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存在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师生蜻蜓点水地赏析和学生信马由缰地乱侃的误区。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扎根课堂,不断反思、改进,寻找更科学高效的方法,通过适时的引导矫正,不断地训练优化矫正阅读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关键词]矫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31-03
[作者简介]王婷婷(197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矫正指导学生的阅读赏析时,总存在以下的误区:
(一)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
由于教师担心学生不会说、说不好、说不深、说不透,因此,学生思维稍有停顿,教师便忍不住“一言堂”,但凡知识点,无一错过,鞭辟入里,句句精要。学生却由于被动接受,疲于应付,直至昏昏欲睡。
(二)师生蜻蜓点水地赏析
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找到句子,读出来之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评说句子。而学生一旦回答不出来时,教师立马就换另一个学生,再答不出来,再换,没有鼓励肯定,没有耐心追问,更没有给学生思考改进,思维训练的机会,课堂流于形式,训练毫无效果。
(三)学生信马由缰地乱侃
学生不管说到哪里,说什么,说得怎样,教师都是赞扬鼓励:“好!”“你说得真棒!”“你真是太棒了!”“让我们给他鼓鼓掌!”……这么做最大的弊端就是赏析没有条理,除了发言的学生,在座的其他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而教师空洞的赞扬亦不免有敷衍之嫌。
二、以《白兔和月亮》的教学为例,浅探阅读矫正的优化策略
语文的阅读赏析课究竟该怎么教?在阅读赏析课上,切实锻炼学生的词句赏析能力,针对学生阅读赏析时出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和优化矫正?笔者试以《白兔和月亮》的教学为例,浅探阅读矫正的优化策略:
(一)导入新课,简单解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下面哪位同学可以先来读一读,试试读出感情,注意停顿和重音。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同时,准备复述故事情节,尽可能用到一些文中出现的词语,尤其是成语。
(一生读全文)
(师生简评,主要纠正字音“险象迭生”的“迭”,师生觉得:感情突出得还不够)
(一生复述,用到了文中的一些词语: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慷慨、举世无双、险象迭生)
(师在生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归结主要内容)
师:从头到尾,白兔对月亮是怎样的态度?(引出“爱月”)白兔有些什么举动?(“赏月”)产生什么影响?(感动天神)收获了什么?(“得月”)(得失之患)结局?(“舍月”)
(生提出“弃月”与“舍月”,师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弃”与“舍”。明确:“弃”,有主动放弃意思;而“舍”,另含有对月的不舍之意,感情色彩更浓厚)
简评:教师让学生在了解大意和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赏析,并在概括时强化学生在复述时要扣住文中词句的意识。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面赏析所选择的句子就不会太过偏离文章内容和主旨,也会有意无意地关注文本词句,按照文章的顺序和课堂的教学流程,有序地进行选择,不会让一节课跳跃性太强而显得没有条理。
(三)再读,品味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师:大家先自己出声朗读,圈画你觉得有点味道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再与同学说一说、品一品。
生: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生顿住,不会赏析)
师:你可以再读一遍,稍慢一点,大声一点,突出你想突出的一些词语。
(生重读,稍好些)
师:你把“每天”去掉,比较一下,体会体会。
生:去掉以后,没有原来更能突出白兔对月亮的喜爱程度了。还有“都”,和“每天”连起来,更能突出这种喜爱之情。
(师让生再读此句一遍,重音突出较好)
简评:在具体赏析一个句子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思维停滞时,教师的引导和矫正很关键,这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功底的细节。当学生不会赏析时,教师运用朗读法,让学生自己品读、体会感情,寻找语感。在学生找到关键词后,教师又很好地运用了“删字法”,让学生比较删掉关键字词前后的表达效果,从而体会词语的韵味。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追问,让自己思考,改进答案,而不是一旦回答不出来,就换一个学生,放弃了让学生思考改进的机会,长此以往,以至影响孩子的思考积极性和深入思维的能力。
生: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强调喜欢月亮)
师:换句子,比较,哪里好?(引导后),“金窖”用了什么手法?(比喻)(师简介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相关情节,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寓言中的情感)
师:其实,这个句子中还有很小的词,用得也很有味道,找找看?
生:盯。
师:换成“看”“望”等,比较比较,体会体会。再把“牢牢”换换看。
生:“盯”准确地突出了白兔生怕月亮不见了的紧张心情,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再加上“牢牢地”,把这种担心写活了,再加上后面的比喻,白兔的形象就像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了。
简评:老师很好地运用了“换字法”,让学生比较换字前后的表达效果,细细品味词语的韵味,让学生有了很直观、具体的感受。
生: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
师:参照前面的换词、删除等方式,比较看看? 生:“绷”与“有”比较,更形象地突出了紧张。“一扫而光”比“没有”更能表现现在心里的负担之重。
生: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师:可以参照“金窖”的比喻,品味一番。
生:这句为了突出“紧张”,用了形象的比喻、夸张。如果去掉后面的内容,紧张的程度就表现得不够形象了。
师(小结):一些直接、准确描写的动词,常常能为我们的作文表达增色不少。我们作文中要尽力避免使用一些“万能”动词,没有感情色彩的动词,一定要努力换掉。一些修饰的词语,如形容词、副词,配合使用上一些想象类的修辞,如比喻,也会直接给文章增色。如回顾学生描写失望或伤心的练笔片段,“老师发怒了,老师怒不可遏”都只停留在空洞的描述上,场面感不够,可换成:“老师站在讲台上,死死地盯着我们,似乎要把手里的粉笔头给捏碎似的。”(引导学生体会实写与虚写结合的效果)
简评: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每一课都应该有所侧重。文学作品值得赏析的点很多,一节课很难面面俱到。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修饰性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一课一得,并且把赏析和写作联系起来,注重所学的实际运用。学生由点到面,对赏析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体会,自然会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四)讨论寓意及作品现实意义
生:如果把一样东西看得过重,会让自己患得患失,失去乐趣。
师:这样看来,这里的“月亮”可以代表哪些东西呢?
生:金钱、名誉、利益、成绩……
师:这篇寓言中有没有提到我们人啊?哪里提到的呢?
生:结尾,“和人类不同的是”。
师:大家再把这句话删掉,体会一下。
生:讽刺!
师:讽刺人类什么呢?
生:慧心泯灭!贪婪!不知悔改!
师:再看看这里还有哪些词还可以好好品味?
生:“终于”,看出白兔心里的斗争,也看出作者对白兔“慧心未泯”的高兴之情。
师: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天哪些人最有教育意义呢?
生:贪,占有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人,会越陷越深,后果不堪设想。
师:月亮虽美,却会让人有无穷的得失之患。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追求了呢?这个问题就留作今天练笔讨论的话题吧。
简评:整节课思路清晰,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有了前面细致深入的赏析,教师针对学生情况的矫正优化,文章主题的归纳总结最终全由学生得出,毫不牵强。
三、小结
语文阅读课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说。但学生在说之前,老师应该有充分的预设,要有大体的思路,训练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而不能信马由缰由着学生想哪说哪。其次,在学生选择赏析的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引导,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及时矫正赏析的方向,保证一节课有序地进行。再次,在保证一节课过程清晰,自然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教师要有效地对学生的赏析进行矫正优化,不断地追问学生,训练其思维。通过反复品读、删字、换字等方法打开学生思路,引导、矫正其赏析过程,提高赏析水平。
阅读赏析课是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学生赏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师应扎根课堂,不断反思、改进,寻找更科学高效的方法,通过适时的引导矫正,不断地训练优化阅读矫正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昱.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11(16).
[2]王井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列举[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2).
[关键词]矫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31-03
[作者简介]王婷婷(1977—),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一、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矫正指导学生的阅读赏析时,总存在以下的误区:
(一)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
由于教师担心学生不会说、说不好、说不深、说不透,因此,学生思维稍有停顿,教师便忍不住“一言堂”,但凡知识点,无一错过,鞭辟入里,句句精要。学生却由于被动接受,疲于应付,直至昏昏欲睡。
(二)师生蜻蜓点水地赏析
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找到句子,读出来之后,老师让学生自己评说句子。而学生一旦回答不出来时,教师立马就换另一个学生,再答不出来,再换,没有鼓励肯定,没有耐心追问,更没有给学生思考改进,思维训练的机会,课堂流于形式,训练毫无效果。
(三)学生信马由缰地乱侃
学生不管说到哪里,说什么,说得怎样,教师都是赞扬鼓励:“好!”“你说得真棒!”“你真是太棒了!”“让我们给他鼓鼓掌!”……这么做最大的弊端就是赏析没有条理,除了发言的学生,在座的其他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而教师空洞的赞扬亦不免有敷衍之嫌。
二、以《白兔和月亮》的教学为例,浅探阅读矫正的优化策略
语文的阅读赏析课究竟该怎么教?在阅读赏析课上,切实锻炼学生的词句赏析能力,针对学生阅读赏析时出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正确引导和优化矫正?笔者试以《白兔和月亮》的教学为例,浅探阅读矫正的优化策略:
(一)导入新课,简单解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下面哪位同学可以先来读一读,试试读出感情,注意停顿和重音。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同时,准备复述故事情节,尽可能用到一些文中出现的词语,尤其是成语。
(一生读全文)
(师生简评,主要纠正字音“险象迭生”的“迭”,师生觉得:感情突出得还不够)
(一生复述,用到了文中的一些词语: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慷慨、举世无双、险象迭生)
(师在生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归结主要内容)
师:从头到尾,白兔对月亮是怎样的态度?(引出“爱月”)白兔有些什么举动?(“赏月”)产生什么影响?(感动天神)收获了什么?(“得月”)(得失之患)结局?(“舍月”)
(生提出“弃月”与“舍月”,师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弃”与“舍”。明确:“弃”,有主动放弃意思;而“舍”,另含有对月的不舍之意,感情色彩更浓厚)
简评:教师让学生在了解大意和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赏析,并在概括时强化学生在复述时要扣住文中词句的意识。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面赏析所选择的句子就不会太过偏离文章内容和主旨,也会有意无意地关注文本词句,按照文章的顺序和课堂的教学流程,有序地进行选择,不会让一节课跳跃性太强而显得没有条理。
(三)再读,品味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师:大家先自己出声朗读,圈画你觉得有点味道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再与同学说一说、品一品。
生: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生顿住,不会赏析)
师:你可以再读一遍,稍慢一点,大声一点,突出你想突出的一些词语。
(生重读,稍好些)
师:你把“每天”去掉,比较一下,体会体会。
生:去掉以后,没有原来更能突出白兔对月亮的喜爱程度了。还有“都”,和“每天”连起来,更能突出这种喜爱之情。
(师让生再读此句一遍,重音突出较好)
简评:在具体赏析一个句子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思维停滞时,教师的引导和矫正很关键,这也是体现一个教师功底的细节。当学生不会赏析时,教师运用朗读法,让学生自己品读、体会感情,寻找语感。在学生找到关键词后,教师又很好地运用了“删字法”,让学生比较删掉关键字词前后的表达效果,从而体会词语的韵味。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追问,让自己思考,改进答案,而不是一旦回答不出来,就换一个学生,放弃了让学生思考改进的机会,长此以往,以至影响孩子的思考积极性和深入思维的能力。
生: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强调喜欢月亮)
师:换句子,比较,哪里好?(引导后),“金窖”用了什么手法?(比喻)(师简介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相关情节,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寓言中的情感)
师:其实,这个句子中还有很小的词,用得也很有味道,找找看?
生:盯。
师:换成“看”“望”等,比较比较,体会体会。再把“牢牢”换换看。
生:“盯”准确地突出了白兔生怕月亮不见了的紧张心情,一刻也不愿意离开,再加上“牢牢地”,把这种担心写活了,再加上后面的比喻,白兔的形象就像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样了。
简评:老师很好地运用了“换字法”,让学生比较换字前后的表达效果,细细品味词语的韵味,让学生有了很直观、具体的感受。
生: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
师:参照前面的换词、删除等方式,比较看看? 生:“绷”与“有”比较,更形象地突出了紧张。“一扫而光”比“没有”更能表现现在心里的负担之重。
生: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师:可以参照“金窖”的比喻,品味一番。
生:这句为了突出“紧张”,用了形象的比喻、夸张。如果去掉后面的内容,紧张的程度就表现得不够形象了。
师(小结):一些直接、准确描写的动词,常常能为我们的作文表达增色不少。我们作文中要尽力避免使用一些“万能”动词,没有感情色彩的动词,一定要努力换掉。一些修饰的词语,如形容词、副词,配合使用上一些想象类的修辞,如比喻,也会直接给文章增色。如回顾学生描写失望或伤心的练笔片段,“老师发怒了,老师怒不可遏”都只停留在空洞的描述上,场面感不够,可换成:“老师站在讲台上,死死地盯着我们,似乎要把手里的粉笔头给捏碎似的。”(引导学生体会实写与虚写结合的效果)
简评: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每一课都应该有所侧重。文学作品值得赏析的点很多,一节课很难面面俱到。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修饰性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一课一得,并且把赏析和写作联系起来,注重所学的实际运用。学生由点到面,对赏析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体会,自然会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四)讨论寓意及作品现实意义
生:如果把一样东西看得过重,会让自己患得患失,失去乐趣。
师:这样看来,这里的“月亮”可以代表哪些东西呢?
生:金钱、名誉、利益、成绩……
师:这篇寓言中有没有提到我们人啊?哪里提到的呢?
生:结尾,“和人类不同的是”。
师:大家再把这句话删掉,体会一下。
生:讽刺!
师:讽刺人类什么呢?
生:慧心泯灭!贪婪!不知悔改!
师:再看看这里还有哪些词还可以好好品味?
生:“终于”,看出白兔心里的斗争,也看出作者对白兔“慧心未泯”的高兴之情。
师: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天哪些人最有教育意义呢?
生:贪,占有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人,会越陷越深,后果不堪设想。
师:月亮虽美,却会让人有无穷的得失之患。那么,是不是就不要追求了呢?这个问题就留作今天练笔讨论的话题吧。
简评:整节课思路清晰,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有了前面细致深入的赏析,教师针对学生情况的矫正优化,文章主题的归纳总结最终全由学生得出,毫不牵强。
三、小结
语文阅读课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说。但学生在说之前,老师应该有充分的预设,要有大体的思路,训练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而不能信马由缰由着学生想哪说哪。其次,在学生选择赏析的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引导,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及时矫正赏析的方向,保证一节课有序地进行。再次,在保证一节课过程清晰,自然目标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教师要有效地对学生的赏析进行矫正优化,不断地追问学生,训练其思维。通过反复品读、删字、换字等方法打开学生思路,引导、矫正其赏析过程,提高赏析水平。
阅读赏析课是语文课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学生赏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文学鉴赏的能力,教师应扎根课堂,不断反思、改进,寻找更科学高效的方法,通过适时的引导矫正,不断地训练优化阅读矫正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昱.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2011(16).
[2]王井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列举[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