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园林植物空间的空间要素,然后介绍了园林植物空间的特点,最后又具体探讨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一些植物空间营造。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其中植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占到了很大的比分,下面我就具体探讨下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营造的相关内容。
1园林植物空间的空间要素
1.2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园林中由来己久。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诗画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园林植物空间的主题往往也都富有诗的意境。立意主要是体现设计者的意图与目的,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前提。园林植物空间不同的立意能产生不同类别的艺术效果,而这种艺术效果必须基于生态意念和文化意念为前提,通过具体的配置手法才能体现出来。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以能够认识色、声、香、味、触五境,但除五境外还有一个“法境”,这一境只有靠“悟”去领会。园林植物空间正是通过整体空间环境的营造,并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以获得如诗般的意境美。
1.2路径
路径是运动的通道,也是视线的通道。游人沿路径观赏,可获得所在环境的整体印象。路径与动态观赏有关,具有连续性、方向性、目的性和通达性等特点。当路径穿过不同的景区,运动中的视点和视域不断发生变化,空间的景观特征各不相同,空间序列相继展开,由此获得整个环境的特征形象。
1.3边界
边界在园林植物空间中以林缘为表现形式,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具有物质成分的特征要素,它围合或分隔出不同的空间。从视觉角度看,边界是空间的主要赏景面,直接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在设计边界时,要组织林缘线和林冠线的高低错落、进退变化,空间的大小、景深、透景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边界的处理。
1.4结点和焦点
结点是路径的连接点,多位于入口、方位变换处。在这些重要的结点,人们驻足、观察周边环境,因此,结点也是重要的观察点和视点。焦点,又称视觉中心,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引人注目的对象。它具有清晰可辨的独特形象,以其明确的体量、形状、色彩、质感、位置突出于所在环境或背景。
1.5视点、视距与视域
园林设计强调对美的追求,一方面是指在静态观赏时感受到的画面构图美;另一方面是指“步移景异”,随着视点的移动,感受到一幅幅连续不断的风景画面。静态观赏与视点的位置、角度、距离等要素有关,动态观赏还与路径有关。视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分布、高低变化,视距和视角等都会影响到观赏效果和空间感受。在园林植物空间中,主要通过视觉器官感知景物和空间的存在。视点又称观赏点,即园林中观赏风景的位置。按照外部空间理论,视距关系到对景物的视觉感受,因而也影响到空间的尺度和层次。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中,一般将植物高度、视距作为空间尺度感知的参照物.
2园林植物空间的特点
植物景观设计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划分为结构性栽植(structural planting)和装饰性栽植(ornamental planting )。结构性栽植强调了园林植物在室外空间营造中的结构性价值,而装饰性栽植是指对空间结构形式影响不大的一种种植形式。结构性栽植作为室外空间营造的主要手段,其创造的园林植物空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命性:园林植物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最大差异是构成材料的不同,建筑空间是由无机的材料构成,而园林植物空间是由有生命的植物材料构成,只有依附于土壤、阳光、水分、小气候等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其形态为有机形式、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空间的流动性。二.运动性:植物环境是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植物空间随时间变化的程度是其它任何人为环境所不能比拟的。反映在植物个体从幼年向成年的转化,也反映在植物群落由于生态因子的调节而产生的变化,更反映在植物随季节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的空间形态。它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延续性和复杂性,与人为的硬质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三.色彩性:植物色彩的宽广幅度,远远大于人工色。同时植物的色彩明暗对比和不同色相的有机配合,又必然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3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营造结构
3.1包容结构
包容结构是指在一个大空间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小空间而形成的视觉及空间关系。在植物景观中,开敞、半开敞的大空间内可以包含小空间,如草坪空间中包含植物所围合成的虚或实空间,或者覆盖空间中包含小空间。当被包容的小空间与大空间的差异性很大时,小空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或成为了大空间中的景观节点。
3.2接触结构
园林植物空间之间不重叠,但表面或边缘相互接触的结构关系。此时,植物空间之间视觉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取决于连接它们的植物所形成的面的性质。
3.3连接结构
在分离的两个园林植物空间中加入一个过渡性植物空间,来连接两个空间。过渡性植物空间的表现形式可以十分多样,包括覆盖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它本身是作为被连接空间的从属存在的,但亦可上升为统治空间。作为从属存在的过渡性植物空间,将直接影响观赏者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心理感受。
4园林植物空间序列组织方式
空间序列反映了空间布局的次第关系。空间序列感与时间、路径和空间密切相关,是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路径,穿越不同空间所体验到的。园林植物空间的组织不仅要运用各种手法丰富层次和景深,而且还要从整体上协调好各个局部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形成主次分明,抑扬顿挫,变化统一的空间序列。其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4.1串连式
以轴线贯穿植物空间,空间序列沿着轴线依次展开,植物空间依次相套向纵深发展。高潮出现在轴线的后部,或者一系列空间的结点,或者在高潮出现之后还有一些次要的空间延续形成结景。这种序列中的空间布局方式既可呈严格的对称式,也可以突破机械的对称,力求富有自然情趣和变化。串联式在西方园林中应用十分普遍,如法国凡尔赛宫苑的植物空间沿着中轴线层层展开,并形成了虚实、明暗、开敞与封闭的对比,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同时令人感受到雄伟、壮观的气势。
4.2环状闭合式
植物空间序列沿着路径由一个个单元空间依次组合成单环或套环形式。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是以植物形成的环状闭合式空间序列,在主入口处利用利用植物障景分隔空间,遮挡游人的视线,同池杉林围合成第一空间。转过障景,沿着樱花径走廊空间、乐昌含笑等竖向植物空间来压缩视线形成引导段,引导游人到达第二空间—望山坪草坪,由于空间的对比,草坪空间主体得以突出。同时利用地形和园林小品的组合,在制高点设置茅草亭作为焦点,把游人引导到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逍遥坡草坪之间,通过一片枫香、麻栋为主的杂木林来连接。整个空间序列有抑有扬,有起有伏,变化丰富。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的营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实践也不是很充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9.
[2]查尔斯·詹克斯,李大夏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8.
[3]陈丛周.中国园林鉴赏词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空间营造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其中植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景观设计中占到了很大的比分,下面我就具体探讨下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营造的相关内容。
1园林植物空间的空间要素
1.2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园林中由来己久。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诗画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园林植物空间的主题往往也都富有诗的意境。立意主要是体现设计者的意图与目的,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前提。园林植物空间不同的立意能产生不同类别的艺术效果,而这种艺术效果必须基于生态意念和文化意念为前提,通过具体的配置手法才能体现出来。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以能够认识色、声、香、味、触五境,但除五境外还有一个“法境”,这一境只有靠“悟”去领会。园林植物空间正是通过整体空间环境的营造,并综合运用一切可以影响人的感官的因素以获得如诗般的意境美。
1.2路径
路径是运动的通道,也是视线的通道。游人沿路径观赏,可获得所在环境的整体印象。路径与动态观赏有关,具有连续性、方向性、目的性和通达性等特点。当路径穿过不同的景区,运动中的视点和视域不断发生变化,空间的景观特征各不相同,空间序列相继展开,由此获得整个环境的特征形象。
1.3边界
边界在园林植物空间中以林缘为表现形式,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具有物质成分的特征要素,它围合或分隔出不同的空间。从视觉角度看,边界是空间的主要赏景面,直接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在设计边界时,要组织林缘线和林冠线的高低错落、进退变化,空间的大小、景深、透景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边界的处理。
1.4结点和焦点
结点是路径的连接点,多位于入口、方位变换处。在这些重要的结点,人们驻足、观察周边环境,因此,结点也是重要的观察点和视点。焦点,又称视觉中心,是园林植物空间中最引人注目的对象。它具有清晰可辨的独特形象,以其明确的体量、形状、色彩、质感、位置突出于所在环境或背景。
1.5视点、视距与视域
园林设计强调对美的追求,一方面是指在静态观赏时感受到的画面构图美;另一方面是指“步移景异”,随着视点的移动,感受到一幅幅连续不断的风景画面。静态观赏与视点的位置、角度、距离等要素有关,动态观赏还与路径有关。视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分布、高低变化,视距和视角等都会影响到观赏效果和空间感受。在园林植物空间中,主要通过视觉器官感知景物和空间的存在。视点又称观赏点,即园林中观赏风景的位置。按照外部空间理论,视距关系到对景物的视觉感受,因而也影响到空间的尺度和层次。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中,一般将植物高度、视距作为空间尺度感知的参照物.
2园林植物空间的特点
植物景观设计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划分为结构性栽植(structural planting)和装饰性栽植(ornamental planting )。结构性栽植强调了园林植物在室外空间营造中的结构性价值,而装饰性栽植是指对空间结构形式影响不大的一种种植形式。结构性栽植作为室外空间营造的主要手段,其创造的园林植物空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命性:园林植物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最大差异是构成材料的不同,建筑空间是由无机的材料构成,而园林植物空间是由有生命的植物材料构成,只有依附于土壤、阳光、水分、小气候等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其形态为有机形式、形态复杂、类型多样,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空间的流动性。二.运动性:植物环境是活的,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植物空间随时间变化的程度是其它任何人为环境所不能比拟的。反映在植物个体从幼年向成年的转化,也反映在植物群落由于生态因子的调节而产生的变化,更反映在植物随季节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的空间形态。它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延续性和复杂性,与人为的硬质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三.色彩性:植物色彩的宽广幅度,远远大于人工色。同时植物的色彩明暗对比和不同色相的有机配合,又必然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
3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营造结构
3.1包容结构
包容结构是指在一个大空间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小空间而形成的视觉及空间关系。在植物景观中,开敞、半开敞的大空间内可以包含小空间,如草坪空间中包含植物所围合成的虚或实空间,或者覆盖空间中包含小空间。当被包容的小空间与大空间的差异性很大时,小空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或成为了大空间中的景观节点。
3.2接触结构
园林植物空间之间不重叠,但表面或边缘相互接触的结构关系。此时,植物空间之间视觉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取决于连接它们的植物所形成的面的性质。
3.3连接结构
在分离的两个园林植物空间中加入一个过渡性植物空间,来连接两个空间。过渡性植物空间的表现形式可以十分多样,包括覆盖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它本身是作为被连接空间的从属存在的,但亦可上升为统治空间。作为从属存在的过渡性植物空间,将直接影响观赏者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心理感受。
4园林植物空间序列组织方式
空间序列反映了空间布局的次第关系。空间序列感与时间、路径和空间密切相关,是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路径,穿越不同空间所体验到的。园林植物空间的组织不仅要运用各种手法丰富层次和景深,而且还要从整体上协调好各个局部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形成主次分明,抑扬顿挫,变化统一的空间序列。其组织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4.1串连式
以轴线贯穿植物空间,空间序列沿着轴线依次展开,植物空间依次相套向纵深发展。高潮出现在轴线的后部,或者一系列空间的结点,或者在高潮出现之后还有一些次要的空间延续形成结景。这种序列中的空间布局方式既可呈严格的对称式,也可以突破机械的对称,力求富有自然情趣和变化。串联式在西方园林中应用十分普遍,如法国凡尔赛宫苑的植物空间沿着中轴线层层展开,并形成了虚实、明暗、开敞与封闭的对比,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同时令人感受到雄伟、壮观的气势。
4.2环状闭合式
植物空间序列沿着路径由一个个单元空间依次组合成单环或套环形式。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是以植物形成的环状闭合式空间序列,在主入口处利用利用植物障景分隔空间,遮挡游人的视线,同池杉林围合成第一空间。转过障景,沿着樱花径走廊空间、乐昌含笑等竖向植物空间来压缩视线形成引导段,引导游人到达第二空间—望山坪草坪,由于空间的对比,草坪空间主体得以突出。同时利用地形和园林小品的组合,在制高点设置茅草亭作为焦点,把游人引导到第三空间。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逍遥坡草坪之间,通过一片枫香、麻栋为主的杂木林来连接。整个空间序列有抑有扬,有起有伏,变化丰富。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植物空间的营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实践也不是很充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9.
[2]查尔斯·詹克斯,李大夏译.后现代建筑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8.
[3]陈丛周.中国园林鉴赏词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