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我和史炎的第一次见面:开学报到的那天,我刚接手这个班级,孩子们兴奋,我也兴奋,一切都是新的。“同学,你能帮老师把这摞书提回教室吗?”我很和气地问身边的一个孩子。没想到他看看我,露出一脸痛苦的表情,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我很疑惑。
开学不久的一个早上,我刚进班就看见门口放着个书包,教室里M老师生气地说:如果你再不说话就回去把你家长叫来……老师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史炎已经背起书包往楼梯口走去,不知缘由的我赶忙上去拉住了他。看得出来,他的情绪很激动。我向M老师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拉起他来到楼道僻静的一角,很委婉地劝说道:“你的作业是不是忘记做了?”“还是做了忘记带来了?”“还是不会做?”……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没说一句话。现在我终于明白M老师生气的原因了,我想此刻我不能再发火了。于是我对他说:“老师不知道你为什么始终一言不发,但我想你一定有你的想法,今天我不勉强你。”我把他带到会议室(没有去办公室,因为我感觉到他是个很要面子的孩子),让他把作业补好并且帮他交给了老师。
马克斯曾质问普鲁士当局:“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形式呢?”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后我慢慢向孩子们了解了关于史炎的一些情况: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不服老师的管教私自离开学校,那天家长和老师在外找了他很长时间;四年级期末考试那天因为老师的批评他竟然一个人在操场上玩而不去参加考试……不过我了解到他的三门功课并不差,尤其是我教的数学还能达到优秀。这个孩子真不简单,他这么多年始终自闭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卢梭说:“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只是因为在你做的时候就意识到它本来是好的。”那我该如何让他知道什么是好的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相信孩子在善良的浸润下一定会重新认识这个他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从此我开始关注他。(不过我尽量不让他察觉到我的关注。)当他的作业全对时我会“不经意地”走到他身边很惊奇地说上一句:不错嘛!哪天他穿戴得很整洁我都会夸他很精神。时间长了,他不再漠视我,有时会对我微微一笑;偶尔他也会主动帮助同学去打扫保洁区,和玩得好的同学聊天。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冷漠,但和老师似乎从没说过一句话。不过有一天他竟然在我的数学课上发言了——不仅是我,连我的学生们都觉得异常惊讶。当时我想我成功了!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记得那一次我们班代表年级举行“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的主题队会,有许多老师来观摩。队会进行到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来评价一下自己,轮到史炎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知道他是绝对不会走上台来,更不会说一句话的,他们想看看我这个新班主任怎么收场?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没想到他看也不看我一眼,直接低下头不做声。明明他已经接纳我了,为什么再次疏离?不过我察觉到他的眼神有着不安与歉疚。
课后我问他:“刚才大家都在看着你,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我又问他:“那么多老师都在看着我,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我说:“谢谢你,孩子!”他惊讶地抬起头,迷惑地看着我。我说:“你是不是很奇怪,我为什么还要谢谢你?”他点点头,我心中一片欣喜:他终于开始接纳我了,我也终于可以和他对话了,终于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了。我说:“老师感谢你给我那一眼的歉意,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孩子,老师可以等你,我们慢慢来。”
后来又是一次班会,主题是感恩教育,没想到他主动走上台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着我深深鞠了一躬,惊诧之余我分明感到自己眼眶里有些抑制不住的东西在打转……我很庆幸:如果那次为了挽回面子咆哮如雷结果会如何?我想结果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毁了这个孩子。是的,“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教育在此处回到了教育本身,当他面对生命时,不是急于得到肤浅的、一时的成绩,而是着眼于人复杂而又长久的生长。我想这就是“善人”的力量吧。善待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向善。使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不同之处都能在教育中得到承认和尊重。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希望能有这样一种快乐的教育在“善人”的指引下使我们实小的校园开满灿烂的“人性之花”。
(宿玉莲,句容市实验小学,212400)
开学不久的一个早上,我刚进班就看见门口放着个书包,教室里M老师生气地说:如果你再不说话就回去把你家长叫来……老师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史炎已经背起书包往楼梯口走去,不知缘由的我赶忙上去拉住了他。看得出来,他的情绪很激动。我向M老师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拉起他来到楼道僻静的一角,很委婉地劝说道:“你的作业是不是忘记做了?”“还是做了忘记带来了?”“还是不会做?”……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没说一句话。现在我终于明白M老师生气的原因了,我想此刻我不能再发火了。于是我对他说:“老师不知道你为什么始终一言不发,但我想你一定有你的想法,今天我不勉强你。”我把他带到会议室(没有去办公室,因为我感觉到他是个很要面子的孩子),让他把作业补好并且帮他交给了老师。
马克斯曾质问普鲁士当局:“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形式呢?”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后我慢慢向孩子们了解了关于史炎的一些情况: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不服老师的管教私自离开学校,那天家长和老师在外找了他很长时间;四年级期末考试那天因为老师的批评他竟然一个人在操场上玩而不去参加考试……不过我了解到他的三门功课并不差,尤其是我教的数学还能达到优秀。这个孩子真不简单,他这么多年始终自闭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卢梭说:“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只是因为在你做的时候就意识到它本来是好的。”那我该如何让他知道什么是好的呢?“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相信孩子在善良的浸润下一定会重新认识这个他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从此我开始关注他。(不过我尽量不让他察觉到我的关注。)当他的作业全对时我会“不经意地”走到他身边很惊奇地说上一句:不错嘛!哪天他穿戴得很整洁我都会夸他很精神。时间长了,他不再漠视我,有时会对我微微一笑;偶尔他也会主动帮助同学去打扫保洁区,和玩得好的同学聊天。我注意到他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冷漠,但和老师似乎从没说过一句话。不过有一天他竟然在我的数学课上发言了——不仅是我,连我的学生们都觉得异常惊讶。当时我想我成功了!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记得那一次我们班代表年级举行“给我阳光我就灿烂”的主题队会,有许多老师来观摩。队会进行到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来评价一下自己,轮到史炎时,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知道他是绝对不会走上台来,更不会说一句话的,他们想看看我这个新班主任怎么收场?我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没想到他看也不看我一眼,直接低下头不做声。明明他已经接纳我了,为什么再次疏离?不过我察觉到他的眼神有着不安与歉疚。
课后我问他:“刚才大家都在看着你,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我又问他:“那么多老师都在看着我,你知道吗?”他说:“知道。”我说:“谢谢你,孩子!”他惊讶地抬起头,迷惑地看着我。我说:“你是不是很奇怪,我为什么还要谢谢你?”他点点头,我心中一片欣喜:他终于开始接纳我了,我也终于可以和他对话了,终于能知道他在想什么了。我说:“老师感谢你给我那一眼的歉意,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孩子,老师可以等你,我们慢慢来。”
后来又是一次班会,主题是感恩教育,没想到他主动走上台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着我深深鞠了一躬,惊诧之余我分明感到自己眼眶里有些抑制不住的东西在打转……我很庆幸:如果那次为了挽回面子咆哮如雷结果会如何?我想结果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毁了这个孩子。是的,“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教育在此处回到了教育本身,当他面对生命时,不是急于得到肤浅的、一时的成绩,而是着眼于人复杂而又长久的生长。我想这就是“善人”的力量吧。善待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向善。使所有的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不同之处都能在教育中得到承认和尊重。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希望能有这样一种快乐的教育在“善人”的指引下使我们实小的校园开满灿烂的“人性之花”。
(宿玉莲,句容市实验小学,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