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呢?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然后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体育 创新 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更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与发展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鼓励学生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改变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来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在教学中,都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做活动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以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中,都是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创新意识才会激发出来,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课堂导入,笔者都用不同的游戏方法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例如:在上“单双足向上跳”一课时,让学生模拟球被拍时上下动作的状态,学生随着教师的手势反复做动作,体会动作。
2.巧设疑妙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如在上“爬行螃蟹”时,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爬上爬下或从障碍物的中间通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进取精神。
3.教学组织多样化,充分利用教学场地、挂图教具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新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上“跳模板”一课时,让学生根据模板上的箭头自己摆出跳的方向,在示范后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三、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出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
2.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我们可用一根小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小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在没有弯成“满弓”的情况下,根本就飞不起来。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能够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高效、实效,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的实际课题。
(河北乐亭县王滩中心小学;063610)
【关键词】体育 创新 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更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与发展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鼓励学生愉快地参与体育活动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在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一、改变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来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在教学中,都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做活动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以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要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创新意识是实现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中,都是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创新意识才会激发出来,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1.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课堂导入,笔者都用不同的游戏方法来吸引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例如:在上“单双足向上跳”一课时,让学生模拟球被拍时上下动作的状态,学生随着教师的手势反复做动作,体会动作。
2.巧设疑妙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如在上“爬行螃蟹”时,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爬上爬下或从障碍物的中间通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激发了他们的进取精神。
3.教学组织多样化,充分利用教学场地、挂图教具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创设新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上“跳模板”一课时,让学生根据模板上的箭头自己摆出跳的方向,在示范后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三、想象是创新的源泉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出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
2.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我们可用一根小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小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竹片在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在没有弯成“满弓”的情况下,根本就飞不起来。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能够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高效、实效,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的实际课题。
(河北乐亭县王滩中心小学;06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