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崛起时如何挑选战争对象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霸权从英国向美国转移,被普遍认为属于和平过渡。这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即美国是“和平崛起”的。这并不符合事实。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精心策划并漂亮地打了一场关键的战争,即1898年针对西班牙的战争。
  美国的工业实力在1890年就已经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一,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马汉的“海权论”也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自那以后10年内,美国几乎同时与英国、日本和西班牙出现对抗。从当时的国际局势看,对美国海外扩张掣肘更大的是日本和英国。但美国却选择了对其威胁最小的西班牙“开刀”。
  1895年,美国与英国因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边界问题发生冲突。彼时,独立战争虽已过去百年,但美国政界对英国的战略疑虑依然很重,国内甚至出现与英国必有一战的声音。不过,当时美国海军实力与英国差距甚大,双方主力舰的比例是1:36。美国政府很快将对抗调整为外交模式,与英国打了两年的外交战,双方于1897年达成和解。
  1897年,美国与日本为争夺在夏威夷的利益矛盾激化,两国海军军舰一度在夏威夷海域出现对峙。但当时还未打过海战的美国海军,对三年前取得甲午海战胜利的日本海军颇为忌惮。美国最终以迫使夏威夷向日本赔款7.5万美元的方式,“劝退”了日本海军军舰。
  美国与西班牙围绕古巴问题的矛盾,也是始于1895年。但美国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战争模式。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从那時起开始提速,刚刚成立的海军战争学院,为制定对西班牙的作战计划谋划了近4年。1898年美国海军羽翼渐丰,30多艘新造军舰,与西班牙10来艘处于“半残”状态的老旧军舰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1898年4月开战到8月正式停火,美国海军以伤亡不到10人的代价,给西班牙海军造成了近600人的伤亡,整个舰队悉数被歼。这场战争成了美国海军的“成人礼”,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美国走向世界霸权的起点。
  由以上历史事实可以看出,美国在走向崛起之初就没有想过“和平崛起”,厉兵秣马并且打一场战争是绕不开的战略课题。从当时美西矛盾本身来看,战争完全可以避免。但是美国对西班牙提出了近乎羞辱的条件,激怒对方率先宣战。
  选择西班牙这个在拉美拥有殖民地的没落帝国作为战争对象,美国也有着多重考虑。首先,扫清其他大国在自己后院的影响力,是美国崛起的优先考虑。通过这场战争,美国的门罗主义也从外交宣誓正式变成现实战略。美国以极小的成本,拿到了世界大国俱乐部的门票。
  其次,击败西班牙这个没落帝国,不会对欧洲或全球格局造成实质性冲击,从而减少其他大国对美国战争行为的战略疑虑。也就是说,崛起之初的战争,要以不促动格局变动为前提。如果当时美国直接在太平洋、大西洋与其他大国争锋,它的崛起之路可能不会那么顺畅。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与西班牙交战可以确保战争的完胜。试想,当年如果美国选择与其利益更具冲突性,但海军实力相当的日本为军事打击对象,万一战败,美国的崛起过程很可能中断,至少是遭受重挫。避开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更是美国的首要考量。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谈及欧洲给美国造成的机遇时写道,美国人的际遇完全是一个例外,我相信今后不会再有一个民主国家的民族能赶上这样的际遇。美国以对西班牙战争的完胜,演绎了完美的崛起序幕。除了战略上的谨慎、高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际遇”。19世纪末的欧洲列强忙着军备竞赛,使美国占尽了天时和地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成功崛起的路径,可谓“不可复制”。
其他文献
谭保罗常务副主编  前几天,我的一位老同学在朋友圈发帖抱怨,自己在室内温度“四五十度”的教室给学生上了两节课。没有空调,教室天花板上几把吊扇“要死不活”地打转,她濒临中暑,学生近乎崩溃。  她所在的地方是长江边的某二线城市,人称中国“三大火炉”(天气冬冷夏热)之一,外地人认为这里美女很多,本地人也越来越有钱。她是当地一所大学的青年教师,两节课上下来,“头发被汗水打湿,变成了面条”,她说。  这個关
我的同学赵楷,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自杀了。他26岁,性格坚韧,温柔而可爱,颇有诗才。研究生毕业后半年他遇到了一些难题,论文未能完成,工作也有些不顺,但在他人看来都是小问题。  就在这“小问题”马上解决的时刻,他突然离去。从社交媒体上的动态看来,他走得平常、轻松。他本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正因如此,熟悉他的人就更感到困惑:为什么?  带着这个谜题,我走进了微博“树洞”的自杀群体,试图找到社交媒体时代关
有关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说法,不同人自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论点只要能自洽,就有其存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观念在舆论场上的兴起?  或许已经没人会否认,互联网模式迭代迅速,甚至当新模式生成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浑然不觉。就拿最近很火的“区块链”来说,尽管各大媒体热炒这个概念,不少人还是对此一头雾水,但它在专业技术层次上的实践,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这种专业性和普适性之间的落差,恰恰是互联网世
李少威常务副主编  我的童年在老家度过。所以在童年时,我没有“老家”的概念,因为家只有一个,它虽然很老但也没有一个新的来跟它表示区别。  故而,那时嘴上有时说起老家,不过是受了某些武侠小说的影响,里面的恶人总会说“我送你回老家”。  后来我真的有老家了,因为到了大城市。  回想人生之路,童年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是一块垫脚石,命运的根本方向就是让人离开。而我对老家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因为我知道仅有情怀没用
从世界范围看,移民多的城市和国家都是最具活力的。一年以来,国内诸多城市之间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以户籍、住房等多种方式吸引着大量年轻人。那么,这些人为何选择落户二线?落户之后城市能留住人才吗?  人才争夺战背后的动力是国民经济体系对人力资源的内在需求变化。产业、服务以及人才的边界,都是这场“人才战”背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再至西南内陆,一次次的迁徙汇聚起来,正重塑着中国城市的经济版
2017年12月,英国新防长加文·威廉姆森宣布,2018年将相继派出两艘护卫舰赴日本参加联合演习。  表面上看,英日两军合作的规模并不引人注目,但在过去5年里,英日军事安全合作一年上一个台阶。2018年,英国还将派出约45名官兵赴日本本土参训,这意味着两军在海、空、陆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这45名英军官兵,也将是除美军之外首支赴日参训的外国陆军部队。  人们不禁要问:在美日军事同盟之外,英日“准同盟
河北有一个地方有沙漠也有海,很多人并不知道。从北京的西北角向东出发,穿越城市为人类活动而建的重重关卡和更好的公路,大约300公里,4个多小时就到了。  其实作为景点或者作为一个奇怪的自然现象,它存在了很久,有着国内不多的大海与沙漠接吻的景象。  我把计划中有老有小的第一次旅行地点放在那里,那是2016年的夏天。8个人,4个大人,4个小朋友。之所以选择那里,因为两个有自主表达意向的小朋友,一个想去海
雷墨主笔  对于世贸组织来说,2018年或许会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一年,特朗普政府接连挑起多起贸易战,并开始对世贸组织直接“动刀”。  根据世贸组织官网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15日,该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已经受理29起贸易纠纷案件,其中美国提出的多达16起,双双创历史纪录。2016年、2017年全年,受理的案件都是17起,其中美国提出的分别是5起和4起。也就是说,世贸组织所受理案件在2018年出现暴
2019年10月2日,深圳市福田区上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版灯光秀。  在中國现代化道路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注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规划了中国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路线图,给出了一个“操作原则指南”。  其关键词是“制度”。正如邓小平早在1980年就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好的制度首先是约束作恶的可能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媒体镜头面前用普通话对中国说这样的话,对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不能过度解读,但也别以为只是茶壶里的风暴。要客观理解特恩布尔这句话的意图,有必要弄清他的“中国观”的脉络。要判断此话对中澳外交有何影响,更需要看清两国关系正在经历转型这一事实。目前来看,认为澳大利亚“翻脸”或许言过其实,不过堪培拉在对华外交上的确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