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滨江古镇蕲州街上,穿过一座座门楼,才能感觉到古镇的沧桑和古朴。
提起湖北蕲州,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李时珍、吴承恩,可能无人不晓。蕲州,大明医圣李时珍故里,也是《本草纲目》和《西游记》的成书地。
从武汉出发驱车顺沪蓉高速沿长江而下,不到3小时,便到了魂牵梦绕的蕲州。走在滨江古镇蕲州街上,穿过一座座门楼,才能感觉到古镇的沧桑和古朴。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把一条条街渲染成明清的古巷让人留连忘返。檐角飞翘的酒馆,房顶上铺的是黄色的琉璃,门前的石狮该有些年头了。这一切,平添了许多古镇的风雅。
想触碰古城1400多年的历史到底有多厚重,就去城北的雄武门。这座保存完好的用巨大青石垒筑的古城门楼,将小镇划为城里城外。雄武门又称蕲州城北门,始建于公元1263年,现存的雄武门是一座完整的明代古城建筑,古韵雄风犹存,城门顶平台上建有纪念李时珍采药的“医圣阁”。
穿过城楼下的中正门,进入蕲州古色古香的街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药材批发店。蕲州不因“医圣”李时珍而立,李时珍的价值却成了蕲州医治贫穷的良方药剂。
老许是蕲州药市的一位生意人,他同时也是“医药兴市”的积极践行者和受益者。面对我的不期而至,老许侃侃而谈:宋明时期,蕲州就有“千家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的药市景象。而今,两年一度的医药节,每年一次的药交会,十几个国家的商人你来我往。“您说我们沾了李时珍多大光?”
蕲州城小,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历史,“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沿用1400年了。从北周到清初,蕲州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管辖和部分管辖过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罗田五个县。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到了明代,这座长江之滨的州城日渐繁华。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被明世宗朱高炽的第6个儿子荆宪王朱瞻岗看中。他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将自己的王府从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迁到蕲州。明嘉靖《蕲州志》载:“其城周围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门六座,城上串棂九百九十间”。蕲州是鄂东最大的城池,风景优美,明有蕲阳八景,清有蕲阳十景,历史上还有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座庙,佛道盛行。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当年的蕲州城到底是怎样一幅繁华景象,后人已无法知道了。不过从史书的记载,从眼前这仅存的蕲州北门——雄武门,我们也可以窥斑见豹了。至今在蕲春境内的赤东湖一个湾子里,还存有当年荆王府开掘的一个腌鱼池,池深十余米,池口直径约五米。王府每年冬天干湖捕鱼,没有运走的鱼便倒入池内腌好,这样的腌鱼池还不止一处。由此可见荆王府当年是何等的人口众多、开支庞大了。
据介绍,在蕲州这个地方自古就有“见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之说。蕲州在宋朝就是长江中游一带的药材贸易集散中心,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临长江,北靠大别山,山区、平原、丘陵、湖泊兼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是发展中医中药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蕲州所在的蕲春县就有一千余种,蕲春人种养就有一百种,种植面积超过一百万亩,蕲春人民有数千年采药、种药的习惯。
蕲州还和佛教禅宗有一段缘份。明代以前,蕲州就有数十座寺庙,荆王府迁来蕲州后,朝廷主持捐资千金,将城北缺齿山下一座佛寺改建,定名为昭化寺。
在荆王府里,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人常常到王府的家庙昭化寺游玩,那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当时的吴承恩,科举失意,做着一个小官,却又被朝廷发落到荆王府当了一名“纪善”,职责是向亲王劝善陈恶,兼作王宫中的教师。吴承恩在蕲州荆王府呆了两年,与昭化寺的大小和尚结识,浏览了寺里的石刻碑铭,了解佛教的礼仪故事。据李时珍的老师顾问所撰《荆王重修昭化寺碑》碑文记载:“昔成化时,有僧悟空,悦其山明水秀,结草为庵,朝夕颂经,坚守法戒。”这位悟空和尚的事迹为吴承恩所知,大为感动,以至于后来吴承恩将他的名字写入自己的不朽著作《西游记》中,并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吴承恩游遍了蕲州的山水名胜,对蕲州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地名,如麒麟山、凤凰山、狮子洞、莲花洞、白节山、宝林寺等佛地仙境,都可以在蕲州境内找到同名同景。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玄妙观的门前。玄妙观在明代就是一个香火鼎盛的道观,李时珍与父亲李言闻当年曾在玄妙观通明阁中坐诊,为人治病。如今的玄妙观,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卫生部拨款重修的,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
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远望一片明清建筑,松竹苍翠,白墙绿瓦隐约其中。距离雨湖不远就是滚滚长江,尽管这里看不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胜景,却依然能看到水光接天、烟波浩渺。李时珍就长眠在雨湖畔的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
清风吹拂之下,山水天色相连,天、水、地、人交融合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李时珍纪念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想不到除了邓小平,还有很多名人曾到过这里:胡耀邦、郭沫若、李约瑟……郭沫若还题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伟哉夫子,交随民族永生”。
李时珍1518年出生在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在家庭的影响下,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借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时候需要人们具有献身的精神。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自己吞服了一些让人反应剧烈的药。他吞服了蔓陀罗,体验这种药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古书上说的大豆能解毒,他为试验,先给小狗吃了毒物,再吃大豆解毒,结果并没有救活。后来他又做了不少试验,自己亲自尝试,才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能显示出来。
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最后剩下一百多万字。这时李时珍已经61岁了,仍然不知疲倦地加工整理。他的儿子、孙子、徒弟帮他抄复、画图,他自己反复校订,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著成了。
《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比宋代的语慎微写的《证类本草》还多374种。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受《本草纲目》影响的达尔文把这部书称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蕲州人因受此熏陶,在精明的外表下,内心似乎更多的是仁慈,是和善。他们喜欢在端午节那天,将长在南坡朝阳的蕲艾拔回,一束插在大门头,一束插在窗棂,一束插在后院门,以此驱神辟邪。在吃着粽子、绿豆糕时,满屋飘着蕲艾独特奇异的香气,令人不觉神清气爽。蕲州人喜欢将蕲艾晒干了,同菖蒲一起点燃生烟熏室,驱蚊驱湿气;喜欢将蕲艾和生姜煎水泡脚泡澡治疗感冒,用蕲艾和米煎水内服治疗小儿积食……推开一扇窗,蕲州人带着药香的忙碌的身影是看不见了,窗外是荷叶碧连天的美丽的雨湖。
来这里的人除了瞻仰李时珍陵园外,都会不约而同地参观一条名叫东长街的小街道,因为这条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街道不仅是李时珍的故居地,而且有一个令人惊奇不已的名称:博士街。
这条普通的狭小街道原来叫东长街。一九五八年,居民将残破的石板路进行翻修,筑成一条连贯的街道。如今,这里街道依然狭窄破旧,本无特别之处,但已被改为了“博士街”,这是蕲州人的又一骄傲:一条只有100余户人家、约500米长的狭小街道上,20世纪走出了100多位博士、教授,而且接近一半为留洋者!如数学博士王中烈、方定一,医药博士李宝珍及三子女均为博士,生物博士蔡蕴玉,电机博士李国红……
陆游、宋之问、员半千、李播、王禹称、范纯佳、叶适、李诚之、吴承恩等曾先后在蕲州任职。很多文人墨客也曾相继在这里隐居或寄居。在名流的身教和倡导下,蕲州逐渐形成了崇文的风气。1988年,《人民日报》曾载文称蕲春为“教授县”,新华社也以《鄂东文武两县》专题,向外界介绍蕲春、红安两县“文武安邦定国之人层不出穷”。蕲春“教授县”、蕲州“博士街”的美名不胫而走。
徜徉在今天的“博士街”上,笔者想起了今天的黄冈中学:中国教育界历久不衰的“神话”,连续二十多年高考升学率接近百分之百。在国际数、理、化三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成绩遥遥领先,为海内外中学教育界少见。
胡风先生也是蕲州人的杰出代表。
胡风先生本名张光人。幼年家道贫寒以放牛、拣柴贴补家用。11岁时,在文风盛行的乡里,其父还是节衣缩食送子入塾。1925年,23岁的胡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进入清华大学英文系。同年秋,他获知北伐军挺进湖北,便欣然退学南下回乡参加大革命运动。1929年,胡风东渡扶桑,加入日本反战同盟。1933年7月,胡风回到上海,并从此在鲁迅的帮助和指导下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9月,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细品胡风先生的传奇,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提起湖北蕲州,或许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到李时珍、吴承恩,可能无人不晓。蕲州,大明医圣李时珍故里,也是《本草纲目》和《西游记》的成书地。
从武汉出发驱车顺沪蓉高速沿长江而下,不到3小时,便到了魂牵梦绕的蕲州。走在滨江古镇蕲州街上,穿过一座座门楼,才能感觉到古镇的沧桑和古朴。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把一条条街渲染成明清的古巷让人留连忘返。檐角飞翘的酒馆,房顶上铺的是黄色的琉璃,门前的石狮该有些年头了。这一切,平添了许多古镇的风雅。
想触碰古城1400多年的历史到底有多厚重,就去城北的雄武门。这座保存完好的用巨大青石垒筑的古城门楼,将小镇划为城里城外。雄武门又称蕲州城北门,始建于公元1263年,现存的雄武门是一座完整的明代古城建筑,古韵雄风犹存,城门顶平台上建有纪念李时珍采药的“医圣阁”。
穿过城楼下的中正门,进入蕲州古色古香的街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药材批发店。蕲州不因“医圣”李时珍而立,李时珍的价值却成了蕲州医治贫穷的良方药剂。
老许是蕲州药市的一位生意人,他同时也是“医药兴市”的积极践行者和受益者。面对我的不期而至,老许侃侃而谈:宋明时期,蕲州就有“千家万户悬菖艾,出门十里闻药香”的药市景象。而今,两年一度的医药节,每年一次的药交会,十几个国家的商人你来我往。“您说我们沾了李时珍多大光?”
蕲州城小,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历史,“蕲州”这个名字已经沿用1400年了。从北周到清初,蕲州一直作为州、路、府、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管辖和部分管辖过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罗田五个县。蕲州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到了明代,这座长江之滨的州城日渐繁华。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被明世宗朱高炽的第6个儿子荆宪王朱瞻岗看中。他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将自己的王府从江西建昌(今江西省南城县)迁到蕲州。明嘉靖《蕲州志》载:“其城周围九里三十三步,一千一百三十丈,高一丈八尺……城门六座,城上串棂九百九十间”。蕲州是鄂东最大的城池,风景优美,明有蕲阳八景,清有蕲阳十景,历史上还有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座庙,佛道盛行。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当年的蕲州城到底是怎样一幅繁华景象,后人已无法知道了。不过从史书的记载,从眼前这仅存的蕲州北门——雄武门,我们也可以窥斑见豹了。至今在蕲春境内的赤东湖一个湾子里,还存有当年荆王府开掘的一个腌鱼池,池深十余米,池口直径约五米。王府每年冬天干湖捕鱼,没有运走的鱼便倒入池内腌好,这样的腌鱼池还不止一处。由此可见荆王府当年是何等的人口众多、开支庞大了。
据介绍,在蕲州这个地方自古就有“见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之说。蕲州在宋朝就是长江中游一带的药材贸易集散中心,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临长江,北靠大别山,山区、平原、丘陵、湖泊兼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是发展中医中药材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蕲州所在的蕲春县就有一千余种,蕲春人种养就有一百种,种植面积超过一百万亩,蕲春人民有数千年采药、种药的习惯。
蕲州还和佛教禅宗有一段缘份。明代以前,蕲州就有数十座寺庙,荆王府迁来蕲州后,朝廷主持捐资千金,将城北缺齿山下一座佛寺改建,定名为昭化寺。
在荆王府里,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人常常到王府的家庙昭化寺游玩,那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当时的吴承恩,科举失意,做着一个小官,却又被朝廷发落到荆王府当了一名“纪善”,职责是向亲王劝善陈恶,兼作王宫中的教师。吴承恩在蕲州荆王府呆了两年,与昭化寺的大小和尚结识,浏览了寺里的石刻碑铭,了解佛教的礼仪故事。据李时珍的老师顾问所撰《荆王重修昭化寺碑》碑文记载:“昔成化时,有僧悟空,悦其山明水秀,结草为庵,朝夕颂经,坚守法戒。”这位悟空和尚的事迹为吴承恩所知,大为感动,以至于后来吴承恩将他的名字写入自己的不朽著作《西游记》中,并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吴承恩游遍了蕲州的山水名胜,对蕲州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地名,如麒麟山、凤凰山、狮子洞、莲花洞、白节山、宝林寺等佛地仙境,都可以在蕲州境内找到同名同景。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玄妙观的门前。玄妙观在明代就是一个香火鼎盛的道观,李时珍与父亲李言闻当年曾在玄妙观通明阁中坐诊,为人治病。如今的玄妙观,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卫生部拨款重修的,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
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远望一片明清建筑,松竹苍翠,白墙绿瓦隐约其中。距离雨湖不远就是滚滚长江,尽管这里看不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胜景,却依然能看到水光接天、烟波浩渺。李时珍就长眠在雨湖畔的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
清风吹拂之下,山水天色相连,天、水、地、人交融合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李时珍纪念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想不到除了邓小平,还有很多名人曾到过这里:胡耀邦、郭沫若、李约瑟……郭沫若还题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伟哉夫子,交随民族永生”。
李时珍1518年出生在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在家庭的影响下,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借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时候需要人们具有献身的精神。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自己吞服了一些让人反应剧烈的药。他吞服了蔓陀罗,体验这种药的麻醉作用,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痛觉的程度。古书上说的大豆能解毒,他为试验,先给小狗吃了毒物,再吃大豆解毒,结果并没有救活。后来他又做了不少试验,自己亲自尝试,才发现大豆要加上甘草,解毒效力才能显示出来。
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最后剩下一百多万字。这时李时珍已经61岁了,仍然不知疲倦地加工整理。他的儿子、孙子、徒弟帮他抄复、画图,他自己反复校订,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著成了。
《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比宋代的语慎微写的《证类本草》还多374种。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受《本草纲目》影响的达尔文把这部书称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蕲州人因受此熏陶,在精明的外表下,内心似乎更多的是仁慈,是和善。他们喜欢在端午节那天,将长在南坡朝阳的蕲艾拔回,一束插在大门头,一束插在窗棂,一束插在后院门,以此驱神辟邪。在吃着粽子、绿豆糕时,满屋飘着蕲艾独特奇异的香气,令人不觉神清气爽。蕲州人喜欢将蕲艾晒干了,同菖蒲一起点燃生烟熏室,驱蚊驱湿气;喜欢将蕲艾和生姜煎水泡脚泡澡治疗感冒,用蕲艾和米煎水内服治疗小儿积食……推开一扇窗,蕲州人带着药香的忙碌的身影是看不见了,窗外是荷叶碧连天的美丽的雨湖。
来这里的人除了瞻仰李时珍陵园外,都会不约而同地参观一条名叫东长街的小街道,因为这条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街道不仅是李时珍的故居地,而且有一个令人惊奇不已的名称:博士街。
这条普通的狭小街道原来叫东长街。一九五八年,居民将残破的石板路进行翻修,筑成一条连贯的街道。如今,这里街道依然狭窄破旧,本无特别之处,但已被改为了“博士街”,这是蕲州人的又一骄傲:一条只有100余户人家、约500米长的狭小街道上,20世纪走出了100多位博士、教授,而且接近一半为留洋者!如数学博士王中烈、方定一,医药博士李宝珍及三子女均为博士,生物博士蔡蕴玉,电机博士李国红……
陆游、宋之问、员半千、李播、王禹称、范纯佳、叶适、李诚之、吴承恩等曾先后在蕲州任职。很多文人墨客也曾相继在这里隐居或寄居。在名流的身教和倡导下,蕲州逐渐形成了崇文的风气。1988年,《人民日报》曾载文称蕲春为“教授县”,新华社也以《鄂东文武两县》专题,向外界介绍蕲春、红安两县“文武安邦定国之人层不出穷”。蕲春“教授县”、蕲州“博士街”的美名不胫而走。
徜徉在今天的“博士街”上,笔者想起了今天的黄冈中学:中国教育界历久不衰的“神话”,连续二十多年高考升学率接近百分之百。在国际数、理、化三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成绩遥遥领先,为海内外中学教育界少见。
胡风先生也是蕲州人的杰出代表。
胡风先生本名张光人。幼年家道贫寒以放牛、拣柴贴补家用。11岁时,在文风盛行的乡里,其父还是节衣缩食送子入塾。1925年,23岁的胡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进入清华大学英文系。同年秋,他获知北伐军挺进湖北,便欣然退学南下回乡参加大革命运动。1929年,胡风东渡扶桑,加入日本反战同盟。1933年7月,胡风回到上海,并从此在鲁迅的帮助和指导下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9月,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细品胡风先生的传奇,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