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12日至23日,由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率领的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范华、山佳、杨霜林参加了在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厅举办的2005年国际美术沙龙展,此次参展的4位画家的作品在法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好评。
西安中国画院选送了代表东方艺术的国画精品20幅,其中有王西京院长的仕女画,范华的泼墨山水画,山佳的花鸟山水画和杨霜林的写意画。在这次画展上其他国家艺术团体参展作品均为西方绘画,在流派纷呈的艺术展中,中国绘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称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水墨酣畅,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有着很强的审美情趣。王西京院长的人物画,尤为引人注目,成为此次展览中国画中的亮点。4位画家的4件作品,均在这次画展上获得特别奖。
国际美术沙龙展,始于1861年,近年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重视,是全球美术界的盛事。展览汇聚了全球600余幅美术作品。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艺术沙龙(相当于中国美协)负责人,各国驻法大使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法国卢浮宫收藏着40多万件艺术品,其中包括断臂的《米洛岛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著名作品。这里也是艺术家向往的神圣殿堂。在法国卢浮宫画展共有6个国家的十余个艺术团体参加,西安中国画院四位画家在本次交流展上全部获奖,在艺术界倍受瞩目。当4位画家从法国载誉归来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和著名画家山佳。
王院长说,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能够进入卢浮宫参加国际美术沙龙展这样高规格的展览,可以说是画家实力的体现。西安中国画院连续七年下青海,行程两万公里,北上青藏高原,南下巴山蜀水,深入生活,许多精品都是赴青海等地采风创作出的,在采风过程中也推出了许多新的画家。此前由《中国美术报》评出的中国十大水墨画家中,西安中国画院就有两位画家入选。
2005年是西安中国画院成立20周年,画院先后推出了西安展和北京展,都在艺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尤其是北京展令京城画坛耳目一新,在学术界受到高度评价。
王院长说,在北京展览的过程中,西安中国画院画家受到国外艺术界的关注。法国欧亚协会有关负责人员看了展览颇为兴奋,认为一个地方画院能出这么多颇具实力的画家,非常罕见,便向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推荐西安中国画院参加此次国际美术沙龙展。西安中国画院经过精心筛选,挑选了最能反映中国西部特色的画作,经过法国组委会审选,最终选出了20幅作品参展。
据王院长和山佳介绍,对于此次国外之行,法国欧亚协会及中国驻法大使馆极为重视,还为四位画家专门安排了文化考察,先后参观了巴黎奥赛博物馆、德国歌德故居、贝多芬故居、马克思故居、波兰乡村及莱茵河、美茵河等。王院长一行四人对西方现代流派的绘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西方艺术中有许多接近东方艺术的东西,这次文化考察对于一个画家如何创作,如何让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特刊发王西京、范华、山佳、杨霜林4位画家的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山佳
山佳在艺术求索中,痴迷于传统绘画的笔墨美感,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古为今用”的重要性,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此目标下完成的。可以看出山佳在审美把握与艺术创造中不衰的活力与敏感性。作品《沣河之秋》是一部充满诗情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山佳对艺术的追求。此作品笔筒景约,浓墨淡染,烟云氤氲,动静有致,去掉了一切繁琐和沉重,留下的是清灵和空潆。整幅作品清新脱俗,显得诗意盎然,逸趣横生,此外,《沣河之秋》也是山佳的系列名作《在水一方》之一,廖静文先生观后感叹到:“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山佳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置入现实生活的情感沃土之中,由此升华出艺术形式把自己的心灵延展开来,成为一种精神图景。让我们在他笔下的意象、笔墨、情景、境界中获得满足,使其中流溢的神韵之美,叩击心灵深处的情感之门,并由此得到一种认知和领悟。
王西京
王西京作为一位中国画家,在不少画家视为畏途的人物画领域中自立门户,并以其与时下流行画风截然不同的鲜明风格,在当今画坛上独树一帜。值得注意的是,王西京的作品不论放置在任何一个画展中,独特的风格都会立即凸显出来,但这种独特,又不是凭借狂、怪、险、恶的哗众取宠,或颠覆摧毁传统的技法来实现的。相反,它们一幅幅都是那样简洁、俊爽、温雅、放逸,令人一读就懂。其中既包藏着传统的深邃意蕴,又透露出现代人的趣味意识。可以说,作者并不刻意求新,但读者却自觉其新。
在王西京笔下,从古代英豪仕女到当今的领袖人物都各具情态,出神入化,无不是画家凝情连思的心象。《李逵探母》是一幅充满炽热情感的作品。梁山好汉李逵,奉宋江之命,回家探母,母子见面后悲喜交加,叙说分别之情。画面集中刻划了母子相见的动人情景。人物造型细腻生动,哭瞎的母亲用那骨瘦如柴的手颤抖着抚摸爱子;李逵则跪在瘦弱的母亲面前,展现出母子悲欢离合的感人场面。整个画面笔墨深沉、老辣,充满人性的光辉。
杨霜林
杨霜林深得大自然之陶冶,熟读绘画之奥妙,胸襟渊博,视野广阔,他用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抒发个人之胸襟。观其画,如观其人,读者无不惊叹叫绝,钦敬有加。
读杨霜林的《雾山烟雨》,峭拔巍峨之山尽在云裹水流间,可知他已深悟山水相辅相成之妙功。画家笔下的云和山,只以寥寥数笔淡墨抹出,山石间有红叶纷披,前景着重描绘由山间泄下的湍急的水流,几枚乱石点缀其间,让观者如置身其间。
画作中的水,却无疑带种想象中的超拔的精神气质和力量。那股自高而下的山泉,几如一条河流,水量流沛、气势惊人,从数十米高处直流而下,跌宕成瀑,我们似乎感受到激溅扑面的细碎水珠以及脚下水石相击的轰鸣震动。这股大水再加上远景中的云海雾沼,与山峦相激荡相缠绵,使天地间生机无限。
自探精妙,不逐时风。
范华
范华的山水画,自创笔墨符号。观赏品味范华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以十分诚实的品格和平静、质朴的心态,去感受山川、人生的美丽,去感受生命的奋进及跃动,并醉心痴迷地捕捉它们的形与神,诉诸于自己的笔墨中。范华的山水画大气磅礴,雄浑恢宏,有一种动态的美。在范华的画中,山是肌体,水为血脉;山是体魄,水是精神;山是静体,水呈动态。因着水的滋润,那静态的山也因之有了生命,有了气韵,有了势不可夺的丈夫般的伟岸和奔放,有了慑人魂魄的雄奇和自然扩张的力度。这就是他的作品《山雨欲来》所要苦心表达的。整幅作品如万马奔腾啸啸来,使人身临其境,如在山中,如在雾中,如在林中,如在云中,令人为其美而惊叹,为其野而心动,为其奇谲而迷离,为其质朴而受惑,为其诙谐而朵颐。作品《山雨欲来》从浑厚酣畅的笔墨中,自然流泻出一曲清歌;既有“人迹罕至”的泼墨大写意,又有刚柔相济、妙趣天成的细致描绘。饱览之余,令人为之一震。从中我们看到画家呕心沥血的巧思。
西安中国画院选送了代表东方艺术的国画精品20幅,其中有王西京院长的仕女画,范华的泼墨山水画,山佳的花鸟山水画和杨霜林的写意画。在这次画展上其他国家艺术团体参展作品均为西方绘画,在流派纷呈的艺术展中,中国绘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称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水墨酣畅,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有着很强的审美情趣。王西京院长的人物画,尤为引人注目,成为此次展览中国画中的亮点。4位画家的4件作品,均在这次画展上获得特别奖。
国际美术沙龙展,始于1861年,近年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重视,是全球美术界的盛事。展览汇聚了全球600余幅美术作品。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艺术沙龙(相当于中国美协)负责人,各国驻法大使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法国卢浮宫收藏着40多万件艺术品,其中包括断臂的《米洛岛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著名作品。这里也是艺术家向往的神圣殿堂。在法国卢浮宫画展共有6个国家的十余个艺术团体参加,西安中国画院四位画家在本次交流展上全部获奖,在艺术界倍受瞩目。当4位画家从法国载誉归来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和著名画家山佳。
王院长说,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能够进入卢浮宫参加国际美术沙龙展这样高规格的展览,可以说是画家实力的体现。西安中国画院连续七年下青海,行程两万公里,北上青藏高原,南下巴山蜀水,深入生活,许多精品都是赴青海等地采风创作出的,在采风过程中也推出了许多新的画家。此前由《中国美术报》评出的中国十大水墨画家中,西安中国画院就有两位画家入选。
2005年是西安中国画院成立20周年,画院先后推出了西安展和北京展,都在艺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尤其是北京展令京城画坛耳目一新,在学术界受到高度评价。
王院长说,在北京展览的过程中,西安中国画院画家受到国外艺术界的关注。法国欧亚协会有关负责人员看了展览颇为兴奋,认为一个地方画院能出这么多颇具实力的画家,非常罕见,便向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推荐西安中国画院参加此次国际美术沙龙展。西安中国画院经过精心筛选,挑选了最能反映中国西部特色的画作,经过法国组委会审选,最终选出了20幅作品参展。
据王院长和山佳介绍,对于此次国外之行,法国欧亚协会及中国驻法大使馆极为重视,还为四位画家专门安排了文化考察,先后参观了巴黎奥赛博物馆、德国歌德故居、贝多芬故居、马克思故居、波兰乡村及莱茵河、美茵河等。王院长一行四人对西方现代流派的绘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西方艺术中有许多接近东方艺术的东西,这次文化考察对于一个画家如何创作,如何让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特刊发王西京、范华、山佳、杨霜林4位画家的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山佳
山佳在艺术求索中,痴迷于传统绘画的笔墨美感,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古为今用”的重要性,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此目标下完成的。可以看出山佳在审美把握与艺术创造中不衰的活力与敏感性。作品《沣河之秋》是一部充满诗情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山佳对艺术的追求。此作品笔筒景约,浓墨淡染,烟云氤氲,动静有致,去掉了一切繁琐和沉重,留下的是清灵和空潆。整幅作品清新脱俗,显得诗意盎然,逸趣横生,此外,《沣河之秋》也是山佳的系列名作《在水一方》之一,廖静文先生观后感叹到:“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山佳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置入现实生活的情感沃土之中,由此升华出艺术形式把自己的心灵延展开来,成为一种精神图景。让我们在他笔下的意象、笔墨、情景、境界中获得满足,使其中流溢的神韵之美,叩击心灵深处的情感之门,并由此得到一种认知和领悟。
王西京
王西京作为一位中国画家,在不少画家视为畏途的人物画领域中自立门户,并以其与时下流行画风截然不同的鲜明风格,在当今画坛上独树一帜。值得注意的是,王西京的作品不论放置在任何一个画展中,独特的风格都会立即凸显出来,但这种独特,又不是凭借狂、怪、险、恶的哗众取宠,或颠覆摧毁传统的技法来实现的。相反,它们一幅幅都是那样简洁、俊爽、温雅、放逸,令人一读就懂。其中既包藏着传统的深邃意蕴,又透露出现代人的趣味意识。可以说,作者并不刻意求新,但读者却自觉其新。
在王西京笔下,从古代英豪仕女到当今的领袖人物都各具情态,出神入化,无不是画家凝情连思的心象。《李逵探母》是一幅充满炽热情感的作品。梁山好汉李逵,奉宋江之命,回家探母,母子见面后悲喜交加,叙说分别之情。画面集中刻划了母子相见的动人情景。人物造型细腻生动,哭瞎的母亲用那骨瘦如柴的手颤抖着抚摸爱子;李逵则跪在瘦弱的母亲面前,展现出母子悲欢离合的感人场面。整个画面笔墨深沉、老辣,充满人性的光辉。
杨霜林
杨霜林深得大自然之陶冶,熟读绘画之奥妙,胸襟渊博,视野广阔,他用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抒发个人之胸襟。观其画,如观其人,读者无不惊叹叫绝,钦敬有加。
读杨霜林的《雾山烟雨》,峭拔巍峨之山尽在云裹水流间,可知他已深悟山水相辅相成之妙功。画家笔下的云和山,只以寥寥数笔淡墨抹出,山石间有红叶纷披,前景着重描绘由山间泄下的湍急的水流,几枚乱石点缀其间,让观者如置身其间。
画作中的水,却无疑带种想象中的超拔的精神气质和力量。那股自高而下的山泉,几如一条河流,水量流沛、气势惊人,从数十米高处直流而下,跌宕成瀑,我们似乎感受到激溅扑面的细碎水珠以及脚下水石相击的轰鸣震动。这股大水再加上远景中的云海雾沼,与山峦相激荡相缠绵,使天地间生机无限。
自探精妙,不逐时风。
范华
范华的山水画,自创笔墨符号。观赏品味范华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以十分诚实的品格和平静、质朴的心态,去感受山川、人生的美丽,去感受生命的奋进及跃动,并醉心痴迷地捕捉它们的形与神,诉诸于自己的笔墨中。范华的山水画大气磅礴,雄浑恢宏,有一种动态的美。在范华的画中,山是肌体,水为血脉;山是体魄,水是精神;山是静体,水呈动态。因着水的滋润,那静态的山也因之有了生命,有了气韵,有了势不可夺的丈夫般的伟岸和奔放,有了慑人魂魄的雄奇和自然扩张的力度。这就是他的作品《山雨欲来》所要苦心表达的。整幅作品如万马奔腾啸啸来,使人身临其境,如在山中,如在雾中,如在林中,如在云中,令人为其美而惊叹,为其野而心动,为其奇谲而迷离,为其质朴而受惑,为其诙谐而朵颐。作品《山雨欲来》从浑厚酣畅的笔墨中,自然流泻出一曲清歌;既有“人迹罕至”的泼墨大写意,又有刚柔相济、妙趣天成的细致描绘。饱览之余,令人为之一震。从中我们看到画家呕心沥血的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