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路交通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多时候是无法挽回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交通事故产生的原因,对广大汽车驾驶员起到警示作用,以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交通事故;汽车驾驶员;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16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比起2015年的15447万辆,增幅为11.5%,具体为17228万辆(其中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55万辆)。《公报》同时明确,我国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94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30047亿人公里。截止2015年末宜昌市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0.9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6.67万辆,增长18.7%。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无疑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但是众多车辆带来的巨大交通运输量也给交通运输环境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我国,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因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表明,其中人是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從驾驶员自身做起,提高行驶中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驾驶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一部分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交通事故就产生了。
一、因汽车驾驶员自身原因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超速行驶
开快车、赶时间,这是不少汽车驾驶员都有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汽车的加速性能,在行车中,一味地求快,甚至以开车快为自豪。关于速度,交通规则详细规定了汽车行驶速度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和气候环境等特点适当把握。开快车是相当危险的驾驶行为,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要养成“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好习惯。
2.酒后驾车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喝酒驾车分为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两个档次,并且对驾驶营运机动车的驾驶员加重处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开故障车
开车前甚至是跑长途前不认真检查车辆,对所驾驶车辆是否存在问题毫不知情。有的汽车驾驶员明知转向、刹车等安全装置有故障却不及时修理,认为车还能开问题不大,开着这样的车上路,是非常危险的,对自己和其它车辆及行人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会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4.开斗气车
有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欲超车,而前车不及时让车,就觉得怒火中烧非常烦躁,一定要给前车驾驶员一点颜色看看,待超过前车后,马上故意减速,转到被超车前来个刹车,给前车驾驶员一个措手不及,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肇事逃逸
有些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是立即停车查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抢救伤员,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害怕承担责任,置伤亡者于不顾,驾车或弃车逃跑,更有甚者,再次碾压伤者致死,情节极其恶劣。本因及时救治的伤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重伤或死亡,使小事故变成了大事故。
6.严重超载
有些驾驶员或车主受经济利益驱使,一切“向钱看”,车辆严重超员超载。这种行为不仅会缩短车辆寿命,造成路面损坏,降低车辆制动效能,还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对社会危害极大。
7.滥用远光
夜间会车时开着远光灯,会造成对面司机被强光照射后,产生短暂的盲期,恢复正常视力需一段时间,虽然这段时间也就几秒钟时间,但足以酿成车祸。
二、导致交通事故的其他原因
1.天气原因
遇到雨雪天气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驾驶员的视线,应对路面状况的反应时间缩短,同时路面会变得湿滑,汽车刹车距离变长,情况严重时甚至会甩尾漂移,引发交通事故。
2.路况原因
我国国土面积大,各种地形地貌丰富,造成不同地区的路况差异性很大。比如山区的盘山公路,有的地点弯急坡陡,经验不足的驾驶员在这样的路段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再比如长下坡路段,有的地方长下坡路段有连续10公里以上,很多大车驾驶员因连续刹车,导致刹车热衰减最后失效,发生交通事故。
3.车辆原因
任何品牌或价位的车都不能保证完全不出问题,在路上行驶时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比如爆胎、转向失灵、刹车失灵等,如果驾驶员不能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操作的话,会造成交通事故。
4.其他交通参与者主观原因
有些行人乱穿马路,闯行人红绿灯,电动车乱穿马路、逆行、闯红绿灯等,按规定汽车应该礼让行人及电动车,但有的情况下行人或电动车突然出现,留给汽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已完全不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龚海阳.驾驶人职业道德与安全行车[J].科技与企业,2012(18).
[2]陈建林.浅论驾驶与行车安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
[3]段亚丽.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
[4]张正根.浅谈行车安全管理[J].城市公共交通,2010(06).
[5]马广安.公交车事故的三大特点[J].人民公交,2013(05).
关键词:交通事故;汽车驾驶员;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2016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比起2015年的15447万辆,增幅为11.5%,具体为17228万辆(其中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55万辆)。《公报》同时明确,我国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94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30047亿人公里。截止2015年末宜昌市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0.9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5.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6.67万辆,增长18.7%。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无疑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但是众多车辆带来的巨大交通运输量也给交通运输环境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我国,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因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表明,其中人是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從驾驶员自身做起,提高行驶中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驾驶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一部分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交通事故就产生了。
一、因汽车驾驶员自身原因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超速行驶
开快车、赶时间,这是不少汽车驾驶员都有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汽车的加速性能,在行车中,一味地求快,甚至以开车快为自豪。关于速度,交通规则详细规定了汽车行驶速度要根据公路的等级和气候环境等特点适当把握。开快车是相当危险的驾驶行为,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教训,要养成“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好习惯。
2.酒后驾车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经被列为车祸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喝酒时酒精的刺激使人兴奋,当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将喝酒驾车分为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两个档次,并且对驾驶营运机动车的驾驶员加重处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3.开故障车
开车前甚至是跑长途前不认真检查车辆,对所驾驶车辆是否存在问题毫不知情。有的汽车驾驶员明知转向、刹车等安全装置有故障却不及时修理,认为车还能开问题不大,开着这样的车上路,是非常危险的,对自己和其它车辆及行人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会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4.开斗气车
有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欲超车,而前车不及时让车,就觉得怒火中烧非常烦躁,一定要给前车驾驶员一点颜色看看,待超过前车后,马上故意减速,转到被超车前来个刹车,给前车驾驶员一个措手不及,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5.肇事逃逸
有些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不是立即停车查看、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抢救伤员,而是抱着侥幸心理,害怕承担责任,置伤亡者于不顾,驾车或弃车逃跑,更有甚者,再次碾压伤者致死,情节极其恶劣。本因及时救治的伤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重伤或死亡,使小事故变成了大事故。
6.严重超载
有些驾驶员或车主受经济利益驱使,一切“向钱看”,车辆严重超员超载。这种行为不仅会缩短车辆寿命,造成路面损坏,降低车辆制动效能,还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对社会危害极大。
7.滥用远光
夜间会车时开着远光灯,会造成对面司机被强光照射后,产生短暂的盲期,恢复正常视力需一段时间,虽然这段时间也就几秒钟时间,但足以酿成车祸。
二、导致交通事故的其他原因
1.天气原因
遇到雨雪天气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驾驶员的视线,应对路面状况的反应时间缩短,同时路面会变得湿滑,汽车刹车距离变长,情况严重时甚至会甩尾漂移,引发交通事故。
2.路况原因
我国国土面积大,各种地形地貌丰富,造成不同地区的路况差异性很大。比如山区的盘山公路,有的地点弯急坡陡,经验不足的驾驶员在这样的路段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再比如长下坡路段,有的地方长下坡路段有连续10公里以上,很多大车驾驶员因连续刹车,导致刹车热衰减最后失效,发生交通事故。
3.车辆原因
任何品牌或价位的车都不能保证完全不出问题,在路上行驶时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问题,比如爆胎、转向失灵、刹车失灵等,如果驾驶员不能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操作的话,会造成交通事故。
4.其他交通参与者主观原因
有些行人乱穿马路,闯行人红绿灯,电动车乱穿马路、逆行、闯红绿灯等,按规定汽车应该礼让行人及电动车,但有的情况下行人或电动车突然出现,留给汽车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刹车距离已完全不够,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龚海阳.驾驶人职业道德与安全行车[J].科技与企业,2012(18).
[2]陈建林.浅论驾驶与行车安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
[3]段亚丽.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
[4]张正根.浅谈行车安全管理[J].城市公共交通,2010(06).
[5]马广安.公交车事故的三大特点[J].人民公交,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