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工作是高校工作重点,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助力。然而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教学方式单一、德育资源难集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明确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四者的职责、四方联动,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四方联动”为基础,构建“四方联动、四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育“生态圈”的观点。
关键词:四方联动 德育教育 生态圈
一、四方联动德育工作体系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1.高校德育模式单一 忽视德育复杂性。高校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第一场所、是接受德育的第一摇篮,具有不可比拟的奠基地位、而高校德育工作作为德育的第一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许多高校德育工作走入了误区,过于强调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高校尽管有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高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单一、获取信息量有限、难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职场真实环境,从而难以将理论付诸实践、难以使大学生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完成从“高校人”到“职场人”的转变。
2.职责不明 德育力量难汇聚。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汇聚力量,各方联动构建德育生态圈,而从现状看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的定位尚不明确,想谋求合作力量而难以沟通,社会德育力量又难以打破门槛进入高校,造成了极大的德育资源浪费与闲置。同时由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定位尚不明确,导致各方信息不畅通、难以突破德育门槛实现德育工作互补,对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二、四方联动德育工作体系职能划分
1.政府定位:宏观领导者。
1.1政府具有文化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的文化职能上说:政府需要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全名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而从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来说:政府需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2政府的职能要求政府的定位为宏观领导者,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德育工作进行引领,同时成为德育生态圈的领头羊,汇聚社会各界力量。
2.行业协会定位:规范者、沟通者、监督者。
2.1行业协会作为规范者,通过制定相关行业的职业规范标准、完善行业行规的方式,在政府宏观引领层面下进行微观调节,立足于行业特色进行德育工作的细节规则制定。
2.2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高校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企业方面能够了解高校专业设置情况等,有选择的与高校进行合作,而高校方面能够获取企业真实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行业协会可定期向高校推送优质企业进行合作;从第三方面来说,行业协会对企业有一定的约束与监察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可以针对企业德育工作暴露出的不足进行提醒与一定程度上的规范。
3.企业定位:共建者。校企合作是四方联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四方联动、四位一体的核心。企业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共建者,校企合作,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运用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等手段使大学生完成由“高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4.高校定位:奠基者。高校是德育工作的奠基者,是所有德育工作开展最重要的一环,高校在定位中一方面要重视自己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完成德育工作,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无法提供真实职业环境这样的问题,要积极谋求外援,通过多方援助解决这些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立体的多方联动的建立过程,需要建立“工作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多种机制相辅相成,政府领头、协会规范、企业共建、高校奠基共同完成生态圈构建。
1.工作领导机制。
1.1政府为生态圈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工作领导机制的核心。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建立工作领导机制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2政府要立足于自身文化职能,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握好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由政府来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等先进的思想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之中,起到政府领头,社会共建的作用。
1.3政府要督促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是德育最后的手段,德育工作并不是毫无底线的,政府需要完善和落实法律法规保证应对德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要求,政府从宏观着手,保证德育建设的方向不偏不倚,而行业协会根据自身行业特色,对法律中存在的细节不足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说明,完善行业规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使德育工作走向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
1.4政府也是社会监督的重要一环,在德育工作中,政府要发挥自身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的功能,发挥自己的监察智能,对德育建设其它力量进行合理的监督,以地方政府位单位,对企业、高校、行业协会进行一定的考核和检验。确保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激励机制
2.1在管理学中,激励是指通过鼓励、激发的手段,调动人的进取心和积极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激励就是通过一些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刺激手段,增强受众的行动内驱力,促使人们的为期望和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生态圈建设中我们同样要重视激励的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2.2对大学生的激励,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对激励事件表现敏感,激励效能强。因此高校与企业要更加重视激励的作用,一是在大学生在读阶段中,为品德与职业素质双达标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比如推荐到优秀单位实习的名額等。而在实习阶段,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也可设立相关奖学金来奖励职业与道德素养都达标的大学生,这种激励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觉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德育工作的开展。 2.3对企业与高校的激励,政府可以设置如“最佳德育高校”“德育先进企业”这样的奖项,对优秀企业与高校进行适当的名誉奖励,这样的奖励有利于企业与高校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使其的与建设落到实处。
3.保障机制。
3.1生态圈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稳定、持久,这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需要四方从“物质保障”与“机制保障”两方面着手。
3.2从物质保障来说,德育工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德育资金利用率,可利用所获得的资金设立奖学金对先进大学生进行奖励、达到激励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效果;也可提升硬件,建立起大学生德育平台,实现“4+1”(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大学生)的多向交流,打通信息沟通障碍。
3.3从机制保障来说,德育工作需要稳定的机制,要做到政府领头、协会辅助、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效果,联立社会各方力量,形成高效稳定的组织形式,使德育工作能够长期深入的开展。
4.评价、反馈机制。
4.1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稳定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发掘德育亮点进行推广,也找出德育不足加以改正。
4.2建立健全“周报月报”制度,高校德育工作一线人员每周要向院系进行周报,及时汇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与亮点,使高校能够把握德育效果与进程,及时修订德育计划。
4.3加大德育平台建设,积极运用贴吧、专属APP、微信、QQ群等新媒体,建立德育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多向交流与沟通机制。
四、结语
社会存在決定社会意识,德育建设必须立足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四方准确定位,相互协助,建立起以工作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为基础的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金存,政府责任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行协同创新机制探索[G],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
[2]张保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D],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6.
[3]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G],中国矿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徐丽(1983—),女,硕士,汉族,山东龙口人,现任职于武汉商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育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4115.
关键词:四方联动 德育教育 生态圈
一、四方联动德育工作体系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1.高校德育模式单一 忽视德育复杂性。高校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第一场所、是接受德育的第一摇篮,具有不可比拟的奠基地位、而高校德育工作作为德育的第一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许多高校德育工作走入了误区,过于强调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高校尽管有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与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高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单一、获取信息量有限、难以让大学生感受到职场真实环境,从而难以将理论付诸实践、难以使大学生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完成从“高校人”到“职场人”的转变。
2.职责不明 德育力量难汇聚。德育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汇聚力量,各方联动构建德育生态圈,而从现状看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的定位尚不明确,想谋求合作力量而难以沟通,社会德育力量又难以打破门槛进入高校,造成了极大的德育资源浪费与闲置。同时由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在德育工作中的定位尚不明确,导致各方信息不畅通、难以突破德育门槛实现德育工作互补,对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二、四方联动德育工作体系职能划分
1.政府定位:宏观领导者。
1.1政府具有文化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的文化职能上说:政府需要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全名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而从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来说:政府需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2政府的职能要求政府的定位为宏观领导者,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德育工作进行引领,同时成为德育生态圈的领头羊,汇聚社会各界力量。
2.行业协会定位:规范者、沟通者、监督者。
2.1行业协会作为规范者,通过制定相关行业的职业规范标准、完善行业行规的方式,在政府宏观引领层面下进行微观调节,立足于行业特色进行德育工作的细节规则制定。
2.2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高校的桥梁,通过行业协会,企业方面能够了解高校专业设置情况等,有选择的与高校进行合作,而高校方面能够获取企业真实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行业协会可定期向高校推送优质企业进行合作;从第三方面来说,行业协会对企业有一定的约束与监察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可以针对企业德育工作暴露出的不足进行提醒与一定程度上的规范。
3.企业定位:共建者。校企合作是四方联动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四方联动、四位一体的核心。企业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共建者,校企合作,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运用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等手段使大学生完成由“高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4.高校定位:奠基者。高校是德育工作的奠基者,是所有德育工作开展最重要的一环,高校在定位中一方面要重视自己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完成德育工作,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无法提供真实职业环境这样的问题,要积极谋求外援,通过多方援助解决这些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立体的多方联动的建立过程,需要建立“工作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多种机制相辅相成,政府领头、协会规范、企业共建、高校奠基共同完成生态圈构建。
1.工作领导机制。
1.1政府为生态圈建设的领导者,也是工作领导机制的核心。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建立工作领导机制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2政府要立足于自身文化职能,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握好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由政府来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等先进的思想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之中,起到政府领头,社会共建的作用。
1.3政府要督促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是社会的底线,是德育最后的手段,德育工作并不是毫无底线的,政府需要完善和落实法律法规保证应对德育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要求,政府从宏观着手,保证德育建设的方向不偏不倚,而行业协会根据自身行业特色,对法律中存在的细节不足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说明,完善行业规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使德育工作走向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
1.4政府也是社会监督的重要一环,在德育工作中,政府要发挥自身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的功能,发挥自己的监察智能,对德育建设其它力量进行合理的监督,以地方政府位单位,对企业、高校、行业协会进行一定的考核和检验。确保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激励机制
2.1在管理学中,激励是指通过鼓励、激发的手段,调动人的进取心和积极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激励就是通过一些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刺激手段,增强受众的行动内驱力,促使人们的为期望和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生态圈建设中我们同样要重视激励的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2.2对大学生的激励,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段,对激励事件表现敏感,激励效能强。因此高校与企业要更加重视激励的作用,一是在大学生在读阶段中,为品德与职业素质双达标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比如推荐到优秀单位实习的名額等。而在实习阶段,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也可设立相关奖学金来奖励职业与道德素养都达标的大学生,这种激励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觉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高校与企业德育工作的开展。 2.3对企业与高校的激励,政府可以设置如“最佳德育高校”“德育先进企业”这样的奖项,对优秀企业与高校进行适当的名誉奖励,这样的奖励有利于企业与高校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使其的与建设落到实处。
3.保障机制。
3.1生态圈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稳定、持久,这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需要四方从“物质保障”与“机制保障”两方面着手。
3.2从物质保障来说,德育工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德育资金利用率,可利用所获得的资金设立奖学金对先进大学生进行奖励、达到激励大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效果;也可提升硬件,建立起大学生德育平台,实现“4+1”(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大学生)的多向交流,打通信息沟通障碍。
3.3从机制保障来说,德育工作需要稳定的机制,要做到政府领头、协会辅助、校企合作相结合的效果,联立社会各方力量,形成高效稳定的组织形式,使德育工作能够长期深入的开展。
4.评价、反馈机制。
4.1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稳定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发掘德育亮点进行推广,也找出德育不足加以改正。
4.2建立健全“周报月报”制度,高校德育工作一线人员每周要向院系进行周报,及时汇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与亮点,使高校能够把握德育效果与进程,及时修订德育计划。
4.3加大德育平台建设,积极运用贴吧、专属APP、微信、QQ群等新媒体,建立德育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多向交流与沟通机制。
四、结语
社会存在決定社会意识,德育建设必须立足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四方准确定位,相互协助,建立起以工作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为基础的应用型本科院系德育“生态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金存,政府责任视域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行协同创新机制探索[G],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
[2]张保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D],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6.
[3]李绍伟,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G],中国矿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徐丽(1983—),女,硕士,汉族,山东龙口人,现任职于武汉商学院学生工作处,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武汉市教育局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德育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