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石。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应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文章认为要从热爱语文、坚持学习、提升语言素养、加强语文素养、具有文学素养等几个方面做起。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07-01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1997年底,《北京文学》《中国青年》等几家刊物发起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中国语文教学的转折点,是语文教学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讨论中形成的许多共识是课程标准的立论基点。比如: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等等理念,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清楚的。并且,要把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这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解读教材的功夫,一是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具有这样的功夫,并形成素养?如何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如何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其实,这些都莫过于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呢?
一、要热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热爱语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把语文教学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把语文教学看作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教出语文之乐趣。
二、要坚持学习
语文它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化的积累。语文教师学习的内容除了语文教材及相关资料,还应包括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等等。要不断学习,并且要学会学习。
三、要努力提升语言素养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语文教师要有一副好口才。如果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就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也就不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其实,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惭惭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
四、要全面加强语文素养
这里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童话应该如何教学?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说得上独具特色。
五、要充分具有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外,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因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内在美。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素养的道路上,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领地,这样语文教师就走向了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007-01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1997年底,《北京文学》《中国青年》等几家刊物发起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中国语文教学的转折点,是语文教学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讨论中形成的许多共识是课程标准的立论基点。比如: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等等理念,是我们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清楚的。并且,要把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这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一是解读教材的功夫,一是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具有这样的功夫,并形成素养?如何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如何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其实,这些都莫过于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呢?
一、要热爱语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热爱语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把语文教学视为谋生的手段,而要把语文教学看作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教出语文之乐趣。
二、要坚持学习
语文它既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化的积累。语文教师学习的内容除了语文教材及相关资料,还应包括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等等。要不断学习,并且要学会学习。
三、要努力提升语言素养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形式,更多来自于语言表达,语文教师要有一副好口才。如果语文教师的话语没有语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动人心,就无法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可爱,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也就不能要求学生好好地感受语文,学习语文。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既有运用课堂语言讲解的声音,也有面对书面语言朗读的声音……这都是语文的声音,都反应出语文教师的基本语言素养。比如,朗读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有效传递出文章的情感,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的活力。讲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达意,在准确地用语言完成教学内容的流程中,同时使学生身心得以灌溉与滋养。其实,身为语文老师,应当把每一节课当作自己语言素养修炼的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处的讲解语、小结语、提示语都做精心地准备,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反复品读其中的滋味,熟读甚至成诵。于是,面对手中的语文教材,也许不要学生长篇大论地发言,或没完没了地质疑,惭惭的,也许你会以朗读的方式和学生对话、以交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
四、要全面加强语文素养
这里的“语文”指语言文字的知识与相关常识。不是仅仅指对课本上那些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的认识,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对于各种文体要有准确把握的能力。比如面对一篇童话,语文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童话?童话应该如何教学?童话课应该上出童话的味道;诗歌应该上出诗歌的感觉;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师那样,所有的课文一律用“讲读”的方式来上。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来体会文本表达的特点,是需要教师深思和加强的。唯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才能真正说得上独具特色。
五、要充分具有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加强文学修养,除了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能够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外,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因为语文课堂,重要的媒介还是语言。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师的文学语言,除去判断与指令,同时还肩负着感染与熏陶的责任,除了教材,教师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语文老师语言的丰沛、幽默、诗意,能化解学生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内在美。语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浸润与文化的陶冶。当学生从语文教育中获得享受的时候,学生就会自然的喜欢,甚至热爱。语文教师凭借文学的力量,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把这种幸福感弥散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总之,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素养的道路上,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领地,这样语文教师就走向了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