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微博、微信、播客、博客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每一个网络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短时间内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对危机的反应要加速。政府只有把握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第一时间”,才可以抢占舆论先机,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发声者”,才能掌控舆论引导权。
关键词 新媒体 舆论引导 第一时间
作者简介:刀剑,普洱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328
一、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舆情引导的几个误区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如果处置不当或引导迟缓,很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导致网民的非理性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媒体时代,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从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和后果来看,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网络舆论引导不当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拖延应对时间
由于地方官员缺乏传播学常识,不适应当下新媒体环境,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政府失声,使得突发事件迅速传播、快速发酵为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另外,不采取积极应对,而是采取封锁消息的办法;最终导致政府处于被动应对,失去了舆论引导权,公众领域谣言满天飞,负面舆论不断发酵,公众恐慌情绪不断升级,引发更多次生舆情。
(二)虚假报告信息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遮遮掩掩,瞒报、错报、谎报信息,由于信息发布不慎重,引起起公众的质询,使得矛盾不断激化。
(三)缺位被动应对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政府在第一时间不及时启动应急体系,缺乏相应舆论引导机制,给信息判断增加了难度,为事件的善后解决制造了障碍。
(四)官方微博建设滞后
政府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与群众互动不够,只停留在发通知、公告,不利于引导舆论走向。
(五)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
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足,缺乏经验,缺失善用媒体的基本技能,不主动学习,改变不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媒体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
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主动,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话语权,才能把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快速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
二、突发事件应对中舆情引导的“普洱模式”———以景谷“10·7”地震为例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 6.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震源深度5.0公里,震中位于永平镇芒费村。截止10月22日19:00时,发生4.0级以上余震4次。地震造成景谷10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1955个村(居)民小组,30.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45个村(社区)严重受灾,导致县内1人死亡,323人受伤(重伤8人),转移安置群众21756户、97875人,造成民房、交通、水利、市政、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学校全部停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震后灾区群众情绪稳定,地方政府的舆情引导工作在其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景谷地震应急处置中舆论引导方面可取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通报情况
上海市政府前新闻发言人焦扬说过:“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了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 政府对危机的反应要提速,能有效避免沉默的螺旋效应产生,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基本要求。景谷“10·7”地震在处置过程中全媒体联动,采用“两个利用”,“三个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利用,面上报道与点上突出相结合,新闻发布与人物专访相结合,选题筹划与动机报道相结合。
(二)随时媒体跟进
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在舆论引导中的“第一时间”反应,政府应当学会应用新兴的媒体互动工具,主动将信息传递到最大范围。对于暂时无法妥善解决的事件,则要开诚布公地向民众作出解释,获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景谷“10·7”地震过程中,采用专题报道、专栏、任务专访等多种形式对景谷“10·7”地震处置过程跟进报到,例如,通过景谷抗灾微信群适时提供新闻线索。通过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普洱日报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等等。
(三)实时澄清谣言
每当突发事件来临,总有一些人制造、传播着谣言。严重影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导致民众恐慌情绪的滋生蔓延。在景谷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关于景谷10.07地震导致死亡1000人”的网络谣言迅速传播,景谷县政府部门对造谣案件进行公开宣传报道,并广泛宣传“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对“地震网上消息被封锁了”、“危房鉴定存疑”、“地震补偿标准是什么”、“对灾区群众生活保障落实情况存疑” 等等公众关注的问题做出回应,通过舆情监测和导控,舆情总体较为平稳。
三、如何有效的掌控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第一时间”
(一)及时发布信息
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提出了“黄金4小时”原则。也就是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在遇到突发事件以后,政府的反应速度要与崭新的新闻周期同步,通过利用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群、QQ群、论坛等,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二)监测播报舆情
景谷地震应急处置之所以成功,关键因素就是舆论引导,发挥了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景谷地震发生后,纵观处置始终,从第一时间到恢复重建,在现场设立新闻应急中心、地震网络应急中心,及时播报抗震救灾情况,采取渐进式新闻发布会,也就是阶段性式的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及时公布信息,向公众表明政府的态度和措施,做到这里就基本上把握了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减轻恐慌情绪,报到事情进展。
(三)主动公开辟谣
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如何面对谣言,决定了突发事件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信息公开、信息透明的压力,政府部门第一时间要回应大众对于事件关键要素的认定,然后,政府及权威部门提供及时、正当、权威的信息以覆盖谣言。
(四)加强互动交流
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其次,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正确性,最后就是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只有样公众才会相信政府的公信力,获取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接受舆论上政府的引导。
(五)提升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在重视新媒体和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具备政治自觉,要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网上舆情的研判能力,同时要善于与媒体与公众沟通,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当前,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政府部门要,创新工作模式,以新的思维应对突发事件,把握舆论引导权,敢于直面公众质疑,增强信息透明度,主动寻求互动,通过媒体发挥正面网络舆情宣传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伯贤.网络舆论引导艺术:与领导干部谈识网用网.新华出版社.2015.
[2]李明德.微博舆情:传播 治理 引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蒲红果.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新华出版社.2013.
[4]杨兴坤.舆情引导与危机处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向红阳.新环境下新媒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学术探讨.2016(7).
关键词 新媒体 舆论引导 第一时间
作者简介:刀剑,普洱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328
一、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舆情引导的几个误区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如果处置不当或引导迟缓,很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导致网民的非理性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稳定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媒体时代,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从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和后果来看,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网络舆论引导不当的问题,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拖延应对时间
由于地方官员缺乏传播学常识,不适应当下新媒体环境,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政府失声,使得突发事件迅速传播、快速发酵为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另外,不采取积极应对,而是采取封锁消息的办法;最终导致政府处于被动应对,失去了舆论引导权,公众领域谣言满天飞,负面舆论不断发酵,公众恐慌情绪不断升级,引发更多次生舆情。
(二)虚假报告信息
面对突发事件,政府遮遮掩掩,瞒报、错报、谎报信息,由于信息发布不慎重,引起起公众的质询,使得矛盾不断激化。
(三)缺位被动应对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论,政府在第一时间不及时启动应急体系,缺乏相应舆论引导机制,给信息判断增加了难度,为事件的善后解决制造了障碍。
(四)官方微博建设滞后
政府官方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与群众互动不够,只停留在发通知、公告,不利于引导舆论走向。
(五)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
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足,缺乏经验,缺失善用媒体的基本技能,不主动学习,改变不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媒体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
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及时主动,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话语权,才能把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快速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
二、突发事件应对中舆情引导的“普洱模式”———以景谷“10·7”地震为例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 6.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震源深度5.0公里,震中位于永平镇芒费村。截止10月22日19:00时,发生4.0级以上余震4次。地震造成景谷10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1955个村(居)民小组,30.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45个村(社区)严重受灾,导致县内1人死亡,323人受伤(重伤8人),转移安置群众21756户、97875人,造成民房、交通、水利、市政、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学校全部停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重大影响。震后灾区群众情绪稳定,地方政府的舆情引导工作在其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景谷地震应急处置中舆论引导方面可取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通报情况
上海市政府前新闻发言人焦扬说过:“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了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 政府对危机的反应要提速,能有效避免沉默的螺旋效应产生,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基本要求。景谷“10·7”地震在处置过程中全媒体联动,采用“两个利用”,“三个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利用,面上报道与点上突出相结合,新闻发布与人物专访相结合,选题筹划与动机报道相结合。
(二)随时媒体跟进
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地方政府在舆论引导中的“第一时间”反应,政府应当学会应用新兴的媒体互动工具,主动将信息传递到最大范围。对于暂时无法妥善解决的事件,则要开诚布公地向民众作出解释,获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景谷“10·7”地震过程中,采用专题报道、专栏、任务专访等多种形式对景谷“10·7”地震处置过程跟进报到,例如,通过景谷抗灾微信群适时提供新闻线索。通过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普洱日报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等等。
(三)实时澄清谣言
每当突发事件来临,总有一些人制造、传播着谣言。严重影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导致民众恐慌情绪的滋生蔓延。在景谷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关于景谷10.07地震导致死亡1000人”的网络谣言迅速传播,景谷县政府部门对造谣案件进行公开宣传报道,并广泛宣传“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对“地震网上消息被封锁了”、“危房鉴定存疑”、“地震补偿标准是什么”、“对灾区群众生活保障落实情况存疑” 等等公众关注的问题做出回应,通过舆情监测和导控,舆情总体较为平稳。
三、如何有效的掌控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第一时间”
(一)及时发布信息
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提出了“黄金4小时”原则。也就是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在遇到突发事件以后,政府的反应速度要与崭新的新闻周期同步,通过利用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群、QQ群、论坛等,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二)监测播报舆情
景谷地震应急处置之所以成功,关键因素就是舆论引导,发挥了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景谷地震发生后,纵观处置始终,从第一时间到恢复重建,在现场设立新闻应急中心、地震网络应急中心,及时播报抗震救灾情况,采取渐进式新闻发布会,也就是阶段性式的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及时公布信息,向公众表明政府的态度和措施,做到这里就基本上把握了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减轻恐慌情绪,报到事情进展。
(三)主动公开辟谣
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如何面对谣言,决定了突发事件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信息公开、信息透明的压力,政府部门第一时间要回应大众对于事件关键要素的认定,然后,政府及权威部门提供及时、正当、权威的信息以覆盖谣言。
(四)加强互动交流
一方面要及时更新微博微信平台的信息,其次,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正确性,最后就是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只有样公众才会相信政府的公信力,获取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才能接受舆论上政府的引导。
(五)提升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在重视新媒体和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具备政治自觉,要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网上舆情的研判能力,同时要善于与媒体与公众沟通,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当前,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政府部门要,创新工作模式,以新的思维应对突发事件,把握舆论引导权,敢于直面公众质疑,增强信息透明度,主动寻求互动,通过媒体发挥正面网络舆情宣传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伯贤.网络舆论引导艺术:与领导干部谈识网用网.新华出版社.2015.
[2]李明德.微博舆情:传播 治理 引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蒲红果.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新华出版社.2013.
[4]杨兴坤.舆情引导与危机处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向红阳.新环境下新媒体的网络舆情引导.学术探讨.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