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语文“心动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践行,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课堂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是形式上的五彩缤纷,而是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选用恰当的课堂用语,相机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是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相机诱导”的“机”既指教材的关键点,又指学生的兴奋点。当这两个点同时出现时,语文教师便可大显身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当我们走进新语文课堂,随时都能听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新用语:“请选择你喜欢的……”“请说出你自己的……”“相信你、你能行”,等等。这些都是新课标下新课堂中的新用语。对于西师版三年级上《可爱的大熊猫》一文,孩子们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大熊猫的可爱,课文后面就分了几部分写大熊猫的可爱,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大熊猫可爱之处的段落细细品读。因为学习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掌握选择的自主权,所以每个学生都学得饶有兴趣,要真正理解课文结构、写作特点。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新用语,能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心动课堂”。
  二、创设情境,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畅所欲言、展现自我的互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无处不在,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地球清洁工》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贴出招聘启事,创设招聘会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教学互动,达到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三、以学活教,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学习语文。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着更多的与动物、植物亲近的机会。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如教学《找春天》,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认识、热爱大自然,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学校附近“寻找春天”,在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让他们在观察中由各组说出“找到的春天”,然后进行扩展:画一幅关于春天的画。回到课堂,学生学习高昂:老师,春天在清清的小河边,柳树发芽了,小草也绿了;春天在果园里,桃花开了,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中飞来飞去;春天在我们的校园,同学们背着书包进学校,花坛里的花都开了……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我们应树立大课堂的观点,向课前延伸,向课后延续,向课外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的情感,养成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变化能力。正因为是在生活中实践语文,所以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特性,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四、以学生活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想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首先要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去亲近学生,以激情去感化学生。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不训斥、不惩罚,耐心教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从而慢慢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受拘束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语文课堂用新用语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生活经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让语文课堂实现了“心随课动,课随心动”。
其他文献
一、“实事求是”的渊源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班固称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在研究学问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能够客观地评价历史,从中找出真实的结论。唐代史学大师颜师古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讲道:“共产党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前夕,毛泽东在
当前,在日常工作中的内耗现象引人瞩目。析其根源有四: 一、分配上的“大锅饭”体制,严重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二、人才管理方面,缺乏竞争机制。“枪打出头鸟”的
如何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就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地去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会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我深深感到,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促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选择好书,激发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看书,就得让学生喜欢上这本书。怎样选择好书呢?首先,
摘要: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语文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从而增长语文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魅力,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目标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潮流,这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教
本刊对2020年5—6月全球重点传染病疫情(截至6月17日)汇总如下.rn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继续蔓延rn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肆虐全球,截至2020年6月17日,全球累
“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止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某种信息的象征方式、传播速度、信息的来源、传播数量以 ”The new socia
大多语文教师都感慨:学生普遍不爱阅读。而离开阅读谈写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的畅通,人们用于书本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一位作家曾感叹,他的美国之行最大的收获不是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鳞次栉比的高楼,而是地铁里一个个捧着书本阅读的年轻人。  我现在所带的九(2)班的语文成绩在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时常常无病呻吟,原因之一是他们一窝蜂地阅读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