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5)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q2269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 云 来
  一
  倩倩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等着老师来。
  大黑狗在她脚边懒懒地摇晃尾巴。
  天真蓝,蓝得掺不进一点儿别的颜色,只有最远处的山头上飘着一小朵白亮亮的云,像只迷路的羊羔。倩倩最喜欢看云。云上像有另外一个世界,大地上有的、没有的,都能在那个世界里找到。
  山里的云最多变。安静的时候像一群仙女,旁若无人地舞动纱裙,舞着舞着,便一步一步沿着山坳走下来了。云来时,远远近近灰蒙蒙一片,看不见对面山头。细小的水点子直往人衣服里钻,不一会儿又凝成雨珠噼里啪啦掉下来。黑压压的云像狂暴的兽群在天上厮杀,云里裹着电闪雷鸣。爷爷说,那是雷神在拍打自己的肚皮呢。
  爷爷一大早就下山接老师去了,留下倩倩一个人在操场边上等。等了又等,天上的云变了又变,老师还不见来。大黑狗醒了,抬起头呜呜哼了一阵儿,又把肚皮翻向另一边继续睡。云渐渐在天边聚拢了,变成金红色、深红色、紫红色。四下里越来越暗,操场边上一盏昏黄的电灯亮起来,引来蚊虫嗡嗡乱飞。
  等了这许久,老师怎么还不来?倩倩着急起来。周围已经黑透了,只有满天星星热热闹闹地交头接耳。又不知等了多久,终于看见山路尽头有一星若有似无的灯光。她跳起来大喊:“爷爷——爷爷——”大黑狗也跟着汪汪汪地叫起来。
  爷爷总算把老师接回来了。借着昏黄的灯光,倩倩看清了老师的模样。老师很年轻,个子高高的,裤腿一直卷到膝盖,腿脚上满是泥水;脸是白白的,扎着一个黑漆漆的马尾,笑起来牙也是白白的。老师真好看呀,倩倩左看右看也看不够。
  爷爷说:“倩倩,这是王老师。”
  倩倩却突然害羞起来,躲到爷爷背后不说话。
  二
  倩倩在白竹村小学上二年级,爷爷是小学校长。学校很小,建在山间一块巴掌大的平地上,四排两层楼高的校舍组成个回字形,中间是个水泥地的操场,操场北边有根旗杆,两旁种了几棵松柏树,南边是校门。门外还有个略大一些的操场,两边竖着篮球架。操场下面就是连绵起伏的梯田和山地。
  校门右边的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大的粉笔字:“热烈欢迎王老师莅临白竹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旁边还画着五颜六色的花。爷爷说:“这都是学生娃们画的。”王老师站住看了一阵儿,说:“画得真好。”还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晚上爷爷招待王老师在学校食堂吃饭。食堂只有一间屋,里面摆了几条长板凳,一张方桌。平常路远的学生中午不回家,就在这里吃饭,饭菜都是倩倩妈一个人做。为了招待老师,倩倩妈专门从家里担了两大筐菜和肉,走了六里山路来学校,忙活了一晚上,端出一桌子菜:一盆野山笋炒腊肉,一盆加了蘑菇粉条土豆白菜的炖鸡汤,一盆米饭,一盆煮玉米,还有一瓶自家酿的白酒。
  王老师看着堆得冒尖的饭菜很吃惊,连声说:“校长,菜太多了,这怎么吃得完?”
  爷爷把酒杯端起来说:“王老师,你是贵客。我们这里条件差,你大老远来是来吃苦的,我们总得让你吃好。”
  王老师说:“校长您千万别客气,我也是来跟你们学习的。”
  两人干了杯,坐下来吃菜。几杯酒下肚,爷爷黑黝黝的脸膛泛起了红光。
  他说:“王老师,听说你要来,学生娃们可是高兴坏了。上一次有老师来还是三年前,是几个大学生放暑假来支教。他们回去以后,学生娃们一直念叨,想得不行啊。”
  王老师问:“后来没再来吗?”
  爷爷说:“我们这地方交通不方便,来一趟不容易。倒是听说还有跟学生娃们写信的,一封信在路上也得走个把月。”
  倩倩在一旁忍不住问:“老师,你从哪儿来?”
  王老师说:“我从北京来。”
  倩倩知道北京,是个大城市,听说有好多高楼,好多小汽车。倩倩的爸爸就在北京给人修汽车。
  倩倩又问:“北京远吗?”
  “远!要先坐三个小时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坐四个多小时汽车到大理,再从大理换车,坐三个小时到南涧县城,从县城坐一个小时到宝华镇,到了宝华镇,还得再找辆车,开到公路旁边下车,换双拖鞋,爬两个小时山路上山,然后就到啦。”
  倩倩听老师说这一长串下来,像唱歌一样怪有趣的,她忍不住咯咯地笑起来。
  爷爷又把酒杯斟满笑道:“都说现在科技发达了,可车轱辘到不了的地方,还得靠人腿不是?你们城里人坐小汽车坐惯了,难得有这机会,就当是锻炼锻炼腿脚吧。”
  王老师也跟着笑了。
  三
  白竹村小学没有自来水,平时吃的用的是蓄水池蓄的雨水,要用热水得靠厨房炉子烧。晚上倩倩去给老师送热水。老师住在二楼一间小会议室里,仅有的几张皮沙发拼成一张床,上面铺着倩倩妈从家里背来的干净被褥,还挂了一顶新蚊帐 ——山里蚊虫多,上一回来的几个学生没有蚊帐,被咬得浑身上下尽是红包。
  倩倩进屋的时候,看见王老师正坐在床边上,对着手中的手机说话。手机里发出一道白光,照在泥灰斑驳的墙壁上,映出一排一排的字儿。王老师说一句话,墙上的字儿也多出一句来,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听写似的。
  王老师看见倩倩,笑眯眯地招手让她过来,“我在记录晚上跟你爷爷说的话呢,回去要整理成文章给大家看,让更多人了解你们学校的情况。”
  倩倩似懂非懂,羞涩地点了点头。
  王老师问:“倩倩,你要不要说两句试试,对着这里说就行。”
  倩倩闭紧了嘴巴使劲摇头。她连手机都很少有机会见,更不要说这么新奇的玩法。
  王老师又问:“那我给你拍张照片好不好?拍得漂漂亮亮的,给你爷爷看看。”
  倩倩憋红了脸,终于开口问道:“老师,你的手机能打电话吗?”   “你想打给谁呀?”
  “打给爸爸。”
  “你爸爸在哪里?”
  “在北京。”
  王老师摇了摇头,“这里没有信号,手机打不通。”
  倩倩失望地把头低下去。王老师忙安慰她说:“要不我多给你拍些照片,等回北京以后寄给你爸爸看,好不好?”
  “真的?”
  “这还有假?”
  倩倩又乐起来,她摆好姿势,让王老师噼噼啪啪拍了十来张。拍出来的照片也可以投影到墙上看。倩倩看着墙上的自己,跟真人差不多大,就像照镜子一样怪好玩的。她忍不住咯咯直笑。
  王老师也笑了。她不禁感慨道:“你们这地方,跟城里一比简直是两个世界啊。”
  两个世界?倩倩听不懂。
  “现如今城里人离了手机简直没办法过日子,连吃个饭都要拍张照片发到网上,一眨眼的工夫就能被全世界人看见。说句实话,我跑到这儿来没了网络,跟谁都联系不上,还真是挺不习惯的。”
  倩倩还是半懂不懂。她想让王老师高兴,就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白生生的花苞塞到老师手里。花苞细细长长,用红绳穿成一串,一股甜幽幽的香气。这都是她来学校时在路边树上掐的,倩倩妈给她串了戴在身上,说是戴了不生病。
  “真香!倩倩,这是什么花?”
  倩倩摇摇头。她不知道这花的名字,也没人教过她。
  “送给我的?”
  倩倩点点头。
  “谢谢倩倩,老师最喜欢花了。”
  王老师把花苞挂在脖子上,说:“来,倩倩,跟老师一起拍张照。”
  她们又一起拍了几张。倩倩开始喜欢上拍照了,拍照真好玩儿。
  拍完后王老师说:“倩倩,明天我会给你们一个惊喜,比拍照片更大的惊喜。”
  因为这句话,倩倩兴奋得一晚上睡不踏实。窗外夜风一阵一阵吹过山林,松涛起伏澎湃,满天星星都好像在叽叽喳喳地说话。
  明天,明天快点来吧!
  四
  第二天清晨下着小雨,倩倩伞也不打,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山路两边的花儿草儿都在蒙蒙雨丝中点着头。她抬头往天上看,天上的云层层叠叠,在晨光里一点一点变亮,像一幅画卷等待人去涂抹。她禁不住又加快了脚步。
  白竹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山前山后加起来约有八百户人家,三千多口人,主要以白、彝两族为主。全村念小学的孩子有两百多人,六个年级六个班,每班三四十人不等。教书的老师除了倩倩爷爷之外,还有两个二十岁出头的民办教师。眼下正放暑假,学校原本不开课的,但听说有老师从北京来,家住得近的学生都跑来了,连几个小学毕了业在县城念中学的学生也来了,加起来有七八十人。这么些学生,校长怕王老师一个人教不过来,想找另外两个年轻老师来帮忙,王老师却说她一个人能行。
  早上先是升旗仪式。七点半,雨恰好停了,孩子们在操场上排好队。校长扛来一台不知多少年头的老录音机放国歌。刺刺拉拉的乐声中,两个孩子拽动绳子,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拉到高空中。国旗在湿漉漉的旗杆上缠绕了一阵,终于迎风招展开来。
  升完国旗,校长请王老师上台讲话。王老师穿一件白衬衣,像云一样轻飘飘地走上来。孩子们安静极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巴不得连呼吸也一起憋住。
  王老师说:“同学们,早上好,很高兴见到你们。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将会是你们的老师。”
  “同学们,昨天你们的校长告诉我,三年前,有一支来自北京的支教队伍来过这里给大家上课。我听说他们从南涧县教育局里借了投影仪、屏幕和各种教学设备,一步一步扛上山来,给大家放图片、放电影。他们还给大家拍了很多照片,回去以后洗印出来,寄给大家看。这些大家还记得吗?”
  沉默了片刻,有年纪大点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拖长声音回答:“记得——”
  王老师又说:“同学们,过去我们上课,是在教室里,一个老师对着三四十个学生,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抄。后来,有了计算机和多媒体,学生们不仅听老师讲课,还能看图片,看电影,在电脑上做作业题,甚至有些学生坐在家里,就能听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另一间教室里老师讲的课。将来呢?将来的课堂会变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接下来,我想介绍另一位特别的老师给大家,让她带你们感受一下未来的课堂。”
  孩子们听见这话,一个一个伸长了脖子。天上的云恰在此时裂开一道缝,把一缕阳光洒落到小小的操场中央,四下里安静极了。
  只见王老师伸出左手,卷起衬衣袖子,露出手腕上一个白亮亮的镯子。她把手腕轻轻摇晃了三下,镯子中间突然亮起一点蓝幽幽的光,像一盏小灯,又像一颗蓝宝石。伴随着嗡嗡的声响,一缕洁白的水雾从蓝光中央袅袅升起,凝成一团云的模样,慢慢向着空中膨胀开来。
  孩子们呼啦啦踮起脚来,趴在前排同学的肩膀上拼命往前挤。
  云团越来越大,转眼间便把王老师的身影裹在里面。那云的轮廓很清晰,好像一朵雨后钻出地表的白蘑菇,又像蓬松的棉花,每一缕发亮的云絮都在阳光下看得清清楚楚。然而当云团继续向着学生们涌来时,他们就知道这的确是云了,是像空气一样没有形状的。好些孩子伸出手,想试着抓一把云,却只感觉到细小的水珠粘在脸上身上,凉丝丝、湿漉漉的,还有一点痒。
  云团继续变大,终于把所有学生都包裹在里面了,云里雾里什么都看不清。这场面倒并不陌生,山里面雨水多,一年到头总有好多日子是在云里面走。孩子们忍不住嘻嘻哈哈笑起来,蹦着跳着,你推我一把,我拍你一下,觉得很快活。
  他们看不见王老师,却听见她的声音从云中传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一个孩子高叫道:“是云!”
  “对的,是云。同学们,现在我们大家都在一朵云里了。但这朵云跟你们平常看到的云不太一样。它是一朵有智能的云,像我们大家一样能说话、能思考,还有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孩子们听见了另一个声音,一个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小女孩的声音,甜沙沙、脆生生的,像熟透的梨子:
  “大家好,我是小云。”
  孩子们哇地炸开了锅,四处张望却什么都瞅不见。紧接着他们又听见了王老师的声音,像那小女孩的声音一样,清清楚楚地响在每个孩子的耳朵里:
  “同学们,刚才就是小云在跟大家打招呼。你们看不见她,但其实她就在你们身边。她可以同时跟你们每一个人说话,回答你们的各种问题。就在刚才,小云已经认识了你们每一个人,你们的脸上、手上、眼睛和耳朵里,都有了薄薄的一层云。这云是用很特殊的材料做成的,既像水汽一样随意流淌,又能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甚至还能变化成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现在,不管你们走到学校里的哪一个角落,都能随时随地跟小云说话,就像打电话一样方便。”
  随着王老师话音的落下,周围的云雾渐渐变淡了,孩子们又能看清楚彼此了。他们看见王老师站在那儿,一团云飘浮在她的双手之间,又白又亮,像一只大大的雪球。那真的是云啊,跟他们每天在山间看到的云一模一样。可他们谁也没有像这样把云捧在手里过,也许只能在梦里才有吧。
  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谁来问小云一个问题?”
  孩子们都不说话,只有倩倩怯生生地举起手。王老师冲她点点头,倩倩小声问:“小云,你从哪儿来?”
  她立即听到了小云的回答,其他孩子也同时听到了。
  “我从北京跟着王老师一起来。”
  倩倩又问:“你多大了?”
  孩子们都哄笑起来。小云回答:“我从出生到现在有一年零三个月啦。”
  另一个孩子问:“你有爸爸妈妈吗?”
  “我有很多很多爸爸妈妈,还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很喜欢我,我也喜欢他们。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不知道谁挤着嗓子高喊了一声:“愿意!”大家又笑起来。
  王老师说:“同学们,小云虽然年纪小,但她很聪明,可以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事,帮助我们实现许多梦想。过去一百多年来,人们发明了电视、电脑、智能手机,这些技术都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又有了小云。最近一两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小云已经逐渐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依靠她来通信、办公、娱乐、社交、记录生活。在这些城市里,云是连成片的,整座城市都在同一朵云里。在城市之间,还有云的通道,可以把全世界各地的人们连在一起。然而在这些大城市之外,还有绝大多数没有被云覆盖的地方,很多地方甚至连电话和电视信号都接收不到。”
  她停下来环视四周,目光落在操场一角的电视天线上。因为山高,这里的电视信号质量很差,学校里虽然有一台电视,可是平常很少有人看。
  她继续说下去:“现在,全世界有很多公司和科研团队都在努力开发对于智能云的应用。很多人都相信,智能云能够做到的事情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现在的想象。就好像电脑和手机刚刚发明的时候,仅仅是用来计算数学题和打电话,但很快这些技术就从方方面面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今年6月的时候,有一位中国学者刚刚在一次国际大会上发表了一个演讲,她认为,小云最大的潜能是帮助人们学习,尤其是帮助像你们这样的孩子学习。这个演讲的内容很快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所以,从这个夏天开始,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志愿者,带着小云,翻山越岭,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去那些乡村小学校里,去给孩子们上课。”
  王老师说到这里再次停下来,注视着操场上的一张张小脸,脸上有那么多的疑惑、专注、天真、欣喜、好奇,还有希望。这场面突然让她有点想哭。风吹来,吹得她的衬衫衣领上下翻飞,她手中的云团也不断改变着形状,像一个顽皮的精灵。
  她接着说道:“同学们,虽然我带来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朵云,但这朵云里存储的信息,比所有印在你们课本里的内容都要多,比县城图书馆里的所有书本加起来还要多。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要首先教会你们怎么样通过小云学习,接下来,你们要学会怎么样在小云的帮助下自己组织课堂,最后,是小云和你们一起学习。同学们,其实我来这里,不是来给你们上课的,是请你们给小云上课。小云虽然很聪明,但她以前从来没有当过老师。当你们向她学习的时候,她也会同时向你们学习,去了解怎样让课堂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效率。你们每个人在这里看到、听到的一切,都会被记录下来,被带回去储存在云数据库里,让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云也能够共享,这样将来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跟着小云一起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未来正掌握在你们手里!”
  没有人说话。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未来”是个有些遥远的词。他们在课本上读到过,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但这些东西看不见又摸不着。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努力想理解老师的话,想要知道那个神秘莫测的“未来”究竟长什么样子。
  半晌,有个孩子举手问:“王老师,我们学什么呀?”
  “学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王老师笑起来。“同学们,你们来学校最想学什么?”
  安静片刻,有个后排孩子喊叫起来:“学唱歌!”
  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叫起来:
  “画画!”
  “算术!”
  “写作文!”
  “下棋!”
  王老师又笑了。她说:“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我想在山里面长大的孩子,是最喜欢唱歌的。今天第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歌好不好?”
  孩子们一起高喊:“好——”
  王老师又问:“小云,你想跟大家一起唱歌吗?”
  小云也学孩子们拖长声音:“想——”大家又笑了。
  王老师说:“好的,小云,请给我一架钢琴。”
  随着话音的落下,她手中的云团开始变化了。一缕牛奶般洁白的云絮流淌下来,在半空中凝成薄薄的一片,仿佛落到一块看不见的玻璃板上似的。
  王老师招了招手说:“倩倩,你过来。”   倩倩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很快。她来到王老师身边,看见她面前飘浮着一排黑黑白白的东西。哦,是钢琴,她认得了,她在电视上见到过的,可以弹奏出好听的乐曲。
  王老师问:“倩倩,你弹过琴吗?”
  倩倩摇摇头。
  “想弹吗?”
  她点点头。
  “你弹一下试试看。”
  倩倩不知道怎么弹。她见过的钢琴又黑又大又笨重,像一只大动物。眼前这一排琴键却轻飘飘地悬浮在半空中,那么薄,薄得近乎透明,仿佛碰一碰就会碎掉。
  王老师轻声说:“倩倩,像我这样,把手抬起来。”
  倩倩鼓起勇气,学老师的样子抬起双手,轻轻落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琴键很光滑,像夏天溪水里凉沁沁的石子,虽然又轻又薄,触感却很真实。
  “现在,按一下发光的地方。”
  右手食指下面的琴键亮起来了,像一盏小灯。倩倩按了下去。
  咚。
  她听见了一声轻响。那声音多好听呀,像是山间百鸟的鸣叫都融汇在一起,凝成一滴甘露。她突然间激动得想哭。
  “很好,倩倩,就这样弹。”
  琴键一个一个亮起来,倩倩一个一个按下去。
  咚。
  咚。
  咚咚咚。
  咚咚咚咚咚咚。
  她弹出连贯的旋律来了。但她并不知道什么是旋律,只是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
  王老师也把手放在键盘上,轻声说:“小云,请帮我和倩倩伴奏。”
  一支欢快的乐曲响起来了,像叮叮咚咚的山泉。倩倩继续弹啊弹,琴声与乐声完美地汇聚在一起,像小溪流蹦蹦跳跳淌过山林。
  小云用她甜甜的声音唱起来:
  暖暖的春风迎面吹
  桃花朵朵开
  枝头鸟儿成双对
  情人心花儿开
  五光十色的歌词落下来,落到每个孩子的面前,像一串串雨珠从天而降。
  啊哟啊哟你比花还美妙
  叫我忘不了
  啊哟啊哟秋又去春又来
  记得我的爱
  “大家一起唱!”
  孩子们开口唱起来,起初是稀稀落落的,有些跟不上拍子。但他们都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几乎还没学会说话就先学会了唱歌。很快他们就全身心地融入到歌声中了,几十张小嘴一起开合,几十个稚嫩的童声汇聚成整齐嘹亮的歌声。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
  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
  等着你回来把那花儿采
  唱着唱着,他们真的闻到了桃花香。在他们脚边,在他们周围,冒出了绿油油的树苗,长成了茂密的桃林,开出了红的、粉的、白的花。风吹过,花瓣像雨点一样纷纷扬扬落下,落在倩倩的脸上身上,软软的,凉凉的,轻轻的,好像雪花,不一会儿的工夫就不见了。孩子们伸出手来,蹦着跳着去抓那些花瓣,但倩倩却顾不上,她只想一直这样热热闹闹地弹下去,唱下去。
  五
  倩倩从来没有觉得学校这样让人快活。
  每天天一亮,她就背起书包去学校,边走边摘路边刚刚盛开的山野花,摘好大一把带去学校送给王老师。王老师喜欢花儿,学生们就摘各种鲜花送去她屋里。窗台上,桌子上,地上,瓶瓶罐罐全都插满了花儿。眼看就要没地方摆了,只能堆在一个纸箱子里面。
  操场一角的屋檐下有一个铁架子,上面挂着一个黑漆漆的铁砣子,那就是孩子们的上课铃。每天早上,王老师都会用一把小榔头轻轻敲响铁铃。“铛——铛——铛——铛——铛——”悠长的声响萦绕在校园里,孩子们就要准备上课了。
  上午是基础课。王老师把孩子们按照年龄大小分成六个班,分别安排在六间教室里,每间教室里都有一团云。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圈,听小云给他们上课:算术、几何、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有一些课他们从来没上过,可是却那么有意思。
  他们可以看见各种珍禽异兽从云中跃出来,金丝猴、长颈鹿、大象、老虎、乌龟、海豚……甚至可以亲手摸一摸看,却不用担心它们会伤人。他们可以进入到一片叶子的表面,去看一看叶绿素的模样,看一看细胞分裂的样子,可以追着一个水分子周游一棵大树的根茎枝叶,再从叶片的气孔中蒸腾出去,飞到高空中凝成云雾和雨雪。他们可以看到最抽象的公式是如何从最直观的运动过程中推导出来的,可以在无限光滑的雪白平面上推动一块砖,可以亲手掂一掂一只铁球和一片羽毛的重量,然后惊奇地看到它们在真空状态下竟然同时落地。
  他们可以进入每一个历史时代,跟古今中外的名人交谈,可以问他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把那些白胡子的大人物为难得张口结舌。他们听李白和杜甫吟诵唐诗,字词腔调都和现在人说话很不一样,可是却那么好听。他们还去了几百年前的伦敦,坐在莎士比亚的剧团里,和一群衣衫褴褛的老百姓一起看了场怪热闹的戏。他们去北极看极光,去撒哈拉沙漠骑骆驼,去亚马孙雨林抓蝴蝶,去马里亚纳海沟潜水,甚至可以钻进一座喷发的火山里去看一看。
  他们来到恐龙生活的时代,看到一颗火红的流星坠落下来,吓得孩子们纷纷捂住了眼睛。然而尘埃落定之后,一切重新开始。他们看到哺乳动物的繁荣昌盛,看到猛犸象和剑齿虎,看到人类文明的黎明。他们看到一只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名叫“露西”的猿猴,一些科学家认为,她是全人类最早的母亲。他们也看到一个叫“女娲”的女人,她生活在神话里,披着又长又黑的头发,用河边的黄泥捏出了许多小人儿,轻轻吹一口气,小人儿们就活蹦乱跳地跳下地来,像许多黄色的雨点。
  “王老师,她真像你呀!”一个孩子禁不住叫道。大家哄堂大笑,笑得王老师脸都红了。
  下午是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跳舞、书法、绘画、折纸、雕刻、软陶、组装模型、钢琴、二胡、小提琴、黑管、葫芦丝、围棋、象棋、军旗、五子棋,还有各种体育运动……倩倩把每种感兴趣的都试了试,但她最喜欢的还是弹钢琴,一弹就是两三个小时。她已经学会了认五线谱,弹起曲子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儿了。   晚上吃过饭,一些学生还舍不得走,老师就在操场中央放电影给大家看。黑漆漆的夜幕下,立起一道薄薄的巨大云幕,足有两层楼那么高。孩子们搬出食堂的长条凳一排排坐好,安静地睁大眼睛,看着云幕上闪烁的光影。黑白片,彩色片,默片,有声片,中国片,外国片,歌舞片,科幻片,功夫片……那些影像是不会从幕后跑出来的,却仿佛有一股奇怪的吸力,要把人牢牢地吸进去。一些村里大人也跑来了。男人们坐在最后一排,一边看一边抽烟,红红的烟头在夜色里明灭。女人们忙完了家里的活儿,背着娃娃,轻手轻脚地溜进校门,远远站在角落里。王老师请她们搬凳子坐,她们却只是羞涩地笑着连连摆手,直看到天色晚了,才如梦方醒一般,拉扯着自家孩子,披星戴月地赶回家去。
  他们还看到了那位中国学者在国际大会上的演讲。她有些上年纪了,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聚光灯照上去发亮,穿一条暗绿色旗袍,腰背像剑一样笔直。她讲的是英语,虽然有字幕翻译,孩子们还是看得似懂非懂。尽管如此,倩倩还是觉得她神气极了。她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站到那么漂亮的舞台上就好啦,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灯光照着,还有那么多人给我鼓掌。
  这是一个梦,可是看起来却那么像真的。
  六
  两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西南少数民族的火把节,也是王老师在这里的最后一天。火把节,古时候又叫“星回节”。《路南州志》曾记载:“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元代李京也在《云南志略》中写道:“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
  火把节,顾名思义是要烧火的。过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柴草、竹片和松脂,扎成火把。晚上太阳落山,人们吃过晚饭,聚拢到村中空地,架起一堆篝火,点燃大大小小的火把,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女人和小孩还会把手腕上戴了一年的五色彩绳割断,扔进火堆里烧掉,意喻祛病辟邪,乞求安康,第二天再换上一根新的。
  这是一个响晴的天。倩倩早早到了学校。今天学校不上课,上午全体师生一起上山采蘑菇,下午回学校开游园会,有各种体育和文艺比赛,还要发奖品。晚上在学校门前的操场上点火把过节,欢送王老师。倩倩和同学们约好,要换上最漂亮的裙子,一起跳孔雀舞给老师看。
  还不到八点钟,大家就在操场上集合好了。王老师带着小云来到大家中间,她今天穿着一件大红短袖衫,映衬着一张晒得发黑的脸,显得更加精神了。
  王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上山,除了去玩儿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绘制一幅学校附近的全景地图。”
  孩子们都安静下来听。
  “这项任务很简单。一会儿我们所走的每一条路,路边的每一处地标,每一户人家,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小云都会记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把你们知道的都告诉小云。这是什么树,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果子能不能吃;那是什么鸟,几月份筑巢,几月份孵蛋;这是谁家的井,那是谁家的柴,谁家的田里种了什么作物,是玉米还是烤烟,是滴灌、喷灌还是沟灌;谁家有几口人、几间房,养了多少牲畜,通没通自来水,有没有装电话;还有我们路上摘的蘑菇,叫什么名字,什么颜色,什么特征,有没有毒……这些你们通通可以告诉小云。有了这些信息,小云就能画出一幅非常精确的地图。这不仅可以帮助大家留心观察你们生活的环境,对村子今后的经济发展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孩子们听到是这样的任务,不禁七嘴八舌地吵吵起来。王老师又说:“同学们,小云跟大家联络的距离是有限的,所以小心不要跑得太远了。等上午活动结束,大家就按照小云的指引,回到学校来集合,好不好?”
  “好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高喊起来。
  “那我们出发!”
  “噢——”
  孩子们像出了圈的小羊羔,一股脑儿冲出校门,向着山间小路上奔去。倩倩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到最前面,但她还是紧紧抓住王老师的手,跟在队伍后面不紧不慢地走。大黑狗在她身旁窜前窜后,毛茸茸的尾巴快活地摇摆个不停。天瓦蓝瓦蓝的,金色阳光照着大地一览无遗,只有她们头顶上方那小小的一朵云,在山路上投下清晰的、形状变幻不定的影子。
  他们翻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对这些孩子来说,大山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玩耍和探险的乐园。他们把自己耳熟能详的一切指给王老师和小云看:山路、田埂、溪流、泡核桃树、树下的老牛、水田里的一群鸭子……他们随手翻拣着藏匿在树下和草丛里的蘑菇:黄赖头、鸡油菌、干巴菌、见手青、牛肝菌、虎掌菌、青头菌、北风菌、南瓜菌……雨季,山里的蘑菇一茬又一茬,永远采不完似的。
  他们路过一大片向日葵田,向日葵金灿灿的,一直开到天边。几个男孩子跳下地里去,连枝带叶拔了一整棵,像旗子一样扛在肩头上,神气活现地跑来送给老师。老师接过花,笑得腰都直不起来。
  他们来到一座山头。山边有一株火一般的红花,下面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举目四望见不到房舍,只有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田地之间,通往远方苍翠的群山。山上云起云落,把斑驳的光和影一块一块筛落在大地上,让地上的颜色变得更丰富了。
  王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山那边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我希望有一天,你们能腾云驾雾,去那个世界里看一看。”
  玩儿了一上午,满载而归,把采回来的蘑菇交给倩倩妈,等着晚上炒菜吃。其实当地人吃菌没有太多花样,不过是加大蒜、青椒和着腊肉一起炒,再不然就是烧汤,怎样烧都很鲜美。有的蘑菇有毒,一不小心能吃死人,但若是彻底烧熟了就没问题。
  吃过午饭,孩子们就开始为下午的游园会做准备了。他们把手工课上做的剪纸和画的画贴在墙上,把各种彩纸折的小动物挂在窗户外面。他们还吹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等着下午做游戏的时候用。教室角落里堆满了气球,像是随时要从窗口飘出去,但孩子们还是吹个不停。
  倩倩抱着一个红红的气球,鼓起腮帮子拼命吹。气球已经比她的脸还要大了,薄薄的橡胶皮绷得近乎透明。这气球究竟可以吹多大呢,能不能把她带到天上去?在这如梦似幻的日子里,她的小脑袋里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像这些气球一样,随时随地要往外飞,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突然,一个男孩子从外面跑进来。
  “倩倩,你妈妈吃蘑菇吃坏了,要送医院!”
  倩倩手一抖,气球啪地爆了。她吓得回不过神来,耳朵里嗡嗡作响,脸上火辣辣地疼,呆了好一阵,终于“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七
  倩倩跟着爷爷坐车来到镇上医院。山路颠簸得厉害,她一路哭个不停,怎么哄都哄不住。
  倩倩妈进了急救室,等了好久还不见出来。王老师也来了,陪着校长交钱办手续。倩倩哭累了,一个人歪在医院的长椅上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身上盖着一件外套。她抬起头,看见王老师坐在旁边,就抱着老师又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喊:“妈妈——我要妈妈——”
  过了一会儿,有个护士来叫他们。倩倩跟着老师和爷爷进了一间屋子,一个穿白大褂的大夫坐在那儿,用一半方言掺一半普通话跟他们解释病情,还问了很多问题。听着听着,倩倩渐渐有点明白过来。
  医生说,妈妈不是吃蘑菇吃坏的,是肠胃病。她的腹部有个硬块,可能是个瘤。他还问,妈妈平常是不是经常胃痛,痛了多久,痛起来都吃什么药,有没有去医院检查过。他又说,到底什么病,是好是坏,能不能治,镇上医院查不出来,只能明天先往县城医院送,最好多准备点钱。
  爷爷问,要多少钱。
  大夫说,检查费住院费加一起,总得先备下两三万吧。如果查出来是瘤要做手术,少说又是五六万。如果早期良性还好,如果是恶性晚期,那就不好说了。
  爷爷像被雷劈过的老树,花白的脑袋沉沉地垂下去,站在那里许久,一句话也说不出。倩倩用力拉住爷爷的手,那手像块磨刀石一样又冷又硬,没有一点儿热气,她心里慌起来了。她不知道瘤是什么,只记得以前学校里有个高年级学生,学习很好,突然有一天就不见来学校了。后来听说是家里有人得了瘤,为了治病砸锅卖铁,最后人没留住,也再没见那学生来上过学。
  过一会儿护士又进来了,让爷爷进去看看倩倩妈。爷爷出来以后,跟王老师说了好一阵子话。王老师说,她一会儿先去银行取些钱给爷爷应急,回北京以后再想办法上网搞一次募捐,筹钱帮倩倩妈看病。只要有钱,就能送倩倩妈去昆明甚至北京的大医院,那里医疗条件好,什么样的病都是能治好的。倩倩在一旁听了这些话,渐渐地不哭了。
  王老师跟倩倩说:“倩倩,老师得赶回学校了,同学们还在学校里等我。今晚你就跟爷爷在医院陪妈妈,好不好?”
  倩倩眼泪汪汪地点了点头。
  王老师又说:“倩倩乖,不要再哭了,要勇敢。只要倩倩勇敢了,妈妈就一定会好起来的。”
  倩倩又点头。妈妈病了,从这时候起,她不再是小孩子了。
  八
  王老师走以后,倩倩和爷爷上街随便吃了点儿东西。爷爷让倩倩在医院护士的值班房里待着,自己去镇上买些住院需要的日用品。这医院很小,晚上大夫都回去了,只有一个中年护士值班。
  倩倩在铺着白被单的床上昏昏沉沉睡了一会儿,醒来时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她摸下床,探头望向门外。走廊里空荡荡的,只有两只昏暗的灯泡一闪一闪。
  她害怕起来,想到妈妈还在病床上躺着,就轻手轻脚摸到病房里去。里面只有两张床,一张空着,另一张床上躺着倩倩妈,脸歪向一边睡着。倩倩更加害怕了,一步步蹭到床边,伸手去摸妈妈的脸。妈妈没有醒,但她的脸是热的,还有湿润的气息呼到倩倩手上。她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妈妈的脸看上去很陌生,脸色灰黑,一道道皱纹紧蹙在一起,像晒干的泡核桃壳。倩倩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在她印象中,妈妈总是很精神的,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累。她又把手伸进被子里去摸妈妈的手,摸到的全是松垮垮的皮肤和皮肤下面的青筋。她又继续摸,摸到手背上的纱布和纱布下面的针头,摸到冰凉的输液管,紧接着又摸到一根滑腻腻的东西,像老鼠尾巴。她浑身汗毛直竖,战战栗栗地掀开被子,看见妈妈手腕上那条黑油油的绳子。
  她想起去年这时候,妈妈亲手编了两根彩绳,一根给倩倩戴,一根自己戴。那绳子编得多漂亮啊,同学们见了都啧啧称赞。现在自己的彩绳还是那么鲜亮,妈妈的却黑成这副模样。她想起妈妈每天在厨房里烟熏火燎的操劳模样,想起她一边紧皱眉头,一边卷起袖子擦着脸上的汗。她心头突然一闪,仿佛看见明亮的火光。啊,妈妈的病根就在这里,只要今晚把绳子烧掉,妈妈就会好起来了!
  她陡然间感觉到自己肩头的责任。为了妈妈的病能好,她必须得赶紧做点儿什么。她伸手去解绳子上的结。结系得很紧,又浸透了油灰。倩倩扯了很久,终于把绳子解开了。倩倩,你要勇敢。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勇敢,妈妈就一定会好起来的。她把绳子卷成一团紧紧握在掌心里,仿佛握住的是妈妈肚子里那个瘤。医院里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倩倩一口气冲到外面,朝上山的方向跑去。
  九
  天空中只有一弯苍白的月亮,在云里时隐时现。月光明澈的时候,能隐约看见山路上发亮的水坑和石块,没有月亮的时候,只剩下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山风吹来,掀动连绵起伏的松涛。各种虫儿在草丛里高声唱着。
  为了给自己壮胆,倩倩大声唱起歌儿来:“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枝头鸟儿成双对,情人心花儿开。啊哟啊哟,你比花还美妙,叫我忘不了……”
  唱着唱着,她却哭起来,心里面说不出的难过。妈妈生病住院了,爷爷和爸爸都不在,王老师也要走了,好像所有的伤心事都一起来到眼前。她越想越难过,干脆坐在路边放声大哭了一阵儿,哭完想要起身继续走,摸到口袋里那团油腻腻的绳子,又忍不住一阵大哭。
  就这样哭一阵走一阵,胸口抽得喘不上气,两条腿也像面条一样软绵绵的。
  山路盘旋曲折,似乎越走越长。
  她有点儿辨不清方向了,熟悉的山路变得陌生,像一座巨大迷宫。她又在路边坐下,不想再走了。夜风像山间的溪水一样凉,她觉得很困,就靠在一棵树上,慢慢地把眼睛闭起来。   周围越来越黑,越来越安静。虫鸣声渐渐地听不到了。
  却依稀听见妈妈在叫她:
  “倩倩——倩倩——”
  她想回答,却张不开嘴。
  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阵狗吠。
  “倩倩!”
  一双温暖的手臂抱住了她。
  她觉得很安心,就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醒来时,发现自己裹在厚厚的外套里,有个人背着她在山路上走。
  看不到脸,只闻到头发上熟悉的香味。不是妈妈,是王老师。
  脚下的路被一道白光照亮,大黑狗在光圈里一路小跑,尾巴摇来摇去。她抬起头,看见一朵小小的云在半空中,仿佛一盏明灯,在黑夜中照出一个银白的光锥。她像沐浴在一场光雨中,脸上身上都落满了光,湿湿的,凉凉的,却又说不出的温暖。
  她又抬头向前看,看见明亮的火光刺破夜色。山路尽头,孩子正举着火把立在操场边上,为她们照亮回去的路。
  十
  火是多么热啊。
  倩倩站在火边,笼罩在熊熊燃烧的火光中,她感觉身体渐渐暖和起来。火可以烧灭害虫,祛除瘟疫,赶走黑暗,带来新的光明。火还象征着血,象征着生命、爱和勇气。
  她想起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火把节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一个英俊小伙子阿龙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残地威胁说,如果姑娘不肯嫁给他,就要血洗山寨。姑娘无奈之下,答应在六月二十四那一天相亲。相亲的日子到来时,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回头看了阿龙最后一眼,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却只扯下了她的围裙。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子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大家杀牛饮酒,唱歌跳舞,烧火直至天明。从此之后,每年的六月二十四就被定为火把节。
  她又想起其他听来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女主角都是多么的勇敢啊。但她又不禁想到,相比起这样英勇地死去,或许默默无闻地活着,去做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许更需要勇气。
  她拿过一个竹片扎成的小小火把,把自己手腕上的绳子割下来,和妈妈的绳子一起绑在火把上,伸进火堆里面去。绳子烧着了,像两条黑色的小蛇扭动了一阵儿,渐渐化为红亮的光。做完这件事,她心里舒服多了。
  孩子们欢呼着,把手里的松香粉用力扔进火堆。细小的粉末被点燃了,腾起成千上万金灿灿的火星,有一股辛辣的香气。
  有人从家里拿来了烟花炮仗,在篝火旁点燃。耀眼的红绿光芒,呼啸着冲到高高的夜空中去,仿佛也要变成空中的星辰。尽管那些星辰是很遥远的——听王老师说,连跑得最快的光都要走几百几千万年,但它们毕竟穿越那样寂寥的虚空,走了那样远的路来到这些孩子的眼睛里,来到他们的梦里,也就似乎没有那么远了。
  他们听见王老师在叫他们。
  “来,同学们,都到火堆旁边来。”
  孩子们聚拢过去,围着火堆,手拉手站成一个圈,王老师也站在圈子里。
  “今天晚上,我想给大家上最后一课。”
  小云在他们头顶上方,也被火光映成了金黄色。一阵纷纷扬扬的雨雾从云团中流淌下来,像金色丝线织成的帷幕,把孩子和老师都笼罩在中间。渐渐地,他们眼中的景色变得不真实起来,像被一道水帘隔开,又像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水晶球中,五彩光芒纵横交错,描绘出如梦似幻的影像。
  他们仿佛双脚渐渐离开了地面,向着空中飞去。脚下熊熊的火堆变小了,与他们熟悉的小学校一起,变成黑漆漆的群山间的一星亮光。举目四望,只有远处另一个山头后面,露出稀稀落落的灯光。
  “同学们,前面亮着灯的地方就是白竹村,离咱们的小学大约两公里。”
  他们继续向前,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黑暗尽头,出现了另一片灯光,隐约能看见房舍和街道,还有一丛一丛欢庆节日的火光。
  “这里是宝华镇,离白竹村七公里。”
  沿着莽莽山林间蜿蜒曲折的小路继续向前,是一片更热闹的灯光。
  “这是南涧县城,离宝华镇二十公里。”
  他们加快速度,看到越来越多星罗棋布的城镇、工厂与农田,看到纵横交错的公路和铁路,镶嵌在崇山峻岭与溪流湖泊之间,像大地的血脉。耳边风声呼啸,刺得人双眼发痛。
  他们飞过了大理市,离南涧一百公里,苍山洱海兀自在月下沉睡。又飞过了昆明,离大理三百公里,此时华灯初上,街市里人声鼎沸。紧接着他们向空中一跃,跃上云端,四下里白茫茫一片,只有雪山般层峦叠嶂的云柱上,月光在静静流淌。
  “我们上天啦!”一个孩子惊叫起来。他们谁也没有见过云上的世界。
  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苍青的天空中,星辰那样明亮,仿佛伸手可及。
  再次穿越云层跃下地面时,他们已来到首都北京,距离昆明两千五百公里。
  又一个孩子叫道:“天安门!”
  他们真的看见了天安门,朱红的城墙,金黄的琉璃瓦,还有水晶般剔透的街灯和洒金桥。宽阔的长安街上车流如织,像是七彩光芒凝聚而成。仿佛你眨一眨眼,它们就会消失,散落,像烟花一样飞到空中去。
  一个孩子不知怎么,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惹得其他孩子也跟着掉下眼泪。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到天安门前看一看啊。
  他们看过了美轮美奂的鸟巢、水晶蛋一般的国家大剧院,还有街道上数也数不清的小汽车。他们恋恋不舍地再次启程,跃上云端,来到上海,欣赏了夜色中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还有丛林般茂密的高楼。从这里,他们一步跃过广袤的太平洋,来到彼岸陌生的世界,那里有更多如梦似幻的景色等待着他们。他们看到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看到端坐沉思的林肯先生。他们一蹦一跳,踏遍了五大洲和七大洋。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举目四望没有陆地,只有一轮明月,悬挂在微微拱起的地平线上方。这让孩子们想起一句古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他们学过这首诗,却直到此时才真正理解它的意境。
  “地球是圆的!”一个孩子欣喜地喊道。
  另一个孩子跟着喊道:“地球在转!”
  是的,地球在他们脚下缓缓转动,那样巨大,那样沉重,仿佛携带不动四十六亿年的沧桑。在云雾缭绕的蓝色大气层之外,是天鹅绒一样黑漆漆的太空。月亮滑落到一边去了,太阳升起来,在玻璃般的海面上映出巨大的光晕。
  深空中传来悠远的回响,像最轻柔的叹息,又像最宏大的交响乐。
  他们继续向上,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从奇形怪状的太空垃圾和国际空间站旁飞过,向人类仰望了千万年的月亮前进。月亮表面坑坑洼洼,像块苍白的海绵,上面既没有仙女也没有玉兔。他们在厚厚的、沉积了亿万年的月球尘埃里踩了几个小小的脚印,那些脚印将在他们离开之后保持很久。尘埃落下之前,他们已向火星而去。火星是暗红的,上面有薄薄的大气,陡峭的群山之间寸草不生,显得很是荒凉。他们继续前进,穿越密密麻麻的小行星带,木星那大得吓人的大红斑注视着他们,像一只濒死的眼睛。他们在土星绚烂的光环上流连忘返,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向着奥尔特云飞去,途中与一只金属甲虫般的小飞船擦身而过,那是美国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射的“先驱者10号”。
  现在他们逐渐看出来,太阳其实也是很小的,在太阳之外还有更多璀璨的星团。但与星团之间浩瀚无边的虚空相比,它们也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光点,像砂砾一般迅速消逝在指缝间。
  他们飞了很久,却没有听见其他声响。难道在这样大得不可思议的宇宙中,居然只有小小的地球上住着人吗?怀抱这样的疑惑,他们继续向着半人马座α星飞去。那里很远,但并非不可抵达。
  他们听见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像海上的涟漪,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
  “要记住,孩子们,世界很大,路还很长。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管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
  十一
  王老师要走了。
  临走前,她交给倩倩一只与自己手上一模一样的银白镯子,里面有一朵与小云一模一样的云。
  只要戴着镯子,倩倩去哪里,小云也去哪里。孩子们可以继续和小云一起学习。
  云里不仅有各种书、电影、音乐和学习程序,还有过去这十几天中的全部影像资料,孩子们可以随时打开重温。
  还有他们共同绘制的那幅全景地图。王老师说,前一天晚上,正是参照这幅地图,由小云计算出一条最高效的搜救路线,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倩倩找到了。
  不过,这么小的一朵云,信号范围很有限。所以老师回北京以后,要跟孩子们联络,还得靠写信。一封信还是得在路上走个把月。但是老师答应,她会很快回来的,会带倩倩妈去城里的大医院看病。
  今后呢?也许还会有更多人来,来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看看小小一朵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孩子们簇拥着老师,送了一程又一程。沿途采下的野山花,塞满了老师的衣袋和背包。
  他们把老师送下山,送到公路边,看着老师上了车,一个一个趴在车窗上,眼睛里面含着泪。老师挨个儿反复叮嘱:“不许哭!”大家只能拼命把眼泪憋回去。但老师自己的眼眶也是红红的。
  倩倩挤到车窗边,把一根崭新的五色彩绳缠到老师手腕上。这绳子是她自己连夜编的,编得不太匀称,颜色却是鲜亮亮的。系好绳子,她眼泪汪汪地喊道:“王老师,你要保重身体,不要生病——”
  话还没说完,车就摇摇摆摆地开了,只隐约看见老师的脸,隔着溅满泥水的后窗向大家挥手。大黑狗汪汪叫着,跟在车轮后面追出老远。
  孩子们站在路边望着。不知谁先起了个头,大家一起拍着手唱起歌来: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
  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
  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
  等着你回来把那花儿采
  没有伴奏,只有童稚的、略有些参差不齐的歌声在山路上回荡。他们不知道老师还能不能听见他们的歌,只是一直不停地唱下去,唱下去。
  车终于消失在公路尽头,前方只有苍茫的群山,和小小一朵白云,在蓝天上飘。
  后 记:
  2007年,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读硕士研究生。那年夏天,因为清华科幻协会第一任会长薛辉的引荐,我有幸加入清华大学一个暑期支教分队,前往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白竹村小学支教十天。整支队伍加我在内,有四男三女共七个人,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学生。
  我在队里的任务,主要是拍摄照片和视频。那时候大家都没用上智能手机,我用一台索尼便携式DV和一部傻瓜相机完成了拍摄工作。除此之外,我还教孩子们趣味数学、唱歌和跳舞。记忆中,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登上讲台,也是第一次被叫“老师”。
  离开之前,我给一个班的孩子讲了最后一节课,题目是“科幻中的旅行”。先从凡尔纳的小说讲起,讲《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八十天环游世界》,继而又讲《从地球到月球》。从月球再延伸开去,则有《火星建设者》和《飞向人马座》。最终又回到地球上,讲《时间机器》,讲前往过去和未来的旅行。
  感谢队友帮我拍摄了上课时的画面。回北京之后,我将这段珍贵的影像剪进了为支教活动所制作的纪录短片中。
  视频地址在此,片长七分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4Nzc3NjY0.html
  白竹村是一个地图上真实存在的地方,那里确如我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偏远。村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有如世外桃源。村民们安居乐业,虽不富裕但可以饱足。只是山那边的世界,对村里的孩子来说似乎真的太远了。
  自离开白竹村那一天起,我就一直想为那里的孩子写一篇科幻小说。只是未曾想到,一放就是七年。七年之间,技术的发展和读书的积累带给我很多新的灵感。但我始终困惑于这个问题:我讲给孩子们的那些故事,究竟是否能够进入他们真实的生活轨迹中,在这片过于辽阔的国土上,科幻与现实之间,是否注定存在断裂与鸿沟?除此之外,还有另一重不安总是在困扰我:如果现实的引力太沉重,让孩子们飞不起来,那么我所描绘的那些太过遥远的世界,是否反而显得残忍?   这些困惑也总让我想起刘慈欣在《三体Ⅰ》中描绘的一个场景,发生在叶文洁的外祖父身上。许多年前第一次读书时,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1922年11月13日上午,他陪爱因斯坦到南京路散步,同行的好像还有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大公报》经理曹谷冰等人,经过一个路基维修点,爱因斯坦在一名砸石子的小工身旁停下,默默看着这个在寒风中衣衫破烂、手脸污黑的男孩子,问你父亲:他一天挣多少钱?问过小工后,你父亲回答:五分。这就是他与改变世界的科学大师唯一的一次交流,没有物理学,没有相对论,只有冰冷的现实。据你父亲说,爱因斯坦听到他的回答后又默默地站在那里好一会儿,看着小工麻木的劳作,手里的烟斗都灭了也没有吸一口。你父亲在回忆这件事后,对我发出这样的感叹: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节选自《三体Ⅰ》第7节)
  真正帮助我找到方向的,是印度教育学者苏加特·米特拉(Sugata Mitra)在2013年TED大会上的一次演讲: Build a School in the Cloud。从新德里到全世界各地,米特拉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验:他将电脑带到那些不懂英文、也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贫民窟孩子中间,然后离开,几个月后回来时,他发现这些孩子已经通过自主学习而具有了办公室文员的英语与计算机水平。从这些实验中,他提出了一种革命性的教育理念:云端学校。
  在演讲结尾处,米特拉讲到他在喜马拉雅山上的一座小村庄里与一个小女孩的谈话。他说:“你知道吗?我希望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一台电脑。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女孩笑着向他伸出手,说:“去做呀。”
  从那时候起,这个故事就初步具有了现在的模样。在我看来,自晚清至今,教育始终是中国大地上最为科幻的命题,它关乎我们如何想象民族国家与人类的未来。
  我要感谢刘慈欣的《乡村教师》,这篇小说让我看到科幻穿透现实的神奇力量。感谢韩松,他在一篇名为《乡村教师夏笳》的文章中展现了更加艰涩而纠结的思考,而我亦从中受益良多。感谢刘宇昆,没有他的鼓励和催稿,我不可能在工作最繁忙时逼迫自己用一个周末的时间来完成这篇小说。这是一次疯狂而奇妙的创作经历,七年里凝聚的点点滴滴一夕之间喷薄而出。我很珍惜这样的体验,也因此看到自己在写作上继续前进的可能性。
  不久之前见到薛辉,他告诉我,明年会组织一支队伍再去白竹村支教,请我同行。想到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心中很忐忑。我不知道那些孩子究竟能够走多远,只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幸福平安。
  【责任编辑:杨 枫】
其他文献
“橙子君”发邮件提问  “夹叙夹议”究竟是种什么写法?会不会让文体变模糊?  “夹叙夹议”是一种一边叙述一件事,一边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的写作手法,用以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叙、议二者相辅相成,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这种手法如果使用不当是会模糊或者混淆文体的。  我们要明白,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都是表达方式,我们平时对“文体”的判断是基于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表
在一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区中,我们需要一套快速易用的模板和草图轮廓,用以将我们遇到的人进行分类。  ——《柔软的城市》  ([英] 乔纳森·拉班 著)  观察我们的生活,可以发现,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标签”来标识自己、标识世界。新闻会加上标签,如“今日头条”“G20专题”;视频会加上标签,如“游戏直播”“最新美剧”;写一篇日志、发一张照片,会加上“每日心情”“今天长这样”等标签;注册微博、知乎等社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打工,本指做工,多用于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原本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通常为外来务工人员。此前,一名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条自拍短视频,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这个视频引来大量关注与模仿,“打工人”一词随即引爆网络。在流传中,“打工人”适用范围扩大,指称对象多元化,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根据文本,结合你对诗词的阅读感受,你认为诗、词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参与讨论: 安吉县高级中学 顾文年  安吉县高级中学206班 卢宇哲/孙可为  208班 施奕行/高一蔓  ● 卢宇哲  “诗之境阔”意在说明诗的境界开阔。从诗的来源上说,诗往往是诗人以较为正式的态度去写作的,因而能在如此凝练的形式中,将内心的本质或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使得后来者在解读上要经过长时间的理
像周旻那样喜欢语文的理科生可不多见,她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这里,周旻将给学弟学妹们支几招,帮助大家提高语文成绩。    口述: 周旻  杭州学军中学2007届毕业生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记录整理: 严晨安    基础题的目标:没有错题  基础部分少失分是语文拿高分的基本条件。如果在基础部分就丢掉了很多分,想要靠阅读和作文拉分,那难度好比在马拉松比赛中
诗人叶赛宁如是说:“我回到故乡即胜利。”我们这一生,都走在回乡的路上。  乡土,让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了寄托。无论是汉赋的清新典雅,还是唐诗的澎湃激昂;无论是宋词的温婉理趣,还是元曲的通俗泼辣,交织在这几千年的抑扬顿挫中,是不变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文人骚客的款款温柔;“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边疆沙场上的铁血柔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是远行游子的牵肠挂肚
王 玉  青年作家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红楼梦》中,写王熙凤的笔墨很多。丁维忠先生说,如果没有凤姐的话,那么这部书的篇幅就得要去掉二分之一,可读性会少三分之二。王昆仑先生称:“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吕启祥先生认为凤姐生活化,鲜活生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凤姐是这样出场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那个宣称会杀死自己丈夫的女人前来报案时,当值之人正是倒霉的岛田巡查部长。女人还思虑周全地把当事人——自己的丈夫(即她要杀死的被害者),以及娘家的妹妹一块儿带来了。  听这三人的陈情不到片刻,巡查部长便已觉烦腻。又是牵扯到变异者的犯罪案件。不,现在应该还只是犯罪预谋阶段。不论怎样,只要和变异者有瓜葛,警方就会头痛。自G工厂发生那场大规模二恶英外泄事故以来,这个郡涌现的突然变异者已经数不胜数,以至于如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梁实秋说: “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外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  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某中学某班班训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评说。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年味”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年味”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身份,确认了“家”作为人伦共同体的意义。春运中匆匆归家的步伐是我们的乡情归属,阖家欢聚的团圆饭是我们的亲情守候,祭拜仪式里有我们对先祖的虔敬。而今年的“年味”有些不一样,牵动人心的疫情阻挡了许多家庭团聚的步伐,暫不外出的人们不得不按捺住呼朋引伴的念头,逆行者的“年味”里更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   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