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略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究竟如何进行略读课的教学呢?值得我们探讨和思索。
  一、淡化朗读训练,凸显默读、快速浏览
  每一篇课文都离不开自读自悟、读悟结合的学习方式,而读是学习语文之根本,在略读教学中的读与精读教学中的读是不同的,应以默读和浏览为主,在无声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就象我们躺在床上投入的读一本心爱的小说,无声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悲,或潸然泪下,或欣喜若狂,我们总能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二、借助“读读——找找——划划——写写”,落实自读自悟记得有人说,略读教学就应象散文那样形散而神不散,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最不应当的就是面面俱到,过度牵引,但置身事外时是绝不可以的,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比如: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写一写。口、眼、手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清晰的抓住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那么,读什么、找什么、划什么、写什么,则需要教师抛砖引玉,比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课时,读过题目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张题签,习题时这样设计的: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2从他们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不由自主的与文本进行着不同层次的接触,就象矛盾的“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快速读完,处于高空俯视阶段,学生可以找到第一题的答案,并用词语概括后,记录在段落的空白处;第二遍,浏览品味,处于近一步观察阶段,这一步更需要眼睛与心灵的融合,因为难度较大的问题是需要提炼的,就如同课文是矿石,而答案才是金子,需要在整体中提炼精华,这一步更需要的是思维的灵动;第三遍,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品味。在《金钱的魔力》这课中,重点段落就是细节描写的部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划一划,品一品,使其感悟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有机结合的效果,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在书本相关空白处做整洁、精炼、系统、有效的补白。使学生感受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也有自己的见地。当学生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就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联结单元主题,与单元训练要点一脉相承在这一点上,精读课与略读课是一致的,每一篇课文的内涵、寓意都因作者的思维角度不同而不同,但做为同一单元的文章,它们的主题是相同的,写作手法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例如:《金钱的魔力》,这是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物描写,训练要点是学习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凸显人物的性格。那我们在教学本课时,确立的目标必须要围绕这个主题。读一读、品一品、学一学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自己也能写写人物,凸显人物个性。如果在教学中学生真正能把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掌握,并作到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在讲同组的其他课文时,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感,就象数学那样,语文也是触类旁通的。
  四、增强教学的宽度,而非厚度,激活课外拓展阅读的动力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就充分说明了略读课的重要性,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果说精读课适合课堂,那么略读课更贴近生活,它是语文内涵和外延的共同体,课内我们自读自悟,轻松自在;课外我们发散延伸,无限愉快。
  如果说,讲读课是我们在教学生捕鱼,那么上略读课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由撒网。掌握尺度,讲求策略,略读课的教学将是学生汲取营养的另一方天地。
其他文献
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怕作文、烦作文的心理,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效率呢?在大语文观和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有益的偿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师“全程”示范作文  这里的“全程”示范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教师写作实践可以给儿童树立写作的榜样,一个常有文字见诸报端的教师,一定会为学生们所崇拜和效仿。美国新罕布尔大学的教授认为“教师应该是从事写作的专家
期刊
一、以课本为本,品文本之“言”,读出语文味  本色语文课一定离不开“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毓信先生对语文教学有如下的评论:“语文教学是一种以情感带动知识学习的'情知教学',其涉及的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些情感,如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生命的短暂和崇高,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语文课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通过朗读创设出好的学习情景,要求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读出感情。语文课特别强调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文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等多方面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但是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相对滞后,仍徘徊于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面对如此教育教学现状,我结合我镇农村小学的实际状况,在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实效性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一、开展教育实
期刊
做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想要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那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课堂。但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采取有效的操作策略。  要教好学生,教师就要备好课,把最重要最精炼的东西提取出来,确定好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了解什么。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
期刊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音乐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去学习它。  一、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1教孩子学会听。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就谈不上音乐。在大
期刊
繁忙的小学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无暇静下心来写点感悟:班主任身兼多职,学生虽少,但工作量大。这些都无所谓,教育事业讲究奉献精神。最让我们这些教师烦恼的是农村孩子的学习状况:农忙时节,家长早出晚归忙于播种收获,没时间经管孩子的家庭作业,有点责任心的会问上一句:写作业了吗?孩子轻松扔一句:写完了。心想:你也不知道。老师批评我就当没听见,能把我怎么样?再说农闲时,打打麻将,唠唠家常,孩子的学习内容我也不会
期刊
我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有八、九个年头了,说长不长,可说短也不短了,而从开始教音乐到现在,音乐课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到多样,从死板到灵活,可以说,音乐课的内容是更加丰富了,上课的形式更加精彩了,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比较喜欢上音乐课,唱书上的歌曲,可一到了高年级(如五、六年级),学生的兴趣就没有那么浓厚了,甚至有点厌学了,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在与学生交流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直接的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协调各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  班主任在学校的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教育的是否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呢?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这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
期刊
一、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
期刊
一、教师树立形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并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 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