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译作《海外轩渠录》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80年代,我特别迷恋钱锺书,凡是和钱锺书相关的书,我都特别在意,首先看到的是钱锺书的《林纾的翻译》,后来又知道钱锺书小时候(大概是上小学时)家里竟然有一大箱子的林译小说。他就是这样培养起读外国小说的兴趣的,所以上中学时,钱锺书已经可以直接读原版的外文小说了。因此我就特别去收藏商务版的林译小说丛书,陆陆续续配齐了这十本书。
  那时候工资非常少而手头的余钱也仅仅是一二十块或几块钱的稿费,却几乎天天要到西安古旧书店去觅书,每每看到鲁迅题字的匾牌高悬于店门口上方,总感到这里就是我的乐土。西安古旧书店的两位经理范文、张鸣和老顾客熟了也特别客气,且常常和我们聊天,全是书林的各种趣事、典故与消息。到了90年代初,古旧书店要拆迁而暂时关门,两位经理就把大量的藏书拿出来出售,怕放的时间长了。变质而毁掉。还是还书于民好啊!正是这样的机缘,我一眼看中的,便是林纾译作《海外轩渠录》,当时花了非常心痛的三元钱才拿到手。
  多少年后,每每把玩此书,仍让我异常兴奋,起码有以下几点可与同好共赏:
  第一、读了三十余年商务印书馆的书,还从未见过在“商务印书馆”之前加上“中国”二字印在封面上。只知道讲版本乃看中初版之书,却从未特别注意商务印书馆之版权页上,竟有“首版”一说。同为1906年,我收藏的商务版另一本翻译小说《红柳娃》之版权页上,却是“初版”。不知“首版”与“初版”之微殊何在?每每念及这两处细节,遥想书林之海乃无边无涯,诚如英国藏书家爱德华·纽顿所说:“没有人知道书的一切。”(见《聚书的乐趣》)
  第二、国内研究林纾的专家张俊才的《林纾评传》(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一版)中的“林纾翻译目录”曾提到此书:“《海外轩渠录》Gul-liver’s Travels(1726)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54)原著。魏易(或曾宗巩)口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张俊才所谓“魏易(或曾宗巩)口译”之说,显然有误!亦由此可知,张教授显然未见到过原版的此书!
  我们都知道王国维研究中国上古史的最大贡献是总结出来的“二重证据法”,既要利用文献,又要利用实物,用出土实物来证明文献,又用文献记载来解读出土文物。我们今天研究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不但要利用人文学科等理论去解读作家之作品,还要利用作家之作品同各期之不同版本的实物乃至于信件、流派团体的档案与实物、与作家相关的重要人物的实物以及作家生活过的地方的实物互证,才能客观而实事求是。
  只要细看同期林译著作的版权页、此书的版权页、此书正文页即可知道:魏易为口译,闽县林纾、长乐曾宗巩同为笔译!当然,林纾一生所翻译的著作共246种,出版的就达222种,本本都要搞清楚,亦非易事。
  第三、叶灵凤《读书随笔·藏书印的风趣》曾云:“正当的钤盖藏书印的方法,最主要的一方,我以为是该盖在一部书正文第一面的下方,即著者或编纂者的姓氏的下面,以贴近书的边框为宜。再其次,则每一册的最后一页的下角,也该钤一方压卷。”叶氏所言极是。此书之原藏者很可能就是“康幼宸”,其最主要的藏书印即“陇上僕蘭(?)氏珍藏金石书画印”为朱文、白文相应,卷终一枚压卷之篆文“幼宸”又玲珑可喜。——可以推想原藏书者之品味很不一般。
  《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文学卷)说,北京、上海、重庆三大图书馆所藏林译小说皆不全,1915年以前的许多版本已无法弄清,而我的此书和相关的几本,品相皆在八成以上,保存完好,核对其版权与藏家之变化,又脉络清楚,藏书之雅趣存焉。
  一百多年前的爱物为余所藏,我总是将它放人一牛皮信封内,再装入箱中,待到每年的晒书日才敢拿出来把玩。
其他文献
朋友介绍说在安亭老街上开了一家旧书店,相邀前往。于是便趁着一个风和日丽的小长假,横穿大半个市区,到上海西北角的安亭访书。  安亭有着悠久的历史。“清江一曲汉时亭”,汉因袭秦制,十里便有一亭,以安名为亭,以亭乃为镇,历史悠远。安亭兴建于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在安亭北面兴建了菩提寺,附近居民前去烧香拜佛者众多,渐成村落。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安亭镇已成为当时有名的丰邑大镇,此后历朝都有建制。
刘笑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中语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教学能手,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高中语文教学十佳教师,济南市政协委员,民进济南市委常委。《山东教育》编辑,山东省教科院兼职教研员。曾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国家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专业文章百余篇,其中20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中学语文
并木赖寿(1948-2009),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曾任北京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在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研究上有突出贡献,著有《日本的亚洲认识》、《中华帝国的危机》等著作。他生前对中国留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多有照顾,深受留学生们的爱戴。本文是并木先生的高足孙江教授应日本现代中国学会之约撰写的回忆,征得孙教授同意,请其对原文略作修订,以中文发表。  即使时光飞逝,过去不再,我也能清晰地
人是家庭的成员,家庭则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变迁往往牵动着家庭的每一根神经,甚至会对家庭及其成员的生活产生震荡性的影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在各个领域破旧立新,大刀阔斧地涤荡一切“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以期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在婚姻家庭方面,新中国于1950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作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它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婚姻
中国人习惯把中日之间爆发于1937年至1945年之间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这是从中国人的角度说的,很容易理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国内对于这场战争至今仍有支那事变、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日中战争、十五年战争等包含着种种价值判断的称谓,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  称谓的分歧反映了日本国内对中日历史问题认识的混乱,而这种混乱也给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带来某些阴影。战争期间流行辱华性的“支那事变”  中
湘西,从地域上看,是个小地方。它隐藏在绵延千里的武陵山脉深处,远离省城长沙,语言习俗、物产地貌都与洞庭湖平原大相径庭,有点遗世独立的味道。境内群山巍峨,奇峰异石耸立;河川秀美,深涧沟壑纵横。这里农业生产条件先天不足,山高坡陡、岩厚地瘠,气候多变、旱灾水患频繁。  然而,这弹丸之地,却颇不平凡。它北抵鄂西,西接渝黔,南连桂北,古往今来,都是连接大西南和中原地区的咽喉之地;这里又是土家族、苗族、侗族、
作家徐迟当年在上海,说商务印书馆很大,“简直像一个皇宫”,“真是琳琅满目,走进去就不想出来。那么多的好书,书是香的,是美的,我的魂都掉到里面了。”诗人朱湘也感叹:“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了。”“还有那一个个正方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他还说到若是一本旧书,你看到上面的朱印或雅号,或姓名,又“不免产生种种联
2011年7月下旬,我带着儿子丁丁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我要在那里的一间机构执行一年的工作合同,而刚满5岁的丁丁,也开始了他在异国的游学生涯。  行走在华盛顿区西北部曲折起伏的街巷中,静谧的各式古老建筑中不时悬挂着锃亮的铭牌,娓娓道来一砖一石背后的往事。这里是美国的权力中心,乃至世界政治舞台的焦点。但对于身为外国人的我来说,一举一动之间,都可能包含着不可预知的困难。果然,我们在酷热中抵达,随即经历了
杨伟光,1961 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5 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主管新闻。1991 年起任中央电视台台长,大力推行电视新闻改革。在其推动之下,诞生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众多知名栏目。曾任国家广电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广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会长。2004 年策划筹拍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
援疆,是个听到就让人心情激动的词汇,因为它是一个与国家、民族、区域发展相关的词,是个宏大的词。对于很多人而言,“援疆”只是个概念,其具体内容是什么?身处其中的人有着怎样的感受?这些问题只能从零散的新闻报道中探知一二。裔兆宏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情怀——援疆“霍城模式”启示录》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细致的文学解读,让读者有机会认识了解“援疆”这一国家战略的实际面貌,能够触摸到两部大开发的脉搏。  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