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策略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对演示实驗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改进,以达到教学的创新和高效,是当下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为促进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教师需要用心设计,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教师要学会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对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感受到抽象的物理知识其实与日常生活很近,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
  演示实验属于物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展开观察及分析,从而让学生得到较为形象的知识。在演示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综合逻辑思维等能力能得到培养,学生掌握客观规律、认知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1   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极大变化,教师普遍开始重视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刚开始系统地学习物理,思维能力正处于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的过渡期。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演示实验,对实验操作进行规划,使实验过程逻辑严谨,实验现象直观形象,实验结果精准。教师的言语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是用语言描述或直接呈现出实验现象,这种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出物理实验的探究作用,会大大降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1]。
  2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策略
  2.1  转变观念,适当改进,确保实验成功率的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在演示实验上更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配备必要的演示设备,安排专业实验人员负责实验室工作。教师也需要更新观念,认识到演示实验对学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和提升技能的重要性。操作过程和现象的产生,也是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不可忽视。演示实验是一种探究方式。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合理设计实验,整理实验结论,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一些教师不仅用图片或语言描述来代替实际的演示实验,还试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练习,只关注实验中是否存在预期现象,忽视了探究的意义。教师对演示实验的重视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2]。
  同时,教师要善于借助演示实验,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一,教师要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有些是探索性的,有些是证实性的,还有一些是总结性的,如果学生不理解实验的目的,演示实验就会毫无意义。第二,充分把握实验条件,明确论证重点。第三,要认真了解和检查设备的性能,掌握实验设备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考虑实验流程。这是实验成功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实验安全的基础。第四,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要努力做到准确、可靠、具有示范性。演示实验不准确、不可靠、偏差过大,就不能解释问题,甚至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得出有较大偏差的结论。第五,选择最容易获得的、能反映实验结果的实验材料,因为有时实验材料中一点小小的改变就会大大影响实验结果。
  2.2  引入问题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课上没有必要做演示实验,有些学生甚至不喜欢实验课,还有学生喜欢物理实验,但不想操作,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考物理成绩与实验测试没有直接相关性,让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了无所谓心态。其次,一些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情况下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根据讲解的实验过程和步骤进行模拟操作,这种实验方法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对此,教师在讲解物理规律时,可以与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设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冲突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再次,还可以借助模拟技术呈现危险实验或者理想化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而,有些教师会因多媒体的便捷对其产生依赖,使得播放演示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取代了演示实验。同时一些教师所选的演示视频多是从网上下载的,内容陈旧,创新度极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演示实验,可以产生一定的“现场感”。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演示实验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观察现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笔者在“大气压阻止水流出”的讲解中,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拿着一个空瓶子,瓶子上有几个洞,那么瓶子还能装水,保证不漏水吗?”
  学生:“不能!”
  教师:“盖上瓶盖,瓶中的水就停止流动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会说:“可能与大气压有关。”
  通过实验,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与理解新知识。
  2.3  将物理实验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取材于生活
  目前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缺点是难以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只能在一张试卷纸上反映出来,考试大纲外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复习。物理实验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活动,它跳出了二维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操作的机会。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会充满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避免只在考试时使用知识。在完成实验演示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实验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更加注重物理实验的研究,大大提升对物理实验的兴趣[4]。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后,可以具体地告诉学生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放大镜、电影放映机镜头、眼镜片等。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拉近学生生活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演示实验。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使用平时容易找到的事物,如橡皮筋、尺子、纸屑、鼓、玻璃瓶、水、长笛、口琴等,根据自己的猜想探索声音的产生。有的学生研究橡皮筋、尺子和鼓的振动和声音;有的在瓶口吹气,研究气体的声音;有的研究水的声音。这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思维的缜密度
  在演示实验中,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学生就会成为教学活动的“围观者”,“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就会成为口号。演示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要做到现象清晰,操作过程合乎标准,试验现象清晰可见。教师要让学生可以从演示实验中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量众多,一些学生的视线会受到阻挡,使观察效果受到影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或质量差,导致演示实验现象呈现不显著;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一些教师会快速操作,认为能让学生看到表现现象即可,而学生对此操作过程并不清楚,也不明白实验现象是如何得到的;一些教师的演示现象还会出现不清晰的问题,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教师会忽视演示过程,导致学生觉得实验过程无关紧要,甚至害怕进行实验操作。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是极为不利的[5]。故而,教师需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示范活动,多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会发生什么?”“结果怎么了?”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注意到,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多,溢出的水就越多,测力计的示数就会变小。此时,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经过思考,他们就能得到结论:“当重物慢慢浸入水中时,溢出的水会增多,测力计示数会越小,因此溢出的水一定与浮力有关。”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测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等可能的结论。这样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演示实验对教学产生的作用,明确演示实验开展的意义。目前,中考物理实验的考核已不仅仅是针对固定的物理教材,更注重通过物理演示实验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精心设计、改进和创新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实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挥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可以做到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参考文献】
  [1]李典贵.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4).
  [2]许小龙.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及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2020(17).
  [3]王翠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人文之友,2020(6).
  [4]黄江平.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6).
  [5]路祺.演示实验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一代:理论版,20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课堂组织教学对学生学习由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至关重要。在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课堂组织教学的认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积极关注学生;加强对课堂组织教学的反思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课堂;组织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之一,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如果说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重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教育的重要责任与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本文以“运算律”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实践策略,以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律;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向纵深推进,学校持续贯彻落实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不断积累有益的教学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的核心便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往往来源于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后,能在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对数学教学而言,提出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有学者提出,数学这门课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还要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最为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前必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能够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期刊
【摘 要】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立足于过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基础,以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实现发展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优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仍存在片面化、综合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评價方式的优化实践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方式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减轻学生认知负荷的前提下将计算思维的培养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有效融合,是当前一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主要基于计算思维的定义,分析常见的思维可视化工具,以思维可视化工具软件为支撑,探索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以期为高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助力。  【关键词】计算思维;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培
期刊
【摘 要】将TI图形计算器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笔者将围绕TI图形计算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TI图形计算器;高中数学;幂函数教学;教学策略  TI图形计算器不仅仅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TI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科学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理性思维,拓宽学生眼界的重要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积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要素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构建探究学习情境、营造交流合作氛围,引导学生实践探索。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
期刊
【摘 要】小学教学体系中,科学教学愈发受到重视。伴随着时代进步、新课改的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以期顺利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学实践  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教学核心,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实验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观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小学数学教与学的困扰,结合图形化编程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提出图形化编程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使用图形化编程能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自主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关键词】图形化编程;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数学教学增添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学习数学会更加专注,面对难题时也会更有耐心。基于此,本文对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