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蒋介石的“厨子”幕僚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pi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心辅佐,与蒋介石共进退
  张群,字岳军,四川华阳人,早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东渡日本,就读振武学堂,与蒋介石为同学,同年加入同盟会,其后曾参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张群与蒋介石偷渡回上海,立即参加了陈其美领导的上海起义。起义成功后,于11月4日组成了都督府,陈其美被推举为都督,黄郛为参谋长,张群任军务处军械科长。蒋介石则被派往杭州进行策应。浙江光复后,起义军组成新军1团,开至上海,称沪军第5团,蒋介石任团长。后来该团扩编为第23师,黄郛任师长,张群任参谋,蒋介石留任团长。1912年春,张群任营长。这一时期,张群与蒋介石、黄郛关系甚密,并结拜为兄弟。1913年,张群参加反袁战斗失败,来到日本。1915年回国后,任浙江省督署参谋。
  1917年9月,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随后,张群和蒋介石均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参军。这期间,张群被孙中山分配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回四川联络地方实力,坚拒北洋军阀染指西南;二是以记者身份去日本活动,说服日本当局不要借款支持段祺瑞,以免中国再度陷入内乱。但这些工作收效甚微。后来,张群在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黄郛的举荐下,先后出任北洋政府总统府总务处长、交通部航政司长等职。此后,张群南来北往,奔走于北京、广州两个政府间。他虽无甚业绩可言,但一些为官诀窍他早已铭记于心,这种历练为他以后能够游刃有余地游走在蒋介石周围打下了基础。
  1926年,蒋介石击败国民党内对手,一跃成为国民党和广州国民政府的首领,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大权在握。张群得知后,兴冲冲地去广州祝贺。蒋介石忘情地拥住张群道:“你到广州来,这太好了。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北伐大业定能成功。”不久,张群被任命为北伐军大本营总参谋,与蒋介石一道参与北伐重大事项的谋议。
  虽有结义之情,但深知蒋介石禀性的张群却不敢有丝毫的造次。平日里,张群始终对蒋介石恭敬有加,卑躬谦和。他办事干练,处理公文信函很快,工作效率高。他还善于揣摩蒋介石的心思,按照蒋介石的意图行事。蒋介石对张群的表现十分满意。很快,张群就成为蒋介石智囊团的股肱。
  在张群的建议下,蒋介石制订出了一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案。即首先击败吴佩孚,然后挥戈东进,打垮孙传芳,最后寻机歼灭张作霖。根据此方案,北伐军一方面联络冯玉祥,牵制住奉系军阀;另一方面分化孙传芳,让其不能与吴佩孚合为一股。张群认为,吴佩孚与孙传芳虽是同属直系,但他们之间是相互防范的。于是他认为争取孙传芳中立是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且,孙传芳原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又曾加入同盟会,其左右不少人皆出于日本士官学校,张群与他们有同学之谊。于是,张群毛遂自荐,要求全权负责对孙传芳的分化瓦解。蒋介石大喜,同意他前往。
  张群立即秘密赶往南京,会晤孙传芳,提出由国民政府委派孙传芳为东南5省首脑,同时与北伐军一致行动,共同夹击湖北,会师武汉。但孙传芳态度坚决,不接受国民党的任命,也不承认国民党广州政府。
  张群只得退而求其次,极力向孙传芳阐述时局的演变,指出只有三条道路可供其选择:上策是联合北伐军,中策是保持局外中立,下策是与吴佩孚对抗北伐军。仔细权衡利弊后,孙传芳最终选择了中立之策。
  北伐军一路捷报,吴佩孚部溃不成军。很快,湖南、湖北两省落入北伐军之手。孙传芳感到危机,遂开列三个条件,希望与蒋介石做笔交易。蒋介石看后嗤之以鼻。他原本就对富庶的东南5省大感兴趣,如今两湖已得手,焉有不打之理?1926年11月,孙传芳部全面败走江西,蒋介石得意洋洋地将北伐军大本营迁至南昌。张群因游说之功,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总司令部总参议,成了蒋介石帐下名副其实的首席幕僚。
  出任总参议后,张群参与军事决策,积极为蒋介石扩张地盘出谋划策。此时,北伐军继续对盘踞在苏、浙、沪的孙传芳穷追猛打,但是军费不足又令蒋介石困厄不堪。张群想到了黄郛。黄郛阅历丰富、老谋深算,在鱼龙混杂的各条道上都混得开,既做过北洋政府的总长,又当过孙中山的兵站总监,还帮助冯玉祥发动过北京政变,手段非凡。于是他建议蒋介石向黄郛求助。
  蒋介石立即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交由张群亲往天津邀请黄郛南下,帮助自己“襄定东南”。黄郛接信后,认真分析了形势,决定辅佐蒋介石。不久,黄郛带着100万元的军费单,在张群的陪同下,联络江浙财阀及地方帮会首领,取得他们对蒋介石的支持后,顺利筹得所需军费,解了蒋介石燃眉之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另立中央,张群被任命为中央政治会议委员。4个月后,蒋介石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宣布辞职下野。张群毅然决定与蒋介石共进退。他陪同蒋介石回到其浙江奉化溪口老家,两人朝夕相处,伺机而动。
  蔣介石经常将他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处理
  张群能够不计名利,毅然陪蒋介石下野,令蒋介石大为感动,从此将张群视为最亲近的幕僚。张群也被称为“蒋介石的怀刀”,为蒋介石尽心效力。蒋介石经常将他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处理。
  1927年8月,蒋介石和张群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利用下野的这段时间到日本和欧美去一趟,以求进一步取得列强对自己的支持,以便日后东山再起。
  另外,此时已获得宋美龄芳心的蒋介石打算到日本拜访宋氏家族的家长,取得他们对这场政治婚姻的首肯。张群自告奋勇先去日本联系、铺路。随后,在张群的陪同下,蒋介石拜见了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倪老夫人为蒋介石漂洋过海亲自拜访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同意蒋宋联姻。
  1928年初,蒋介石重新执掌国民党军政大权。他没有忘记曾和他共患难的张群,任命张群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实际上是国民党的外交部长。当时正是中日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国民党政府对日本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政策,少接触、不谈判。   1928年5月3日,日本借口保护侨民和胶济铁路,派兵占领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5月8日,张群在日本会见了首相田中义一,转述蒋介石的口信,言明中日两国必须友好,希望日本不要对北伐加以阻挠,更应同情和帮助中国革命。至于济南事件,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最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田中义一采取狡辩敷衍的伎俩,说日本不袒护奉军,至于出兵济南,仅为保护侨民而已。将来中国完成了北伐统一,日本定会帮助中国。同时,田中义一“为表诚意”,派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松井石根赴济南处理有关事宜。
  张群回到国内,将情况向蒋介石一一汇报。蒋介石认为他不辱使命,能将如此棘手难办的事情处理得有这般效果,已属不易。紧接着,张群又奉蒋介石密令前往东北,说服拥有30万东北军的张学良易帜,拥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1929年1月,张学良通電全国,宣布易帜。北伐战争取得表面上的统一。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张群带着重金与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委任状再次来到沈阳,面见张学良,希望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助蒋介石一臂之力。经过他的游说,张学良最终决定出兵帮助蒋介石打中原大战。
  张群对蒋介石秉性、意图的准确把握,让国民党的实力派,甚至是反对派都对张群刮目相看、敬畏三分。他们中多数人就是通过张群的接洽,与蒋介石攀上关系,从而结成同盟的。对此,有人曾这样评说:“众友评岳军,只能呼为蒋之使而不得称为如夫人,以如夫人尚有恃宠撒娇时,而张唯知唯唯诺诺,欲如何便如何,无一迎抗。”令人称奇的是,张群听到此番评论,竟淡然自嘲说:“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这般心态,岂是常人可比。
  “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吃什么菜,我做什么菜”
  抗战胜利后,张群回到南京,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所谓财多必危,官高必险。身居高位的张群自然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有一段时间,外界经常对张群呼朋引类的举动大加诟病。张群得知此事后十分担忧,他深知蒋介石最忌部属援用私人、结党营私。所以张群每听到别人议论他时,总会勃然变色说:“我未用蒋先生不悉之一人,未贪污一分钱。”
  解放战争开始后,蒋介石全面溃败,至1948年底已濒临绝境,但他仍不肯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蒋介石发出元旦求和文告后,各方面的反应都不好,毛泽东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更使他毫无转寰余地。他连日与张群等人商讨对策。眼看已无胜算的可能,蒋介石除把爱将陈诚派去台湾外,还在下野前正式任命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后改称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显然,蒋介石的算盘是让曾在抗战时主政四川大后方6年的张群再去统治大西南,日后可以把川、康、云、贵四省作为在大陆顽抗的据点。张群赴四川走马上任,以“团结、自卫、自给”为施政的三大要旨,安抚地方实力派,竭力稳住西南局势。然而川、康、云、贵四省的地方首领各有自己的打算,只是口头敷衍国民党当局。尤其是解放军在华东、华中、西北全面快速推进,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四地的官员早已是人心惶惶。1949年11月30日,重庆宣告解放。
  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和张群又做了一个黄粱美梦。12月7日,张群飞往昆明,劝说云南省主席卢汉把云南省政府和绥靖公署等机关迁往滇西,把昆明腾给在成都的国民党中央军政机关,“领导全国的反共大业”。卢汉一口拒绝,说云南财尽粮缺,负担不起。与此同时,蒋介石接到军统头子毛人凤的报告,说卢汉正在加紧“和平运动”。蒋介石要张群立即回成都商议对策。
  张群等人回成都后,蒋介石面授机宜,要他们立即返回昆明控制局面,并安抚卢汉。就在张群一行回昆明的当天晚上,卢汉将准备已久的起义行动提前举行,将张群等人扣押了起来。张群被软禁后,提笔给卢汉写了一封信,详述这些年相互间的深厚交情,表示今后自己不再过问政治,希望卢汉放他去香港侨居,做个寓公。卢汉见信后,安排张群乘坐法国航空公司的班机仓促离开云南,张群却从香港乘轮船去了台湾。张群到达台湾后,既没当寓公,更不肯放弃政治活动。
  蒋介石逃到台湾之后,开始反思在大陆失败的教训,由此对国民党中的不少重要人物如陈果夫、陈立夫的成见更深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与此相反,张群仍然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到了台湾后,张群出任了“总统府秘书长”,他依然唯蒋介石命令是从。
  张群在台湾主要致力对外交往,侧重于对日本的关系。他到台湾后,曾先后7次去日本活动。1957年张群出访日本时,旅日国民党人苗剑秋公开提出:“岳公,你追随蒋先生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切。大陆失陷,你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张群坦然答道:“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吃什么菜,我做什么菜。”众人苦笑,都“佩服”张群的聪明与圆滑。张群所言,道出了他的处世之道。这也是他始终为蒋介石宠眷不衰的秘诀所在。
  但是,作为蒋介石的终身幕僚,从蒋介石方面看,张群能够“数十年如一日,谦恭有礼,不气不怒,忍辱负重,临危受命,毁誉疑谤均所不计,安危同仗,甘苦共尝”,才是蒋介石信任和赏识他的更重要原因。1990年12月4日,张群因心肾功能衰竭在台湾去世,享年103岁。
其他文献
青年蒋介石既放荡不羁,又遵循孔道;他革命,但对传统社会以及等级制度又有一种顽固的保守。  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出身盐商家庭的顽劣孩童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的一户没落盐商家庭。  蒋介石小时候,“近百户人家聚居在一条街上,就在剡溪边,只有几家小店铺,是米行、酱油店、饭馆、茶馆”。蒋家自蒋斯千(蒋介石祖父)始开办玉泰盐铺,后转给儿子蒋肇聪(蒋介石父
期刊
当整个欧洲大地被一战战火点燃时,35岁的斯大林正在西伯利亚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艰苦斗争。被流放的斯大林在冰天雪地里望眼欲穿,他不知道希望的種子已埋下,1914年开始的大战深刻动摇了帝国的根基,这是他最后的炼狱,熬过这一遭,他将成为一个历史性人物。   斯大林是世界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列宁虽然建造了苏联,但在巩固和稳定这个国家方面,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斯大林。如果没有斯大林,苏联可能在1991年解
期刊
2005年,日本战败60周年之际,日本右翼旗帜性人物石原慎太郎发表“纪念文章”,要求将东条英机移出靖国神社。石原慎太郎这么说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觉得东条英机“死没死相”,有辱“皇国”尊严。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总代表,东条英机在日本右翼圈子里只是一个庸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庸人,在政府、家庭的浸淫下成为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东条英机是缺席的,然而战争结束之后的经历对他影响深远。在欧
期刊
曾国藩、左宗棠均为晚清咸丰时期的一代名臣,都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人共事10余年,交情甚厚,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南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来往。左宗棠与曾国藩失和是一桩引人关注的历史公案。两位一品大臣多年的友好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他们何故失欢?  曾国藩未经朝廷准许即弃军回家奔父丧,左宗棠写亲笔信直言批评  咸丰七年(1857年),
期刊
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然而,也有一些人如同鲁迅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包惠僧、刘仁静便是如此。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弃信仰,叛变投敌;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陈公博:与已叛国投敌的汪精卫、周佛海狼狈为奸,成为汪伪政府的第二号人物  以参加
期刊
李鸿章在经营幕府的过程中,既延揽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也招募受欧风美雨熏陶过的人。这两股势力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汇合,并在李鸿章死后继续协力发挥作用。  “拉车的”和“推车的”  “外来势力”的根底可追溯到1841年的澳门。当时,13岁的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通过一个传教士医生的帮助,被录取为马礼逊学堂一年级学生。这一年级的另外5个学生中,还有后来广为人知的唐景星(唐廷枢,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期刊
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块被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红25军、红27军在这块殷红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写下了气贯长虹的英雄诗篇。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弘扬革命老区精神,携手精准扶贫,戮力脱贫攻坚,用无私奉献奏响了又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匠心巧绘出又一幅感天动地的壮丽新画卷。  作者简介  田翔,1965年2月生于湖北英山县,创作诗歌、散文作品200余万字,分别在《诗刊》
期刊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正式接替张伯伦成为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只看丘吉尔壮怀激烈的演讲,很难想象他在担任首相之前他曾选举失败,离开政府长达十年之久!   丘吉尔是英国政坛的绝对异类。1911年就任海军大臣时,丘吉尔已根据欧洲形势断言大战必将爆发。很多人不以为然,只有丘吉尔坚信这是一场世界级大
期刊
国民党为什么选择台湾作为栖息地?史学家杨天石从蒋介石和台湾的因缘、台湾的战略地位等角度加以论述,可惜没有一个字提及作为首倡者的蒋介石幕僚张其昀。其实,张其昀与国民党迁台方案和行动大有关联。  张其昀字晓峰,是著名的史地学家、教育家,还是蒋介石的同乡(浙江宁波人)。张其昀1900年出生,成为蒋介石幕僚之前,是一位纯粹的学者,曾经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南京中央大学任职、任教10年之久。  1943年,张其
期刊
当阳,沮漳河畔的丰饶之地,不仅见证着我国开辟县制先河的历史,随意漫步其中一个村庄,不经意间都会发现其与三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发生在当阳的故事就有三十七个,长坂坡之战,赵子龙单骑救主,张飞吼断当阳桥……更有关公关云长,那是当阳人精神的图腾。历史,成就了当阳人的英雄气质;苦难,磨炼了当阳人的坚韧风骨。最具代表性的当阳人,大名鼎鼎的郭仁轩可以算上一个。   郭仁轩,姓郭名祖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