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u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朗读水平高低,能看出学生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也标志着一个人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
  在教学课堂中,我突出“以读代讲,以读助讲,以读为本”的主线,利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读书训练。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确定朗读文章的感情基调
  
  每次初学课文,我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使学生初识课文就有了读的基本调子。如学习李汉荣《山中访友》一文,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利用拟人手法,将山中的小鸟、山泉、古桥、悬崖,白云等称为朋友,并给予“姐姐”“弟弟”“叔叔”“爷爷”等称谓。我问学生:“日常生活中,你与亲友分别重逢,会用怎样的语气语调称呼他们,倾诉心中的欣喜?”学生回答,心中定会格外高兴,交谈的语气会亲切自然,饱含真情。我说好,大家就带着这种心情,用此种语气语调朗读全文。
  
  二、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文章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学语文多是爱说,却不爱读和写,且往往形成不良的读写习惯。在课堂上,我注重朗读细节指导,尤其注重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训练。朱自清《春》一文,有这样一小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进行了以下指导:“偷偷”须稍轻,体现悄无声息;“钻”字突出力度,彰显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叠词使用,凸显作者的喜爱之情。了解关键词的词义和视象后,我又引导道,如果现在正是春天,你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地春草,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又开始认真研读,一致认为应带着欣喜的心情,扣住几个词语,才能读出真正的感情。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突出情字当头的理念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意境优美、节奏舒缓的诗,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诗歌首节,面对夜幕已降,街灯与明星共相辉映的壮丽,诗人欣喜无比;第二节中,天街上的物品琳琅满目,精致奇妙,世间少有,诗人难免会有惊喜之情;而在诗的第三、四节中,天河浅且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在流星照引下,自由自在地闲游,诗人的神往憧憬不言而喻。“欣喜”“惊喜”“神往”感情基调一线而牵,可学生的朗读,总缺少点什么。回过头了解到,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未来,在灿烂的星空诱发下写下了《天上的街市》。掌握这点后,我将此诗的朗读原创修改为:美好、恬静、自在、清新面略带一丝忧郁,节奏不宜太强,声音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努力做到轻松、柔和、舒缓。这样朗读起来,更显立体、饱满。
  
  张振芳,张春梅,教师,现居江西永丰。
其他文献
综观2007年所有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命题具有以下新特点。    一、选材日趋丰富,但内容浅易,少阅读障碍。现在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已一改以往以写人叙事为主的史传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多样化的新趋势。除了全国卷、四川卷、江苏卷、宁夏卷等是史传文外,北京卷、天津卷、安徽卷、湖南卷等选的是议论类文章,而其他不少省市选的是小说(如广东卷是《聊斋志异·郭生》)或小品文(如福建卷是《书博鸡者事》、辽宁卷是《冉氏烹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问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热点问题,而在每次考试中总有一部分同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对这类问题的解法缺乏规律性的认识上,求解这类题,要将平面几何知识与物理知识综合运用,正确建立完整的物理模型,画出准确、清晰的运动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