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企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在分析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要性及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缺失或风险管理不善都会使建筑企业陷入被动状态,在经济市场中很难立足。近几年,国资委及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企业也意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从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企业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关键风险点进行控制。如果离开了内部控制体系的约束,风险管理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针对大部分建筑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情况,笔者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策略,以期为建筑企业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一、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是建筑企业现代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庞大的经济市场中,企业如同一叶小舟,依靠船长的驾驶技术和充足的准备求得生存。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强化经验,从而获得在市场中生存的资本,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就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了内部控制,建筑企业的风险关键点就得不到控制,一旦风险爆发,企业将面临覆灭之灾。
其次,是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要求。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的合理性、约束性不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普遍淡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经验不足,许多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造成与企业实际不匹配的现象。另外,风部控制的执行也存在问题,出现制度与执行“两层皮”的现象。从内部控制的对象看,对风险防范、运营效率和经营效果的控制还十分不足,从控制的效果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效果还不够理想,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筑企业顺利经营的基础。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筑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的执行就有了保障,就能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向前发展,进而逐渐积累核心竞争力。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筑企业就能健康平稳地发展,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进而形成良好的内外环境。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筑企业就能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进而有效识别、评估和抵御各种风险。
第四,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兴衰与管理者的决策是密不可分的,而决策的基本依据就是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大多建筑企业来讲,会计信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而内部控制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会计控制,通过各种会计控制手段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建筑企业决策层服务。
二、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原则
一是合法合规性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企业只有在此基础上经营才是合法的,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筑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对每一项经济活动按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和控制,制止不合法合规经济业务的发生。
二是权责对应原则。不同职能部门担当不同的职责,部门职责不交叉。在授予部门或岗位权力的同时,明确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责任与效益挂钩,有奖亦有罚。
三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保证建筑企业的职能部门、岗位和职责权限合理设置和分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将舞弊行为消灭于萌芽之中。
四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一定前提,即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一定要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内部控制关键点的设置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控制点过多显得杂乱且给管理带来困难,控制点过少又会加大建筑企业的风险,力争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效果。
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1.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完善决策机制
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形成,关键在于这个组织结构是否在观念上达成一致,风险整体框架理论是否在组织成员内部形成,取决于组织成员对理论的认同。要想使建筑企业员工内部控制理念提升,就必须要引导企业全体成员对内部控制有一个全新认识。管理者要对风险控制理论进行了解,采取一系列改善环境的策略,并将风险控制理论融入到建筑企业的文化之中,从而在员工的意识中形成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营造风险管理文化中,管理者要起到表率作用,中层管理人员要发挥骨干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新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推动力。
2.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体制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筑企业保持会计资料准确性,落实财务管理的根本保障。要想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降低行政成本,各项工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强监督,对公款私存、多开户头的情况予以严格的清查与处理。另外,主管部门还要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支出标准,实行全程监督,纠正不合理的支出。要增强内审机构或纪检监察机构的独立性,采取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杜绝财务部门或其它部门与监督机构的联系,从而增强其执行结果的权威性。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争取做既懂专业,又懂生产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挖掘最大潜能,搞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实施更精确、有效的内部监督。
3.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工作问题,首要任务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只有从意识上引起重视,才能逐渐将财务管理做好。首先,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管理者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财务管理水平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只有管理者足够重视财务管理,才能使财务管理得到发展。其次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规避各种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为了规范建筑企业的收支管理体系,应针对性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
4.注重信息沟通
企业生存离不开信息,信息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成功的基本保障。首先建筑企业要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即存储内部信息又存储外部信息,这样企业就可以实时获取各种所需信息,为制定风险目标提供数据支持;建筑企业要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同时建立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机制。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完成上述工作并积极一定风险管理经验后,可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提供风险控制的效果及效率。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避免信息孤岛形成,保证决策信息的及时准确。
5.建筑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评价指标
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建筑企业的改变而改变,建筑企业无法避免风险,但可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化解风险,将风险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要建立风险测定机制,通过会计一般分析,来反映建筑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但了解过去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通过报表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预测资料。只有了解过去、规划未来,才能针对未来变化提前做准备,才能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在项目开始之前就测定风险指标和比例,发挥会计职能作用。还应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定量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制订应对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智成宝.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16)
[2]黄兴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分析[J].黄兴成.2014(16)
[3]何晓敏.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4]曾江涛.浅议如何加强建筑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0(05)
[5]林立平.试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消费导刊,2007(11)
【关键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部控制缺失或风险管理不善都会使建筑企业陷入被动状态,在经济市场中很难立足。近几年,国资委及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企业也意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从内部控制理论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企业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关键风险点进行控制。如果离开了内部控制体系的约束,风险管理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针对大部分建筑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的情况,笔者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策略,以期为建筑企业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一、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是建筑企业现代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庞大的经济市场中,企业如同一叶小舟,依靠船长的驾驶技术和充足的准备求得生存。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强化经验,从而获得在市场中生存的资本,成为市场竞争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就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目标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了内部控制,建筑企业的风险关键点就得不到控制,一旦风险爆发,企业将面临覆灭之灾。
其次,是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要求。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的合理性、约束性不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普遍淡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经验不足,许多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造成与企业实际不匹配的现象。另外,风部控制的执行也存在问题,出现制度与执行“两层皮”的现象。从内部控制的对象看,对风险防范、运营效率和经营效果的控制还十分不足,从控制的效果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效果还不够理想,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筑企业顺利经营的基础。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筑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的执行就有了保障,就能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向前发展,进而逐渐积累核心竞争力。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筑企业就能健康平稳地发展,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进而形成良好的内外环境。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筑企业就能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进而有效识别、评估和抵御各种风险。
第四,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兴衰与管理者的决策是密不可分的,而决策的基本依据就是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大多建筑企业来讲,会计信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而内部控制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会计控制,通过各种会计控制手段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建筑企业决策层服务。
二、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原则
一是合法合规性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约束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企业只有在此基础上经营才是合法的,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建筑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对每一项经济活动按规定的权限进行审批和控制,制止不合法合规经济业务的发生。
二是权责对应原则。不同职能部门担当不同的职责,部门职责不交叉。在授予部门或岗位权力的同时,明确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责任与效益挂钩,有奖亦有罚。
三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保证建筑企业的职能部门、岗位和职责权限合理设置和分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将舞弊行为消灭于萌芽之中。
四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一定前提,即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一定要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内部控制关键点的设置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控制点过多显得杂乱且给管理带来困难,控制点过少又会加大建筑企业的风险,力争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有效的控制效果。
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1.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完善决策机制
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形成,关键在于这个组织结构是否在观念上达成一致,风险整体框架理论是否在组织成员内部形成,取决于组织成员对理论的认同。要想使建筑企业员工内部控制理念提升,就必须要引导企业全体成员对内部控制有一个全新认识。管理者要对风险控制理论进行了解,采取一系列改善环境的策略,并将风险控制理论融入到建筑企业的文化之中,从而在员工的意识中形成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在营造风险管理文化中,管理者要起到表率作用,中层管理人员要发挥骨干作用,从而形成新的新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推动力。
2.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体制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筑企业保持会计资料准确性,落实财务管理的根本保障。要想发挥财务监督作用,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降低行政成本,各项工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强监督,对公款私存、多开户头的情况予以严格的清查与处理。另外,主管部门还要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支出标准,实行全程监督,纠正不合理的支出。要增强内审机构或纪检监察机构的独立性,采取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杜绝财务部门或其它部门与监督机构的联系,从而增强其执行结果的权威性。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争取做既懂专业,又懂生产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挖掘最大潜能,搞好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实施更精确、有效的内部监督。
3.提高思想认识,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工作问题,首要任务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只有从意识上引起重视,才能逐渐将财务管理做好。首先,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筑企业的发展与管理者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财务管理水平高低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只有管理者足够重视财务管理,才能使财务管理得到发展。其次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规避各种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为了规范建筑企业的收支管理体系,应针对性建立起科学的考核体系,建立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
4.注重信息沟通
企业生存离不开信息,信息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成功的基本保障。首先建筑企业要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即存储内部信息又存储外部信息,这样企业就可以实时获取各种所需信息,为制定风险目标提供数据支持;建筑企业要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同时建立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机制。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完成上述工作并积极一定风险管理经验后,可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制定风险管理流程,提供风险控制的效果及效率。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避免信息孤岛形成,保证决策信息的及时准确。
5.建筑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评价指标
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建筑企业的改变而改变,建筑企业无法避免风险,但可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化解风险,将风险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要建立风险测定机制,通过会计一般分析,来反映建筑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但了解过去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通过报表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预测资料。只有了解过去、规划未来,才能针对未来变化提前做准备,才能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才能在项目开始之前就测定风险指标和比例,发挥会计职能作用。还应对其风险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在定量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制订应对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智成宝.新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16)
[2]黄兴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经济管理风险分析[J].黄兴成.2014(16)
[3]何晓敏.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4]曾江涛.浅议如何加强建筑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2010(05)
[5]林立平.试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消费导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