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一方面银行信贷紧缩、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体系有12多万亿个人储蓄存款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而以极低收益率放在银行;一方面宏观调控后与政府、国有企业有关的项目陆续上马,另一方面银监会、央行对一些行业的信贷指导越来越多。更为特别的是,面对着政府的信贷紧缩,民间信贷已经开始十分活跃。
有调查表明,在一些省市的企业,由于银行的信贷收缩,不得不向企业的职工及通过职工向周围的民众借钱了。这些民间的信贷活动样式万千、不拘一格。有高息承诺,如企业向单位职工借贷给职工25%的利息承诺;有将该发给职工的工资入股的;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吸纳当地资金,带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参观考察项目,评估项目风险,然后向这些企业融资;也有企业开工资金不足,建设单位和产品购买企业答应以预付款形式、垫资或入股的方式承接新项目等。
目前,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果浙江、广东、山东等地企业信用担保十分活跃。也就是说,在银行的信贷紧缩条件下,当地不少企业开始转向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上升到12%,广东借贷利率更高达20%-30%。而国内的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实际贷款利率早已为零。
可以说,在政府对金融资源严格的管制下,政府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把社会的整个金融资源纳入到自己的主导分配的体制中,并通过这种主导分配的方式来掌握金融资源的运作。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各行各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却迟迟无法打破。甚至于社会经济增长一旦有所波动,政府还会以宏观调控之名不断地对金融市场化方面进行收缩,而这种收缩必然给国内的民营企业及地方企业的融资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
目前,社会各种需求在不断增长,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而政府则通过银行收缩了这些企业希望发展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改革初期,这些企业肯定打消这些希望增加投资机会。因为,它们根本无法从正规的金融体制之外融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但是,事过境迁,时代早已不同的,21世纪的今天,国内整个金融资源的持有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民间个人持有大量的可以用企业投资的剩余资金,而且不少企业也有大量的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而闲置着。只不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流到所需要资金的企业那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正规的金融体系是畅通的,那么这些资金就会通过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顺利地流入所需要资金的企业。但是,目前正规的金融体系不仅不能够为这种资金的供求关系提供畅通地渠道,反之成了这些资金流动的障碍。这样,这些资金的供求关系只好另辟蹊径来沟通了。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正式的金融体制已经从根本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增长之需要,如果这种正式的金融体制不加速改革,只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也就是说,民间信贷的活跃不仅说明了国内正式的金融体制不适应国内经济发展之需要,也说明了国内经济增长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完全被压制。正如有调查研究表明,在不少地方,早几个月一些暂停的项目开始上马了。如有人说,"一家国有企业去年下半年上马的塑钢项目,已投下几个亿,企业认为市场摆在那里,利润空间大,一上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事实上,在市场体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会受利益之驱使,只要有利润,他们都会在既定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作为。政府希望出台什么政策来阻止他们这种逐利行为似乎是不可能了。因为,20多年来市场化的进程,即使金融市场仍然为政府所垄断,但个人及企业对政府依赖程度越来越在弱化。因此,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来阻碍这种民间信贷发展,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民间信贷的活跃也说明了社会大量的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运行。而大量的资金在"体外循环"不仅加大了政府对资金运作监管困难,国家税收的减少,而且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有效的市场秩序确立更是困难。面对着民间信贷的活跃,政府不能用以往那种仅是冠以违法而打击之对策就一了百了了,而是应该从国内金融体系本身入手,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办法。
有调查表明,在一些省市的企业,由于银行的信贷收缩,不得不向企业的职工及通过职工向周围的民众借钱了。这些民间的信贷活动样式万千、不拘一格。有高息承诺,如企业向单位职工借贷给职工25%的利息承诺;有将该发给职工的工资入股的;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吸纳当地资金,带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参观考察项目,评估项目风险,然后向这些企业融资;也有企业开工资金不足,建设单位和产品购买企业答应以预付款形式、垫资或入股的方式承接新项目等。
目前,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果浙江、广东、山东等地企业信用担保十分活跃。也就是说,在银行的信贷紧缩条件下,当地不少企业开始转向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上升到12%,广东借贷利率更高达20%-30%。而国内的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实际贷款利率早已为零。
可以说,在政府对金融资源严格的管制下,政府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把社会的整个金融资源纳入到自己的主导分配的体制中,并通过这种主导分配的方式来掌握金融资源的运作。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各行各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却迟迟无法打破。甚至于社会经济增长一旦有所波动,政府还会以宏观调控之名不断地对金融市场化方面进行收缩,而这种收缩必然给国内的民营企业及地方企业的融资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
目前,社会各种需求在不断增长,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而政府则通过银行收缩了这些企业希望发展之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改革初期,这些企业肯定打消这些希望增加投资机会。因为,它们根本无法从正规的金融体制之外融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但是,事过境迁,时代早已不同的,21世纪的今天,国内整个金融资源的持有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民间个人持有大量的可以用企业投资的剩余资金,而且不少企业也有大量的资金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而闲置着。只不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流到所需要资金的企业那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正规的金融体系是畅通的,那么这些资金就会通过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顺利地流入所需要资金的企业。但是,目前正规的金融体系不仅不能够为这种资金的供求关系提供畅通地渠道,反之成了这些资金流动的障碍。这样,这些资金的供求关系只好另辟蹊径来沟通了。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正式的金融体制已经从根本上不适应社会经济增长之需要,如果这种正式的金融体制不加速改革,只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也就是说,民间信贷的活跃不仅说明了国内正式的金融体制不适应国内经济发展之需要,也说明了国内经济增长并没有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完全被压制。正如有调查研究表明,在不少地方,早几个月一些暂停的项目开始上马了。如有人说,"一家国有企业去年下半年上马的塑钢项目,已投下几个亿,企业认为市场摆在那里,利润空间大,一上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事实上,在市场体制下,每一个经济主体都会受利益之驱使,只要有利润,他们都会在既定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作为。政府希望出台什么政策来阻止他们这种逐利行为似乎是不可能了。因为,20多年来市场化的进程,即使金融市场仍然为政府所垄断,但个人及企业对政府依赖程度越来越在弱化。因此,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来阻碍这种民间信贷发展,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民间信贷的活跃也说明了社会大量的资金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运行。而大量的资金在"体外循环"不仅加大了政府对资金运作监管困难,国家税收的减少,而且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有效的市场秩序确立更是困难。面对着民间信贷的活跃,政府不能用以往那种仅是冠以违法而打击之对策就一了百了了,而是应该从国内金融体系本身入手,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