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有56个民族有各种各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其中民族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傣族、彝族、瑶族和苗族等,都有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是我国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在高中教学中,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学同样非常重要,能够起到陶冶情操、锻炼审美能力的作用。本文将就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音乐欣赏
引言:我国的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有我国音乐大家经过高度锤炼得到技巧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也有我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几百年的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音乐。但是在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或者民族音乐不感兴趣,不愿意涉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再加上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如果做好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少数民族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究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来说,兴趣同样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条件。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关注音乐作品塑造的形象和作品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例如西藏地区的高中生对西藏本地的音乐有非常强的认知感,因此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西藏地区学生喜爱的歌手或者歌曲,让学生通过模仿、聆听经典的歌曲片段,引发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将西藏本地的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做适当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本民族音乐的特色和其他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学生来说,有音乐想象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感受转化为形象的音乐感受,实际上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有限但是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也是知识的源泉。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要通过想象将抽象的音乐形象重新塑造为形象的音乐形象,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这也是音乐审美的重要条件。对于少数民族高中音乐教学来说,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设计教学思路看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
音乐发展初期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与舞蹈、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听音乐时肯能会有一些肢体动作,这是一种本能流露。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律动感,而游戏也具有一定的律动感和节奏感,将游戏与音乐恰当的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并且恰当的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到了音乐教学中。例如在《祝酒歌》的教学中,这是一首蒙古族本地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动作,例如跺肩、骑马等,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四)思想教育和音乐教学相结合
思想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将其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传承和发扬音乐思想,这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少数民族学生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感情和思想,在诸如《青春舞曲》、《大海啊故乡》等课程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作品的速度、旋律等要素外,还要激发学生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将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
(五)运用比较鉴赏的教学方法
比较鉴赏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经过长期实践确认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1)同一作品的欣赏比较,对同一部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比较,能够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思想感情,例如《爱琴海》,米线和尼玛拉毛演绎的的风格就不同,可以以此为例向学生介绍同一歌曲不同的情绪和曲风变化,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2)相同题材不同作品的比较,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婚礼进行曲》两首歌曲,题材相同,但是歌曲的力度、速度变化不同,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向学生介绍相同题材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二、少数民族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几个部分,即民间舞蹈、器乐和民歌等,少数民族音乐也是这样,要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首先要欣赏经典民歌,例如脍炙人口的《阿里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阿里郎》的由来,分析这首歌曲的调式和旋律等要素,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唱几遍歌曲并欣赏《阿里郎》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到朝鲜族音乐的鲜明特点,以歌曲为教学主线,并提取歌曲的精髓,以舞蹈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各民族作曲家和音乐家都将民族民歌作为创作源泉,民歌和民族器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瑶族舞曲》就有着鲜明的瑶族特色,而《苗岭的清晨》则融合了苗家颇具特色的飞歌旋律,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去欣赏民族器乐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民歌的特点,并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形式、构造和音色特点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是不分家的,例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都是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将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实现动静结合、抽象和形象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灵活设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决定于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一般情况下教师按照教材来确定课程结构,但是也需要整合教材内容,并且做一下删减和补充,例如在《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中,这是一首内蒙古本地民歌,教师应该重视蒙古族音乐中马头琴、长调和呼麦三大要素,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例如可以将教材歌曲与《吉祥三宝》这首歌整合为《草原上的吉祥三宝》,独特的题目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进行两种以上的民族音乐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的教学方式,例如《酒歌》这首歌有藏族和彝族两个版本,可以采用这两个版本进行比较教学,通过分析两个版本的调式和旋律,让学生深刻感受两个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
(三)调整关系凸显音乐
音乐发展需要传承,也需要一个发展的大环境,音乐文化体现了音乐的人文属性,不同的民族音乐包含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例如民族的地貌、地域、服装、节日等要素,将这些要素与音乐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作用。学生想要了解一个民族,不可能去民族所在地进行踏点和采风,而聆听民族音乐并查阅相关资料同样能达到这个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音乐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藏族和彝族民族音乐时,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两个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和风俗风貌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而然的过渡到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导入民族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在上面提到的《草原上的吉祥三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蒙古族民族歌曲中出现的颤音较多?”,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思考,得到“蒙古族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的结论,骑马时的颠簸会让他们在歌唱时产生颤音,也就是蒙古族民族歌曲中颤音较多是因为蒙古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游牧族文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相融合的教学目的,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和民族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优秀的音乐欣赏课中,文化和音乐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我国音乐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记录和积淀。通过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能够体会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谭春.云南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意义[J].黄河之声.2015,(12):66.
[2]吴霜.少数民族的音乐——藏族[J].琴童.2015,(10):15.
[3]靳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民族传统音乐教育[J].好家长.2015,(20): 151.
[4]胡晓峰.体验、创造——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J].新课程导学, 2014(36).
[7]徐显斌.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教学;音乐欣赏
引言:我国的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有我国音乐大家经过高度锤炼得到技巧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也有我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在几百年的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音乐。但是在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或者民族音乐不感兴趣,不愿意涉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再加上目前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都在快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如果做好引导,就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一、少数民族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才会有探究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来说,兴趣同样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条件。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关注音乐作品塑造的形象和作品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例如西藏地区的高中生对西藏本地的音乐有非常强的认知感,因此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西藏地区学生喜爱的歌手或者歌曲,让学生通过模仿、聆听经典的歌曲片段,引发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将西藏本地的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做适当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本民族音乐的特色和其他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学生来说,有音乐想象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音乐感受转化为形象的音乐感受,实际上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知识有限但是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也是知识的源泉。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因此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要通过想象将抽象的音乐形象重新塑造为形象的音乐形象,这样才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这也是音乐审美的重要条件。对于少数民族高中音乐教学来说,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设计教学思路看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
音乐发展初期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与舞蹈、动作等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听音乐时肯能会有一些肢体动作,这是一种本能流露。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律动感,而游戏也具有一定的律动感和节奏感,将游戏与音乐恰当的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养,并且恰当的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到了音乐教学中。例如在《祝酒歌》的教学中,这是一首蒙古族本地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动作,例如跺肩、骑马等,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四)思想教育和音乐教学相结合
思想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将其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传承和发扬音乐思想,这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少数民族学生对家乡有着深深的感情和思想,在诸如《青春舞曲》、《大海啊故乡》等课程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作品的速度、旋律等要素外,还要激发学生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将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结合起来。
(五)运用比较鉴赏的教学方法
比较鉴赏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经过长期实践确认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1)同一作品的欣赏比较,对同一部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比较,能够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思想感情,例如《爱琴海》,米线和尼玛拉毛演绎的的风格就不同,可以以此为例向学生介绍同一歌曲不同的情绪和曲风变化,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2)相同题材不同作品的比较,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婚礼进行曲》两首歌曲,题材相同,但是歌曲的力度、速度变化不同,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向学生介绍相同题材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二、少数民族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几个部分,即民间舞蹈、器乐和民歌等,少数民族音乐也是这样,要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首先要欣赏经典民歌,例如脍炙人口的《阿里郎》,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阿里郎》的由来,分析这首歌曲的调式和旋律等要素,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唱几遍歌曲并欣赏《阿里郎》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到朝鲜族音乐的鲜明特点,以歌曲为教学主线,并提取歌曲的精髓,以舞蹈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各民族作曲家和音乐家都将民族民歌作为创作源泉,民歌和民族器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瑶族舞曲》就有着鲜明的瑶族特色,而《苗岭的清晨》则融合了苗家颇具特色的飞歌旋律,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就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去欣赏民族器乐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民歌的特点,并适当的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形式、构造和音色特点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是不分家的,例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都是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而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将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实现动静结合、抽象和形象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灵活设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决定于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一般情况下教师按照教材来确定课程结构,但是也需要整合教材内容,并且做一下删减和补充,例如在《辽阔的草原》这一课的教学中,这是一首内蒙古本地民歌,教师应该重视蒙古族音乐中马头琴、长调和呼麦三大要素,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例如可以将教材歌曲与《吉祥三宝》这首歌整合为《草原上的吉祥三宝》,独特的题目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进行两种以上的民族音乐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的教学方式,例如《酒歌》这首歌有藏族和彝族两个版本,可以采用这两个版本进行比较教学,通过分析两个版本的调式和旋律,让学生深刻感受两个不同的民族音乐风格。
(三)调整关系凸显音乐
音乐发展需要传承,也需要一个发展的大环境,音乐文化体现了音乐的人文属性,不同的民族音乐包含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例如民族的地貌、地域、服装、节日等要素,将这些要素与音乐结合起来,可以起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作用。学生想要了解一个民族,不可能去民族所在地进行踏点和采风,而聆听民族音乐并查阅相关资料同样能达到这个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音乐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藏族和彝族民族音乐时,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两个民族的节日、服饰特点和风俗风貌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而然的过渡到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导入民族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的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在上面提到的《草原上的吉祥三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蒙古族民族歌曲中出现的颤音较多?”,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思考,得到“蒙古族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的结论,骑马时的颠簸会让他们在歌唱时产生颤音,也就是蒙古族民族歌曲中颤音较多是因为蒙古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游牧族文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达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相融合的教学目的,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和民族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优秀的音乐欣赏课中,文化和音乐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我国音乐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记录和积淀。通过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能够体会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谭春.云南高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的方法与意义[J].黄河之声.2015,(12):66.
[2]吴霜.少数民族的音乐——藏族[J].琴童.2015,(10):15.
[3]靳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民族传统音乐教育[J].好家长.2015,(20): 151.
[4]胡晓峰.体验、创造——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J].新课程导学, 2014(36).
[7]徐显斌.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