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生产总值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是援藏前的15.3倍、7倍,这些与援藏干部的付出密切相关。
基础设施急待改善
2014年2月24日,在西藏桑日县,几个小时中,夏智站在自己的宣传桌前向藏族群众发放母婴健康手册,不时有育龄妇女前来取阅。烈日下,风沙把宣传册吹得沙沙作响,他不得不用矿泉水瓶压住它们。
“藏族的孩子从一落地开始,政府就全部埋单,幼儿园免费全托,上小学义务教育,农牧民每年都享有免费体检。”国家针对藏族群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夏智赞不绝口。
然而,夏智透露,当地人并不热衷生育,“现在生孩子,政府不仅免去了医药费,还会报销路费,并给予补助。这些措施实施后,当地的生育率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
2013年7月,夏智从3700多公里之外的湖南岳阳来到距离西藏首府拉萨230公里的桑日县,担任当地的卫生局局长,任期3年。
中央对西藏的对口支援始于20年前,19 9 4年至今共有七批、59 66名干部和人才进藏工作,截至第六批,援藏项目和资金6037个、201亿元。
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夏智的工作远没有想象得简单。谈起内地和西藏医疗卫生方面的差距,他坦言:“差距肯定有,而且还不小。”
桑日县医院现有3 5张病床,“病人住院没有床垫,要自带床上用品,整个医院缺少卫生间,且没有食堂。”
2014年元月,夏智协调湖南省卫生部门,为桑日县采购了一批包括床垫在内的急需医疗设备和物资。医资方面,他召集引进内地专家教授帮助桑日医师进行培训,同时,对桑日所有的医护人才,选拔后派他们去内地进修。
夏智透露,医疗器械方面,国家对西藏的援助项目很多,医院已基本配备到位。
“但是一些特殊仪器,比如胃镜等,这里还没有。西藏人饮食不正常,胃病较多,还有抽血,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在这里抽血很容易凝固,这方面设施还不够完善。”
当地的一些多发病,如大骨节病、白内障、心脏病等也是援藏医生的关注重点。
近年来,在援藏医生的帮助下,西藏80多万名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筛查,完成了对1495名先心病患者的免费手术救治。夏智告诉记者,2013年,几位先天性心脏病儿到长沙进行了免费手术,政府还给予了一定数量的补助。目前,这批患儿已经全部康复。
2013年起施行的《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医疗管理办法》规定,当地群众70%-90%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
也是这一年,西藏财政落实农牧民大额医疗商业保险保费,在被保险时限内,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在6万元以上的部分,实行100%的赔付,每人每年封顶线为7万元。这样,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最高医疗报销限额可达到年人均13万元。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让援藏医生担起了更大的责任。针对医院急需改进的地方,夏智表示,他在任期间将一一落实到位。谈及医院洗手间缺乏,且没有食堂的状况,夏智表示,他正在计划筹资帮助当地新建一幢住院楼,“里面的配套设施,如洗手间、电视机等将配置齐全,跟内地一样。”
关注村医培训
去西藏前,36岁的胡勇对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他才明白西藏医疗发展之难,西藏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常常从看到上一户到下一户要隔上一两个小时,援藏半年来,走遍了桑日县三乡一镇42个行政村,胡勇发现当地农牧民就诊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来到桑日后,胡勇与自己的新“搭档”夏智成了同行,两位在湖南素不相识的老乡,因为援藏而走到了一起。
当地人对住院并不是那么在乎,孕妇宁可在家里生产也不愿意被医院接生,卫生条件和安全都存在隐患,胡勇说,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到桑日后,看过当地42个行政村,村医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引起了胡勇的关注。这里的村医培训一两年就开始上岗,在诊断和用药方面显得“手生”,“对他们的培训必须提上日程。”
让胡勇担心的是,如果把所有的村医都召集到地区或县里培训,这期间,农牧民看病就医会存在困难,“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谈起这些,胡勇面露难色,“40多个村医前来培训,吃住语言等也都是问题。”
援藏人员通常要经过“本人自愿,家人同意,组织选拔”三个关口才能顺利成行,胡勇因此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尽力解决当地人的就医问题。为了不打扰村医的正常工作,他想了很久,希望通过地方卫生局,根据地方医疗环境、村医的文化水平等特点编写一套医疗手册,发放给村医学习。
“现在网络发达,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村医掌握常见病的治疗。”胡勇希望,在他的援藏期限内,能在本地成立一个村医培训中心。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援藏医生的心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胡勇和夏智最期待的是把技术留给桑日。如今,出于工作的需要,胡勇经常与夏智交流,说起这些,他很开心,“挺好,也算一个援藏的搭档。”
基础设施急待改善
2014年2月24日,在西藏桑日县,几个小时中,夏智站在自己的宣传桌前向藏族群众发放母婴健康手册,不时有育龄妇女前来取阅。烈日下,风沙把宣传册吹得沙沙作响,他不得不用矿泉水瓶压住它们。
“藏族的孩子从一落地开始,政府就全部埋单,幼儿园免费全托,上小学义务教育,农牧民每年都享有免费体检。”国家针对藏族群众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夏智赞不绝口。
然而,夏智透露,当地人并不热衷生育,“现在生孩子,政府不仅免去了医药费,还会报销路费,并给予补助。这些措施实施后,当地的生育率增长了十几个百分点。”
2013年7月,夏智从3700多公里之外的湖南岳阳来到距离西藏首府拉萨230公里的桑日县,担任当地的卫生局局长,任期3年。
中央对西藏的对口支援始于20年前,19 9 4年至今共有七批、59 66名干部和人才进藏工作,截至第六批,援藏项目和资金6037个、201亿元。
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夏智的工作远没有想象得简单。谈起内地和西藏医疗卫生方面的差距,他坦言:“差距肯定有,而且还不小。”
桑日县医院现有3 5张病床,“病人住院没有床垫,要自带床上用品,整个医院缺少卫生间,且没有食堂。”
2014年元月,夏智协调湖南省卫生部门,为桑日县采购了一批包括床垫在内的急需医疗设备和物资。医资方面,他召集引进内地专家教授帮助桑日医师进行培训,同时,对桑日所有的医护人才,选拔后派他们去内地进修。
夏智透露,医疗器械方面,国家对西藏的援助项目很多,医院已基本配备到位。
“但是一些特殊仪器,比如胃镜等,这里还没有。西藏人饮食不正常,胃病较多,还有抽血,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在这里抽血很容易凝固,这方面设施还不够完善。”
当地的一些多发病,如大骨节病、白内障、心脏病等也是援藏医生的关注重点。
近年来,在援藏医生的帮助下,西藏80多万名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进行了先心病筛查,完成了对1495名先心病患者的免费手术救治。夏智告诉记者,2013年,几位先天性心脏病儿到长沙进行了免费手术,政府还给予了一定数量的补助。目前,这批患儿已经全部康复。
2013年起施行的《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医疗管理办法》规定,当地群众70%-90%的住院费用可以报销。
也是这一年,西藏财政落实农牧民大额医疗商业保险保费,在被保险时限内,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最高支付限额在6万元以上的部分,实行100%的赔付,每人每年封顶线为7万元。这样,西藏自治区农牧民最高医疗报销限额可达到年人均13万元。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让援藏医生担起了更大的责任。针对医院急需改进的地方,夏智表示,他在任期间将一一落实到位。谈及医院洗手间缺乏,且没有食堂的状况,夏智表示,他正在计划筹资帮助当地新建一幢住院楼,“里面的配套设施,如洗手间、电视机等将配置齐全,跟内地一样。”
关注村医培训
去西藏前,36岁的胡勇对地广人稀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坐着颠簸的越野车在广袤的原野上穿行时,他才明白西藏医疗发展之难,西藏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2.1个人,常常从看到上一户到下一户要隔上一两个小时,援藏半年来,走遍了桑日县三乡一镇42个行政村,胡勇发现当地农牧民就诊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来到桑日后,胡勇与自己的新“搭档”夏智成了同行,两位在湖南素不相识的老乡,因为援藏而走到了一起。
当地人对住院并不是那么在乎,孕妇宁可在家里生产也不愿意被医院接生,卫生条件和安全都存在隐患,胡勇说,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来到桑日后,看过当地42个行政村,村医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引起了胡勇的关注。这里的村医培训一两年就开始上岗,在诊断和用药方面显得“手生”,“对他们的培训必须提上日程。”
让胡勇担心的是,如果把所有的村医都召集到地区或县里培训,这期间,农牧民看病就医会存在困难,“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谈起这些,胡勇面露难色,“40多个村医前来培训,吃住语言等也都是问题。”
援藏人员通常要经过“本人自愿,家人同意,组织选拔”三个关口才能顺利成行,胡勇因此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尽力解决当地人的就医问题。为了不打扰村医的正常工作,他想了很久,希望通过地方卫生局,根据地方医疗环境、村医的文化水平等特点编写一套医疗手册,发放给村医学习。
“现在网络发达,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定期培训,帮助村医掌握常见病的治疗。”胡勇希望,在他的援藏期限内,能在本地成立一个村医培训中心。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援藏医生的心愿,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胡勇和夏智最期待的是把技术留给桑日。如今,出于工作的需要,胡勇经常与夏智交流,说起这些,他很开心,“挺好,也算一个援藏的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