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与创新的探究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会对数的阅读、对数学文本的阅读、对与数學相关的材料的阅读,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文化素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十多年来,我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握时机、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情境创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也就是说一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学生上课伊始就兴趣盎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的勇气,最根本的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标新立异的勇气与信心,就谈不上创新。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即使答案与问题不大吻合,也应鼓励学生把话说完,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回答,更不能冷嘲热讽, 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敢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猜测,才能提出超乎寻常的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二、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
   “疑”是探索的起点,有“疑”才能产生认知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设疑、激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我创设了三 个层次的问题:⑴猜一猜:你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有个学生说:“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但马上遭到很多同学的反驳,课堂上立刻引起一阵骚动,议论纷纷,最后有个学生提出:“老师,我认为不能从个位上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我投去赞许的目光,他的意见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⑵学生出题验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改变一下角色,由你们出题考考老师,你们用计算器验证。学生情绪很高,纷纷出题,结果,老师判断全对,我又指着学生出的数(如762)说:“这个数能被3整除,我还知道随便交换数字的位置,组成新的数仍能被3整除,(197)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随便交换数字的位置,组成新的数也不能被3整除,你们信不信?”学生半信半疑,通过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又对了。这时有的学生已按耐不住了:“老师,您怎么判断的?教我们吧!”我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故意卖了个关子:“这个秘密老师暂时不告诉你,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能3整除的数可能跟什么有关?你们有信心自己探索出秘密吗?”⑶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索总结出规律。引导观察:762、726、672、627、267、276,师:“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由相同的三个数字组成,只是每个数的数字排列不同),“数字不变,排列不同,组成的数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分组讨论),生:“由于数字不变,不管排列怎么变化,这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就不变。”师:(指着学生出的数)“那么能3整除的数各位的数的和有什么特点?不能被3整除的呢?”(学生分组探索讨论)最后,在学生自主探索概括的基础上揭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例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和射线时,我提出:“直线比射线长,对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通过争论,进一步巩固了对直线和射线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例明确了直线和射线的区别。
   三、注重直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遵循的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有意注意差,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学具比较感兴趣,因而注重直观教学,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优势,进行直观教学。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并紧密结合教具、学具,使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认识这两种几何体,并亲自指导学生摸一摸它们各有几个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与图形进行对照,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抽象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这样,先通过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象思维的依据,再通过形象思维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习轻松,记忆深刻。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个个动脑动手,促进了思考。用思考指导操作,极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
   四、精设悬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常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在似懂非懂,似知非知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如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首先出示地图,老师就从这张地图上便知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建筑工程师们看着一张图纸便知这座大楼的各种设计(包括:高度、用多少料等),是什么东西这样神奇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萌发了求知欲望,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又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精神。
   五、更新教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他们的兴趣容易被新奇的东西所激发。因此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新异刺激,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常言说得好: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特点因材施教,因年龄特点而异。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就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重要的成分。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去运用、去更新,我相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新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创新能力,让数学真正成为小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学科。
其他文献
6 月 17 日,比亚迪(002594)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传福减持股份,占总股本的 1.04%,剩余持股 22.01%,仍为控股股东。公司公告,“王传福先生坚定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本次减持股份的主要目的为配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减持所得资金全额无息借予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  今年4月,比亚迪发布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数量为不超过3266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32%。参加员工总人数为包含
1 前言   网球运动是一项高雅时尚的运动,随着我国女子运动员在世界赛场上的崛起和更多世界顶级赛事在中国的举办,加上电视媒体的传播,网球已经被很多国人所了解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网球作为业余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打网球达到健身和交际的目的。然而,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网球基础却是十分薄弱。在美国有2000多万人打网球,占全国总人口的1/14,其中青少年占40%以上;德国有十多万14-1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好大学物理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和改善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文中作者对于教课的感受启发进行描述,对于如何能让大学物理教师教好课及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学习物理发表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物理;学生;老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04-02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大学生不可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眼科工作者可对黄斑区外层视网膜成像进行更加详细的解读,表现为外层视网膜可分辨的高反射光带从时域OCT(TD-OCT)的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