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40例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结果和微生物快速培养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结果:本组24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196例,痰培养支原体阳性44例,细菌阳性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4例,阴沟肠杆菌2例,卡他莫兰汉2例。
结论:快速血清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培养结果能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及时且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培养 血清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53-01
支原体是一类界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1]。当前对人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它可引起呼吸道感染[2]。平时多为散发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较多。小儿患病较多,小儿包括婴幼儿也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往往肺部体征不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儿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以临床检验结果为基础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支原体肺炎确诊至关重要[3]。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检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评判标准。其中,男136例,女10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3.2±0.6)岁。婴幼儿84例,学龄期儿童80例,学龄期儿童76例,病程在3d~2个月之间,发病时间:春季有96例,夏季有16例,秋季有88例,冬季有40例。患儿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及阵咳,发热以高热常见,伴咽痛、咳痰、气喘、胸痛等。载线胸片以单侧大片絮状阴影为主要表现,其中34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特征。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1.2.1 血清学检验。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约2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血清学检验结果呈阴性的患儿于1周后进行复查。
1.2.2 微生物培养。取无菌的棉拭子,于患儿口腔、咽喉等部位反复捻转数次,置于融化后复温的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将采集到的痰液收集于无菌痰液收集器中,将装有上述咽拭子或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的培养瓶置恒温培养箱中,于37℃的环境中连续培养24h观察培养基颜色经培养,培养基的颜色由初始时的红色转变为黄色判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培养基保持透明,颜色未发生改变者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240例病例均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等方法治疗,确诊支原体感染后均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红霉素130mg/(kg·d)静脉滴注,每Et 1次,连用14~21d;或阿奇霉素10mg/(kg·d),1次/d,连用7~10d。重症患者辅以短疗程地塞米松。经过治疗后,门诊随访1~2个月。
2 结果
本组24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196例(81.7%,Mp-IgM>1∶160)。痰培养支原体阳性44例,细菌阳性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4例,阴沟肠杆菌2例,卡他莫兰汉2例。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小儿支原体感染目前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患病年龄提前,而且年龄也趋于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且感染率明显增高[4]。目前对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与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免疫介入和产生毒素有关[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外疾病,可引起支原体血症,直接侵犯各系统、组织引起病变[6]。其中小儿MP肺炎临床表现复杂,难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鉴别,MP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较多。有报道研究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皮疹发生率为20%,皮疹形态可为红色斑丘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也可有水疱、大疱性疹,7%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支原体脑炎多见,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发生率5%左右,泌尿系统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除直接侵袭、毒紊作用外,目前倾向于免疫损伤。准确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误诊误治率、避免并发症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组24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196例(81.7%,Mp-IgM>1∶160)。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使被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与固相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肺炎支原体抗原进行反应,该法仅需2ml血清即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快速诊断,方法简便,伤害较小,易于被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快速生长因子加快病原微生物的分解增值速度,在分解增值的过程中大量的糖类被分解生成氢离子,降低了培养基的pH值,指示剂由红色变成了黄色,从而对肺炎支原体进行鉴别。快速培养法最快仅需4h就可以观察到阳性结果,而一般方法需要连续培养24~48h之后才可观察到阳性结果。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较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更具有敏感性,因而为临床快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合理的选择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粟迎春,陈少华.40例支原体肺炎(重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6):47-48
[2] 蔡迎庆,徐孝华,王美林.氧驱动雾化吸人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36例效果观察[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674
[3] 苗敏.支原体临床检验的方法及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27-1028
[4] 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N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5] 杨维娜,荣保平,梁宝侠等、西安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1:133
[6]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3-245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的结果和微生物快速培养进行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
结果:本组24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196例,痰培养支原体阳性44例,细菌阳性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4例,阴沟肠杆菌2例,卡他莫兰汉2例。
结论:快速血清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培养结果能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及时且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微生物培养 血清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53-01
支原体是一类界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1]。当前对人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它可引起呼吸道感染[2]。平时多为散发病例,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较多。小儿患病较多,小儿包括婴幼儿也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往往肺部体征不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儿肺外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以临床检验结果为基础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支原体肺炎确诊至关重要[3]。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临床检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断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评判标准。其中,男136例,女10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3.2±0.6)岁。婴幼儿84例,学龄期儿童80例,学龄期儿童76例,病程在3d~2个月之间,发病时间:春季有96例,夏季有16例,秋季有88例,冬季有40例。患儿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及阵咳,发热以高热常见,伴咽痛、咳痰、气喘、胸痛等。载线胸片以单侧大片絮状阴影为主要表现,其中34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特征。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1.2.1 血清学检验。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约2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血清学检验结果呈阴性的患儿于1周后进行复查。
1.2.2 微生物培养。取无菌的棉拭子,于患儿口腔、咽喉等部位反复捻转数次,置于融化后复温的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将采集到的痰液收集于无菌痰液收集器中,将装有上述咽拭子或痰液标本的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的培养瓶置恒温培养箱中,于37℃的环境中连续培养24h观察培养基颜色经培养,培养基的颜色由初始时的红色转变为黄色判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培养基保持透明,颜色未发生改变者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240例病例均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支持等方法治疗,确诊支原体感染后均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红霉素130mg/(kg·d)静脉滴注,每Et 1次,连用14~21d;或阿奇霉素10mg/(kg·d),1次/d,连用7~10d。重症患者辅以短疗程地塞米松。经过治疗后,门诊随访1~2个月。
2 结果
本组24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196例(81.7%,Mp-IgM>1∶160)。痰培养支原体阳性44例,细菌阳性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8例,肺炎克雷伯菌阳性4例,阴沟肠杆菌2例,卡他莫兰汉2例。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小儿支原体感染目前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患病年龄提前,而且年龄也趋于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且感染率明显增高[4]。目前对支原体肺炎的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多数人认为与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免疫介入和产生毒素有关[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外疾病,可引起支原体血症,直接侵犯各系统、组织引起病变[6]。其中小儿MP肺炎临床表现复杂,难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鉴别,MP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较多。有报道研究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皮疹发生率为20%,皮疹形态可为红色斑丘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也可有水疱、大疱性疹,7%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支原体脑炎多见,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力衰竭,发生率5%左右,泌尿系统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除直接侵袭、毒紊作用外,目前倾向于免疫损伤。准确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误诊误治率、避免并发症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组240例患者均行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其中阳性196例(81.7%,Mp-IgM>1∶160)。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使被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与固相硝酸纤维素膜上的肺炎支原体抗原进行反应,该法仅需2ml血清即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快速诊断,方法简便,伤害较小,易于被接受。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快速生长因子加快病原微生物的分解增值速度,在分解增值的过程中大量的糖类被分解生成氢离子,降低了培养基的pH值,指示剂由红色变成了黄色,从而对肺炎支原体进行鉴别。快速培养法最快仅需4h就可以观察到阳性结果,而一般方法需要连续培养24~48h之后才可观察到阳性结果。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较微生物快速培养法更具有敏感性,因而为临床快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合理的选择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粟迎春,陈少华.40例支原体肺炎(重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6):47-48
[2] 蔡迎庆,徐孝华,王美林.氧驱动雾化吸人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36例效果观察[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6):674
[3] 苗敏.支原体临床检验的方法及应用.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27-1028
[4] 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N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
[5] 杨维娜,荣保平,梁宝侠等、西安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1:133
[6]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致病机制与治疗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