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每个人心念中都有自己认可的独具个性的美,此乃小美。而至美者,是种带有普遍的震撼力量的美,无论仁者智者,无论渔樵耕读,都会欣然接受并解读如此至美的物事,石林便在至美之列。
回溯我第一次感受到石林之美,是在1981年发行的5枚色彩鲜美的《石林》特种邮票里,各从雾、秋、湖、霞、星等角度展现了石林多角度之美,有雾中的泼墨山水画,有秋风中的古朴,有湖光山色中的秀美,有红霞映衬下的傲气,有碎星闪烁下的静谧……这些年不知有多少次造访石林,感受这自然界的至美,每一次都被其深深折服,每一次都在心底留下了几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当然也遇见过许多深深迷恋石林的人,他们都被这自然界创造出来的美的极至所深深折服——费雷是个前卫的法国青年,我们曾用生涩的英语在石林交流过,关于石林,他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very beautiful”(美极了);年过花甲的周老是上海某学院的退休美术教师,他已是第三次到石林了,在他眼里,石林充满了艺术和美学价值:山峰有的如壮士相搏,有的如母子相依,有的如飞禽走兽,惟妙惟肖。那些奇峰怪石,既是个别的独立体,仿佛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它们之间有无数的曲径、石廊、石窟、石洞、天桥、亭台相通,迂回曲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人如入迷宫。更有明净清洌的泉水湖泊错落其间,峰水相映,构成一幅绝佳的山水画。
无论是外国朋友简单重复的单词,还是专业人士多年总结出的长篇心得,都是石林之美在人们内心的折射,这种美是没有界限的。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美呢?我想应该是无界吧!
石林之美在于古。石林虽无名山的高大雄峻,但却蕴涵着雄浑、蛮荒和苍凉之意境。茫茫苍苍的原野上密布着石柱、石芽。石,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一切生命体,蛮荒、古朴的气势令人震撼,恍惚间让人回到了“人类之初年”,苍凉而遥远。
石林之美在于秀。不同于峨眉山的“雄”,也不同于西湖的“柔”,石林之秀更像是一种秀的意境。“阿诗玛”体态婀娜,线条柔顺流畅,端庄秀美;乃古石林的“梁祝相会”,更是天造地设的精巧布置:小丘上,绿草萋萋,不仅梁祝间脉脉含情,就连各自身后的书童、侍女也彬彬有礼。
石林之美在于险。无须到悬崖峭壁,深谷峻岭,在石林即能感受险景。历险的审美体验,在于悟化人生奋斗历程的精神,自然乐在其中。大石林“刀山火海”处,四周无数刀剑直刺苍天,令人有“万箭穿心”的担心。“千钧一发”处,巨石悬在半空,被两根石柱夹住,似乎随时有下坠的可能,险意无穷。
石林之美在于幽。徜徉在由石柱巧妙排列形成的林间空地,仿佛置身树林之中,空间被周围层层“树干”围合,阳光从林间射下,将班驳树影投在草地上,静谧、安详。走在乃古石林,沿着仅容只身的羊肠小道前行,两侧是高20米的崖壁,当天只剩下一线时,豁然一亮,来到了密林环绕的紫薇园,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仙境,小草无忧无虑的枯荣,我不自觉地忘记了言语。古、秀、险、幽是石林形象美的主旋律,又得益于时间与空间组合的变幻莫测,成为当之无愧的“天造奇观”。
石林除了拥有造物主给予的自然之美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还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彝族人民古朴的、璀璨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既有阿细跳月、大三弦等绚丽灿烂的民族歌舞艺术,更有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完美的《阿诗玛》史诗。而彝族人民又用自己的的文化与艺术装点着家乡那遍布的石头,注入感人的性格,赋予石头民族的灵性和精神。大石林中的“放羊郎”和家喻户晓的“阿诗玛”等,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上的美。是情,亦是景;是景美,亦是情感美;是自然之美,亦是人类文明之美,这是天人合一的至美。
石林,犹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无论是宏伟奔放还是柔美舒缓,无论是静谧幽深还是惊心动魄,也无论是线条粗犷还是纹理精致,都在歌颂伟大的自然这个主题。大美无疆界,百年前,千年后,四方仁者智者都用心来品味这部乐章,用胸怀来领会这天人合一的美之极至——原来至美在石林。
回溯我第一次感受到石林之美,是在1981年发行的5枚色彩鲜美的《石林》特种邮票里,各从雾、秋、湖、霞、星等角度展现了石林多角度之美,有雾中的泼墨山水画,有秋风中的古朴,有湖光山色中的秀美,有红霞映衬下的傲气,有碎星闪烁下的静谧……这些年不知有多少次造访石林,感受这自然界的至美,每一次都被其深深折服,每一次都在心底留下了几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当然也遇见过许多深深迷恋石林的人,他们都被这自然界创造出来的美的极至所深深折服——费雷是个前卫的法国青年,我们曾用生涩的英语在石林交流过,关于石林,他用得最多的字眼就是“very beautiful”(美极了);年过花甲的周老是上海某学院的退休美术教师,他已是第三次到石林了,在他眼里,石林充满了艺术和美学价值:山峰有的如壮士相搏,有的如母子相依,有的如飞禽走兽,惟妙惟肖。那些奇峰怪石,既是个别的独立体,仿佛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它们之间有无数的曲径、石廊、石窟、石洞、天桥、亭台相通,迂回曲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人如入迷宫。更有明净清洌的泉水湖泊错落其间,峰水相映,构成一幅绝佳的山水画。
无论是外国朋友简单重复的单词,还是专业人士多年总结出的长篇心得,都是石林之美在人们内心的折射,这种美是没有界限的。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美呢?我想应该是无界吧!
石林之美在于古。石林虽无名山的高大雄峻,但却蕴涵着雄浑、蛮荒和苍凉之意境。茫茫苍苍的原野上密布着石柱、石芽。石,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一切生命体,蛮荒、古朴的气势令人震撼,恍惚间让人回到了“人类之初年”,苍凉而遥远。
石林之美在于秀。不同于峨眉山的“雄”,也不同于西湖的“柔”,石林之秀更像是一种秀的意境。“阿诗玛”体态婀娜,线条柔顺流畅,端庄秀美;乃古石林的“梁祝相会”,更是天造地设的精巧布置:小丘上,绿草萋萋,不仅梁祝间脉脉含情,就连各自身后的书童、侍女也彬彬有礼。
石林之美在于险。无须到悬崖峭壁,深谷峻岭,在石林即能感受险景。历险的审美体验,在于悟化人生奋斗历程的精神,自然乐在其中。大石林“刀山火海”处,四周无数刀剑直刺苍天,令人有“万箭穿心”的担心。“千钧一发”处,巨石悬在半空,被两根石柱夹住,似乎随时有下坠的可能,险意无穷。
石林之美在于幽。徜徉在由石柱巧妙排列形成的林间空地,仿佛置身树林之中,空间被周围层层“树干”围合,阳光从林间射下,将班驳树影投在草地上,静谧、安详。走在乃古石林,沿着仅容只身的羊肠小道前行,两侧是高20米的崖壁,当天只剩下一线时,豁然一亮,来到了密林环绕的紫薇园,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仙境,小草无忧无虑的枯荣,我不自觉地忘记了言语。古、秀、险、幽是石林形象美的主旋律,又得益于时间与空间组合的变幻莫测,成为当之无愧的“天造奇观”。
石林除了拥有造物主给予的自然之美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还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彝族人民古朴的、璀璨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既有阿细跳月、大三弦等绚丽灿烂的民族歌舞艺术,更有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完美的《阿诗玛》史诗。而彝族人民又用自己的的文化与艺术装点着家乡那遍布的石头,注入感人的性格,赋予石头民族的灵性和精神。大石林中的“放羊郎”和家喻户晓的“阿诗玛”等,都体现着一种精神上的美。是情,亦是景;是景美,亦是情感美;是自然之美,亦是人类文明之美,这是天人合一的至美。
石林,犹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无论是宏伟奔放还是柔美舒缓,无论是静谧幽深还是惊心动魄,也无论是线条粗犷还是纹理精致,都在歌颂伟大的自然这个主题。大美无疆界,百年前,千年后,四方仁者智者都用心来品味这部乐章,用胸怀来领会这天人合一的美之极至——原来至美在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