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既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 引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36-0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既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由于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关系,因此,合作学习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使每一名成员都能被其他成员所接纳,使得每一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积极。而对于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而又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教师对垒班的教学(目标认同)、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实践操作)、学习评价(同步评价)、学习表扬(认同评价)四个部分。传统教学模式时常将全部教学时间用在全班教学上,合作学习的全班教学则是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小组学习上。
1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作简要叙述
教学准备
1、决定人数(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2、学生分组(按性别、能力及学习成绩分组);
3、分配组内角色;4、安排教室空间;5、准备教材。
实施教学
1、说明学习任务;
2、设定课程目标(成功的标准);
3、建立积极互助的小组气氛;
4、设计个别绩效评价(准备表扬进步学生);
5、指出期许的合作行为(适时介入提供协助);
6、进行合作学习(选用合适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的角色意识
1、放心、放手、不放任。由于座位的变动,再加上上课方式的改变,课堂的主角由学生来担任,学生如放飞的小鸟一样,经常吵闹不休,所以经常的提醒和要求是必要的。但孩子的大吵和嬉闹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适时的转移他们的精力使之投入到小组学习竞赛中去,将有前所未有的新发现。
2、充分准备,提纲挈领,
3、时时关心,及时省思
2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当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5)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6)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7)科学地摆放桌椅,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如马蹄型、梅花型、半圆型等。(8)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 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 引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36-01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既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由于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关系,因此,合作学习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交流沟通能力,使每一名成员都能被其他成员所接纳,使得每一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积极。而对于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而又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更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教师对垒班的教学(目标认同)、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实践操作)、学习评价(同步评价)、学习表扬(认同评价)四个部分。传统教学模式时常将全部教学时间用在全班教学上,合作学习的全班教学则是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小组学习上。
1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作简要叙述
教学准备
1、决定人数(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2、学生分组(按性别、能力及学习成绩分组);
3、分配组内角色;4、安排教室空间;5、准备教材。
实施教学
1、说明学习任务;
2、设定课程目标(成功的标准);
3、建立积极互助的小组气氛;
4、设计个别绩效评价(准备表扬进步学生);
5、指出期许的合作行为(适时介入提供协助);
6、进行合作学习(选用合适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的角色意识
1、放心、放手、不放任。由于座位的变动,再加上上课方式的改变,课堂的主角由学生来担任,学生如放飞的小鸟一样,经常吵闹不休,所以经常的提醒和要求是必要的。但孩子的大吵和嬉闹也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适时的转移他们的精力使之投入到小组学习竞赛中去,将有前所未有的新发现。
2、充分准备,提纲挈领,
3、时时关心,及时省思
2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当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5)充分考虑学生的异质情况,科学分组(男女生、学习较好和学习有困难的、性格内外向互相搭配),避免小组不能很好合作,只有少数人发表意见或因为各组学生差异较大而讨论时间进度相差甚远的现象发生。(6)组织得力,控制时间长短和噪音,防止失控,浪费教学时间。(7)科学地摆放桌椅,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如马蹄型、梅花型、半圆型等。(8)合作学习要实实再再,不能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有些老师上课,既不根据教学内容,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简单地把学生围坐在一起。这能是合作学习吗?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合作”,而不是“围坐”。围坐在一起的学生真的合作了吗?关键的问题是老师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使“合作”不流于形式。才能让学生把教材作为例子,从学会了到会学了,达到由课内的获取到课外的提升,从而真实地体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 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学会学习是一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场所,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所有这些,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那么不仅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