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涵养生态”的开放型教育者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Sha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班级如同一片万物生长的森林,每一个孩子都以各自别样的姿态在这片森林里茁壮成长。作为这片森林的养护者,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合格的班主任可能是一名优秀的“育林工人”,而出色的班主任则是一名具有真知灼见的“生态学家”。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方式。因此,一个班主任的最大效能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涵养生态资源,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成長的空间,遵循其规律,启迪其智慧,丰盈其活力,在和谐的环境中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生命的生长点。
  上个学期,我从中学来到了小学工作。我对班主任的工作并不感到陌生,但和小学生初次相见时,我的确被孩子们身上天真的稚气与坦诚的情感所触动,每一个都俊朗秀气,聪慧可人。虽然接手的是五年级,实际上却是一个新班。原班学生只有17人,和我一起加入到这个班里的还有18个从区内各个学校转过来的新生,我们一起组成了一个36人的新集体。在忐忑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新学校的新生活。
  五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阶段,并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形成期。同伴之间的认识和评价以及来自集体的影响对他们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促进新集体的融合,我让班上一些有特长的孩子带来自己的作品,有素描、水粉等美术作品,也有自己的考级证书等,张贴在班级的文化墙上。这些展示可以让大家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同学,同时也能彰显孩子的个人特点。我还建议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孩子们带来了机器人、玩具狗、魔方、孔明锁等。我每天还安排二十分钟的玩具时间,鼓励孩子们积极社交,互相邀请玩伴,主动分享玩具,建立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同时,我也仔细观察孩子们,了解他们的行为特点、社交能力、心理空间的构成,为更有效的班级建设掌握更充分的资源。
  但是,这些努力对于一个新建立的、结构较为复杂的新班级来说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小学“新”教师,该怎样引导这些孩子踏上健康成长之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五年级的孩子虽未全然退去稚气,但已经是小学中的“小大人”,还有一年多就升上初中的他们也将面临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而且,从成人的视角设想孩子们的未来,他们会无数次地进入陌生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未来的他们怎样才能够自如地应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工作与生活?怎样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地拥抱外部世界?我们的学校教育又该教给他们怎样的技能去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境?经过深入地学习与思考,我逐渐明确—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更好地与人合作,应该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部分,这也是孩子终身发展的有力保障。
  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大都缺乏熟悉感与信任感,因而彼此互相了解并能相互接纳,促生集体归属感,就成为了班级建设的首要任务。该怎样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呢?正在我踌躇之时,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的“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项目”为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项目校本课程所设计的《新开始》《我喜欢我自己》等主题活动,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和自我认识的角度,让学生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从而能够在集体当中更好地生活、更愉快的成长。
  我在参加了项目培训学习之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希望能够在这个项目的指引下,既要做一个教育者,更能成为陪伴学生成长、分享他们喜乐的朋友。要做好这种实践活动,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为每个学生在班级这个生态系统中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鲜明的生命特征,对每个学生的深入了解对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及与他人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借用多元智能测评工具对每个学生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测量,详尽地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分布和有效学习风格,并针对其特殊的分布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分组。为了能够使小组合作价值最大化,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优势智能提升和弱势智能的弥补,我采用了异质分组的策略。每个小组五名成员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基本上能够实现互补。例如:每个组都会有智能发展均衡的学生,也会有某项智能极具优势的学生和弱势智能的学生搭配。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就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并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如此一来,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更加深入与透彻的自我认知,在收获合作乐趣的同时也构建了对自己的信心。
  分组成功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团队建设活动。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制作“名片”,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在“名片”内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做拓展,完成“我就是喜欢我”的自我报告,从自己的名字开始,把自己的喜好、经历、特长、特点尽可能详尽具体地梳理出来,书写或者描画在纸上。报告完成后,同组的成员互相介绍,让学生边听边找到属于大家的共同点,再根据小组成员的共同点设计出小组的专属队名、队呼、队歌和logo。小组建设完成之后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都在团队中实现了自己的作用和价值。“音乐之星”“汪汪战队”……一个个特点鲜明的团队彰显着孩子们的智慧与个性。在展示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负责一部分陈述,他们是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了解,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同时感受到了责任的意义。
  接着,结合学科内容,我又设计了“我家的宝贝”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家里任意一件宝贝做成分享资料,形式可以是小报、PPT、图文故事等。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分享!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带着新奇的眼神欣赏其他同学的宝贝,关注并了解了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志趣,这既增进了同学们的互相理解又丰富了彼此对生活的认识。东俞(化名)和他的妈妈用家里的面包机烤出松软香甜的面包,图片上的美食诱惑了我们每个人的味蕾;岳蕾(化名)奶奶家的“室内桃源”清新了所有人的耳目。一件宝贝,一段亲子时光,一个温馨的分享,让每一个孩子和他(她)活色生香的家庭生活面貌呈现出了最动人的光彩。
  生活即教育,生活的空间有多宽广,教育的空间就有多开阔。后来我们请家长协助把孩子的作品制作成电子杂志,共同完善修改交付至班级邮箱,和本学期写作实践成果结集成书,作为下学期的开学礼物送给大家。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也非常注重外在评价,积极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集体意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对班级体的归属情感。例如,我利用学校国旗下风采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齐唱《少年强》,让学生在诵唱中亲身体会到集体力量营造出的恢宏的感染力。活动中,有特长的学生积极主动担任伴奏和领诵,展现出他们的个性才华,其他同学精心练习,互相配合,展现着集体的凝聚力。这样的集体亮相让全校师生刮目相看,赞誉有加,担任领诵的学生也纷纷成为了学校广播和主持的骨干。孩子们由此产生了特殊的集体荣誉感,自然形成了对新集体的归属感。他们为自己的班级形象感到骄傲,这种凝聚力又成为孩子们积极维护班级荣誉的动力。
  新的班级生态,就是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他们之间存在的必然差异,为孩子们做好接纳和尊重差异的榜样。我们班的文化墙上有一幅孩子们设计的“成长树”美工大海报,每个孩子的经历都化作这棵大树的枝干,每个人的成长故事都在方寸之间展现着,每个孩子都在得到关注的同时也付出自己的关心。班级里的情感就这样流动起来,班级成员之间因为了解而互相尊重,又因为尊重产生了更深刻的友爱。每个月,我们都给当月出生的孩子过集体生日,祝福、许愿、邀请最好的朋友赠送蛋糕,孩子们体会成长的快乐,见证美好的童年时光,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和朋友的陪伴。
  责任编辑:肖佳晓
其他文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的改革引人注目.以系列化、专业台、大板块、主持人直播为特征的广播改革,打破了传统广播节目的沉闷气氛,引来了广大听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兴趣.人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海沧附校”)体育中心校区正对校门有一堵笑脸墙,全校区1400多位学生,70多名老师、保安、保洁员的笑脸定格在这面墙上,除了照
期刊
一、童年记忆rn1983年,我出生在光山县雷堂乡李榜村,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家里比较穷,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里照顾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母亲每天五点起来干农活,会把我
期刊
每年一度的中国电视节目评奖作为电视批评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引导和提升我国电视节目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参加2000年度中国电视社教节目评奖深有感触。本届参评节目无论题
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幅度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施政力度.中央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这被称为“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20
期刊
大数据点亮教育信息化rn如今,言必谈大数据,不说自己有“大数据”基因,不在做“大数据”相关的事情,似乎很落伍.但是,就算拥有再多的数据,也不能代表它就一定会获得价值和成
期刊
“人类学纪录片”,顾名思义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熟悉的纪录片。就内容而言,人类学纪录
电视散文是电视文艺中的一个新的艺术样式。简单地 说,电视散文就是运用电视的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给文字 散文配上画面、音乐等富于动感的情节,把文字表述形态转 化为视听综合
当EDUCAUSE《下一代数字教学环境》(Next Generation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s,NGDLE)报告发布时,其他国家同样也在研究这个主题.荷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这项工作,为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