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声》是一部谍战类型的影片,该影片的视听语言风格鲜明,电影从镜头语言、画面剪辑、和声效配合上竭力为观众打造出一个精彩的悬疑故事,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结合影片中的片段,从镜头、景别、声音、光、色彩、字幕等方面分析这部影片的视听语言。
关键词:风声;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镜头与景别的表达
在影片中,镜头不仅充当观众的眼睛,告诉观众故事的情节与发展,还在参与形成影片表达风格上贡献不小的力量。
(一)长镜头的运用
在电影开头,运用特技模拟了一个50多秒的长镜头:起始画面是在黑云密布的高空,继而穿破层层黑云,掠过盘旋在空中的战机的机翼,继续往下探,出现了群山与河流相间的黑色地貌,山是黑色的,因而水的颜色就成为亮色,这些河流的形状和分布组成了两个字的形状——风声。至此,电影片名出现。但是此长镜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朝低处延伸,越过山巅,伸向群山环抱的城区,以远远的出现在夜空的烟花为镜头的结束画面。下一个镜头是在地面上以仰拍角度出现的烟花,来完成转场。
这个长镜头的运用,很好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像是一只无形的手,从阴霾的天空拨开层层黑云,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乌层密布的城市,为影片奠定了阴暗压抑的基调。
(二)中近景居多,刻画人物形象
在本片中,中景、近景的景别居多。《风声》中景别的选择,不仅出于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需要,也限于拍摄场地的环境制约。影片绝大部分是在一个封闭的裘庄里拍摄,因此它所着力呈现的是一个封闭、压抑的形态,在室内,中近景镜头成了摄像师的首选。并且,因为故事情节围绕捉鬼而展开,猜测推理也是剧中人物的表演内容。细微的动作、人物内心与面部表情都需要具体的表达,因此中景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就需要被频繁使用。
二、画面的表现虚实结合
(一)写实性画面形成视觉冲击效果
《风声》里,武田长为了逼迫地下党老鬼的出现,对怀疑对象进行严刑拷打,血腥的场面更能衬托出日本军官武田长的狠毒与邪恶,情报工作的危险与残酷,以及地下党的坚贞不屈。因此刑法逼供的血腥场面在影片中多有出现。大量运用对刑具和被拷打者的局部特写,真实的再现了受刑场面。譬如对六爷的针灸设备的特写,和受到酷刑的吴志国那因巨痛而扭曲的脸、血肉模糊的伤口、凸暴的青筋、充满血泪的双眼……这些写实性的画面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的表现出汉奸的丑恶嘴脸与吴治国的铮铮铁骨。
(二)写意性画面引发联想
《风声》中在处理白小年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钉椅的全景加一个刀锉的特写,一个昏暗裘堡的铁门的拉镜头在白小年撕心裂肺的呼喊中结束了。这里的“虚”指的是电影里没有白小年直接受刑的画面,而是通过声效与空画面引起观众的联想与想象。没有血腥的镜头反而更恐怖,利用声音和极具思维拓展空间的空镜头激发的是观众因想象而引发的感官冲击,从而造成观众心理恐怖感的弥散。
三、声音的运用
(一)用音乐渲染剧情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它是乐器之荟萃,声音之精华。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在电影中渲染、烘托剧情。
在遭到武田的怀疑后,李宁玉经过昏暗的走廊,来到了幽暗、诡秘的密室里接受武田的检查。李宁玉表情凝重,徐缓的钢琴配乐响起,渲染了不安的气氛,随着一声沉重的关门声,李宁玉身体一颤,钢琴音乐戛然而止,预示着接下来的危险遭遇和人物内心的恐惧。
(二)独白连贯画面,形成叙事段落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法。
影片最后,响起了顾小梦的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画面配合的是坐在车里的吴志国流下一行孤泪,然后硬切到俯拍的大远景:轿车行驶在路上,镜头摇向路边的山头,再通过叠化,出现李宁玉和顾晓梦在裘庄时的画面:李宁玉在阳台上抽烟,回头望向坐在屋里为自己缝补旗袍的顾晓梦,这时顾晓梦抬头看向镜头,即回望李宁玉,目光温柔而坚定。
在这个段落的镜头中,顾晓梦的独白一直在进行,画面却从故事的结尾回到故事的中间——顾晓梦把这段话缝进旗袍的时候。这个段落是倒叙的结构,通过独白声音的连续性把画面连贯成一个段落。是观众形成的视听感受:顾晓梦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死的准备,虽然到了故事的结尾这段告白才为人所知,但是通过画面的逆转,通过吴志国的眼泪,以及最后顾晓梦看向镜头(或是看向李宁玉的目光)的画面,却像是顾晓梦亲口说给李宁玉和吴志国以及看电影的观众一样。
这是顾晓梦临死前的告白,她把这些话用摩斯电码缝在李宁玉的旗袍上。这段告白以独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十分震撼人心。顾晓梦剖白了心迹,也透过这段话点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四、其他视听语言的运用
(一)光的运用:光线具有营造气氛,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影片的开头,餐馆暗杀的那场戏中,即将被暗杀的汪伪政府官员与他要拉拢的范老先生,坐在桌子的两侧。使用的是内反拍的机位,镜头里的光是顶光,从两个人的头顶照射下来,两人的眼睛都被眉骨的阴影遮蔽在黑暗里。这里一点都没有饭局上融洽和谐的气氛,而是通过光影衬托出两人冷峻的面目表情,也预示着两人内心的遥远距离甚至是对立的立场。也为这场暗杀铺垫了紧张的气氛。
(二)冷色调烘托恐怖氛围
故事发生在作为设为圈套、揪出老鬼的地点的西郊百草堂城堡,是充满杀戮之气的地放,裘庄古堡内部本身就阴冷黑暗。影片通篇运用蓝黑灰等色彩,奠定了阴沉、压抑的基调 。
(三)字幕形成段落结构,把握叙事节奏
在电影《风声》中,字幕在开篇就出现了。在影片当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用电报转场的特技镜头,而这些特技镜头都配有字幕(老鬼内心的独白)。字幕介绍故事背景,并贯穿整个电影,成为故事情节进展的段落分界。每当剧情有新的发展,就会出现一句字幕。这些字幕使剧情环环相扣,形成了紧凑的节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风声;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镜头与景别的表达
在影片中,镜头不仅充当观众的眼睛,告诉观众故事的情节与发展,还在参与形成影片表达风格上贡献不小的力量。
(一)长镜头的运用
在电影开头,运用特技模拟了一个50多秒的长镜头:起始画面是在黑云密布的高空,继而穿破层层黑云,掠过盘旋在空中的战机的机翼,继续往下探,出现了群山与河流相间的黑色地貌,山是黑色的,因而水的颜色就成为亮色,这些河流的形状和分布组成了两个字的形状——风声。至此,电影片名出现。但是此长镜头并未就此结束,而是继续朝低处延伸,越过山巅,伸向群山环抱的城区,以远远的出现在夜空的烟花为镜头的结束画面。下一个镜头是在地面上以仰拍角度出现的烟花,来完成转场。
这个长镜头的运用,很好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像是一只无形的手,从阴霾的天空拨开层层黑云,来告诉观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乌层密布的城市,为影片奠定了阴暗压抑的基调。
(二)中近景居多,刻画人物形象
在本片中,中景、近景的景别居多。《风声》中景别的选择,不仅出于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需要,也限于拍摄场地的环境制约。影片绝大部分是在一个封闭的裘庄里拍摄,因此它所着力呈现的是一个封闭、压抑的形态,在室内,中近景镜头成了摄像师的首选。并且,因为故事情节围绕捉鬼而展开,猜测推理也是剧中人物的表演内容。细微的动作、人物内心与面部表情都需要具体的表达,因此中景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就需要被频繁使用。
二、画面的表现虚实结合
(一)写实性画面形成视觉冲击效果
《风声》里,武田长为了逼迫地下党老鬼的出现,对怀疑对象进行严刑拷打,血腥的场面更能衬托出日本军官武田长的狠毒与邪恶,情报工作的危险与残酷,以及地下党的坚贞不屈。因此刑法逼供的血腥场面在影片中多有出现。大量运用对刑具和被拷打者的局部特写,真实的再现了受刑场面。譬如对六爷的针灸设备的特写,和受到酷刑的吴志国那因巨痛而扭曲的脸、血肉模糊的伤口、凸暴的青筋、充满血泪的双眼……这些写实性的画面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的表现出汉奸的丑恶嘴脸与吴治国的铮铮铁骨。
(二)写意性画面引发联想
《风声》中在处理白小年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钉椅的全景加一个刀锉的特写,一个昏暗裘堡的铁门的拉镜头在白小年撕心裂肺的呼喊中结束了。这里的“虚”指的是电影里没有白小年直接受刑的画面,而是通过声效与空画面引起观众的联想与想象。没有血腥的镜头反而更恐怖,利用声音和极具思维拓展空间的空镜头激发的是观众因想象而引发的感官冲击,从而造成观众心理恐怖感的弥散。
三、声音的运用
(一)用音乐渲染剧情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符号。它是乐器之荟萃,声音之精华。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在电影中渲染、烘托剧情。
在遭到武田的怀疑后,李宁玉经过昏暗的走廊,来到了幽暗、诡秘的密室里接受武田的检查。李宁玉表情凝重,徐缓的钢琴配乐响起,渲染了不安的气氛,随着一声沉重的关门声,李宁玉身体一颤,钢琴音乐戛然而止,预示着接下来的危险遭遇和人物内心的恐惧。
(二)独白连贯画面,形成叙事段落
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法。
影片最后,响起了顾小梦的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画面配合的是坐在车里的吴志国流下一行孤泪,然后硬切到俯拍的大远景:轿车行驶在路上,镜头摇向路边的山头,再通过叠化,出现李宁玉和顾晓梦在裘庄时的画面:李宁玉在阳台上抽烟,回头望向坐在屋里为自己缝补旗袍的顾晓梦,这时顾晓梦抬头看向镜头,即回望李宁玉,目光温柔而坚定。
在这个段落的镜头中,顾晓梦的独白一直在进行,画面却从故事的结尾回到故事的中间——顾晓梦把这段话缝进旗袍的时候。这个段落是倒叙的结构,通过独白声音的连续性把画面连贯成一个段落。是观众形成的视听感受:顾晓梦早已做好了为革命赴死的准备,虽然到了故事的结尾这段告白才为人所知,但是通过画面的逆转,通过吴志国的眼泪,以及最后顾晓梦看向镜头(或是看向李宁玉的目光)的画面,却像是顾晓梦亲口说给李宁玉和吴志国以及看电影的观众一样。
这是顾晓梦临死前的告白,她把这些话用摩斯电码缝在李宁玉的旗袍上。这段告白以独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十分震撼人心。顾晓梦剖白了心迹,也透过这段话点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四、其他视听语言的运用
(一)光的运用:光线具有营造气氛,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影片的开头,餐馆暗杀的那场戏中,即将被暗杀的汪伪政府官员与他要拉拢的范老先生,坐在桌子的两侧。使用的是内反拍的机位,镜头里的光是顶光,从两个人的头顶照射下来,两人的眼睛都被眉骨的阴影遮蔽在黑暗里。这里一点都没有饭局上融洽和谐的气氛,而是通过光影衬托出两人冷峻的面目表情,也预示着两人内心的遥远距离甚至是对立的立场。也为这场暗杀铺垫了紧张的气氛。
(二)冷色调烘托恐怖氛围
故事发生在作为设为圈套、揪出老鬼的地点的西郊百草堂城堡,是充满杀戮之气的地放,裘庄古堡内部本身就阴冷黑暗。影片通篇运用蓝黑灰等色彩,奠定了阴沉、压抑的基调 。
(三)字幕形成段落结构,把握叙事节奏
在电影《风声》中,字幕在开篇就出现了。在影片当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用电报转场的特技镜头,而这些特技镜头都配有字幕(老鬼内心的独白)。字幕介绍故事背景,并贯穿整个电影,成为故事情节进展的段落分界。每当剧情有新的发展,就会出现一句字幕。这些字幕使剧情环环相扣,形成了紧凑的节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