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能力是上述学力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内在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事例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三化学的《绪言》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带领学生跨进化学大门的好时机,因此,《绪言》课的设计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认真演示好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外,我们还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现象明显而且容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如:在用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白纸上喷石灰水,用魔棒点酒精灯,茶水变墨汁等,像变魔术似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许多“为什么”,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要使学生保持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注入激趣的兴奋点。如:在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后,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小明帮妈妈去买盐,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把盐打翻在地,小明该怎么办?”请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帮小明想想办法。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十足,思维活跃,积极举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学生相互补充,最终达成共识:小明应把掉在地上的食盐收起,放在容器中加水溶解,然后过滤、蒸发,就能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此时,我抓住时机继续追问:“水应加多少呢?”针对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讨论,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能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化学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紧扣教材,适时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设疑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当然,教师的设疑必须讲究艺术性和实效性,因为,问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迅速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这样教学便会皆大欢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而如果问得不好,或在不当问时发问,或在不当问处发问,或问得学生“目瞪口呆”,或问得学生“不假思索”,则会白白浪费时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设疑要在“巧”字和“善”字上下功夫,何时问,何处问,怎样问,怎样导,都要于课前精心设计好;设疑时,应时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相机设置,因势利导,逐步展开,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要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
三、改革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深化教材中的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由于两者的反应无明显现象,老教材利用压强的变化设计了一个实验,我没有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演示,而是先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吹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然后问学生如何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让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学生思维积极,讨论热烈。有学生说:在矿泉水的瓶子中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一下,如果瓶子瘪了,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有学生说:既然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钠,那么只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有学生参照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设计了一套装置,把气球换成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进去,把夹子打开,水若倒吸,也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等等。他们按照设计方案一一作了演示(预先作了准备),现象明显,效果极好,学生都非常兴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力地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演示完实验,搞清了原理,我还启发学生:如果我们把刚才的装置加以改变,烧杯和插入水中的这段导管不动,把上面这段弯的导管拉直,集气瓶倒过来,再做刚才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稍加思考,就有学生抢着回答:“喷泉现象。”采用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使学生活泼、愉快地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知识的“发现者”,化学课的内容和活动丰富多彩,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思维有了主动性,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实施探究性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有效可行的好方法。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要导得好、导得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维训练的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内在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兴趣,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直观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事例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三化学的《绪言》课,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带领学生跨进化学大门的好时机,因此,《绪言》课的设计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认真演示好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外,我们还应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现象明显而且容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如:在用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白纸上喷石灰水,用魔棒点酒精灯,茶水变墨汁等,像变魔术似的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脑海里会产生许多“为什么”,从而激发求知欲望。
要使学生保持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注入激趣的兴奋点。如:在学习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后,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小明帮妈妈去买盐,在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把盐打翻在地,小明该怎么办?”请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帮小明想想办法。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十足,思维活跃,积极举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学生相互补充,最终达成共识:小明应把掉在地上的食盐收起,放在容器中加水溶解,然后过滤、蒸发,就能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晶体。此时,我抓住时机继续追问:“水应加多少呢?”针对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些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讨论,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能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化学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紧扣教材,适时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的思维活动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设疑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当然,教师的设疑必须讲究艺术性和实效性,因为,问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迅速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这样教学便会皆大欢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而如果问得不好,或在不当问时发问,或在不当问处发问,或问得学生“目瞪口呆”,或问得学生“不假思索”,则会白白浪费时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设疑要在“巧”字和“善”字上下功夫,何时问,何处问,怎样问,怎样导,都要于课前精心设计好;设疑时,应时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相机设置,因势利导,逐步展开,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要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
三、改革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深化教材中的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由于两者的反应无明显现象,老教材利用压强的变化设计了一个实验,我没有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演示,而是先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吹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然后问学生如何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让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学生思维积极,讨论热烈。有学生说:在矿泉水的瓶子中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再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一下,如果瓶子瘪了,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有学生说:既然反应后生成了碳酸钠,那么只要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有学生参照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设计了一套装置,把气球换成一根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进去,把夹子打开,水若倒吸,也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等等。他们按照设计方案一一作了演示(预先作了准备),现象明显,效果极好,学生都非常兴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力地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演示完实验,搞清了原理,我还启发学生:如果我们把刚才的装置加以改变,烧杯和插入水中的这段导管不动,把上面这段弯的导管拉直,集气瓶倒过来,再做刚才的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稍加思考,就有学生抢着回答:“喷泉现象。”采用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我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使学生活泼、愉快地成为教学的“参与者”,知识的“发现者”,化学课的内容和活动丰富多彩,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上化学课,有了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学生乐于学习化学,思维有了主动性,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实施探究性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施探究性教学是实现现代教育目标有效可行的好方法。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要导得好、导得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使学生的信息处理和思维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维训练的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