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精彩亮相卢浮宫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12日至23日,由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率领的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范华、山佳、杨霜林参加了在巴黎卢浮宫卡鲁赛尔厅举办的2005年国际美术沙龙展,此次参展的4位画家的作品在法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的好评。
  西安中国画院选送了代表东方艺术的国画精品20幅,其中有王西京院长的仕女画,范华的泼墨山水画,山佳的花鸟山水画和杨霜林的写意画。在这次画展上其他国家艺术团体参展作品均为西方绘画,在流派纷呈的艺术展中,中国绘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称中国绘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水墨酣畅,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有着很强的审美情趣。王西京院长的人物画,尤为引人注目,成为此次展览中国画中的亮点。4位画家的4件作品,均在这次画展上获得特别奖。
  国际美术沙龙展,始于1861年,近年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重视,是全球美术界的盛事。展览汇聚了全球600余幅美术作品。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艺术沙龙(相当于中国美协)负责人,各国驻法大使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加了画展开幕式。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法国卢浮宫收藏着40多万件艺术品,其中包括断臂的《米洛岛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著名作品。这里也是艺术家向往的神圣殿堂。在法国卢浮宫画展共有6个国家的十余个艺术团体参加,西安中国画院四位画家在本次交流展上全部获奖,在艺术界倍受瞩目。当4位画家从法国载誉归来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西京和著名画家山佳。
  王院长说,西安中国画院画家能够进入卢浮宫参加国际美术沙龙展这样高规格的展览,可以说是画家实力的体现。西安中国画院连续七年下青海,行程两万公里,北上青藏高原,南下巴山蜀水,深入生活,许多精品都是赴青海等地采风创作出的,在采风过程中也推出了许多新的画家。此前由《中国美术报》评出的中国十大水墨画家中,西安中国画院就有两位画家入选。
  2005年是西安中国画院成立20周年,画院先后推出了西安展和北京展,都在艺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尤其是北京展令京城画坛耳目一新,在学术界受到高度评价。
  王院长说,在北京展览的过程中,西安中国画院画家受到国外艺术界的关注。法国欧亚协会有关负责人员看了展览颇为兴奋,认为一个地方画院能出这么多颇具实力的画家,非常罕见,便向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推荐西安中国画院参加此次国际美术沙龙展。西安中国画院经过精心筛选,挑选了最能反映中国西部特色的画作,经过法国组委会审选,最终选出了20幅作品参展。
  据王院长和山佳介绍,对于此次国外之行,法国欧亚协会及中国驻法大使馆极为重视,还为四位画家专门安排了文化考察,先后参观了巴黎奥赛博物馆、德国歌德故居、贝多芬故居、马克思故居、波兰乡村及莱茵河、美茵河等。王院长一行四人对西方现代流派的绘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他们认为西方艺术中有许多接近东方艺术的东西,这次文化考察对于一个画家如何创作,如何让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刊特刊发王西京、范华、山佳、杨霜林4位画家的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山佳
  
  山佳在艺术求索中,痴迷于传统绘画的笔墨美感,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古为今用”的重要性,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此目标下完成的。可以看出山佳在审美把握与艺术创造中不衰的活力与敏感性。作品《沣河之秋》是一部充满诗情的作品,充分表现了山佳对艺术的追求。此作品笔筒景约,浓墨淡染,烟云氤氲,动静有致,去掉了一切繁琐和沉重,留下的是清灵和空潆。整幅作品清新脱俗,显得诗意盎然,逸趣横生,此外,《沣河之秋》也是山佳的系列名作《在水一方》之一,廖静文先生观后感叹到:“真是充满诗情画意”!山佳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置入现实生活的情感沃土之中,由此升华出艺术形式把自己的心灵延展开来,成为一种精神图景。让我们在他笔下的意象、笔墨、情景、境界中获得满足,使其中流溢的神韵之美,叩击心灵深处的情感之门,并由此得到一种认知和领悟。
  
  
  王西京
  
  王西京作为一位中国画家,在不少画家视为畏途的人物画领域中自立门户,并以其与时下流行画风截然不同的鲜明风格,在当今画坛上独树一帜。值得注意的是,王西京的作品不论放置在任何一个画展中,独特的风格都会立即凸显出来,但这种独特,又不是凭借狂、怪、险、恶的哗众取宠,或颠覆摧毁传统的技法来实现的。相反,它们一幅幅都是那样简洁、俊爽、温雅、放逸,令人一读就懂。其中既包藏着传统的深邃意蕴,又透露出现代人的趣味意识。可以说,作者并不刻意求新,但读者却自觉其新。
  在王西京笔下,从古代英豪仕女到当今的领袖人物都各具情态,出神入化,无不是画家凝情连思的心象。《李逵探母》是一幅充满炽热情感的作品。梁山好汉李逵,奉宋江之命,回家探母,母子见面后悲喜交加,叙说分别之情。画面集中刻划了母子相见的动人情景。人物造型细腻生动,哭瞎的母亲用那骨瘦如柴的手颤抖着抚摸爱子;李逵则跪在瘦弱的母亲面前,展现出母子悲欢离合的感人场面。整个画面笔墨深沉、老辣,充满人性的光辉。
  
  杨霜林
  
  
  杨霜林深得大自然之陶冶,熟读绘画之奥妙,胸襟渊博,视野广阔,他用绘画这一艺术形式,抒发个人之胸襟。观其画,如观其人,读者无不惊叹叫绝,钦敬有加。
  读杨霜林的《雾山烟雨》,峭拔巍峨之山尽在云裹水流间,可知他已深悟山水相辅相成之妙功。画家笔下的云和山,只以寥寥数笔淡墨抹出,山石间有红叶纷披,前景着重描绘由山间泄下的湍急的水流,几枚乱石点缀其间,让观者如置身其间。
  画作中的水,却无疑带种想象中的超拔的精神气质和力量。那股自高而下的山泉,几如一条河流,水量流沛、气势惊人,从数十米高处直流而下,跌宕成瀑,我们似乎感受到激溅扑面的细碎水珠以及脚下水石相击的轰鸣震动。这股大水再加上远景中的云海雾沼,与山峦相激荡相缠绵,使天地间生机无限。
  自探精妙,不逐时风。
  
  范华
  
  
  范华的山水画,自创笔墨符号。观赏品味范华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以十分诚实的品格和平静、质朴的心态,去感受山川、人生的美丽,去感受生命的奋进及跃动,并醉心痴迷地捕捉它们的形与神,诉诸于自己的笔墨中。范华的山水画大气磅礴,雄浑恢宏,有一种动态的美。在范华的画中,山是肌体,水为血脉;山是体魄,水是精神;山是静体,水呈动态。因着水的滋润,那静态的山也因之有了生命,有了气韵,有了势不可夺的丈夫般的伟岸和奔放,有了慑人魂魄的雄奇和自然扩张的力度。这就是他的作品《山雨欲来》所要苦心表达的。整幅作品如万马奔腾啸啸来,使人身临其境,如在山中,如在雾中,如在林中,如在云中,令人为其美而惊叹,为其野而心动,为其奇谲而迷离,为其质朴而受惑,为其诙谐而朵颐。作品《山雨欲来》从浑厚酣畅的笔墨中,自然流泻出一曲清歌;既有“人迹罕至”的泼墨大写意,又有刚柔相济、妙趣天成的细致描绘。饱览之余,令人为之一震。从中我们看到画家呕心沥血的巧思。
其他文献
“万岁”,是永远活着的意思,是臣下对皇帝的祝贺之辞,今介绍两枚辽(契丹)万岁钱。  (一)“皇帝万岁”,径4厘米,厚0.3厘米,重38克,铜色青黄,钱厚字深,参见《图典》①1445图,刘春声藏品,标价2500元(笔者按:估价偏低),钱文字体和钱体大小与笔者收藏完全一致,唯刘君藏品背光幕,而我的钱背是巨星、巨月,左右人物作朝拜状,刘君那枚是正用品,而我的这枚是寺庙的供养钱,与北宋“淳化元宝”金钱属同
期刊
罗马和长安是在世界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古都,罗马文明和汉代文明华美恢宏、博大精深,犹如一段灿烂的星河,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意大利文化活动和遗产部考古总局主办的“古罗马与汉长安——东西方文明比较大展”于2005年4月20日至7月20日在西安成功举办。    此次东西方文明比较大展展出了凝聚着古罗马人智慧,代表罗马文明最高成就的众多珍贵
期刊
宁波东方秋季拍卖会,除古代字画有亮点外,近现代名家更有夺目之处。如已故摄影家华国璋先生同一上款的13位大师精制册页,撸力挥毫,精心绘制,这都是近几年极为难得的绝品,由于华先生生前为人为事极具文人气概,深得这些大师们的衷心爱戴和尊敬,展册拜读,恰似先贤古风扑面而来。  陈佩秋竹林翠鸟一向是藏家争夺的焦点,再加上这次拍卖会上还有刘旦宅先生人物,谢稚柳先生补墨竹和题款的作品,两幅画作都有“茂强同志”同一
期刊
2005年7月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暨国际科学研讨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西安举行。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市举行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又一次在我国举行的重要会议。    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新闻发布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杨扬主持。国内外4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
期刊
王奇寅,字颂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美术》主编,中国画百家之一,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海安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书画会常务副会长、书画院院长。地址:江苏省海安人民中路49号邮编:226600电话:0513-8851121传真:0513-8160789手机:13862700709    陈恺良近期佳作欣赏    陈恺良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与徐悲鸿、沈逸千、梁鼎铭并称画马四杰的张一尊先生的关
期刊
顾氏老宅——苏州怡园不仅以布置精致巧丽著称于世,更以“过云楼”内收藏大量的古代法书名画、版本书籍、彝鼎古玩而名重于时。  “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盒,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汉阳知府、浙江宁绍台道等。生平酷好书画收藏,为保存好所收藏的书画文玩等,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筑造一座专为收藏书画的楼宇,题名为“过云楼”。意取苏
期刊
中国玺印篆刻艺术滥觞于商代晚期,至明代文彭、何震时,文人流派印章兴起,印坛名家辈出,留存许多传世佳作。  近2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渐兴盛,其中文人流派印章收藏市场亦显现出利好态势。但是,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玺印藏品良莠混杂、真伪莫辨,广大藏友急需玺印鉴藏类的图书资料提供帮助。但由于作者和编审的专业知识所限,至使许多图书质量不高,甚至以讹传讹,情况堪‘比。  笔者以新近出版的两本此
期刊
■栏目主持:耕 生  工具书籍千篇一律,各类藏品千奇百怪。按图索骥多入惘途,藏鉴有约力求除弊。  (本栏目鉴定结论根据照片得出,仅供参考。每鉴一物,索酬百元。)  ■青花盘  ■鉴评:王蔚华    藏者持一青花盘,不知何年代,希本刊予以鉴明。该盘口径15厘米,底径8.5厘米,高3.3厘米。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树、石、栏杆纹,下部的巨石线条纤细而圆润,上部石头造型冷峻,勾线较硬;栏杆线条粗细不均;树木中
期刊
新中国建国后,公有制制瓷企业往往紧跟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生产大量当时政治形势需要的政治艺术瓷和有政治宣传意义的生活用瓷。如本人藏品中的“抗美援朝瓷”、“大跃进瓷”、“文革政治艺术瓷”、“文革标语口号瓷”、“文革领袖瓷像、瓷章”等等。“知青瓷”即是配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开展,由全国各地的陶瓷厂生产的、专门宣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特殊瓷。它包括艺术瓷和印有宣传画、标语口号的生活用瓷。图1为福建德
期刊
之所以要让董元《夏木垂阴图》说话,一是张大干作的伪;二是因这件董元《夏木垂阴图》让我联想到几年前的《溪岸图》真伪之争,1999年的所谓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研讨会上的“针锋相对”莫名其妙地给张大干蒙上了又一纸羞辱签。重提这件事,可能会有“过时”之嫌。我之所以要固执地重提,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件可以为张大干说点什么的“物证”,这就是本文所要谈及的这件张大干作伪的董源(一作元)董元《夏木垂阴图》,立轴,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