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青海省9个地区主栽的高产青稞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粮高产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品种,并且其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本试验条件下,相关分析表明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为正值,其相关性穗数大于穗粒数、千粒质量。偏相关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穗数每增加1个单位(1万穗/hm2)产量分别增加1.292、1.140、1.108、1.133 kg/hm2;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穗)产量分别增加9.096、8.898、10.303、9.528 kg/hm2;千粒质量每增加1个单位(1 g)产量分别增加7.171、10423、7.266、9.529 kg/hm2。通径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产量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的贡献最大。原粮高产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有正值也有负值,而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说明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品种的产量三因子必须要高度协调、平衡发展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综上所述,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青稞品种只有在保证单位面积一定穗数的基础上,高度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关键词:青稞;产量因素;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3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119-03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在植物学属于大麦的一个变种,因其收获时籽粒内外稃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1]。青稞主要种植于青藏高原地区,它不仅是藏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维护和保证藏民在高原地区生活健康的保健作物,其产业的发展对于藏区粮食安全、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与其他作物一样,产量育种是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3个要素,产量的构成因素已逐渐成为探讨产量形成的主要手段[2]。本试验对青海省历年青稞主栽品种的产量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对产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因素,确定青稞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从而为今后的青稞产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9个供试青稞品种为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门源亮蓝、门农1号、昆仑10号。其中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为原粮高产型品种,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为粮草双高型品种,门源亮蓝、门农1号和昆仑10号为其他类型品种。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2014年分别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及海北州青稞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油菜。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4次重复设计,小区面积8 m2,行距20 cm,行长 4 m,田间管理同大田。
1.3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和SPSS[3-4]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1高产青稞产量表现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属于原粮高产青稞品种,由表1可以看出,原粮高产型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其产量均高于其他类型青稞品种。昆仑15号在2013—2014年的平均产量最高,为7 357.5 kg/hm2,产量变幅为6 475.5~8 874 kg/hm2;其次是肚里黄,其产量变幅为6 211.5~7 563 kg/hm2,平均为6 747 kg/hm2;柴青1号位于第三,平均产量为6 614.5 kg/hm2,变幅6 448.5~6 777 kg/hm2(表1)。说明昆仑15号、肚里黄、柴青1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且适应性比较广。从产量三因素分析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一般。就原粮型青稞品种而言,穗数是决定高产的主要因素。
2.1.2高产青稞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由表2 可以看出,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其中千粒质量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小,说明千粒质量的多少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而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来控制有效穗数,其次是穗粒数。2.2青稞高产品种产量与产量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2.1青稞高产品种与产量三因素的简单相关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品种穗数与穗粒数负相关,与千粒质量成正相关,说明穗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穗粒数。穗粒数与穗数、千粒质量均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23=-0.673,说明穗粒数严重限制千粒质量,即在同一穗上想要获得大粒、多粒的协调比较困难。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成正相关,其中穗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由于千粒质量遗传力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因此在当前产量水平下,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的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青稞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从产量三因素的变异程度上来看,穗数、穗粒数的提高相对容易一些。
对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进行分析,其穗数与产量正相关,而穗粒数与千粒质量、产量负相关,其相关性为:x1(穗数)>x2(穗粒数)>x3(千粒质量),其中x1(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696,这是原粮高产青稞三要素中唯一正相关的数据,说明单位面积的穗数是决定原粮高产型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
粮草双高型青稞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407,千粒质量与产量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81。由此可以看出,在单位面积穗数合理的前提下,保证营养条件的充足,促进小穗结实率高,促进千粒质量的增加是粮草双高型青稞获得高产的有利因素。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的结果基本一致,穗数与产量(y)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但其千粒质量、穗粒数与产量(y)呈负相关。 2.2.2不同类型青稞产量与产量三因子的回归方程偏相关分析是剔除其他自变量影响后,某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程度,因此,又称净相关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全部供试品种、粮草双高型品种、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偏相关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原粮高产型青稞品
2.2.3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以产量为因变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为自变量,在进行上述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分别按所有供试品种、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青稞品种进行通径分析(表5)。以全部供试材料来看,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39 9、0.478 8和0.249 7,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865 6、1.020 3、0.642 7,粮草双高型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074 3、0.803 0、0.472 4,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270 3、0.251 9、0.399 6。说明,所有品种类型产量结构三因素的增加均对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对产量贡献均最大,说明要想获得理想的产量,必须要保证在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从参试所有品种来看,穗数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通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说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多可通过增加千粒质量影响产量。穗粒数通过穗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说明穗粒数不能导致穗数、千粒质量的增多而对产量作出贡献。千粒质量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表明千粒质量的增加不可以通过穗粒数影响产量,但可以通过穗数的增多来提高产量。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通过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穗粒数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通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影响为正值,说明产量三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必须要高度协调才能对产量作出贡献。
3讨论与分析
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前人的研究结果[5-8]一致,说明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关系最为密切。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分析表明其变异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穗数的遗传力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外界条件来提高产量。对于所有供试材料来说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是青稞想要获得高产的前提。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时要将提高单位面积的成穗率放在第1位,这是原粮高产型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粮草双高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成负相关,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间接关系均为负值,主要是因为在同一穗上要求穗粒数多、粒质量高是很难实现的,这2个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保证合理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穗粒数是获得此类青稞品种高产的主要途径。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并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门农1号、门源亮蓝、昆仑10号株高较高,在青海籽粒灌浆期降雨量多且易发生倒伏影响产量。因此,在育种时把穗数放在主攻方向的同时,同时要兼顾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协调发展,同时要对其株型进行改良,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江春艳,严冬,谭进,等. 青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 西藏科技,2010(2):14-16.
[2]宋志剑,刘仁建,雄奴塔巴,等. 拉萨地区春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 西藏农业科技,2008,30(4):11-14.
[3]陈超,邹滢. 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08-215.
[4]杜家菊,陈志伟.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 生物学通报,2010,45(2):4-6.
[5]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等. 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20-924.
[6]王建武,姜龙. 啤酒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应用[J]. 大麦科学,2000(3):18-19,36.
[7]Paunovic A S,Madic M,Nezevic D K,et al. The inter dependence of productive and technological traits in Two-Rowed spring barley[J]. Acta Agricculturae Serbica,2006,22(6):37-43.
[8]Milomirka M A,Paunovic,Djurovic D,et al. Correlations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winter barley[J]. Acta Agricculturae Serbica,2005,20(5):3-9.高帆, 宋韡. 基于AFLP标记的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122-126.
关键词:青稞;产量因素;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3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5-0119-03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在植物学属于大麦的一个变种,因其收获时籽粒内外稃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1]。青稞主要种植于青藏高原地区,它不仅是藏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维护和保证藏民在高原地区生活健康的保健作物,其产业的发展对于藏区粮食安全、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与其他作物一样,产量育种是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3个要素,产量的构成因素已逐渐成为探讨产量形成的主要手段[2]。本试验对青海省历年青稞主栽品种的产量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对产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因素,确定青稞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从而为今后的青稞产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9个供试青稞品种为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门源亮蓝、门农1号、昆仑10号。其中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为原粮高产型品种,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为粮草双高型品种,门源亮蓝、门农1号和昆仑10号为其他类型品种。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2014年分别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基地及海北州青稞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油菜。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4次重复设计,小区面积8 m2,行距20 cm,行长 4 m,田间管理同大田。
1.3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和SPSS[3-4]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1高产青稞产量表现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属于原粮高产青稞品种,由表1可以看出,原粮高产型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其产量均高于其他类型青稞品种。昆仑15号在2013—2014年的平均产量最高,为7 357.5 kg/hm2,产量变幅为6 475.5~8 874 kg/hm2;其次是肚里黄,其产量变幅为6 211.5~7 563 kg/hm2,平均为6 747 kg/hm2;柴青1号位于第三,平均产量为6 614.5 kg/hm2,变幅6 448.5~6 777 kg/hm2(表1)。说明昆仑15号、肚里黄、柴青1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且适应性比较广。从产量三因素分析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一般。就原粮型青稞品种而言,穗数是决定高产的主要因素。
2.1.2高产青稞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由表2 可以看出,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其中千粒质量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小,说明千粒质量的多少取决于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而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来控制有效穗数,其次是穗粒数。2.2青稞高产品种产量与产量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2.1青稞高产品种与产量三因素的简单相关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品种穗数与穗粒数负相关,与千粒质量成正相关,说明穗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穗粒数。穗粒数与穗数、千粒质量均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23=-0.673,说明穗粒数严重限制千粒质量,即在同一穗上想要获得大粒、多粒的协调比较困难。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成正相关,其中穗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由于千粒质量遗传力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因此在当前产量水平下,保证单位面积足够的穗数、增加穗粒数是青稞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从产量三因素的变异程度上来看,穗数、穗粒数的提高相对容易一些。
对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进行分析,其穗数与产量正相关,而穗粒数与千粒质量、产量负相关,其相关性为:x1(穗数)>x2(穗粒数)>x3(千粒质量),其中x1(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696,这是原粮高产青稞三要素中唯一正相关的数据,说明单位面积的穗数是决定原粮高产型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
粮草双高型青稞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0.407,千粒质量与产量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81。由此可以看出,在单位面积穗数合理的前提下,保证营养条件的充足,促进小穗结实率高,促进千粒质量的增加是粮草双高型青稞获得高产的有利因素。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的相关分析结果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的结果基本一致,穗数与产量(y)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2,但其千粒质量、穗粒数与产量(y)呈负相关。 2.2.2不同类型青稞产量与产量三因子的回归方程偏相关分析是剔除其他自变量影响后,某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联程度,因此,又称净相关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全部供试品种、粮草双高型品种、其他类型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偏相关结果均达极显著水平。原粮高产型青稞品
2.2.3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以产量为因变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为自变量,在进行上述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分别按所有供试品种、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青稞品种进行通径分析(表5)。以全部供试材料来看,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39 9、0.478 8和0.249 7,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865 6、1.020 3、0.642 7,粮草双高型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074 3、0.803 0、0.472 4,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270 3、0.251 9、0.399 6。说明,所有品种类型产量结构三因素的增加均对产量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对产量贡献均最大,说明要想获得理想的产量,必须要保证在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较高产量。
从参试所有品种来看,穗数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通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说明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多可通过增加千粒质量影响产量。穗粒数通过穗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说明穗粒数不能导致穗数、千粒质量的增多而对产量作出贡献。千粒质量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表明千粒质量的增加不可以通过穗粒数影响产量,但可以通过穗数的增多来提高产量。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通过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穗粒数通过穗数对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负值,通过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影响为正值,说明产量三因素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必须要高度协调才能对产量作出贡献。
3讨论与分析
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对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前人的研究结果[5-8]一致,说明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且关系最为密切。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分析表明其变异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穗数的遗传力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外界条件来提高产量。对于所有供试材料来说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是青稞想要获得高产的前提。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时要将提高单位面积的成穗率放在第1位,这是原粮高产型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粮草双高型青稞品种穗数、穗粒数与产量均为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成负相关,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间接关系均为负值,主要是因为在同一穗上要求穗粒数多、粒质量高是很难实现的,这2个因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保证合理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穗粒数是获得此类青稞品种高产的主要途径。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并且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门农1号、门源亮蓝、昆仑10号株高较高,在青海籽粒灌浆期降雨量多且易发生倒伏影响产量。因此,在育种时把穗数放在主攻方向的同时,同时要兼顾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协调发展,同时要对其株型进行改良,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江春艳,严冬,谭进,等. 青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 西藏科技,2010(2):14-16.
[2]宋志剑,刘仁建,雄奴塔巴,等. 拉萨地区春青稞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 西藏农业科技,2008,30(4):11-14.
[3]陈超,邹滢. 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08-215.
[4]杜家菊,陈志伟. 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 生物学通报,2010,45(2):4-6.
[5]杨金华,于亚雄,刘丽,等. CIMMYT不同棱型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20-924.
[6]王建武,姜龙. 啤酒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应用[J]. 大麦科学,2000(3):18-19,36.
[7]Paunovic A S,Madic M,Nezevic D K,et al. The inter dependence of productive and technological traits in Two-Rowed spring barley[J]. Acta Agricculturae Serbica,2006,22(6):37-43.
[8]Milomirka M A,Paunovic,Djurovic D,et al. Correlations and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winter barley[J]. Acta Agricculturae Serbica,2005,20(5):3-9.高帆, 宋韡. 基于AFLP标记的苦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