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高知识群体和高水平知识创新活动密集的战略高地,是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积极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前沿阵地。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从高校自身环境看,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是高校党员和师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选择的自由更加多样化,思想的个性更加明显。这些都增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高校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创新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多样化;改革创新
一、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的内容是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的基本要素,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纽带,它决定着教育信息传播的效能,决定着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员教育处于新的环境,面临新的任务,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内容的研究,是加强和改进当前教师党员教育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现状
(1)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中应用性较弱。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来看在研究高校教师教学成果相对较少,比以往的研究成果内容较丰富但缺少应用价值。在先进性建设以及当代大学生党建这两方面非常受论文内容的欢迎,但内容显示的大多为表层含义,未达到其深层含义。应该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加以研究并做出更深刻的理解。
(2)青年教师党员具有着先进的思想,灵活的理念,以及对待高校党建的热情。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忽略问题。他们缺少了老党员们那些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是首待解决的问题。培养热爱民办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现代化教师。因此,青年教师党员需要做的是向老一辈学习,这样才能使其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达到一个常态。
(3)从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所处的形势来看,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高校实际,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適应新课程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三、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健全高校党建工作机构
青年教师党员正是在党建工作机构的带领下完成对高校的相应建设,若高校党建工作机构不够完善,那么青年教师党员的工作将难以进行下去,将会阻碍高校的发展。
(二)完善其工作管理体制
高校青年教师身处教育的第一线,使高校教书育人的储备力量。他们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十分的多,由此可见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管理机制的加强可以加强青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培养优秀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搭建实践平台
(1)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少实践意识,青年教师党员在学习党组织的教育方针后,缺少实践经验。所以需要搭建实验平台,以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精神,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2)一些青年教师在入党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部积极参加实践类的活动,思想消极怠慢。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相较于老党员本身就少了些经验却还是存有消极的心态放松自己。所以要使其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重要性。那么就更需要从思想方面入手,努力解决搭建平台的问题。
(二)强化党教育者队伍的建设
(1)强化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高度重视其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政治理念的加强,要持续开展思想理论、法纪、警视和先进典型“四项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重点加强党建工作、党规党纪等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2)完善党务工作者表彰激励政策。以此来鞭策青年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应与同级表扬的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
(3)按级分配工作。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实下去,使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拖延。
(三)切实强化学校党建工作责任
(1)加强监督和考核。落实常态化党性分析、推动整改常态长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进学校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彰显党组织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强化基础保障。提高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有效地对工作进行分配。强化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重视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既需要在实践上不断探索,也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要切实加强党建研究相关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及时总结实践创造的好经验,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指导实践发展的新进程,不断提高党建尤其是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提升教育质量
(1)在当今世界,有效的更新党建教学内容,成立特定的教育体系,能够使党员教师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完善教育体系的目的。
(2)教育要有针对性。在学习的同时要采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党员的兴趣。同时针对青年党员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其乐意接受并加以改进。不仅青年教师需要学习,每一位党员教师都要在学习的同时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讲解。
参考文献:
[1]韩景阳.高校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鲁鹏威(1975—),男,辽宁本溪人,法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机制研究)编号(2016GDJ_B026)。
关键词:高校教育;多样化;改革创新
一、青年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的内容是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的基本要素,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纽带,它决定着教育信息传播的效能,决定着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党员教育处于新的环境,面临新的任务,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内容的研究,是加强和改进当前教师党员教育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现状
(1)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教师党员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中应用性较弱。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来看在研究高校教师教学成果相对较少,比以往的研究成果内容较丰富但缺少应用价值。在先进性建设以及当代大学生党建这两方面非常受论文内容的欢迎,但内容显示的大多为表层含义,未达到其深层含义。应该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加以研究并做出更深刻的理解。
(2)青年教师党员具有着先进的思想,灵活的理念,以及对待高校党建的热情。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忽略问题。他们缺少了老党员们那些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规范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是首待解决的问题。培养热爱民办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现代化教师。因此,青年教师党员需要做的是向老一辈学习,这样才能使其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达到一个常态。
(3)从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所处的形势来看,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对学校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高校实际,扎实开展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丰富和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以適应新课程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和高校发展的需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意识超前、业务精良、创新实干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三、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健全高校党建工作机构
青年教师党员正是在党建工作机构的带领下完成对高校的相应建设,若高校党建工作机构不够完善,那么青年教师党员的工作将难以进行下去,将会阻碍高校的发展。
(二)完善其工作管理体制
高校青年教师身处教育的第一线,使高校教书育人的储备力量。他们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十分的多,由此可见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管理机制的加强可以加强青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对培养优秀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搭建实践平台
(1)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少实践意识,青年教师党员在学习党组织的教育方针后,缺少实践经验。所以需要搭建实验平台,以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精神,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2)一些青年教师在入党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部积极参加实践类的活动,思想消极怠慢。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相较于老党员本身就少了些经验却还是存有消极的心态放松自己。所以要使其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重要性。那么就更需要从思想方面入手,努力解决搭建平台的问题。
(二)强化党教育者队伍的建设
(1)强化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高度重视其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政治理念的加强,要持续开展思想理论、法纪、警视和先进典型“四项教育”,不断提高青年党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重点加强党建工作、党规党纪等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2)完善党务工作者表彰激励政策。以此来鞭策青年党员教师的积极性。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应与同级表扬的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享受同等的待遇。
(3)按级分配工作。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实下去,使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拖延。
(三)切实强化学校党建工作责任
(1)加强监督和考核。落实常态化党性分析、推动整改常态长效,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进学校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彰显党组织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强化基础保障。提高党组织的工作能力,有效地对工作进行分配。强化党建工作经费保障,重视党组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3)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既需要在实践上不断探索,也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要切实加强党建研究相关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及时总结实践创造的好经验,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指导实践发展的新进程,不断提高党建尤其是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提升教育质量
(1)在当今世界,有效的更新党建教学内容,成立特定的教育体系,能够使党员教师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能极大地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完善教育体系的目的。
(2)教育要有针对性。在学习的同时要采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党员的兴趣。同时针对青年党员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其乐意接受并加以改进。不仅青年教师需要学习,每一位党员教师都要在学习的同时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讲解。
参考文献:
[1]韩景阳.高校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鲁鹏威(1975—),男,辽宁本溪人,法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6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机制研究)编号(2016GDJ_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