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是观念、信仰、责任感的传递过程。当我们面对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追溯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时感受到的应该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发现其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的关键特质,能对客观存在的规律做出较清晰的主观解释,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梳理出历史发展的主脉络,并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拥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学生。 一、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节点是培养学生家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是观念、信仰、责任感的传递过程。当我们面对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追溯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时感受到的应该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发现其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的关键特质,能对客观存在的规律做出较清晰的主观解释,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梳理出历史发展的主脉络,并形成自己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拥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学生。
一、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节点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关键
历史教材中的家国情怀节点有很多,可以说随手拿来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地点都能作为培养家国情怀的切入点。正因为如此,才要慎重选择好节点。每节课选择一个节点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题即可,不需也不能每节课都面面俱到地从各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的节点是“智慧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引用材料时要紧紧围绕这一节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出示《都江堰示意图》,然后,运用多媒体插入《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动画。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能清晰地理解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原理。最后,出示现在的都江堰图片,让学生感受“天府之国”的富饶。这样,由此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认同感才会更强烈,家国情怀的培养真正得到落实。
二、课堂是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中学生的“主战场”
作为课堂的指导者——教师,提高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课堂的有效利用能力尤为重要。首先,课堂是情感之路。历史学科是客观的,但历史教学可以是主观的。面对盛世,师生应持赞美之词,褒扬美好的风尚;面对残暴,师生当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理念,“以史为鉴知兴替”。其次,课堂是方法之路。教法学法的实施与传授、提炼与运用是提升课堂的关键。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是明辨是非的前提,教会学生分类汇总历史资料是综合学习的基础,教会学生合作互助是增强凝聚力的根本。最后,课堂是心怀之路。本着教学相长的理念开展课堂教学,梳理历史教学的观点,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评判时空中的历史人物等,不仅能提高学生探索历史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度。
三、历史活动的开展是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延伸
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乐学、善学,就会逐渐形成螺旋上升的高效课堂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适的学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以人物为节点,可以开展“讲历史名人故事”“评历史名人品格”等活动认识名人,镜鉴自我;如果以历史事件为节点,可以开展“梳理事件始末”“探寻历史真相”等活动认识历史,以史为鉴;如果以历史地点为节点,可以开展“重游歷史故地”“探访历史遗迹”等活动认识家国,共筑未来。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观看视频、聆听报告,也可以是动手操作、实地考察等。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交流氛围中都能一次次感受历史带来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
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品质的中学生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情感作为认知到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历史学科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设置,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以德树人的角度、教育发展的长远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还十分突出地对一代代青年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提出重大战略要求。这些掷地有声的重要论述,昭示着一个承载历史、贯穿当下、引领未来的深刻论断——伟大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我们。
综上所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关心民生疾苦、承担社会道义”的品质,让优秀的历史人物成为学生追逐的明星,引领学生构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居安思危”“国荣家荣”的责任意识。
其他文献
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基于学生的政治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来展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要求等对学生进行粗略的分层。分层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教学目标和课后作业分层 实际上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就是针对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将民族精神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渗透作为研究的对象,从渗透民族精神的措施、民族精神的教育内容以及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出发,对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思考。 一、思想品德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及内涵 1.思想品德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 对于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而言,学科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存在,思想
在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价值、核心价值、社会主义等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迥然的差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个组合概念,如果组成概念的各个词语涵义模糊,那么这个概念本身的含义就会更加不清晰,用不清晰的概念来展开学术研究和进行社会动员是难以达到初哀的。因此,解析概念本身,对于明确概念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进行教学。而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从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出发,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满足不同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不同要求,使他们在学习方法和身心健康等方面都能获得发展。 一、按照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分层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比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2020年,是《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伴随着宁夏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学报》也经历了创刊、起步、发展、奋进的岁月。40年的一半多岁月,我是经历者。关于《固原师专
蔡林森校长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非常实用,十分有效,教师操作起来相当便利。课堂上,老师出示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题,学生结合目标和自学指导题进行高效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老师再引領、点拨、讲评,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我想谈谈几点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一、高效的课堂源于课前的充
当今社会,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正在融入人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久而久之,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考虑,高中地理教师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相结合 因为信息技术所展现的资源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在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
本土化定向培养全科教师是乡村小学教师补充的最佳方式,但在地方高师院校本科层次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中,师范生从教意愿低、学习动力不足、对“全科”不适应;教师群体成份单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科学的政治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促进其思想意识的完善。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应认识到提高政治教学水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初中政治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多枯燥,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影响了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的:探析利福平胶囊(Ⅱ)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2020年5月收治肺结核初诊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采用利福平胶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