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学习与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相比于传统的媒体而言,自媒体在接收、浏览和发布信息等方面拥有更为便捷的条件。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出现了复杂的变化,然而自媒体的出现也使当前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的机会。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自媒体视阈下的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021-01
近些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抢先占领自媒体阵地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在价值观方面还是在思维、行为模式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利用自媒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自媒体的出现更是成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从谈起发展,没有创新就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变。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必须要运用自媒体进一步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
一、延伸校园媒体功能,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校园媒体平台包括校园网、高校官方的微博、微信以及 QQ 群、贴吧等。校园媒体平台是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承载着活跃高校生活、服务高校师生的重要职责。校园媒体的功能十分单一,大学生的选择权严重受限,相比于新浪、搜狐、腾讯网、人人网等门户网站来说,校园媒体的点击率仍然不高。这主要是媒体的功能没有与大学生的需求真正地结合起来,无法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因此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也接触不到。因此,高校首先必须要延伸校园媒体的功能,体现出高度的服务性,时刻秉持服务大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将校园媒体打造成为大学生高校生活的亲密伙伴,将重要通知、选课操作、生活信息、校园竞赛报名培训、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都糅合到校园媒体平台之中,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校园媒体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使大学生加强对于校园官方媒体的关注,养成浏览校园媒体的习惯,从而为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其次,要在建设校园媒体平台的全程中,充分地体现出针对大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无形性。要将那些最新、最热、最火的自媒体话题引入到校园媒体之中,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真正地让校园媒体“接地气”,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实现“回归”,这样一来大学生在使用校园媒体时,便可以“无意识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
二、把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构筑思想沟通新渠道
师生间良好的互动、真诚的沟通是运用自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良好的互动模式成为了可能,因此必须要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结合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学习实际,通过全新的网络与自媒体平台构筑思想沟通的新渠道,有效地在交流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
第一,进一步开发校园类 SNS 网站的交流功能。“SNS 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网站应用,重点强调它的交往服务属性。”主要包括人人网、QQ 校友以及同学网等以大学生校园生活为核心的互动性网站。许多此类的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相继设计推出了客户端应用,积极地参与到了自媒体平台之中,依托其固有的强大交往优势,全面地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SNS 不但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广泛人际交往需求,而且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网络社交的风险。”因此高校要重点建设校园类 SNS 网站,在这些平台之中与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建立本校的交流圈,通过线上空间,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据此及时地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进行科学调整。
第二,利用微博、博客等新兴自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是互联网出现的一种新兴形态,为个体提供了一个信息生产、积累、共享和传播的独立空间,其内容传播方式兼具私密性和公共性,因此又被称为自媒体和个人媒体。”微博的出现一度将受众群体从博客吸引到微博中来,关于博客与微博,前者能够发布大段的文字,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而后者则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但却有着极为便捷的互动性,可以说是各有优势,“由于博客,尤其是微博,具有庞大的社交网和海量的新闻线索,其受众面越来越广,甚至很多传统媒体也开通了官方微博。”
再次,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MSN、来往等自媒体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要学会怎样与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聊天”,当大学生遭遇挫折、陷入迷茫时,教师和辅导员要通过饱含人文关怀的文字、语音、动画表情以及图片等多种形式,及时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干预,与大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隔阂。在这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手机自媒体平台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大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或多部智能手机,丰富多彩的手机自媒体 APP 层出不穷,教师要将手机的即时通信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密切联系,时刻掌握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真正地与大学生“平起平坐”,变以往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朋友、搭档,从而争取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感,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在潜意识中认可和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三、抓住时机,重视引领校园自媒体舆论的主旋律
首先,高校教师要拥有敏锐的教育眼光,及时捕捉最新、最热的社会动态,例如在特殊时期如自然灾害、疾病传播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关心程度较高,心理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编辑设计相关的心理疏导内容在朋友圈或官方微博中发布,釆用启发式的、平等的、和风细雨的引导策略,对大学生的心理加以干预,避免大学生产生恐惧、对抗等消极情绪,同时将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心理教给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抓住教育的黄金阶段,将热门话题制作成为自媒体教育的议题,时刻关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新闻以及政策等内容,始终保持教育话题的热度。要重点对于发生于高校内部的突发事件进行资源整合,使其成为自媒体教育平台的重要内容,做到不回避、不隐瞒,使校园突发事件能够通过自媒体平台平息舆论,并使大学生从中学会反思。
其次,加强培育高校自媒体的“意见领袖”。大学生在认可、钦佩和欣赏意见领袖言论的同时便能够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
总之,依托网络而迅速壮大的自媒体已经形成了不可阻挡的蓬勃发展态势,利用自媒体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勇于应对挑战,及时把握机遇,有效地将自媒体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全面认识和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占领自媒体的文化阵地,合理运用自媒体平台构筑大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最终建立依托自媒体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叶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介入与创新[J].中国报业,2012(14):66.
[2] 聂东雪.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2(12):9.
作者简介
翟荣武(1970.5-)男 汉族 ,黑龙江省大庆人,实验师,主要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021-01
近些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抢先占领自媒体阵地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在价值观方面还是在思维、行为模式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利用自媒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自媒体的出现更是成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从谈起发展,没有创新就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变。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必须要运用自媒体进一步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
一、延伸校园媒体功能,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校园媒体平台包括校园网、高校官方的微博、微信以及 QQ 群、贴吧等。校园媒体平台是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承载着活跃高校生活、服务高校师生的重要职责。校园媒体的功能十分单一,大学生的选择权严重受限,相比于新浪、搜狐、腾讯网、人人网等门户网站来说,校园媒体的点击率仍然不高。这主要是媒体的功能没有与大学生的需求真正地结合起来,无法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因此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也接触不到。因此,高校首先必须要延伸校园媒体的功能,体现出高度的服务性,时刻秉持服务大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将校园媒体打造成为大学生高校生活的亲密伙伴,将重要通知、选课操作、生活信息、校园竞赛报名培训、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都糅合到校园媒体平台之中,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校园媒体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使大学生加强对于校园官方媒体的关注,养成浏览校园媒体的习惯,从而为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其次,要在建设校园媒体平台的全程中,充分地体现出针对大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无形性。要将那些最新、最热、最火的自媒体话题引入到校园媒体之中,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真正地让校园媒体“接地气”,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实现“回归”,这样一来大学生在使用校园媒体时,便可以“无意识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
二、把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构筑思想沟通新渠道
师生间良好的互动、真诚的沟通是运用自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良好的互动模式成为了可能,因此必须要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结合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学习实际,通过全新的网络与自媒体平台构筑思想沟通的新渠道,有效地在交流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
第一,进一步开发校园类 SNS 网站的交流功能。“SNS 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网站应用,重点强调它的交往服务属性。”主要包括人人网、QQ 校友以及同学网等以大学生校园生活为核心的互动性网站。许多此类的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相继设计推出了客户端应用,积极地参与到了自媒体平台之中,依托其固有的强大交往优势,全面地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SNS 不但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广泛人际交往需求,而且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网络社交的风险。”因此高校要重点建设校园类 SNS 网站,在这些平台之中与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建立本校的交流圈,通过线上空间,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并据此及时地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进行科学调整。
第二,利用微博、博客等新兴自媒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是互联网出现的一种新兴形态,为个体提供了一个信息生产、积累、共享和传播的独立空间,其内容传播方式兼具私密性和公共性,因此又被称为自媒体和个人媒体。”微博的出现一度将受众群体从博客吸引到微博中来,关于博客与微博,前者能够发布大段的文字,内容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而后者则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但却有着极为便捷的互动性,可以说是各有优势,“由于博客,尤其是微博,具有庞大的社交网和海量的新闻线索,其受众面越来越广,甚至很多传统媒体也开通了官方微博。”
再次,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MSN、来往等自媒体平台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要学会怎样与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聊天”,当大学生遭遇挫折、陷入迷茫时,教师和辅导员要通过饱含人文关怀的文字、语音、动画表情以及图片等多种形式,及时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采取干预,与大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隔阂。在这一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手机自媒体平台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大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或多部智能手机,丰富多彩的手机自媒体 APP 层出不穷,教师要将手机的即时通信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密切联系,时刻掌握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真正地与大学生“平起平坐”,变以往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朋友、搭档,从而争取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感,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在潜意识中认可和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三、抓住时机,重视引领校园自媒体舆论的主旋律
首先,高校教师要拥有敏锐的教育眼光,及时捕捉最新、最热的社会动态,例如在特殊时期如自然灾害、疾病传播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对于此类问题的关心程度较高,心理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编辑设计相关的心理疏导内容在朋友圈或官方微博中发布,釆用启发式的、平等的、和风细雨的引导策略,对大学生的心理加以干预,避免大学生产生恐惧、对抗等消极情绪,同时将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心理教给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的心态和思想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抓住教育的黄金阶段,将热门话题制作成为自媒体教育的议题,时刻关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新闻以及政策等内容,始终保持教育话题的热度。要重点对于发生于高校内部的突发事件进行资源整合,使其成为自媒体教育平台的重要内容,做到不回避、不隐瞒,使校园突发事件能够通过自媒体平台平息舆论,并使大学生从中学会反思。
其次,加强培育高校自媒体的“意见领袖”。大学生在认可、钦佩和欣赏意见领袖言论的同时便能够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
总之,依托网络而迅速壮大的自媒体已经形成了不可阻挡的蓬勃发展态势,利用自媒体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勇于应对挑战,及时把握机遇,有效地将自媒体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全面认识和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占领自媒体的文化阵地,合理运用自媒体平台构筑大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最终建立依托自媒体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叶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介入与创新[J].中国报业,2012(14):66.
[2] 聂东雪.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2(12):9.
作者简介
翟荣武(1970.5-)男 汉族 ,黑龙江省大庆人,实验师,主要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