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江苏精准扶贫同基层党建深度融合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k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精准扶贫政策能否精准落地,农村基层党组织至关重要。近年来,江苏省采取了向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等一系列旨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举措,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精准脱贫工作。但与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比,我省农村基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才能确保我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确保江苏精准扶贫更精准落地。
  一、农村党组织建设现状严重制约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
  调研表明,2016年全年有76.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以上。根据江苏省定贫困标准,2017年我省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标准的低收入农户还有近50万户,约200万人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主要集中在苏北、苏中地区。经济薄弱村一般都是党建薄弱村,组织建设软弱涣散,村集体形不成应有的凝聚力。在精准扶贫中,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难以体现,镇村两级扶贫目标存在差异以及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影响精准扶贫的成效。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参差不齐,制约精准扶贫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强起来,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轻的党员大量外流,基层干部队伍老化严重,不少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难选,甚至无人可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素质不高、“双带”能力不强。有些村党组织书记根本不熟悉基层党务工作、不会抓党建;有的一门心思忙于自家产业,对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村民脱贫致富缺乏足够的投入,更多的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从“第一书记”的情况来看,我省向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强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紧缺的现状,但现行“第一书记”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亟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选派的“第一书记”大多为机关干部,工作周期一般为两年。大多数机关干部没有农村工作经验,往往熟悉情况进入角色需要一年半载。许多“第一书记”的工作重点或首选,都是兴修水利、整修街道、硬化道路、绿化村庄、垃圾处理、电力保障、自来水供应等周期短、见效快、看得见的“输血式”项目,而农村基层真正的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优强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紧缺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观,离实现精准脱贫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制约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调研表明,相当一部分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生活处于停滞状态,“三会一课”制度在有些地方形同虚设。基层党组织缺少对党员的培训和关怀,农村党员长期无人管理,游离于组织生活之外,普遍缺少归属感。农村党建经费难以满足需求,使许多工作在村上“落空”。基层组织涣散,直接导致村级组织工作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从现实情况来看,事务繁杂、人手不足、财力欠缺是村基层组织的共性特征。大量扶贫信息采集表册需要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上报,有限的人手要逐一进村入户采集登记,实现数据信息完全精准是相当困难的。农村作为典型的“人情社会”,不排除有的村干部将达不到贫困标准的“关系户”纳入帮扶对象。当然,为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地精准识别,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规定了几轮公示程序,力求通过群众的互动参与,达到不错报、不漏报的目标。从课题组调研的情况看,每个村都能按要求将帮扶对象的信息进行公示,符合程序要求。但现在很多行政村是过去的几个村合并起来的,人员之间有的并不熟悉,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有可能会造成识别上的盲点,而且对于一些老弱病残、与外界沟通不多的贫困户来说,这样的公示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基层党员外流和老化并存,制约党员难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农村党员先行,需要农村党员带头参与。要实现精准扶贫,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一批年轻有为、乐于奉献的知识型的农村党员的示范引领。但现实中许多中青年党员外出寻找发展机会,留守在家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儿童。从调研的情况看,年富力强和文化素质高的农村青年党员普遍较少,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党员大多外出务工。从课题组成员参加帮扶的射阳县洋马镇的情况看,全镇有900名村居党员,其中留守在家50岁以上的占比65%以上,年龄结构明显老化,而且文化程度偏低,全镇900名村居党员中读过中专、大专的不超过百人,使农村党组织的工作缺乏生机和创造力。许多年老党员由于子女常年在外工作,有的因健康和缺少劳力等原因,自己也成了贫困受助的对象,更别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了。
  镇村两级扶贫目标差异化,无法形成精准帮扶的有效合力。镇村两级的扶贫诉求并不完全一致,乡镇往往从本地经济发展的总体着想,希望借助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上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一方面可以壮大镇级经济实力,彰显政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因此乡镇会热衷于将扶贫资金向乡镇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上引导,对一些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村进行重点扶持,打造特色亮点,而对于条件一般的经济薄弱村则关注不多。从村级组织层面来说,则希望政策和资金真正精准落实到贫困村和低收入农户的身上。所以两级组织在利益诉求上的差异化,往往导致帮扶力量无法有效凝聚。
  绩效考核制度欠缺,影响基层帮扶考评的科学化。各级党委、政府都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有的地方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體系,作为政绩评价的重要方面。由绩效考核形成的工作压力,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巨大的。然而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主体,在“最后一公里”上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从课题组调研的情况看,村级组织层面并没有具体绩效考核办法,工作完成的质量好坏与奖惩并不挂钩,难以保证基层组织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达不到用制度管人理事的目标。同时,由于上级党委、政府有扶贫绩效考核的压力,为了有一个满意的考核成绩,对下面报来的即使有“水分”的成绩也多是直接“笑纳”,对村级组织扶贫工作的评价往往也是就高不就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绩效的客观公正性。   二、推动精准扶贫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的对策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承担着宣传发展、凝聚人心,主动帮扶、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示范引领以及畅通联系、传递民情等诸多功能,是把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在农村落实的关键环节。我省农村基层党建薄弱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江苏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课题组建议: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同基层組织建设更好结合,确保我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建强组织筑牢堡垒,促进党建扶贫深度融合。“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要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基层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书记。特别要配强经济薄弱村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使党组织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团结带领群众走上富裕路。要改进“第一书记”制度安排,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拓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来源,把选聘本乡本土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农村基层工作和选聘优秀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等结合起来,真正把具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群众拥护、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党员选拔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江苏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过去这里党组织建设涣散,各项工作很难推进。为了适应扶贫开发的新形势,除了市里选派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镇党委也选调一位年富力强的村书记一起工作,经过几个月的整改和治理,贺东村的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党员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二要优化农村党员队伍。加强党员发展计划的制定工作,严格按照党章有关规定的党员标准,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制定规划,要注重对党员的培训和关怀,通过开展农民党员中专学历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高中文化补习,利用有关职教院校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解决农民党员文化偏低问题。要建立关怀制度,对农村经济困难、身体有疾患的党员要定期给予关心和帮助,让党员感受组织的温暖。同时,对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及时做出严肃的处置,疏通出口,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三要严格落实村(居)党组织生活机制。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面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提升党内生活品质。要高度重视打造既符合农村自身实际又能凸显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从而发挥党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健全和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抓好“两学一做”教育,扎实有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农村群众的教育以及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等活动,引导党员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资金投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要改善经济薄弱村党建资金的财务状况,在扶贫资金不允许投入建设村党建活动中心的情况下,上级要有专门资金给予帮助,解决好村党总支的基础设施条件。基层党组织要有专门的组织活动经费,为农村党员学习培训等活动提供必要前提,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的工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扶贫工作做精做细。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与农村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建设、扶贫开发和民生保障结合起来,有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服务农村群众、促进农村和谐等方面的能力。一是建立骨干党员与农户联系服务制度。划分党建责任区,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分片包组联户,开展网格化服务,建立起联系服务制度。针对低收入农户识别过程中存在的盲区问题,利用党员联系服务制度,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要坚决纳入相关保障。对于低收入农户,村党员干部要重点做好服务,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创建服务载体实施项目兴农。作为农村党支部要想方设法发挥自身的组织功能,创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服务载体,组织和指导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因地制宜地创办农机、农产品销售、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等农民合作社,把农户组织起来,提供致富机会和途径。使党组织真正站到扶贫开发“前台”帮民富、解民忧。三是提供培训平台实施知识惠农。增强村民脱贫致富能力关键是知识技能的提高,农村基层支部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活动,各村党支部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让农民知晓,精准落实到贫困户的身上。同时村党支部还要根据本村的需求,联系和组织相关专家为村民进行相关技术辅导,也可以组织农村种养殖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乡土人才现身说法、指导实践,引导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带动共同创业。四是创新服务方式体现民生理念。当前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民生为先的理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聚民心、汇民智、集民力。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民生利益,创新服务方式。比如洋马镇贺东村在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对一些农村违建房,村里并没有一拆了之,而是考虑到一些无力建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创新了保障手段,村里投资建设了一批70平方米的小套间,作为产权公有的公租房,将一些无力再建房的贫困户安置进公租房,可以免费终生居住,同时还付给搬家费1万元,拆房补助1.5万元,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部分村民的生计问题。在基层的扶贫工作中,调研组深深感到,要更好地做好精准帮扶,必须改善公示方式。有些农户因为行动不便或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无法有效获知相关信息,为了避免信息传递盲点的存在,须对涉及村民利益的政策、制度等,除了在村部张贴公示外,还要通过农村有线广播传达到每家每户,可以极大提高信息的知晓度和村民的参与度。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使基层组织承担相应的扶贫职责。农村基层组织承担着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既要强化组织建设来保证足够的人力物力,又要在制度设计上加大考核力度,形成量化考核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引导基层组织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要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使党建工作的扶贫“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规定农村扶贫目标责任制的考评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应用,建立起村(居)支部扶贫工作“月度例会”、“季度督查”、“半年考核”、“年终考核”考评机制。利用党员活动日,把本村(居)扶贫工作的推进情况作为支部会议的重要议题,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年终通过全村代表会议,对基层组织和扶贫党员干部进行民意测评,将民意测评结果与上级组织考核成绩相结合,得出最终的扶贫绩效考核结果。同时要特别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考核优秀的党组织和党员要进行表彰,并作为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等奖项的重要依据,而对于扶贫绩效考核不佳的组织和个人,要对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把扶贫责任真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执笔人:杜贵阳、张爱民等)
  责任编辑:张功杭
其他文献
一条纵横南北、川流不息的大运河,曾见证两岸多少兴衰与变迁,承载多少历史文化,传承多少先人智慧,包含多少人与自然的和谐……今天,我们依然清晰地感知到,大运河给江苏沿线发展带来的春潮般涌动。  古今“漕运”  “漕运”,历史上通常指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等漕粮的河运。如今,曾以“漕运”、军事功能为主的大运河,不仅已变身为综合性水上货运,而且成为集交通、运输、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等为一体的重要水
期刊
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先发展地区,江苏省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更值得深入研究。我国为应对老龄化进行了许多尝试,各类养老产业的兴起方兴未艾,而养老地产就是养老产业与房地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我国养老地产尚处于起步阶段,江苏尤其是南京市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本文以南京为例,结合养老地产发展的现实案例,深入探究江苏养老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打造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三位
期刊
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南京市委、市政府《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南京市规划》明确,南京将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区域金融商务中心。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南京要进一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  一、南
期刊
2017年的苏北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苏北不要做传统老路的跟随者,要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在全省尤其是苏北地区引领了广泛共鸣,有力推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但是也有一些同志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疑虑。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不仅定性而且定量,更有说服力地论证苏北发展老路走不通,必须走新路。  一、按照传统路径对苏北发展的前景预估  所谓传统路
期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2015年召开的全国农村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再一次被重申。然而,当前一些农村仍然存在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被弱化、虚化的客观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现在,相当比例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甚至瘫痪,一些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因而,如何实现和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各地
期刊
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新常态下调优产业结构及区域结构的新抓手。近期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大学和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等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调研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苏南自创区)222家企业,涵盖国有、私营、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等多种性质和不同规模,涉及交通运输设备、金属冶炼及延压、仪器仪表、文化办公机械、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多个制造行业。调
期刊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运用公共财政对无法购买或购买住房存在困难者提供住房福利,以保障其基本住房需求的满足。根据分类,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有政策性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以及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是国家保障居民平等住房权利的措施之一,在经济发展引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商品房价格存在过度投机的背景下,政府住房保障工作的完善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保障房政策的逐步落实,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状
期刊
进入新世纪,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通过接续多轮有计划、大力度的扶贫帮困和民生建设,镇江在消除贫困上取得了历史性进步。2015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7万元和1.9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为2: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0.7和12.1,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城市居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城乡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这一历史性进步标志着镇
期刊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推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政策。随着主体功能区政策在国家和地方各个层面的推进,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区域间的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仪征市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立“横向”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区域的公共服务领域实施补偿、不同功能区之间互助合作等政策建議,旨在探索推进主体功能区政策贯彻落实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实施主体功
期刊
一部“八八战略”,百篇“之江新语”,引领浙江较早踏上转型升级之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描绘的蓝图,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势如破竹  在2003年7月召开的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工作的举措。“八八战略”明确要求再创体制机制优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转型升级“组合拳”,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