现象却是主观形成的。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几年如一等,学校不知更新,教师不想更新。造成学生在学校所有的内容往往与实践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
3.2轻视理论课教学
由于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在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轻视理论教学这一现象。而究其原因有主要是教育理论存在偏差,教育教学导向存在误区,还有就是进行授课的教师无法很好 地驾驭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3.3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不适当
现代的教学手段极为丰富而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在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却仍然有两种现象存在,一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这些教师不愿求新思变,所以仍固守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另外就是部分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没有对课程内容与课程性质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就采用一些一些花哨、不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但浪费教育资源而且还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4.从“双师型”教师特点入手,对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进行改革
4.1建立“双师型”教师知识更新联动机制
计算机专业教师即使通过各种培养途径取得各级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但仍要定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等与计算机专业相的的企业、行业继续进行再培训、再学习、再锻炼,而这种多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性,即达到知识、技能的更新。
4.2模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认定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为了保证“理论教学”重要性,而又不影响“实践教学”地位。模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认定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和模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合理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式和使用的教学手段。
4.3按照计算机类课程的类型对理论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能把理论与技能、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典范。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与经验,结合学生认知过程,按照课程性质对课程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的课程采用同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类课程按照性质可以简单分为:原理类课程、应用类课程、语言类课程。
对于原理类课程可以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少而精,要能有效阐明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期间或以运用讨论法,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的交流和共同提高。
对于应用类课程可以主要采用演示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类课程需要教师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化为生动而具体的操作和实例,这时演示法和案例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对于语言类课程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相分离的现象,能鼓励、吸引漠视学习和厌学的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教学既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因为具体方法应用不当而收效甚微。所以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要求教师关注课程的突出问题和核心想法上,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要求这些活动能够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4]。
另外,有能力的教师也可以打破学科与专业限制,模拟企业实际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5]。
5.结束语
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娴熟的职业能力,对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同时双具备丰富实践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6]则是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伍建国.教学-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J].2011.3.
[2]刘韵琴,文红.国内“双师型”教师概念及资格认证标准研究述评.怀化学院学报[J].2010.6.
[3]何芸,杨庆仙,刘闻慧.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科技信息—博士专家论坛[J].
[4][美]马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教育科学出版[M]社2008.9.
[5]张玉玲.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企业实践教学探讨.人才资源管理[J].2010.5.
[6]赵静宇.论高职高专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教学研究.[J]2010.11.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素质;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0.前言
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不懈努力的目标,因为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更是其特色教学的根本保障[1]。
1.“雙师型”教师与“双师素质”的涵义
教育部曾对“双师型”教师解释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本身讲师,同时又是工程师或会计师[2]。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学校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双师型”教师慢慢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变。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及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优势
为了获得“双师素质”,各职业院校或教师个人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2.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
(1)教师参加由各部委组织的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
(2)学校招聘或引进与本专业相关的“双师素质”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3)采用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加强校企业合作深度与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
(5)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在校内的培育与发展[3]。
通过上述方式培养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改革时,具有以下优势。
2.2计算机类“双师型”教师进行理论教学改革的优势
2.2.1具有较强的理论根基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一般按照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设置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纯理论、理论+实践、纯实践。但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课程,都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基础。而“双师型”教师则具有较强的理论根基,完全能胜任教学改革的需要。
2.2.2能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
计算机专业技能是一个操作性极强并且注重实践的学科,但无论实践性多强的技能,它都需要融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如同上一点所谈到的,需要理论作为其基础。但如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使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呢?这就需要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同样过硬的教师来承担,而“双师型”教师完全能胜任这点要求。
2.2.3能把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新知,快速地融入到实际教学
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更新极快的学科,这种更新在知识使用的最前沿尤为显著。而在企业、行业等第一线学习、培训的“双师型”教师更能掌握这种变化,进而把这种更新融入到教学中,缩短理论知识的更新时间,加快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
3.现有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就像上面谈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更新极快的学科。但学校的教学内容却远远滞后于这种更新,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规律的客观原因造成,但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这种现象却是主观形成的。如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几年如一等,学校不知更新,教师不想更新。造成学生在学校所有的内容往往与实践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
3.2轻视理论课教学
由于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它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在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轻视理论教学这一现象。而究其原因有主要是教育理论存在偏差,教育教学导向存在误区,还有就是进行授课的教师无法很好 地驾驭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3.3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不适当
现代的教学手段极为丰富而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在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却仍然有两种现象存在,一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这些教师不愿求新思变,所以仍固守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另外就是部分教师为了标新立异,在没有对课程内容与课程性质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就采用一些一些花哨、不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但浪费教育资源而且还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4.从“双师型”教师特点入手,对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进行改革
4.1建立“双师型”教师知识更新联动机制
计算机专业教师即使通过各种培养途径取得各级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资格,但仍要定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等与计算机专业相的的企业、行业继续进行再培训、再学习、再锻炼,而这种多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和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性,即达到知识、技能的更新。
4.2模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认定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为了保证“理论教学”重要性,而又不影响“实践教学”地位。模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认定标准)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将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和模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合理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式和使用的教学手段。
4.3按照计算机类课程的类型对理论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双师型”教师是一个能把理论与技能、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典范。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与经验,结合学生认知过程,按照课程性质对课程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的课程采用同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类课程按照性质可以简单分为:原理类课程、应用类课程、语言类课程。
对于原理类课程可以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少而精,要能有效阐明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期间或以运用讨论法,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的交流和共同提高。
对于应用类课程可以主要采用演示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类课程需要教师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化为生动而具体的操作和实例,这时演示法和案例教学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对于语言类课程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践相分离的现象,能鼓励、吸引漠视学习和厌学的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教学既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因为具体方法应用不当而收效甚微。所以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要求教师关注课程的突出问题和核心想法上,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要求这些活动能够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4]。
另外,有能力的教师也可以打破学科与专业限制,模拟企业实际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5]。
5.结束语
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使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娴熟的职业能力,对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同时双具备丰富实践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6]则是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伍建国.教学-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J].2011.3.
[2]刘韵琴,文红.国内“双师型”教师概念及资格认证标准研究述评.怀化学院学报[J].2010.6.
[3]何芸,杨庆仙,刘闻慧.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科技信息—博士专家论坛[J].
[4][美]马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教育科学出版[M]社2008.9.
[5]张玉玲.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企业实践教学探讨.人才资源管理[J].2010.5.
[6]赵静宇.论高职高专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教学研究.[J]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