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方式,经一些教育技术专家的介绍和推广,逐渐被国内教育技术界所接受,并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既发挥“以学为主”教学方式的突出优点,又结合“以教为主”教学中有利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优点。这种学习方式,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传统教学的设计、实施与建构主义环境条件下的教学设计、实施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态度也价值观。
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明显地加强了实验教学的要求。生物实验教学的加强,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索科学知识的品格,促进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目前生物实验类型来看,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提出,是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亮点。与验证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通常是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本身的探究过程,而不强调实验的结论。
从探究性实验特点不难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下,因此,要完全让学生自主建构,来完成探究性实验,可能在课时安排和实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实验,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目前自己正在进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课题的研究及编写出版生物实验册的体会,对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如何应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主动性探求知识能力也逐渐形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设立探究性实验,完全符合高中学生特点。教材中所要求的探究性实验许多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强调了情景创设、学生协作、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方面,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而排斥传统的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设计(也称“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将这两种教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一般按探究步骤进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但目前生物教材中所要求的探究性实验,在编写和操作上来看,还不是一个典型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施探究中,还有许多的思想、想法被抹杀了,如果让学生自主实验,可能又存在着课时不够、材料仪器不全等多种问题,如果让老师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可能又会将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进行操作。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中教师既可以很好地强调学生探究,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下面我结合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行说明。
本探究的题目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于受旧教材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常把该探究变成“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验证性实验,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设计,使实验失去探究的味道。但若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能只关心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表面现象,不会深入研究到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那又会使实验失去本来目的。为此,从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出发,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在生活中所碰到的植物失水或吸水体现在哪些场合,从而让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猜想细胞失水或吸水后细胞内部情况的变化,作出一定的假设,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以“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后半部分的设计,为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以“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设计,当然在后半部分的设计,还要考虑探究实验的特点,充分鼓励学生探究。如在实验中,我给学生提供的不只是0.3g/mL蔗糖溶液,还准备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甚至给学生提供不同浓度的不同溶液(NaCl、KNO3、尿素、甘油等),让学生采集不同的植物,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性研究。
以上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又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实验,除了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外,还应根据实验操作时具体情况,适时改变方法,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如在上述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操作中,制作临时装片时,按传统的取材方法,是用刀片在鳞片叶上划出格子,而后用镊子撕取一块制作装片。实际操作时,发现撕取并不方便,且取材太厚,常常将部分叶肉细胞也撕取下来,影响观察。这时我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撕取理想的洋葱表皮。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只要将洋葱鳞片叶折断一下,将前后挫开一下,在折断处就有又薄又大的洋葱表皮,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撕取较厚材料的学生,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细胞的特点,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情况。学生发现,即使不是紫色的细胞,在暗的视野下,也能很好地观察到液泡范围的大小,了解到质壁分离的程度。
在“混合式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教师应注意分析每个探究实验设置的主要目的,确保该教学目的的达成。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表面上看探究是要掌握生根的最适浓度,但该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预实验”,并不能把课本上“生长素浓度与根、茎、芽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作为预实验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实际的操作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课本上的图只是说明了内源生长素与生长的关系,并不是外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样,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掌握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而是强调对照实验的设置,变量的控制问题和定量实验中,“量”的测定问题。
由于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在以“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将探究性实验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作用,通过创造一定条件和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从一个实验出发,探究到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可将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实验,让学生去完成。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评价
由于探究性实验注重实验过程,不注重实验结果,特别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时应以及时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同时许多探究实验强调了小组的合作协作,在对个体评价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
教师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对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及时评价,而且能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程度,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具体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作的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好探究性实验,还希望能与各位同行继续探索、交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http://www.etc.edu.cn/academist/hkk/blending.htm.`
高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明显地加强了实验教学的要求。生物实验教学的加强,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索科学知识的品格,促进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从目前生物实验类型来看,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提出,是生物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亮点。与验证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通常是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实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更注重学生本身的探究过程,而不强调实验的结论。
从探究性实验特点不难看出,整个实验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下,因此,要完全让学生自主建构,来完成探究性实验,可能在课时安排和实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实验,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目前自己正在进行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课题的研究及编写出版生物实验册的体会,对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如何应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主动性探求知识能力也逐渐形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设立探究性实验,完全符合高中学生特点。教材中所要求的探究性实验许多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强调了情景创设、学生协作、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方面,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也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而排斥传统的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设计(也称“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将这两种教学设计结合起来,进行“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一般按探究步骤进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但目前生物教材中所要求的探究性实验,在编写和操作上来看,还不是一个典型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学生在实施探究中,还有许多的思想、想法被抹杀了,如果让学生自主实验,可能又存在着课时不够、材料仪器不全等多种问题,如果让老师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可能又会将探究性实验变成验证性实验进行操作。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中教师既可以很好地强调学生探究,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又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下面我结合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进行说明。
本探究的题目是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于受旧教材的影响,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常把该探究变成“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验证性实验,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设计,使实验失去探究的味道。但若按“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能只关心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表面现象,不会深入研究到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那又会使实验失去本来目的。为此,从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出发,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在生活中所碰到的植物失水或吸水体现在哪些场合,从而让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猜想细胞失水或吸水后细胞内部情况的变化,作出一定的假设,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前半部分的教学设计,以“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后半部分的设计,为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以“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进行设计,当然在后半部分的设计,还要考虑探究实验的特点,充分鼓励学生探究。如在实验中,我给学生提供的不只是0.3g/mL蔗糖溶液,还准备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甚至给学生提供不同浓度的不同溶液(NaCl、KNO3、尿素、甘油等),让学生采集不同的植物,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究性研究。
以上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又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实验,除了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进行设计外,还应根据实验操作时具体情况,适时改变方法,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如在上述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操作中,制作临时装片时,按传统的取材方法,是用刀片在鳞片叶上划出格子,而后用镊子撕取一块制作装片。实际操作时,发现撕取并不方便,且取材太厚,常常将部分叶肉细胞也撕取下来,影响观察。这时我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撕取理想的洋葱表皮。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发现只要将洋葱鳞片叶折断一下,将前后挫开一下,在折断处就有又薄又大的洋葱表皮,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撕取较厚材料的学生,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细胞的特点,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情况。学生发现,即使不是紫色的细胞,在暗的视野下,也能很好地观察到液泡范围的大小,了解到质壁分离的程度。
在“混合式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教师应注意分析每个探究实验设置的主要目的,确保该教学目的的达成。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表面上看探究是要掌握生根的最适浓度,但该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学会进行“预实验”,并不能把课本上“生长素浓度与根、茎、芽所起作用的关系”图作为预实验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实际的操作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课本上的图只是说明了内源生长素与生长的关系,并不是外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样,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是掌握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而是强调对照实验的设置,变量的控制问题和定量实验中,“量”的测定问题。
由于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在以“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将探究性实验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的作用,通过创造一定条件和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从一个实验出发,探究到更多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可将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转变成探究实验,让学生去完成。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评价
由于探究性实验注重实验过程,不注重实验结果,特别是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时应以及时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评价。同时许多探究实验强调了小组的合作协作,在对个体评价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在小组中的作用。
教师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对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及时评价,而且能根据目标的达成情况和程度,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知识内容的具体掌握情况。
以上是我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高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作的探索,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好探究性实验,还希望能与各位同行继续探索、交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http://www.etc.edu.cn/academist/hkk/blending.htm.`