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讨论式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思结合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赫钦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由于作为个体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因此,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一般需要在信息加工的有效容量内采取某种启发式教学法,以适应任务的要求。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学习,通过学生与师生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改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讨论式教学法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注重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且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该种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外与课堂的并重”,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在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国外知名高校中,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严密的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讲,在创造性的思考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认清事物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从个别事物引出一般性的结论。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学”的主权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创造”的使命寄予学生。教师要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凡是学生能自学完成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辩论清楚的,教师不推论等等。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自主探求知识的主角,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从社会需求出发,从学生困难问题出发,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益。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基本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学策略是要讲艺术的,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创设某种情境,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并通过观察、假设、讨论、辩论、实践等活动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检验、证明、探究等,使学生经历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和理论,而是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推理,理解知识论证和归纳总结知识,创造性的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概念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而是先让学生收集当地近一段时期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情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为什么一辆汽车的市场价格再低也低不到一根铅笔的价格?”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相互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这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由于是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自己感到了自己的潜力不可估量,学习起来更有信心。这样,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自觉的学习之中。
3.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教师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探索知识、质疑并释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对相关的网站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思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导”不是“教”。作为导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促进学生学思结合,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启发者。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会有效阅读政治课文的实际情况,我们有意识地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易理解的知识快读,新内容慢读,重难点问题精读,关键内容关键词汇圈点而读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
2.讨论学习法是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讨论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充当反馈的镜子;讨论时要求参与者思考问题带有灵活性,既能变通又能应对突发事件。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就会觉得其中的观点抽象难懂,但若由同伴讲出来进行讨论就很容易被深深吸引。在课堂外遇到的观点,可能我们转眼就忘,若是由同伴提出的就会牢牢记住。
总之,教学中每当课堂进行辩论、模拟、探究、案例论证等讨论式教学时,会激发学生极大地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参与精神得到恰当的发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新课程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升华与提高,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这是一种扬弃。用讨论式方法实现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就是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赫钦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由于作为个体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因此,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一般需要在信息加工的有效容量内采取某种启发式教学法,以适应任务的要求。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学习,通过学生与师生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改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效果。讨论式教学法不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还注重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且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该种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向“课外与课堂的并重”,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在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国外知名高校中,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严密的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讲,在创造性的思考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认清事物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从个别事物引出一般性的结论。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学”的主权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创造”的使命寄予学生。教师要形成这样一个思路:凡是学生能自学完成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辩论清楚的,教师不推论等等。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自主探求知识的主角,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从社会需求出发,从学生困难问题出发,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益。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基本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学策略是要讲艺术的,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创设某种情境,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并通过观察、假设、讨论、辩论、实践等活动对某一学习问题进行检验、证明、探究等,使学生经历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和理论,而是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推理,理解知识论证和归纳总结知识,创造性的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概念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和作用,而是先让学生收集当地近一段时期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情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商品、不同时间的价格不同?为什么一辆汽车的市场价格再低也低不到一根铅笔的价格?”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相互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这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由于是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自己感到了自己的潜力不可估量,学习起来更有信心。这样,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自觉的学习之中。
3.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教师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探索知识、质疑并释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对相关的网站和学习材料进行访问,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思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导”不是“教”。作为导师,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促进学生学思结合,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启发者。教师既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学探究中感知,在感知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比如,针对学生不会有效阅读政治课文的实际情况,我们有意识地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易理解的知识快读,新内容慢读,重难点问题精读,关键内容关键词汇圈点而读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其形式也应多样化。
2.讨论学习法是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讨论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充当反馈的镜子;讨论时要求参与者思考问题带有灵活性,既能变通又能应对突发事件。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就会觉得其中的观点抽象难懂,但若由同伴讲出来进行讨论就很容易被深深吸引。在课堂外遇到的观点,可能我们转眼就忘,若是由同伴提出的就会牢牢记住。
总之,教学中每当课堂进行辩论、模拟、探究、案例论证等讨论式教学时,会激发学生极大地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参与精神得到恰当的发扬,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新课程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升华与提高,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这是一种扬弃。用讨论式方法实现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根本就是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