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慧,西南交通大学教师,教书育人十三年后,从象牙塔中走出,入深圳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任常务副总。
2002年,她认准企业管理须制度化,取法其上,倡导企业进行资质评定,实现了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2005年,她在中小巴退出市场的改革中,稳健从容地使金华南脱胎换骨。
前一阵子,记者在一个午后见到毛慧,她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兼容并包厚德载物”的牌匾,还有一副冬梅的绣画。毛慧有条不紊的处理纷繁的工作:接电话、签署文件、安排培训,从容不迫。和记者的交谈中,毛慧多次为电话打断。采访完毕,她又匆匆奔赴员工培训的会场。
知识分子的深刻,企业家的务实,在毛慧身上彰显而出。正是这样一个大学教授,放弃了大学校园的悠闲生活,在企业里书写这自己的崭新人生。
“进入大学,不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毛慧,1965年生于西安。父母均为地质勘探技术人员,居无定所,儿时的她被送往老家四川成都,由奶奶一手抚养成人。
自幼远离父母,在奶奶叔伯的大家庭关爱中成长。她说,那时和父母只能依靠书信往来,对父母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照片和书信文字上。
第一次见到母亲,毛慧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那时看到一个陌生女子走进家门,奶奶叔叔拉着自己说‘快,叫妈妈’,心里明明知道这是母亲,却生疏得难以开口。”
毛慧自小勤奋好学,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她从小也就立志做一名军医。1982年高考,毛慧在志愿表上毅然填写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却因考试失误名落孙山。次年,毛慧考分略低于第一志愿,服从分配的她被重庆交通学院(现重庆交通大学)录取,看到录取通知书上的“道路工程”专业的字样时,毛慧感到了茫然与无措。
进入大学,面对这个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专业,毛慧陡然感到“不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学校辅导员张秋玲觉出了她的困惑,耐心启迪,细数历届毕业生从事公路桥梁建设的业绩,种种实例让毛慧豁然开朗:逢山开道、遇水开桥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
大学四年,毛慧风华正茂,只问真理,不问功利,孜孜以求,学力呈爆发式增长。期间,毛慧还担任该系学生会主席等职,锤炼了她的组织力、号召力以及行事沉稳,敢说敢干的性格。大学即将毕业时,毛慧被重庆市团委授予了“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致力教育,深感双肩责任重大”
1987年,大学毕业的毛慧顺利留校,这个年仅22岁的女生成为道桥专业的老师。
当年金秋,初为人师的毛慧在学校迎接新生,眼见一七旬老翁手牵一名女孩走进校门。老人来到毛慧面前,把孙女领到身边,嘱咐说:“老师啊,这个学生就交给你了”。看着老人期待的目光,信任的神情,那一刻,毛慧感到了“肩头责任重大”。
白天授课,晚上备课、辅导,毛慧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重庆交通学院任教五年,是她在讲台上青春耀动的五年,也是她潜心学习储备能力的五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自觉不足的毛慧考取了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任教,由于她出色的教学,及对教育工作的敬业,很快成为教师队伍的骨干。
2000年,正是“知识经济”露出端倪的时候,四川省组织部到全市高校选拔人才到各地挂职锻炼。成都市新津县相中毛慧,她也乐意接触实际,前往县交通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此后,她又回到西南交大深圳研究院,在与深圳交通局的一次项目合作上,结识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聘请她担任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此时的毛慧决意进入交通运输企业,在一线施展才能。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
2002年,毛慧进入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甫一上任,她从企业的规范、标准、品质管理入手,倡导企业进行资质评定。那时运输企业做资质评定尚是新鲜事务。不久,金华南顺利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交通部二级客运企业的评定,公司由此实现了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使企业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阶段,成为深圳市300家最具成长型的企业之一。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毛慧说。聪明莫过于识人、用人,凭借她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她大力吸纳有志之士,大胆实施职业经理人制,亲自主持公司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特别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同时,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为企业发展作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技术支持。
2005年底,深圳市交通局一纸令下:全市中小巴将在2006年6月31日前全部退出,这意味着金华南200余台中小巴士全部更换,经营多年的线路也面临转移或淘汰。此时公司直面资金、人员种种压力,困难犹如重重高山,毛慧慎重力行,一方面妥善安置富余中小巴司机,选拔优秀的大巴司机进行培训,为新线路投放作充分的人力准备;另一方面和管理人员一同规划部署线路,筹资购车。2006年盛夏到来之前,忍受着中巴尽数退出的阵痛,带着对中巴特有的眷恋,经过一番脱胎换骨般的痛苦,毛慧带领员工完成了中小巴的全部置换更新工作。
这年公司年度庆典上,毛慧想到一年来公司历经的困难、考验,不禁潸然泪下。她告诉记者,每年公司庆典大会上她都会和员工们面对面交流,将真情融入金华南大家庭中,把对员工的希望和爱表达出来。每当此刻,她的内心都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今日打拼,是为了日后更好地育人”
员工评价:毛老师沉着敬业,追求完美,处纷繁而不乱,临紧急亦无惧。她曾为庆典大会亲自上阵指导,曾因公司线路竞标两宿不眠,这是她每遇大事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
如今,毛慧又在西南交大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博士学位。展望未来,毛慧说,中国高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缺乏和现实的切实联系,自己进入交通运输一线打拼,是为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日后回归校园更好地育人。她认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人才,不论身在何处何时,人才培养将成为自己事业追求的主旋律。她说:“在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模式下,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良好应变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锻炼,高校教育应当更多地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中国知识分子,往往激情有余而行动力不足,可以坐而论道,难以身体力行。毛慧,以知识分子的学养、缜密的思考和企业家锐意革新、把握机遇的胆略,在交通一线忙碌着,实践着,为了她自己的一个心愿:将交通运输源于草根的智慧和经验,归结于庙堂。也许,每个时代都不乏理想主义者,真正缺少的,是将理想和现实联系,并将幻梦化为真实图景的人。
2002年,她认准企业管理须制度化,取法其上,倡导企业进行资质评定,实现了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2005年,她在中小巴退出市场的改革中,稳健从容地使金华南脱胎换骨。
前一阵子,记者在一个午后见到毛慧,她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兼容并包厚德载物”的牌匾,还有一副冬梅的绣画。毛慧有条不紊的处理纷繁的工作:接电话、签署文件、安排培训,从容不迫。和记者的交谈中,毛慧多次为电话打断。采访完毕,她又匆匆奔赴员工培训的会场。
知识分子的深刻,企业家的务实,在毛慧身上彰显而出。正是这样一个大学教授,放弃了大学校园的悠闲生活,在企业里书写这自己的崭新人生。
“进入大学,不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
毛慧,1965年生于西安。父母均为地质勘探技术人员,居无定所,儿时的她被送往老家四川成都,由奶奶一手抚养成人。
自幼远离父母,在奶奶叔伯的大家庭关爱中成长。她说,那时和父母只能依靠书信往来,对父母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照片和书信文字上。
第一次见到母亲,毛慧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那时看到一个陌生女子走进家门,奶奶叔叔拉着自己说‘快,叫妈妈’,心里明明知道这是母亲,却生疏得难以开口。”
毛慧自小勤奋好学,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她从小也就立志做一名军医。1982年高考,毛慧在志愿表上毅然填写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却因考试失误名落孙山。次年,毛慧考分略低于第一志愿,服从分配的她被重庆交通学院(现重庆交通大学)录取,看到录取通知书上的“道路工程”专业的字样时,毛慧感到了茫然与无措。
进入大学,面对这个与自己理想相去甚远的专业,毛慧陡然感到“不知人生的路该怎么走”。学校辅导员张秋玲觉出了她的困惑,耐心启迪,细数历届毕业生从事公路桥梁建设的业绩,种种实例让毛慧豁然开朗:逢山开道、遇水开桥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
大学四年,毛慧风华正茂,只问真理,不问功利,孜孜以求,学力呈爆发式增长。期间,毛慧还担任该系学生会主席等职,锤炼了她的组织力、号召力以及行事沉稳,敢说敢干的性格。大学即将毕业时,毛慧被重庆市团委授予了“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致力教育,深感双肩责任重大”
1987年,大学毕业的毛慧顺利留校,这个年仅22岁的女生成为道桥专业的老师。
当年金秋,初为人师的毛慧在学校迎接新生,眼见一七旬老翁手牵一名女孩走进校门。老人来到毛慧面前,把孙女领到身边,嘱咐说:“老师啊,这个学生就交给你了”。看着老人期待的目光,信任的神情,那一刻,毛慧感到了“肩头责任重大”。
白天授课,晚上备课、辅导,毛慧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重庆交通学院任教五年,是她在讲台上青春耀动的五年,也是她潜心学习储备能力的五年。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自觉不足的毛慧考取了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任教,由于她出色的教学,及对教育工作的敬业,很快成为教师队伍的骨干。
2000年,正是“知识经济”露出端倪的时候,四川省组织部到全市高校选拔人才到各地挂职锻炼。成都市新津县相中毛慧,她也乐意接触实际,前往县交通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此后,她又回到西南交大深圳研究院,在与深圳交通局的一次项目合作上,结识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聘请她担任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此时的毛慧决意进入交通运输企业,在一线施展才能。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
2002年,毛慧进入金华南运输实业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甫一上任,她从企业的规范、标准、品质管理入手,倡导企业进行资质评定。那时运输企业做资质评定尚是新鲜事务。不久,金华南顺利通过IS0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交通部二级客运企业的评定,公司由此实现了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使企业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阶段,成为深圳市300家最具成长型的企业之一。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毛慧说。聪明莫过于识人、用人,凭借她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她大力吸纳有志之士,大胆实施职业经理人制,亲自主持公司培训,提升员工队伍特别是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同时,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实习基地,为企业发展作出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技术支持。
2005年底,深圳市交通局一纸令下:全市中小巴将在2006年6月31日前全部退出,这意味着金华南200余台中小巴士全部更换,经营多年的线路也面临转移或淘汰。此时公司直面资金、人员种种压力,困难犹如重重高山,毛慧慎重力行,一方面妥善安置富余中小巴司机,选拔优秀的大巴司机进行培训,为新线路投放作充分的人力准备;另一方面和管理人员一同规划部署线路,筹资购车。2006年盛夏到来之前,忍受着中巴尽数退出的阵痛,带着对中巴特有的眷恋,经过一番脱胎换骨般的痛苦,毛慧带领员工完成了中小巴的全部置换更新工作。
这年公司年度庆典上,毛慧想到一年来公司历经的困难、考验,不禁潸然泪下。她告诉记者,每年公司庆典大会上她都会和员工们面对面交流,将真情融入金华南大家庭中,把对员工的希望和爱表达出来。每当此刻,她的内心都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今日打拼,是为了日后更好地育人”
员工评价:毛老师沉着敬业,追求完美,处纷繁而不乱,临紧急亦无惧。她曾为庆典大会亲自上阵指导,曾因公司线路竞标两宿不眠,这是她每遇大事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
如今,毛慧又在西南交大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博士学位。展望未来,毛慧说,中国高校教育与社会脱节,缺乏和现实的切实联系,自己进入交通运输一线打拼,是为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日后回归校园更好地育人。她认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人才,不论身在何处何时,人才培养将成为自己事业追求的主旋律。她说:“在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模式下,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良好应变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锻炼,高校教育应当更多地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中国知识分子,往往激情有余而行动力不足,可以坐而论道,难以身体力行。毛慧,以知识分子的学养、缜密的思考和企业家锐意革新、把握机遇的胆略,在交通一线忙碌着,实践着,为了她自己的一个心愿:将交通运输源于草根的智慧和经验,归结于庙堂。也许,每个时代都不乏理想主义者,真正缺少的,是将理想和现实联系,并将幻梦化为真实图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