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将臭氧与微气泡有机结合,对比分析了臭氧化微气泡强化气浮工艺与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气浮工艺在气泡特性、臭氧利用率、常规指标去除、藻细胞再生长抑制等方面的差异,考察了臭氧化微气泡对各类藻源有机物污染指标的去除规律,并对臭氧化微气泡与絮体的黏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臭氧化微气泡的直径在43~55 μm间分布,微孔曝气臭氧气泡的直径在550~700 μm之间,微气泡提高了比表面积并降低了上升速度,
【基金项目】
:
2020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E2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将臭氧与微气泡有机结合,对比分析了臭氧化微气泡强化气浮工艺与传统微孔曝气臭氧气浮工艺在气泡特性、臭氧利用率、常规指标去除、藻细胞再生长抑制等方面的差异,考察了臭氧化微气泡对各类藻源有机物污染指标的去除规律,并对臭氧化微气泡与絮体的黏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臭氧化微气泡的直径在43~55 μm间分布,微孔曝气臭氧气泡的直径在550~700 μm之间,微气泡提高了比表面积并降低了上升速度,相比传统工艺,臭氧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9%和46.2%。此外,两种工艺对藻细胞、浊度、UV254的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相比传统工艺,臭氧微气泡强化气浮最高去除率分别提高了54.2%、67%和26.8%,经过处理后的出水中藻细胞已无明显的再生长趋势。臭氧投加量的增加降低了气泡直径并增大了气泡密度,微气泡提高了絮凝效率,臭氧破坏了藻细胞的结构。为臭氧微气泡强化气浮工艺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减负”,即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减负”工作一直在进行,是何原因导致“减负”变“增负”,如何才能走出“减负”怪圈?文章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视角,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出发点,探讨“减负”问题产生的原因,重新审视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学业负担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第一部分两种方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培养维度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目的:比较二维(two-dimensional,2D)、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条件下酶消化法与组织块贴壁法获取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与组织块贴壁提取分离hUC
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个性化课程,以及二者融合的研究成果丰硕。“双减”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程,有利于深化“双减”政策的减负成效,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进行体系化的教学制度设计,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合作机制构建。
创始人是每个企业的灵魂人物,其影响力越大,企业因创始人离任专用性资产减损而带来的绩效下降可能性就越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创始人退出模式相关的话题,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选取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作为案例公司。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同时考虑了继任者来源选择和创始人离任方式两个方面,参考前人的研究总结出四种退出模式,并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从专用性资产视角出发,分析阿里巴巴创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够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系统化程度。为了促进课程思政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融合,教师应深入探索思政元素,防止生搬硬套,依托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实现教学相长,在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中渗透课程思政,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文化自信,推动学生全面均
文章基于幼儿园“去小学化”背景,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教学进行分析后发现存在以下现实困难:幼儿教师教学工作内容增多,考核标准却未变;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观念更新较慢;家长工作难度增加等。因此,幼儿园应该开展以下支持路径以解决这些现实困难: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改变评价标准,将教师日常工作纳入评价体系;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等。
目的探讨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的放射学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12例患者中10例因患侧肾区疼痛不适而就诊,2例偶然发现,B超检查均有肾积水表现。12例均行CT平扫,并行多平面重组或曲面重组,部分行增强扫描及CTU成像。结果 12例患者中,左侧5例,右侧7例。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1例,输尿管下端狭窄1例。CT均表现为中度或重度肾积水,狭窄部呈鸟嘴状或漏斗状,边缘光滑,邻近输尿管多有迂曲表现。1例合并肾结
本研究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思政建设实例,界定了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提出了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并从共同体的视角,依据协同育人的三环节,即准备、实践、优化,探索协同育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