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深入课堂教学,并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推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目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融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它以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信号和声音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近随着“农远”工程、“校校通”“ 数字校园”的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建设,部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变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日益增强,教学手段越加式样化,广大中小学生受益明显,极大的增强了群众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新生事物发展得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教育信息化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也是一个难曲折的过程。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改善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个性化、大众化,教育管理、决策规范化和科学化过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定涉及到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二、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好处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第二,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第三,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
1.运用信息术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板书与口述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程讲解,不仅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同时教师在书写板书时也会占用相应的教学时间。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讲解大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事先制作好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出来,极大加速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留存充足的学习及深思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2.教育信息化促进师资培训
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3.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的建设影响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具体影响为以下几条:(1)学校业务流程将得到有效规范;(2)轻松解决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
三、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着的矛盾问题
1.信息化时代教育新形势新理念与农村传统教育方式不相适应的矛盾
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全面应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有较大变化,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都发生改变。而农村长期已经形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时难适应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这将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推进,影响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2.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但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的矛盾
虽然农远工程实施后已经使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有了改观,但大多数村小只配备了农远模式一或着模式二,很多的村小没有电脑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农村学校从生机比、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来看与实际教学需求差距较大,又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 不健全农村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和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让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窘况愈加明显,难以满足实际教育需求。许多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计算机而颇感遗憾。
3.农村教育摊子大投入巨大与现阶段经费投入难以满足的矛盾
我国有接近80%的学校在农村,农村教育任务重,但基础较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需求很大,单靠地方财政投入困难大。多年来,很多地方重视城市学校发展,忽视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的投入,造成目前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薄弱局面。而目前,改变农村这种现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国家能促进教育均衡,那样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地方财政是难以维持农村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需要。资金的短缺仍是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困惑。
4.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迫切需要信息化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不及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较严重。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老师约占教师总数的一半,这其中大部分是原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长期身居乡村,在年轻时候没有接触信息,老了要去学,根本没有精力。所以提高了教师上课准备难度,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精力高质量。如果老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不但需要收录大量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资源,同时也需要教师精心的排版、制作及后期收尾。他们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当前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符。教师自身的精力有限,假如在制作课件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则课堂上的精力则相应减少。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以新的时代视角来认识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義,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刻不容缓。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改善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个性化、大众化,教育管理、决策规范化和科学化过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定涉及到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二、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好处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第二,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第三,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
1.运用信息术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板书与口述相结合的策略进行课程讲解,不仅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同时教师在书写板书时也会占用相应的教学时间。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讲解大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事先制作好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出来,极大加速了课堂效率,为学生留存充足的学习及深思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2.教育信息化促进师资培训
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3.教育信息化对学校的建设影响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学校的具体影响为以下几条:(1)学校业务流程将得到有效规范;(2)轻松解决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
三、农村教育信息化存在着的矛盾问题
1.信息化时代教育新形势新理念与农村传统教育方式不相适应的矛盾
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全面应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在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有较大变化,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都发生改变。而农村长期已经形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时难适应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这将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推进,影响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2.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但发展需求差距较大的矛盾
虽然农远工程实施后已经使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有了改观,但大多数村小只配备了农远模式一或着模式二,很多的村小没有电脑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农村学校从生机比、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和资源建设等方面来看与实际教学需求差距较大,又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同时, 不健全农村学校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和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让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窘况愈加明显,难以满足实际教育需求。许多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计算机而颇感遗憾。
3.农村教育摊子大投入巨大与现阶段经费投入难以满足的矛盾
我国有接近80%的学校在农村,农村教育任务重,但基础较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需求很大,单靠地方财政投入困难大。多年来,很多地方重视城市学校发展,忽视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的投入,造成目前农村学校信息化设施薄弱局面。而目前,改变农村这种现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国家能促进教育均衡,那样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地方财政是难以维持农村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需要。资金的短缺仍是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困惑。
4.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迫切需要信息化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不及时,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较严重。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老师约占教师总数的一半,这其中大部分是原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长期身居乡村,在年轻时候没有接触信息,老了要去学,根本没有精力。所以提高了教师上课准备难度,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精力高质量。如果老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不但需要收录大量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资源,同时也需要教师精心的排版、制作及后期收尾。他们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当前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不符。教师自身的精力有限,假如在制作课件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则课堂上的精力则相应减少。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要以新的时代视角来认识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義,切实加强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