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向全国传递了党中央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也向全国教师提出了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殷切期望。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铸就高尚师德,无疑是贯穿于胡锦涛总书记四点希望中的核心思想。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而且体现了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概言之,“爱岗敬业”正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是“师爱”。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履行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职责,决定了教师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才能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教师必须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发扬严谨的教风。严谨的教风由严谨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教学方法三方面组成。严谨的教学态度,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风范,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教师讲课的效果。严谨的教学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铺垫。要倡导博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面向新世纪,为适应创新教育,应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相结合,开发和超越原有知识范围,强调能力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在思想碰撞中学,在主动钻研中学,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让教与学都有声有色,让师生共筑良好的学习氛围。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铸就高尚师德的前提。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学观念要更新。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育观,如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代学生观”。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评定学生质量的标准也在于学生应用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来源:《中国教育报》)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而且体现了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概言之,“爱岗敬业”正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是“师爱”。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履行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职责,决定了教师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才能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教师必须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发扬严谨的教风。严谨的教风由严谨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教学方法三方面组成。严谨的教学态度,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风范,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教师讲课的效果。严谨的教学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铺垫。要倡导博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面向新世纪,为适应创新教育,应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相结合,开发和超越原有知识范围,强调能力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在思想碰撞中学,在主动钻研中学,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让教与学都有声有色,让师生共筑良好的学习氛围。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铸就高尚师德的前提。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学观念要更新。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育观,如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代学生观”。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评定学生质量的标准也在于学生应用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