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2年3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2年一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48(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上季度回升0.49点,显示谨慎乐观的判断(见图1)。
其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满意度仍有轻微下滑,即期景气指数为4.42,比上季度略低0.24点;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则有较明显改善,预期景气指数为4.53,比上季度提高1.22点(见图2)。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77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巴曙松、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彦斌、陈宗胜、程永照、迟福林、丁宁宁、范剑平、贺力平、贺强、胡必亮、华而诚、黄海洲、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雎国余、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康、李苗献、李天德、李晓西、梁优彩、梁中堂、刘厚俊、刘元春、隆国强、马晓河、茅于轼、潘云、沈建光、史晋川、舒元、谈敏、谈世中、田秋生、汪涛、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剑辉、王、王小广、魏杰、吴晓求、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袁钢明、袁志刚、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军扩、张曙光、张卓元、章铮、赵俊臣、赵敏、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志斌、祝宝良、左小蕾。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美国经济看好人民币汇率预期略升
近期美国消费者信心逐渐回暖,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美国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而在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谷底的背景下,美联储重申较长时间内维持近零利率的成本宽松政策,有利于稳固并增强经济复苏势头。
对于未来六个月(以下均指2012年二三季度)美国经济走势,调查显示,82%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缓慢复苏”,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13%认为会“加快向好”,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5%认为“有所恶化”,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认为会“陷入衰退”,而上季度其比重为6%(见图3)。总体来看,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的乐观程度略有提高。
美国经济相对不错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美元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调查显示,3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美元总体走势为“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49%认为会“宽幅震荡”,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仅有13%认为会“逐渐贬值”,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见图4)。经济学家对美元走势的预期基本稳定。
欧元区方面,欧洲央行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暂时缓解了区内的债务紧缩压力,为相关国家推进结构性改革赢得了时间。不过,多国政府的减赤行为或从需求的角度对欧元区经济的复苏短期形成阻力。
展望未来六个月,32%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债危机形势会“好转”,比上季度增加16个百分点;40%认为会“维持现状”,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25%认为会“有所恶化”,比上季度减少26个百分点;另有3%认为会“严重恶化”,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见图5)。
总体来看,对欧债形势的判断已由上季度的压倒多数的看空转为呈现较多分歧。鉴于欧债危机演变方向尚存诸多不确定性,欧洲经济的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外围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也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欧元、英镑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的分别占50%、58%和59%,而认为“高估”比认为“低估”的分别多22个、24个和19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来自欧元的压力有所减轻,来自日元的压力略有增加。日本方面,日本银行2月进行的资产购买计划推动了日元汇率的高位回落,缓解了日本的出口压力,日本银行的后续举措值得关注。
对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27%的经济学家认为“高估”,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58%认为“合适”,比上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15%认为“低估”,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见图6)。调查结果表明,更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恰当的。
从未来走向看,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人民币兑美元会温和升值。其中仅有4%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以上”,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预期“升值3%以内”的有51%,比上季度增加11个百分点;预期“基本稳定”的有45%,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会贬值,而上季度其比重为8%(见图7)。
经济下行压力将减轻物价水平料窄幅波动
预期出口回落程度减弱,贸易状况渐趋平衡。
在外围经济整体缓慢复苏的背景下,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将呈现出口回落程度减弱、进口增速稳中有升、贸易状况渐趋平衡的态势。
调查显示,29%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出口增速会“上升”,比上季度增加23个百分点;22%认为“大致持平”,增加4个百分点;49%认为会“下降”,减少27个百分点。进口方面,35%预期未来六个月进口增速会“上升”,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50%认为“大致持平”,增加17个百分点;15%认为会“下降”,减少22个百分点(见图8)。与此相应,6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我国总体贸易平衡情况为“顺差减少”,20%预期“顺差增加”,5%预期“不变”,另有13%预期“出现逆差”。
对于2012年全年的出口增速,55%的经济学家认为在10%-15%;20%认为增速高于15%;25%认为增速低于10%,其中有9%认为会出现负增长。认为增速为正的经济学家对增速的平均预测值为12.4%(见图9)。
预期投资增长略有放缓。
尽管去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持续温和回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投资增长依然正常,预期未来六个月投资增长或略有放缓。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投资“正常”的经济学家比重为67%,远高于认为投资“不足”的比重(29%);另有4%认为投资“旺盛”,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
从未来六个月预期看,认为投资增长大致持平的比重为55%,比上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认为投资增长会放慢的比重为40%,比上季度减少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认为投资增长会加快的比重(5%)。
对于2012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5%的经济学家预期在18%-22%,18%预期增速高于22%,7%预期增速低于18%,平均预测值为20.6%,比上季度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见图10)。
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学家并不认为投资增速会出现明显下滑。2012年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积极因素,经济学家选择比重最高的是保障房建设投资(74%),其次是民生工程(46%)、基础设施投资(4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9%)、货币政策放松(37%)和地方政府业绩冲动(34%),选择比重最低的是工业投资(16%)。之所以认为过去三年增长较快的工业投资不再成为未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或许与目前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相关。
预期消费增长基本平稳。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当前消费正常的比重为47%,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认为消费不足的比重为49%,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的消费预期,经济学家中有9%的人认为消费增长会加快,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78%认为消费增长与当前水平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13%认为消费增长放慢,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见图11)。
从2012年全年来看,39%的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会“增强”,45%认为“不变”,仅有16%认为会“减弱”。
展望我国未来2年-3年消费的增长点,经济学家选择比重较高的是休闲运动旅游探险(64%)、教育培训(61%)和住房类消费(58%),其次是汽车(53%)、文化娱乐消费(51%)和老年消费(40%),选择比重较低的是保健产品和服务(22%)、食品餐饮(22%)、妇女儿童消费(21%)和家电等耐用品消费(21%)。总体上看,服务类需求增长空间较大,住房汽车需求稳健。消费需求层面的变化,对供给层面的调整提供了方向。
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正常,未来半年下行压力减轻。综合对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判断,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处于基本正常状态。
86%的经济学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还可以”,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不过认为当前形势“好”的比重从6%下降到0;另有14%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差”,与上季度持平。
对于未来六个月经济形势,经济学家中认为会“好转”的为20%,比上季度增加14个百分点;认为“大致持平”的为49%,比上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认为会“恶化”的为31%,比上季度大幅减少17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未来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可望逐渐企稳。
基于上述判断,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虽会略有回落,但可望保持8%以上水平。
调查显示,预期全年GDP增速在8%-8.5%之间的经济学家比重为71%,预期增速高于8.5%和低于8%的比重分别为20%和9%(见图12)。平均预测值为8.3%,比上季度预测值低0.4个百分点。
预期物价水平窄幅波动。
调查显示,近七成(6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我国CPI会“窄幅波动”;21%认为会“逐步下跌”,比认为会“逐步上涨”的多10个百分点。对于全年CPI涨幅,73%的经济学家预期在3%-4%,23%预期高于4%,比预期低于3%的多19个百分点,平均预测值为3.7%。
对于未来六个月的PPI走势,57%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窄幅波动”,30%认为会“逐步上涨”,13%认为会“逐步下跌”。对于全年PPI的判断则有所分化,42%的经济学家认为在1%-2%;23%认为涨幅低于1%,其中有7%认为下跌;35%认为涨幅高于2%,其中有17%认为高于3%。平均预测值为1.9%。
PPI预期的分化,或许源于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其可接受程度的不同判断。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看,经济学家预期油价、粮价仍将处于高位。调查显示,64%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国际原油价格在100美元-120美元,23%认为在120美元以上,10%认为在80美元-100美元,另有3%认为“不好说”。粮价方面,54%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国际粮食价格“小幅波动或持平”,46%预期“上涨”,没有经济学家预期其“下跌”。
房价向合理水平回归调控政策宜保持稳定
房地产调控带来房地产市场实质性变化,房价下跌已形成共识。调查结果显示,95%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全国平均房价将下降,其中59%预期“下降10%以内”,36%预期“下降10%以上”,5%预期“持平”,没有经济学家预期房价会“上升”(见图13)。
房地产价格将呈继续回落之势,而房地产销售的下滑预期则有所缓和。调查显示,15%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大幅下降”,比上季度低13个百分点;45%预期“小幅下降”,比上季度低3个百分点;13%预期“维持不变”,比上季度高7个百分点;27%预期“小幅上升”,比上季度高9个百分点。
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有利于经济长期平衡发展。而何谓“合理水平”,经济学家的意见并不统一:10%的经济学家认为房价总体“下降10%以内”为回归“合理水平”,24%认为应该“下降10%-20%”,35%认为应该下降“20%-30%”,31%认为应该“下降30%以上”。
不过,经济学家对房价水平的认可程度已在走高。调查显示,39%的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平均房价水平“过高”,比上季度下降9个百分点;55%认为“较高”,比上季度提高8个百分点;另有6%认为“正常”或“较低”。
针对目前的市场变化,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宜继续保持稳定。其中,65%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六个月应“保持不变”,11%认为应“进一步收紧”,12%认为应“适当放松”,12%认为应“伺机而动”。
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影响销售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开发投资。不过,政府驱动的保障房建设一定程度上可抵消普通商品房投资增长的放缓。调查显示,5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0%-25%,而预期增速低于20%和高于25%的比重均为22%。平均预测值为22.1%,比上季度调查结果高3.1个百分点。
主要问题是能否成功转型建议稳健货币和结构改革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学家认为排在前三位的是“经济转型受阻”、“经济下行”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选择的比重分别为57%、53%和48%,其次是“创新不足”(42%)、“国际贸易环境恶化”(39%)、“房企资金链断裂”(36%)和“产能过剩加剧”(30%),选择比重较低的是“欧债危机影响加剧”(26%)、“失业人数增加”(26%)、“民间借贷失控”(23%)、“通货膨胀”(22%)和“刘易斯拐点逼近”(14%)。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实现成功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预防经济过度下行,如何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并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升级的外部环境。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经济学家建议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进多个领域的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总体稳健,数量工具适度微调。
对流动性及其适度标准的判断,是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之一。从调查结果看,相对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今年的流动性还是基本能满足需求的。相对于2011年12.83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35%的经济学家预计2012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在13万亿-14万亿元,32%预计在12万亿-13万亿元,17%预计在12万亿元以下,16%预计在14万亿元以上。
相对于2011年7.47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4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7.5万亿-8万亿元,29%认为在8万亿-8.5万亿元,18%预计在7.5万亿元以下,7%认为在8.5万亿元以上(见图14)。
基于上述流动性判断,55%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存贷款利率应“维持不变”,33%认为应“下调一次”,8%认为应“下调两次及以上”,4%认为应“上调一次”。对于存款准备金率,51%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应“降低两次及以上”,37%认为应“降低一次”,11%认为应“维持不变”,有1%认为应“提高”(见图15)。
调查表明,相对多数经济学家建议未来半年,央行或应保持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并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满足经济运行的流动性需求。
继续推进结构改革,切实发展实体经济。
为促进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经济学家对应采取的措施中选择最多的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75%)、“发展民间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68%)和“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门槛”(58%),其次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7%)、“适度放松货币政策”(36%)、“推动利率市场化”(3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30%)和“推动能源资源价格改革”(25%),其他选择还有“加快城市化进程”(21%)、“加大创新投入”(21%)、“缩小收入差距”(17%)和“呵护资本市场”(11%)等。
总体看,结构性减税、民间金融正规化和垄断产业门槛降低,对于在供给层面缩减企业税息成本、拓展企业成长空间,对于有效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系统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和缩小收入差距,对于在需求层面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内生增长,对于有效引导资金内部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供求两个层面的改革,中国经济将更具创新活力、更平衡协调。
其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满意度仍有轻微下滑,即期景气指数为4.42,比上季度略低0.24点;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则有较明显改善,预期景气指数为4.53,比上季度提高1.22点(见图2)。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77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巴曙松、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彦斌、陈宗胜、程永照、迟福林、丁宁宁、范剑平、贺力平、贺强、胡必亮、华而诚、黄海洲、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雎国余、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康、李苗献、李天德、李晓西、梁优彩、梁中堂、刘厚俊、刘元春、隆国强、马晓河、茅于轼、潘云、沈建光、史晋川、舒元、谈敏、谈世中、田秋生、汪涛、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剑辉、王、王小广、魏杰、吴晓求、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袁钢明、袁志刚、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军扩、张曙光、张卓元、章铮、赵俊臣、赵敏、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志斌、祝宝良、左小蕾。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美国经济看好人民币汇率预期略升
近期美国消费者信心逐渐回暖,就业状况持续改善,美国经济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而在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谷底的背景下,美联储重申较长时间内维持近零利率的成本宽松政策,有利于稳固并增强经济复苏势头。
对于未来六个月(以下均指2012年二三季度)美国经济走势,调查显示,82%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缓慢复苏”,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13%认为会“加快向好”,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5%认为“有所恶化”,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认为会“陷入衰退”,而上季度其比重为6%(见图3)。总体来看,经济学家对美国经济的乐观程度略有提高。
美国经济相对不错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美元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调查显示,3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美元总体走势为“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49%认为会“宽幅震荡”,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仅有13%认为会“逐渐贬值”,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见图4)。经济学家对美元走势的预期基本稳定。
欧元区方面,欧洲央行两轮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暂时缓解了区内的债务紧缩压力,为相关国家推进结构性改革赢得了时间。不过,多国政府的减赤行为或从需求的角度对欧元区经济的复苏短期形成阻力。
展望未来六个月,32%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债危机形势会“好转”,比上季度增加16个百分点;40%认为会“维持现状”,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25%认为会“有所恶化”,比上季度减少26个百分点;另有3%认为会“严重恶化”,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见图5)。
总体来看,对欧债形势的判断已由上季度的压倒多数的看空转为呈现较多分歧。鉴于欧债危机演变方向尚存诸多不确定性,欧洲经济的走向依然扑朔迷离。
外围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也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欧元、英镑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的分别占50%、58%和59%,而认为“高估”比认为“低估”的分别多22个、24个和19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来自欧元的压力有所减轻,来自日元的压力略有增加。日本方面,日本银行2月进行的资产购买计划推动了日元汇率的高位回落,缓解了日本的出口压力,日本银行的后续举措值得关注。
对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27%的经济学家认为“高估”,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58%认为“合适”,比上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15%认为“低估”,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见图6)。调查结果表明,更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恰当的。
从未来走向看,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人民币兑美元会温和升值。其中仅有4%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以上”,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预期“升值3%以内”的有51%,比上季度增加11个百分点;预期“基本稳定”的有45%,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会贬值,而上季度其比重为8%(见图7)。
经济下行压力将减轻物价水平料窄幅波动
预期出口回落程度减弱,贸易状况渐趋平衡。
在外围经济整体缓慢复苏的背景下,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将呈现出口回落程度减弱、进口增速稳中有升、贸易状况渐趋平衡的态势。
调查显示,29%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出口增速会“上升”,比上季度增加23个百分点;22%认为“大致持平”,增加4个百分点;49%认为会“下降”,减少27个百分点。进口方面,35%预期未来六个月进口增速会“上升”,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50%认为“大致持平”,增加17个百分点;15%认为会“下降”,减少22个百分点(见图8)。与此相应,6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我国总体贸易平衡情况为“顺差减少”,20%预期“顺差增加”,5%预期“不变”,另有13%预期“出现逆差”。
对于2012年全年的出口增速,55%的经济学家认为在10%-15%;20%认为增速高于15%;25%认为增速低于10%,其中有9%认为会出现负增长。认为增速为正的经济学家对增速的平均预测值为12.4%(见图9)。
预期投资增长略有放缓。
尽管去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持续温和回落,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投资增长依然正常,预期未来六个月投资增长或略有放缓。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投资“正常”的经济学家比重为67%,远高于认为投资“不足”的比重(29%);另有4%认为投资“旺盛”,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
从未来六个月预期看,认为投资增长大致持平的比重为55%,比上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认为投资增长会放慢的比重为40%,比上季度减少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认为投资增长会加快的比重(5%)。
对于2012年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5%的经济学家预期在18%-22%,18%预期增速高于22%,7%预期增速低于18%,平均预测值为20.6%,比上季度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见图10)。
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学家并不认为投资增速会出现明显下滑。2012年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积极因素,经济学家选择比重最高的是保障房建设投资(74%),其次是民生工程(46%)、基础设施投资(43%)、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9%)、货币政策放松(37%)和地方政府业绩冲动(34%),选择比重最低的是工业投资(16%)。之所以认为过去三年增长较快的工业投资不再成为未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或许与目前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相关。
预期消费增长基本平稳。
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当前消费正常的比重为47%,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认为消费不足的比重为49%,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的消费预期,经济学家中有9%的人认为消费增长会加快,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78%认为消费增长与当前水平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13%认为消费增长放慢,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见图11)。
从2012年全年来看,39%的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会“增强”,45%认为“不变”,仅有16%认为会“减弱”。
展望我国未来2年-3年消费的增长点,经济学家选择比重较高的是休闲运动旅游探险(64%)、教育培训(61%)和住房类消费(58%),其次是汽车(53%)、文化娱乐消费(51%)和老年消费(40%),选择比重较低的是保健产品和服务(22%)、食品餐饮(22%)、妇女儿童消费(21%)和家电等耐用品消费(21%)。总体上看,服务类需求增长空间较大,住房汽车需求稳健。消费需求层面的变化,对供给层面的调整提供了方向。
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正常,未来半年下行压力减轻。综合对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判断,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处于基本正常状态。
86%的经济学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还可以”,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不过认为当前形势“好”的比重从6%下降到0;另有14%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差”,与上季度持平。
对于未来六个月经济形势,经济学家中认为会“好转”的为20%,比上季度增加14个百分点;认为“大致持平”的为49%,比上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认为会“恶化”的为31%,比上季度大幅减少17个百分点。整体上看,未来半年我国经济形势可望逐渐企稳。
基于上述判断,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虽会略有回落,但可望保持8%以上水平。
调查显示,预期全年GDP增速在8%-8.5%之间的经济学家比重为71%,预期增速高于8.5%和低于8%的比重分别为20%和9%(见图12)。平均预测值为8.3%,比上季度预测值低0.4个百分点。
预期物价水平窄幅波动。
调查显示,近七成(68%)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我国CPI会“窄幅波动”;21%认为会“逐步下跌”,比认为会“逐步上涨”的多10个百分点。对于全年CPI涨幅,73%的经济学家预期在3%-4%,23%预期高于4%,比预期低于3%的多19个百分点,平均预测值为3.7%。
对于未来六个月的PPI走势,57%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窄幅波动”,30%认为会“逐步上涨”,13%认为会“逐步下跌”。对于全年PPI的判断则有所分化,42%的经济学家认为在1%-2%;23%认为涨幅低于1%,其中有7%认为下跌;35%认为涨幅高于2%,其中有17%认为高于3%。平均预测值为1.9%。
PPI预期的分化,或许源于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及其可接受程度的不同判断。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看,经济学家预期油价、粮价仍将处于高位。调查显示,64%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国际原油价格在100美元-120美元,23%认为在120美元以上,10%认为在80美元-100美元,另有3%认为“不好说”。粮价方面,54%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国际粮食价格“小幅波动或持平”,46%预期“上涨”,没有经济学家预期其“下跌”。
房价向合理水平回归调控政策宜保持稳定
房地产调控带来房地产市场实质性变化,房价下跌已形成共识。调查结果显示,95%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全国平均房价将下降,其中59%预期“下降10%以内”,36%预期“下降10%以上”,5%预期“持平”,没有经济学家预期房价会“上升”(见图13)。
房地产价格将呈继续回落之势,而房地产销售的下滑预期则有所缓和。调查显示,15%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大幅下降”,比上季度低13个百分点;45%预期“小幅下降”,比上季度低3个百分点;13%预期“维持不变”,比上季度高7个百分点;27%预期“小幅上升”,比上季度高9个百分点。
房价回归合理水平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有利于经济长期平衡发展。而何谓“合理水平”,经济学家的意见并不统一:10%的经济学家认为房价总体“下降10%以内”为回归“合理水平”,24%认为应该“下降10%-20%”,35%认为应该下降“20%-30%”,31%认为应该“下降30%以上”。
不过,经济学家对房价水平的认可程度已在走高。调查显示,39%的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平均房价水平“过高”,比上季度下降9个百分点;55%认为“较高”,比上季度提高8个百分点;另有6%认为“正常”或“较低”。
针对目前的市场变化,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宜继续保持稳定。其中,65%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未来六个月应“保持不变”,11%认为应“进一步收紧”,12%认为应“适当放松”,12%认为应“伺机而动”。
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影响销售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开发投资。不过,政府驱动的保障房建设一定程度上可抵消普通商品房投资增长的放缓。调查显示,5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0%-25%,而预期增速低于20%和高于25%的比重均为22%。平均预测值为22.1%,比上季度调查结果高3.1个百分点。
主要问题是能否成功转型建议稳健货币和结构改革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学家认为排在前三位的是“经济转型受阻”、“经济下行”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选择的比重分别为57%、53%和48%,其次是“创新不足”(42%)、“国际贸易环境恶化”(39%)、“房企资金链断裂”(36%)和“产能过剩加剧”(30%),选择比重较低的是“欧债危机影响加剧”(26%)、“失业人数增加”(26%)、“民间借贷失控”(23%)、“通货膨胀”(22%)和“刘易斯拐点逼近”(14%)。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能否实现成功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预防经济过度下行,如何防范可能的金融风险并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升级的外部环境。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经济学家建议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进多个领域的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总体稳健,数量工具适度微调。
对流动性及其适度标准的判断,是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之一。从调查结果看,相对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今年的流动性还是基本能满足需求的。相对于2011年12.83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35%的经济学家预计2012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在13万亿-14万亿元,32%预计在12万亿-13万亿元,17%预计在12万亿元以下,16%预计在14万亿元以上。
相对于2011年7.47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4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7.5万亿-8万亿元,29%认为在8万亿-8.5万亿元,18%预计在7.5万亿元以下,7%认为在8.5万亿元以上(见图14)。
基于上述流动性判断,55%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存贷款利率应“维持不变”,33%认为应“下调一次”,8%认为应“下调两次及以上”,4%认为应“上调一次”。对于存款准备金率,51%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应“降低两次及以上”,37%认为应“降低一次”,11%认为应“维持不变”,有1%认为应“提高”(见图15)。
调查表明,相对多数经济学家建议未来半年,央行或应保持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并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满足经济运行的流动性需求。
继续推进结构改革,切实发展实体经济。
为促进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经济学家对应采取的措施中选择最多的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75%)、“发展民间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68%)和“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门槛”(58%),其次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7%)、“适度放松货币政策”(36%)、“推动利率市场化”(3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30%)和“推动能源资源价格改革”(25%),其他选择还有“加快城市化进程”(21%)、“加大创新投入”(21%)、“缩小收入差距”(17%)和“呵护资本市场”(11%)等。
总体看,结构性减税、民间金融正规化和垄断产业门槛降低,对于在供给层面缩减企业税息成本、拓展企业成长空间,对于有效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系统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和缩小收入差距,对于在需求层面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内生增长,对于有效引导资金内部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供求两个层面的改革,中国经济将更具创新活力、更平衡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