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抽屉原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必须对抽屉问题发起挑战。经过几轮的教学,我不断总结,对这块“硬伤”给予更多的关注,关于此内容的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我认为,关于“抽屉问题”的教学,只要把握好问题的节奏,就能使课堂出彩。
关键词抽屉原理;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22-01
教学的时间越久,越发感觉到数学课程具有独特的魅力,而数学课堂便是将这种魅力发散出去的主要场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会自觉利用这个场所,作为和学生发生共鸣的最好平台,通过一连串精致的有味道的提问,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去创新,通过精巧的问题设计来把握课堂的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凑而完美,让新知的的理解和掌握于无声处自然呈现,让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收获,成为一种艺术。
这次教学“抽屉原理”我主要通过精致而有效的问题串来把握整堂课的节奏,期间结合学生的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伊始,我通过一个简单易行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是将四根小棒放入三个杯子里。
問题1:同学们,你们看看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并罗列出所有的情况,教师板书:(1)400,(2)310,(3)211。(枚举法)教师总结: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然后帮助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并让多个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再次进行描述。
问题2:如果将五根小棒放入四个杯子里又会有几种分法?学生有了以上经验的积累,由此很快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情况,教师板书:(1)/////000,(2)/////00,(3)/////00,(4)/////0,(5)/////0,(6)/////(画图法)
(问题1、2的解决,很自然地呈现了用不同方法分小棒的结果,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问题3: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以上情况吗?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反馈,教师补充说明: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问题4:难道每次都要像上面那样多次的分小棒才能得到结论吗?我们能不能直接通过平均分的办法快速得到结论,让学生讨论一下,并让学生试着在上台展示,最后得到4÷3=1……1,5÷4=1……1这两个算式,总结发现:至少数=1 1=2。
问题5:以上算式的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结论又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商1表示每个杯子里各放一根,余1表示还剩下一根,不管放入哪个杯子,都得到了一个结论: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两根小棒。教师:真好,用平均分的方法,果真能很快的得到结果,这样一来简便多了。
问题6:试一试将六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里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得到结论:6÷5商1余1,最后总结:至少数=商 余数。
(这样的问题总能发人深省,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每一次精致的提问,都成为不断激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学生通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呈现螺旋上升的好态势,使问题的思考,有了层次感,方向感,成就感。这样的提问,有着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意境,多一个则太多,少一个则太少。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让教学内容呈现出无限魅力。)
在学生初步认知了至少数等于商加余数这个结论以后,又乘胜追击,提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7:以上小棒的数目总比杯子数目多一,如果小棒的数目比杯子数多2多3,结论又会如何呢?把七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老师引导学生用平均分的办法进行分配,板书结果:(1)31111(2)22111得到结论: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问题8:在这里为什么不说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三根小棒呢?总有指的是都满足,如果说至少有三根小棒不满足以上的第二种情况,所以不能这样说。列式为7÷5=1……2,至少数=1 1=2
问题9:至少数=商 余数,这个结论对吗?应该如何表示呢?由以上题目发现,此结论是错误的,正确的结论是:至少数=商 1。
问题10:如果商不是1,而是2、3、4…这些数,以上的结论仍然成立吗?把八根小棒放入三个杯子里,老师针对于余2的情况,组织学生再次分小棒,一直到分完为止。发现8÷3商2余2,至少数:2 1=3。再举一例:把15根小棒放入四个杯子里,列式为15÷4=3……3,同样针对余3的情况,再次平均分小棒,一直到分完为止。发现:至少数:3 1=4。由此得出结论:如果商不是1,而是其他的数,至少数=商 1这个结论始终是对的。
问题11:谁能说说如何求至少数?关键要求出什么?学生:余数是1时,至少数=商 1。余数是其他数的时候进行第二次平均分,一直到分完为止,至少数=商 1。关键是求出商是几,加1就可以了。
新课探究到这里出现了11个主要问题,学生在解决这11个问题的过程中将抽屉问题平均分的方法,以及至少数=商 余数的结论上升到至少数=商 1的结论一一弄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概念,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对后面解决生活中形式各样的抽屉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只要教师能把握好问题的节奏,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就一定能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的好课,让课堂大放异彩。
关键词抽屉原理;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22-01
教学的时间越久,越发感觉到数学课程具有独特的魅力,而数学课堂便是将这种魅力发散出去的主要场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会自觉利用这个场所,作为和学生发生共鸣的最好平台,通过一连串精致的有味道的提问,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去创新,通过精巧的问题设计来把握课堂的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凑而完美,让新知的的理解和掌握于无声处自然呈现,让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收获,成为一种艺术。
这次教学“抽屉原理”我主要通过精致而有效的问题串来把握整堂课的节奏,期间结合学生的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伊始,我通过一个简单易行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是将四根小棒放入三个杯子里。
問题1:同学们,你们看看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并罗列出所有的情况,教师板书:(1)400,(2)310,(3)211。(枚举法)教师总结: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然后帮助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并让多个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再次进行描述。
问题2:如果将五根小棒放入四个杯子里又会有几种分法?学生有了以上经验的积累,由此很快可以得出以下几种情况,教师板书:(1)/////000,(2)/////00,(3)/////00,(4)/////0,(5)/////0,(6)/////(画图法)
(问题1、2的解决,很自然地呈现了用不同方法分小棒的结果,这样的问题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问题3:你能用一句话表达以上情况吗?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反馈,教师补充说明: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问题4:难道每次都要像上面那样多次的分小棒才能得到结论吗?我们能不能直接通过平均分的办法快速得到结论,让学生讨论一下,并让学生试着在上台展示,最后得到4÷3=1……1,5÷4=1……1这两个算式,总结发现:至少数=1 1=2。
问题5:以上算式的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结论又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商1表示每个杯子里各放一根,余1表示还剩下一根,不管放入哪个杯子,都得到了一个结论: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两根小棒。教师:真好,用平均分的方法,果真能很快的得到结果,这样一来简便多了。
问题6:试一试将六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里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得到结论:6÷5商1余1,最后总结:至少数=商 余数。
(这样的问题总能发人深省,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每一次精致的提问,都成为不断激活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学生通过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呈现螺旋上升的好态势,使问题的思考,有了层次感,方向感,成就感。这样的提问,有着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意境,多一个则太多,少一个则太少。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让教学内容呈现出无限魅力。)
在学生初步认知了至少数等于商加余数这个结论以后,又乘胜追击,提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7:以上小棒的数目总比杯子数目多一,如果小棒的数目比杯子数多2多3,结论又会如何呢?把七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老师引导学生用平均分的办法进行分配,板书结果:(1)31111(2)22111得到结论: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两根小棒。
问题8:在这里为什么不说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三根小棒呢?总有指的是都满足,如果说至少有三根小棒不满足以上的第二种情况,所以不能这样说。列式为7÷5=1……2,至少数=1 1=2
问题9:至少数=商 余数,这个结论对吗?应该如何表示呢?由以上题目发现,此结论是错误的,正确的结论是:至少数=商 1。
问题10:如果商不是1,而是2、3、4…这些数,以上的结论仍然成立吗?把八根小棒放入三个杯子里,老师针对于余2的情况,组织学生再次分小棒,一直到分完为止。发现8÷3商2余2,至少数:2 1=3。再举一例:把15根小棒放入四个杯子里,列式为15÷4=3……3,同样针对余3的情况,再次平均分小棒,一直到分完为止。发现:至少数:3 1=4。由此得出结论:如果商不是1,而是其他的数,至少数=商 1这个结论始终是对的。
问题11:谁能说说如何求至少数?关键要求出什么?学生:余数是1时,至少数=商 1。余数是其他数的时候进行第二次平均分,一直到分完为止,至少数=商 1。关键是求出商是几,加1就可以了。
新课探究到这里出现了11个主要问题,学生在解决这11个问题的过程中将抽屉问题平均分的方法,以及至少数=商 余数的结论上升到至少数=商 1的结论一一弄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概念,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对后面解决生活中形式各样的抽屉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总之,只要教师能把握好问题的节奏,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就一定能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的好课,让课堂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