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鸿章在经营幕府的过程中,既延揽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也招募受欧风美雨熏陶过的人。这两股势力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汇合,并在李鸿章死后继续协力发挥作用。
“拉车的”和“推车的”
“外来势力”的根底可追溯到1841年的澳门。当时,13岁的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通过一个传教士医生的帮助,被录取为马礼逊学堂一年级学生。这一年级的另外5个学生中,还有后来广为人知的唐景星(唐廷枢,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澳门和香港(1842年学校迁至此地)学习6年之后,容闳赴美深造,唐景星则留在中国,先后在香港殖民政府中充当译员,在上海海关任译员和总翻译,1863年成为上海英国公司怡和洋行的买办。
容闳于1863年受委派赴美采买美国机器,这批机器和李鸿章的制造局合在一起,遂为江南制造局之肇始,同时也是容闳和丁日昌(字禹生,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之一)订交之开端。
到1867年丁日昌在曾国藩、李鸿章推荐下升任江苏巡抚时,他与容闳已经是老朋友了。正是根据容闳的建议,一所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馆在江南制造局内建立了起来,他还详细地和丁日昌讨论了派遣中国幼童赴美国接受西方教育的想法。由于丁日昌的斡旋,容闳的这一计划引起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关注。在他们的赞助下,1871年这一计划被朝廷批准,第一批学生于1872年夏扬帆赴美。
这批学生留美之时,唐景星辞去了在怡和洋行的职务,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当了轮船招商局的总办,担任这一职务共11年。
认识唐景星的西方人都很钦佩他的管理能力和忠诚正直,赞赏他的进步思想,并希望看到中国引入西方文明。1877年李鸿章考虑派他为驻美公使时,却说他的中学根底不深。谈到他和李鸿章的关系,唐景星說:“总督是前面拉车的人,而我则是后面推车的人。”
李鸿章幕府中被委以洋务者,归国学生人数最多
李鸿章幕府中被委以洋务者,归国学生人数最多。在当政期间,李鸿章主持派遣了学生赴欧美学习海陆军、开矿、通讯等等。
李鸿章是幼童留美的发起人之一,当1881年这些幼童们被勒令回国后,他把许多人安置在了自己手下。留美幼童们太年幼,因此他们在李鸿章幕府中还不能充当重要角色。然而,有3个年龄较大的归国学生,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他们是马建忠、罗丰禄和伍廷芳。
马建忠出身于江苏一个缙绅家庭,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使他成为“西化”论的鼓吹者,19世纪70年代就被李鸿章派往法国学习。李鸿章曾在一封信中提到,马建忠正“讲习交涉律例”,并搞翻译,也正在被培养做外交工作。1882年,谈判缔结朝美、朝英和朝德条约时,他还充当了李鸿章的代表。1884年,李鸿章将其转入商界,任命他为轮船招商局会办,他任此职一直到1891年。1895年,他陪李鸿章赴马关谈判,次年又陪李鸿章环游世界。
罗丰禄是跟随李鸿章多年的海军事务秘书和亲信。1871年,罗丰禄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从福州船政学堂航海学校第一期毕业,之后成为郭嵩焘驻英公使馆的随员。他加入李鸿章幕府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但在1881年10月,李鸿章评价他说:“罗丰禄学有根柢,当差甚勤。”当时他是李鸿章的机要秘书、翻译和内勤总管。1897年,通过李鸿章施加影响,他又成为中国驻英公使。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时,机智的谈吐和得体的措词受到公众的赞扬,这多半要归功于罗丰禄,是他把李鸿章在各次欢迎会、招待会上的致词译成英语的。
李鸿章的第三个起重要作用的归国学生幕僚是伍廷芳,他在1882年接受了李鸿章的邀请,来到天津,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做了李鸿章的法律顾问和外事代表。后来在1890年至1903年和1908年至1909年两度出任中国驻美公使。
“洋幕友”的一席之地
为了满足尽快培养人才的需要,李鸿章将一种新的因素引入幕府制度之中,即聘用外国人做幕友。他任用外国人做顾问、教习、海军军官、舰长、仓库管理员、制造局帮办、军事教习,甚至做外交谈判代表。
在李鸿章的幕府中,外国人占有特殊的地位,并有他们自己的等级制度。其中,站在顶点的两个人是德璀琳和毕德格。所有在李鸿章幕府供职的外国人通常都把信寄给这两人中的一个,因为他们两人与李鸿章几乎天天有密切的私人接触,而且都能讲汉语。德璀琳在是李鸿章工商企业中供职的外国人的联络官,也是为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外国人的联络官。毕德格则负责管理在北洋海军任职的外国人员。以地域和语言为基准,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个不太严格的分工:德璀琳支配着在李鸿章手下任职的欧洲人,毕德格则管理着美国人,有时还有英国人。
德璀琳是德国人,由赫德的总税务司署委任为天津海关税务司。严格地说,他不是李鸿章幕府成员,但是在李鸿章直隶总督任期内,他几乎自始至终与李鸿章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各种有关地方、国家乃至国际事务上都为李鸿章出谋划策。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应李鸿章的请求,马士(1874至1908年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工作的美国人)从海关被调到轮船招商局,协助进行从美国公司手中收回招商局船只和库房的工作。这期间,他就是通过德璀琳向李鸿章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的。
19世纪80年代后期,墨贤理任朝鲜海关总税务司时,他的许多信件都是直接写给德璀琳,再由德璀琳转报给李鸿章。
毕德格是美国人,1872年被任命为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副领事和翻译,后被免职,原因是美国驻天津领事认为,他既已担任李鸿章的私人秘书,就不能公正地履行其领事的职责。
毕德格在李鸿章手下任职是从做李鸿章的孩子们的家庭英文教师开始的,由此获得了李鸿章的信任和友谊。后来成为李鸿章外交事务方面不可多得的助手。虽然毕德格在李鸿章幕府中的职位不过是个私人秘书,但他还担任李鸿章的翻译,负责陪同接见外宾。他为李鸿章读了不下800部英文、法文和德文书籍(用中文翻译),并且还为李鸿章提供消息,使其大体上了解在天津的外国人及外交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李鸿章在每一个方面,几乎都不得不依赖外国专业人员作顾问。在轮船招商局,他有一个外国总监和一个外国航海监督。从1885年的花名册上看,该局轮船上144位船长、大副、管轮,竟无一是中国人。
开平矿务局从一开始便聘用了外国技师,铁路公司也是如此。北洋水师也依靠外国人做教习、顾问官、管轮和炮长。1879年,外国医生成功地治愈了李鸿章妻子的病,这促使他聘请了一个外国医生伊尔文为家庭医生,后又任命伊尔文为其海军医师。
不过,李鸿章只在他不能使用中国人的地方才使用外国人;他使用他们,为的是增加自己对西方的了解,并培养出可以代替他们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王文彩;参考资料:《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作者:刘悦斌、刘兰芝)
“拉车的”和“推车的”
“外来势力”的根底可追溯到1841年的澳门。当时,13岁的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通过一个传教士医生的帮助,被录取为马礼逊学堂一年级学生。这一年级的另外5个学生中,还有后来广为人知的唐景星(唐廷枢,清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澳门和香港(1842年学校迁至此地)学习6年之后,容闳赴美深造,唐景星则留在中国,先后在香港殖民政府中充当译员,在上海海关任译员和总翻译,1863年成为上海英国公司怡和洋行的买办。
容闳于1863年受委派赴美采买美国机器,这批机器和李鸿章的制造局合在一起,遂为江南制造局之肇始,同时也是容闳和丁日昌(字禹生,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之一)订交之开端。
到1867年丁日昌在曾国藩、李鸿章推荐下升任江苏巡抚时,他与容闳已经是老朋友了。正是根据容闳的建议,一所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馆在江南制造局内建立了起来,他还详细地和丁日昌讨论了派遣中国幼童赴美国接受西方教育的想法。由于丁日昌的斡旋,容闳的这一计划引起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关注。在他们的赞助下,1871年这一计划被朝廷批准,第一批学生于1872年夏扬帆赴美。
这批学生留美之时,唐景星辞去了在怡和洋行的职务,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当了轮船招商局的总办,担任这一职务共11年。
认识唐景星的西方人都很钦佩他的管理能力和忠诚正直,赞赏他的进步思想,并希望看到中国引入西方文明。1877年李鸿章考虑派他为驻美公使时,却说他的中学根底不深。谈到他和李鸿章的关系,唐景星說:“总督是前面拉车的人,而我则是后面推车的人。”
李鸿章幕府中被委以洋务者,归国学生人数最多
李鸿章幕府中被委以洋务者,归国学生人数最多。在当政期间,李鸿章主持派遣了学生赴欧美学习海陆军、开矿、通讯等等。
李鸿章是幼童留美的发起人之一,当1881年这些幼童们被勒令回国后,他把许多人安置在了自己手下。留美幼童们太年幼,因此他们在李鸿章幕府中还不能充当重要角色。然而,有3个年龄较大的归国学生,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他们是马建忠、罗丰禄和伍廷芳。
马建忠出身于江苏一个缙绅家庭,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在上海的生活经历使他成为“西化”论的鼓吹者,19世纪70年代就被李鸿章派往法国学习。李鸿章曾在一封信中提到,马建忠正“讲习交涉律例”,并搞翻译,也正在被培养做外交工作。1882年,谈判缔结朝美、朝英和朝德条约时,他还充当了李鸿章的代表。1884年,李鸿章将其转入商界,任命他为轮船招商局会办,他任此职一直到1891年。1895年,他陪李鸿章赴马关谈判,次年又陪李鸿章环游世界。
罗丰禄是跟随李鸿章多年的海军事务秘书和亲信。1871年,罗丰禄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从福州船政学堂航海学校第一期毕业,之后成为郭嵩焘驻英公使馆的随员。他加入李鸿章幕府的确切时间尚不清楚,但在1881年10月,李鸿章评价他说:“罗丰禄学有根柢,当差甚勤。”当时他是李鸿章的机要秘书、翻译和内勤总管。1897年,通过李鸿章施加影响,他又成为中国驻英公使。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时,机智的谈吐和得体的措词受到公众的赞扬,这多半要归功于罗丰禄,是他把李鸿章在各次欢迎会、招待会上的致词译成英语的。
李鸿章的第三个起重要作用的归国学生幕僚是伍廷芳,他在1882年接受了李鸿章的邀请,来到天津,加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做了李鸿章的法律顾问和外事代表。后来在1890年至1903年和1908年至1909年两度出任中国驻美公使。
“洋幕友”的一席之地
为了满足尽快培养人才的需要,李鸿章将一种新的因素引入幕府制度之中,即聘用外国人做幕友。他任用外国人做顾问、教习、海军军官、舰长、仓库管理员、制造局帮办、军事教习,甚至做外交谈判代表。
在李鸿章的幕府中,外国人占有特殊的地位,并有他们自己的等级制度。其中,站在顶点的两个人是德璀琳和毕德格。所有在李鸿章幕府供职的外国人通常都把信寄给这两人中的一个,因为他们两人与李鸿章几乎天天有密切的私人接触,而且都能讲汉语。德璀琳在是李鸿章工商企业中供职的外国人的联络官,也是为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外国人的联络官。毕德格则负责管理在北洋海军任职的外国人员。以地域和语言为基准,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个不太严格的分工:德璀琳支配着在李鸿章手下任职的欧洲人,毕德格则管理着美国人,有时还有英国人。
德璀琳是德国人,由赫德的总税务司署委任为天津海关税务司。严格地说,他不是李鸿章幕府成员,但是在李鸿章直隶总督任期内,他几乎自始至终与李鸿章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各种有关地方、国家乃至国际事务上都为李鸿章出谋划策。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应李鸿章的请求,马士(1874至1908年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工作的美国人)从海关被调到轮船招商局,协助进行从美国公司手中收回招商局船只和库房的工作。这期间,他就是通过德璀琳向李鸿章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的。
19世纪80年代后期,墨贤理任朝鲜海关总税务司时,他的许多信件都是直接写给德璀琳,再由德璀琳转报给李鸿章。
毕德格是美国人,1872年被任命为美国驻天津领事馆副领事和翻译,后被免职,原因是美国驻天津领事认为,他既已担任李鸿章的私人秘书,就不能公正地履行其领事的职责。
毕德格在李鸿章手下任职是从做李鸿章的孩子们的家庭英文教师开始的,由此获得了李鸿章的信任和友谊。后来成为李鸿章外交事务方面不可多得的助手。虽然毕德格在李鸿章幕府中的职位不过是个私人秘书,但他还担任李鸿章的翻译,负责陪同接见外宾。他为李鸿章读了不下800部英文、法文和德文书籍(用中文翻译),并且还为李鸿章提供消息,使其大体上了解在天津的外国人及外交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李鸿章在每一个方面,几乎都不得不依赖外国专业人员作顾问。在轮船招商局,他有一个外国总监和一个外国航海监督。从1885年的花名册上看,该局轮船上144位船长、大副、管轮,竟无一是中国人。
开平矿务局从一开始便聘用了外国技师,铁路公司也是如此。北洋水师也依靠外国人做教习、顾问官、管轮和炮长。1879年,外国医生成功地治愈了李鸿章妻子的病,这促使他聘请了一个外国医生伊尔文为家庭医生,后又任命伊尔文为其海军医师。
不过,李鸿章只在他不能使用中国人的地方才使用外国人;他使用他们,为的是增加自己对西方的了解,并培养出可以代替他们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王文彩;参考资料:《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作者:刘悦斌、刘兰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