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来,苏教版教材已使用十个年头。从使用效果来看,这套教材的认可度高,不仅江苏地区用,还推广到了浙江、山东、海南等省。
一、教材使用现状
1对教材内容处理不当
有部分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分不清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凡教材上选编的内容都想详尽地讲解,甚至还觉得课时不够用,走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灌输”的老路。有部分老教师,或对教材中的文本简单处理,或弃文本内容于不顾,一味跟随考点走,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教材内容的上述两种处理方法都是不科学的,没有领悟“用教材教”的真谛,都造成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2文本解读存在随意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在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时,也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倡导探究式学习。不过有部分教师误读了新课程理念,在学生对教材出现了错误解读时,却认为是个性化解读,导致文本解读随意,学生对语言、文本没有科学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入了一些新课文,这给老教师带来了难度。加上部分新教师经验不足,面对留有创造性空间的文本,出现了解读困难,甚至误读和误解,这是相当可怕的。
3学习方式过于单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强调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使用,即“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不过,我们的实际教学怎样呢?有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惯性作用下过于偏重“文本研习”,对于其他两种学习方式,尤其是“活动体验”的应用很少,有些虽有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但是浮于表面。
二、改进策略——教材二次开发
1了解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准绳,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依据。为此,我们在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时,必须了解课程标准,把握这节课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些什么,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2把握教材
我们在教材二次开发时,必须通读教材,对编者的编写意图及目的、教材各个部分的联系进行很好的把握,通读教材并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3活化资源
教材是教学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资源。在教材二次开发时,要结合具体学情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审视,思考教材中哪些内容必须增、删、调整或是替换,确保重新组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具有范例性。
4优化设计
教材二次开发最终应以教学设计的形态呈现才能用于教学,应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思考这样的设计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否促进学生对文本准确的解读,促进认知的深入发展,等等。
三、案例——教材作文的二次开发
1教材各模块写作观分析
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各模块对应的写作观及专题如下表所示。模块写作观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必修一你的生活很重要激活我们的诗情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必修二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准确、及时与便捷看好处,说门道必修三写作,也是对话生成诗歌的意象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必修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让说理更令人信服要有描写意识文学短评的写作演讲稿,写给听众必修五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学会分析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2教材的特点
编排方式的改变:传统教材以文体或写作能力为体例进行编排;新教材写作与阅读专题相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并以此为母线构成写作实践板块。
写作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和情感;新教材重视写作情境的创设,写作方式更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彰显了写作教学的开放性。
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上,新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观”。
总体而言,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诗意和浪漫”,也体现了“生活味”和“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3整合教材
首先是注重思维训练。指导学生以“观察→思考→表达”为顺序进行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的培养,将教材按照这一思维顺序进行整合。如下表所示。
思维训练写作观写作指导观察你的生活很重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激活我们的诗情、生成诗歌的意象、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思考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要有描写意识、夹叙夹议,枝繁叶茂、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学会分析、文学短评的写作、看好处,说门道表达写作,也是对话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文学短评的写作、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让说理更令人信服、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演讲稿,写给听众其中,观察和思考这两项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而表达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其次是注重能力训练。写作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材的二次开发可以以学生的能力训练和能力发展为顺序进行资源的整合,如下表所示。
写作能力写作指导审题能力学会分析立意能力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文学短评的写作搜集材料的能力激活我们的诗情、生成诗歌的意象、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选材能力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看好处,说门道谋篇布局能力要有描写意识、让说理更令人信服、夹叙夹议,枝繁叶茂、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修改的能力演讲稿,写给听众成功的教材二次开发和资源整合是什么样?或许整合的创造性就在于当编者和教者各执一端的时候。那时,教师才可以稳稳当当地将学生带到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226241)在提倡学生综合发展的当下,针对职业学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给学生讲解必学和必选的24篇课文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多讲些与其专业知识方面相通的文言文课文。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枯燥、生僻的文言文不容易理解。可以适当地将多媒体网络资源链接应用到教学中来,从而起到辅助学生学习、拓展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水平的作用。 如在《孙膑减灶论》一文的讲解中,虽然教师会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但是很多学生对该文言文中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听得一头雾水。此时,教师便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影像,或者在朗读过程中运用与课文相符合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借助多媒体去了解当时的背景。教师还可利用快捷、方便的网络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给学生讲讲孙膑的生平事迹,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恩怨,以及两人的师傅鬼谷子的教学之道等。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与学习中,体会到文字之美和人类情感的丰富之美。
二、加强多向互联互动,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互联互动性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职教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多媒体及网络多向互联互动形式的应用。通过多媒体互联互动形式,开展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师生互动等学习活动,进而有效地拓宽学生交流、沟通、讨论的渠道,为职教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校先开辟出关于语文学习的论坛,再通过将网络平台开放的方式,使外校学生及教师、学生家长、本校师生以及其他一些对语文感兴趣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到论坛交流与讨论当中。这样一来,各类人群对文学的见解均可以融会在一起,大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全息性情境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全息性情境,对活跃职教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在苏教版职教语文《景泰蓝的制作》一课,首先,教师可先利用一小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特种手工艺品之一的“景泰蓝”。其次,以简短、明了的小段文字,介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并让学生大体了解他所创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再次,利用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并进一步了解其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等特点。最后,让学生对照课本,结合填写表格、触摸响应等课堂活动,明确作者对某些工艺详写某些工艺略写的手法。
通过这种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将课本中原本枯燥、单调的文字描述以先进、丰富、充满感情色彩的情境展现给学生,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应用艺术性多媒体以提高教学品位
除了遵循实用性、技术性、目标性原则以外,还应该重视多媒体的艺术性。当前,一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多是借网上资源整合而成,很多课件雷同、生硬,缺少艺术性。教师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在结合网络资源的同时,还需融入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艺术形式,并在设计中充分突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特征,这样才能从感观上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科学、合理、有效应用,使得职教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直观、新颖、趣味、多样、形象。
注: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2013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226200)
一、教材使用现状
1对教材内容处理不当
有部分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分不清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凡教材上选编的内容都想详尽地讲解,甚至还觉得课时不够用,走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灌输”的老路。有部分老教师,或对教材中的文本简单处理,或弃文本内容于不顾,一味跟随考点走,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教材内容的上述两种处理方法都是不科学的,没有领悟“用教材教”的真谛,都造成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2文本解读存在随意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在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时,也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倡导探究式学习。不过有部分教师误读了新课程理念,在学生对教材出现了错误解读时,却认为是个性化解读,导致文本解读随意,学生对语言、文本没有科学的认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入了一些新课文,这给老教师带来了难度。加上部分新教师经验不足,面对留有创造性空间的文本,出现了解读困难,甚至误读和误解,这是相当可怕的。
3学习方式过于单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传统单一化的学习方式,强调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使用,即“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不过,我们的实际教学怎样呢?有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惯性作用下过于偏重“文本研习”,对于其他两种学习方式,尤其是“活动体验”的应用很少,有些虽有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但是浮于表面。
二、改进策略——教材二次开发
1了解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准绳,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依据。为此,我们在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时,必须了解课程标准,把握这节课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些什么,不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
2把握教材
我们在教材二次开发时,必须通读教材,对编者的编写意图及目的、教材各个部分的联系进行很好的把握,通读教材并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3活化资源
教材是教学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资源。在教材二次开发时,要结合具体学情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审视,思考教材中哪些内容必须增、删、调整或是替换,确保重新组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具有范例性。
4优化设计
教材二次开发最终应以教学设计的形态呈现才能用于教学,应注重教学设计的优化。思考这样的设计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否促进学生对文本准确的解读,促进认知的深入发展,等等。
三、案例——教材作文的二次开发
1教材各模块写作观分析
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各模块对应的写作观及专题如下表所示。模块写作观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四必修一你的生活很重要激活我们的诗情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必修二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准确、及时与便捷看好处,说门道必修三写作,也是对话生成诗歌的意象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必修四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让说理更令人信服要有描写意识文学短评的写作演讲稿,写给听众必修五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学会分析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2教材的特点
编排方式的改变:传统教材以文体或写作能力为体例进行编排;新教材写作与阅读专题相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并以此为母线构成写作实践板块。
写作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过于模式化,缺乏个性和情感;新教材重视写作情境的创设,写作方式更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彰显了写作教学的开放性。
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上,新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观”。
总体而言,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诗意和浪漫”,也体现了“生活味”和“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3整合教材
首先是注重思维训练。指导学生以“观察→思考→表达”为顺序进行写作意识和写作思维的培养,将教材按照这一思维顺序进行整合。如下表所示。
思维训练写作观写作指导观察你的生活很重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激活我们的诗情、生成诗歌的意象、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思考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要有描写意识、夹叙夹议,枝繁叶茂、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学会分析、文学短评的写作、看好处,说门道表达写作,也是对话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文学短评的写作、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让说理更令人信服、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演讲稿,写给听众其中,观察和思考这两项思维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而表达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其次是注重能力训练。写作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教材的二次开发可以以学生的能力训练和能力发展为顺序进行资源的整合,如下表所示。
写作能力写作指导审题能力学会分析立意能力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文学短评的写作搜集材料的能力激活我们的诗情、生成诗歌的意象、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选材能力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看好处,说门道谋篇布局能力要有描写意识、让说理更令人信服、夹叙夹议,枝繁叶茂、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修改的能力演讲稿,写给听众成功的教材二次开发和资源整合是什么样?或许整合的创造性就在于当编者和教者各执一端的时候。那时,教师才可以稳稳当当地将学生带到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吕四中学(226241)在提倡学生综合发展的当下,针对职业学校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语文教学时,除了要给学生讲解必学和必选的24篇课文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多讲些与其专业知识方面相通的文言文课文。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枯燥、生僻的文言文不容易理解。可以适当地将多媒体网络资源链接应用到教学中来,从而起到辅助学生学习、拓展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水平的作用。 如在《孙膑减灶论》一文的讲解中,虽然教师会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但是很多学生对该文言文中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听得一头雾水。此时,教师便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影像,或者在朗读过程中运用与课文相符合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借助多媒体去了解当时的背景。教师还可利用快捷、方便的网络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给学生讲讲孙膑的生平事迹,孙膑与庞涓之间的恩怨,以及两人的师傅鬼谷子的教学之道等。使学生在深入了解与学习中,体会到文字之美和人类情感的丰富之美。
二、加强多向互联互动,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互联互动性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职教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多媒体及网络多向互联互动形式的应用。通过多媒体互联互动形式,开展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师生互动等学习活动,进而有效地拓宽学生交流、沟通、讨论的渠道,为职教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校先开辟出关于语文学习的论坛,再通过将网络平台开放的方式,使外校学生及教师、学生家长、本校师生以及其他一些对语文感兴趣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到论坛交流与讨论当中。这样一来,各类人群对文学的见解均可以融会在一起,大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全息性情境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全息性情境,对活跃职教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例如,在苏教版职教语文《景泰蓝的制作》一课,首先,教师可先利用一小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特种手工艺品之一的“景泰蓝”。其次,以简短、明了的小段文字,介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并让学生大体了解他所创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再次,利用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并进一步了解其制作精细、操作繁琐、手工制作等特点。最后,让学生对照课本,结合填写表格、触摸响应等课堂活动,明确作者对某些工艺详写某些工艺略写的手法。
通过这种以多媒体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将课本中原本枯燥、单调的文字描述以先进、丰富、充满感情色彩的情境展现给学生,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应用艺术性多媒体以提高教学品位
除了遵循实用性、技术性、目标性原则以外,还应该重视多媒体的艺术性。当前,一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多是借网上资源整合而成,很多课件雷同、生硬,缺少艺术性。教师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在结合网络资源的同时,还需融入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艺术形式,并在设计中充分突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及特征,这样才能从感观上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科学、合理、有效应用,使得职教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直观、新颖、趣味、多样、形象。
注: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2013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