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教学如果不注重教学创新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当下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教学阶段所深度思考的课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将生活化情境教学与动手实践教学以及现代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为培育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供教学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新课改推行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义务教育乃至高校的教学目标模式,因此体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以数学知识的灌输为教学目标,另外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的塑造,从而实现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双向提升。本文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方法教学改进提出几点,以期提供教学参考。
一、通过生活教学情境创设,培育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开展情境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将课堂数学知识贯穿其中,从而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六年级数学课程中关于比例的性质和意义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构思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自身周围事物的比例开始引导,像桌子和椅子的高矮比例,桌子长和桌子宽之间的比例,也可以将学生的胳膊长度和腿的长度进行比例对比。教师可以从自身进行示范,身高与脚底长度之间的比例为7∶1,这种有趣的比例可以用于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对于嫌疑人身高的推测。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将比例的性质和意义恰到好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更能够引导学生培育数学学习意识,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列举匹萨斜塔以及金字塔等世界知名建筑将数学比例知识贯穿其中,极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养成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主动意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且能够实现生活知识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这在生活情境教学中必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育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理论知识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在数学问题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各项能力塑造的过程。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而言,学生首先获得的是感性认知,然后将其转化为内在的思维与认知,从而达到培育自身思维能力和逻辑力的目的。动手实践练习有助于学生实现抽象概念的内化,对应相应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到问题解决的对策。
如在学习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教具,借助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求面积的方式,选取实施可行的转化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获取数学理论知识。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出在格子纸上数格子算面积的方法,有的则想出采用分解剪开拼成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方式,然后通过计算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或三角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下图)。该环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一种转化思想,深刻理解长方形、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联。
从上面的案例中能够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最大程度引導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切身实践,学生能够积累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从而转化为问题意识。
三、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开展信息化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多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全面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图文并茂,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学学科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借助立体教学视频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形象。特别是小学生在认知阶段还不太适合抽象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形象势必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如小学六年级在学习体积的时候,小学生对于体积没有明确的概念,特别是圆柱体公式的过程推到尤为难懂。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通过图片拼组的方式演示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切割为16份、32份、64份……),教师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分成的扇形越多,那么所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圆柱体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关联?最后得出总结: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因此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出相应的公式:
(1)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四、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改进必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应当意识到,任何教学策略都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实际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充分考虑在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及外在表现,做到积极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教学策略才能够发挥最优化效果,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现代数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易南轩,王芝平.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黄惠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130+16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新课改推行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义务教育乃至高校的教学目标模式,因此体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以数学知识的灌输为教学目标,另外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的塑造,从而实现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双向提升。本文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方法教学改进提出几点,以期提供教学参考。
一、通过生活教学情境创设,培育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生活化情境开展情境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将课堂数学知识贯穿其中,从而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六年级数学课程中关于比例的性质和意义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构思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自身周围事物的比例开始引导,像桌子和椅子的高矮比例,桌子长和桌子宽之间的比例,也可以将学生的胳膊长度和腿的长度进行比例对比。教师可以从自身进行示范,身高与脚底长度之间的比例为7∶1,这种有趣的比例可以用于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对于嫌疑人身高的推测。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将比例的性质和意义恰到好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更能够引导学生培育数学学习意识,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列举匹萨斜塔以及金字塔等世界知名建筑将数学比例知识贯穿其中,极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养成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主动意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且能够实现生活知识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这在生活情境教学中必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育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理论知识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在数学问题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各项能力塑造的过程。对于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而言,学生首先获得的是感性认知,然后将其转化为内在的思维与认知,从而达到培育自身思维能力和逻辑力的目的。动手实践练习有助于学生实现抽象概念的内化,对应相应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到问题解决的对策。
如在学习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平行四边形教具,借助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求面积的方式,选取实施可行的转化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获取数学理论知识。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想出在格子纸上数格子算面积的方法,有的则想出采用分解剪开拼成长方形和三角形的方式,然后通过计算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或三角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下图)。该环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一种转化思想,深刻理解长方形、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联。
从上面的案例中能够得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最大程度引導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切身实践,学生能够积累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从而转化为问题意识。
三、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开展信息化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方式。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多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全面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图文并茂,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学学科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借助立体教学视频的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生动的形象。特别是小学生在认知阶段还不太适合抽象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见的形象势必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如小学六年级在学习体积的时候,小学生对于体积没有明确的概念,特别是圆柱体公式的过程推到尤为难懂。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通过图片拼组的方式演示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切割为16份、32份、64份……),教师引导学生数学思维:分成的扇形越多,那么所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圆柱体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关联?最后得出总结: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因此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出相应的公式:
(1)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四、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改进必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但是,教师应当意识到,任何教学策略都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实际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充分考虑在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及外在表现,做到积极引导工作,只有这样教学策略才能够发挥最优化效果,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现代数学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易南轩,王芝平.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黄惠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4):13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